沙恩霍斯特號

沙恩霍斯特號

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是納粹德國在二次大戰初期就投入使用的大型軍艦。參加了在大西洋上對盟國運輸船隻的襲擊戰和入侵挪威的登入戰役,以及與入侵挪威戰役有關的海上戰鬥,為納粹初期的海上作戰主力之一,也是最後一艘在戰鬥中被擊沉的帝國戰艦。

基本信息

艦徽

“沙恩霍斯特”號的艦徽

艦船數據

設計圖

概況

艦種:戰列巡洋艦
艦名 :“沙恩霍斯特”號
同級艦:“格奈森瑙”號
竣工:1939年1月7日(沙恩霍斯特)
1938年5月21日(格奈森瑙)
結局:沉沒

性能諸元

排水量:31,500噸(標準/基準),38,900噸(滿載)
全長:235米
全寬:30米
吃水:9.93米(37,303噸)
動力:12具華格納式鍋爐驅動3具蒸氣渦輪機,三軸推進
輸出功率:125,000匹馬力(普通狀態),160,050匹馬力(最大負荷狀態)
續航距離:10,100海里(19節)
艦員:1,968人(沙恩霍斯特),1,969人(格奈森瑙)

武器

3座三連裝280毫米/L54.5 SK C/34主炮
共12門單管/雙聯裝150毫米副炮
7座雙聯裝105毫米/L65高炮
16門37毫米高炮
10門20毫米高炮
6座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防護

主裝甲帶350毫米
甲板最厚95毫米

艦載機

3架阿拉多Ar196A-3

建造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凡爾寒條約限制德國建造任何大於10000噸級巡洋艦的軍艦。後來,德海軍參謀部要求建造新的戰艦,來替代一戰後某些舊式無畏戰艦。到30年代初,法國和蘇聯海軍提出了大規模的造艦計畫,從而促使德考慮建造比被允許的裝甲艦更大的軍艦。當時,德國海軍建造局密切注視著國外主要海軍大國的軍艦研製情況,定期評估主要海軍大國建議的各種艦型。

相關事件

1933年,希特勒上台。開始他對凡爾寒和約的限制有所顧慮,不敢公開建造超標準的大型戰列艦,也不敢公開向英國的制海權挑戰。他曾向當時的德國海軍司令雷德爾表明,他不想追隨一次大戰前“提爾皮茨”時的海軍政策,不想建立一支向英國制海權挑戰的艦隊,但他要抗擊法國正在進行的造艦計畫。
德國海軍對1933年的造艦計畫限定,在保衛波羅的海的貿易戰中保衛德國的海上交通線。當時蘇聯海軍仍然很弱,並未引起德國的注意;儘管有跡象表明,它正在執行一個龐大的造艦計畫。到1935年,德國海軍參謀部已計畫將造艦的總噸位有限制地擴大至421000噸,其中有150000噸用於建造戰列艦。
1934年,法國海軍宣布建造第2艘戰列巡洋艦-“期特拉斯堡”號。這年2月,德國海軍決定採用排水量為26000噸、準備3座三聯裝283毫米主炮的戰列巡洋艦設計方案。在宣布這些艦隻建造之前,希特勒要使英國就這個問題放心。為此,他建議與英國簽訂一項條約,使英國海軍在海權方面保持3:1的優勢。有了這樣一個條約,就合法地解除了凡爾寒條約對德國和種種限制。英德海軍條約於1935年6月18日簽訂。該條約允許德國建立一支艦隊,而且向英國暗示,德國海軍的政策將不是針對英國的。沙級戰列巡洋艦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於1935年設計和始建的。
1933年,雷德爾要求加強第4艘和第5艘裝甲艦的防禦特性,而且他還建議增加第3座炮塔。然而,要滿足這些要求,在“期佩伯爵”號袖珍戰列艦(排水量為12100噸)上是無法完成的。經過討論,希特勒允許只增強艦的防禦性能-裝甲防護和住艙,並接受增加與此相應的排水量。德海軍贊成採用3座雙聯裝380毫米主炮,但希特勒包藏心機,認為這樣做在政治上難以解釋,不同意火炮的口徑從283毫米增加至380毫米。1934年2月,希特勒最終允許增加第3座炮塔,但只同意排水量為26000噸,裝備9門283毫米主炮。
於是,就誕生了“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諾”號(以下簡稱“格”號艦)戰列巡洋艦的設計方案。這兩艘艦並非是一次大戰時期戰列巡洋艦的派生物,而是由裝甲艦發展而成的。這兩艘艦的副炮,都是採用已取消的第4艘和第5艘裝甲艦副炮的模式。這兩艘艦混合採用150毫米炮塔炮和單管炮,有裝甲防護,但缺少一次大戰期間許多德國戰列巡洋艦和戰列艦設計方案中的上部裝甲區。
1934年2月,沙級艦的訂貨指標下達給基爾德意志造船公司和威廉造船公司,4個月後開始施工。在英德海軍條約簽署之前,這兩艘艦的結構圖和說明書就已經完成。儘管德國海軍把沙級艦稱為戰列艦,但實際上它們是戰列巡洋艦。它們有重裝甲防護、高航速和中等口徑火炮,是德意志級裝甲艦的發展型。

設計缺陷

由於沙級艦的建造目的是用來抗擊法國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因此,該級艦特別考慮到火力和裝甲防護的問題,敦刻爾克級戰列艦裝有330毫米主炮,其炮彈重達572公斤;而沙級艦裝283毫米主炮,其炮彈重量為330公斤。但是,沙級艦的火炮射速快,敦刻爾克級艦的許多艦體缺乏裝甲防護,這些部位一旦遭到破壞,就很可能會使軍艦失去戰鬥力。
在沙級艦開始設計階段,相信裝9門283毫米主炮和能在近距離上抗擊法國330毫米火炮的裝甲防護,其排水量只需26000噸就夠了。但到1936年軍艦在建時,排水量卻遠遠大於最初的估計。排水量的大幅度增加,反過來又影響艦船的穩性、適航性和防護性,因為此時裝甲甲板將低於設計水線而不是高於設計水線。乾舷的丟失也相當嚴重。這意味著艦船的穩性範圍將減少。後來,艦船的操作表明,吃水的增加使艦船在風濤的海面上造成甲板的浸濕性,從而需要進一步更改甲板舷弧線和舷外飄。
德國海軍建造局研究了沙級艦增加排水量的問題。在進行了細緻的調查之後,最終接受了將標準排水量從26000噸增加至30000噸的方案。

設計概貌

側視圖、俯視圖

艦船特點

沙級艦有著適度的球鼻型艏,以減少高速時的興波阻力;加上艦體長度大、結構好,這對減少阻力也十分有利。沙級艦與德國一次大戰時期的戰列巡洋艦和其他國家海軍的主力艦都大不相同。它們強調速度,“沙”號艦和“格”號艦都未裝備附加外板,從而使它們更容易獲得較好的經濟航速。
沙級艦的乾舷很低,因此同級兩艘艦的航海性能都相當差。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只有通過提供額外的艦
“格奈森瑙”號
體高度來增加艦舷高度,但這樣一來又不得不增加裝甲區。權衡再三,最終只好將某些航海性能棄之不顧了。到沙級艦建造時,焊接技術已有很大發展。因此,它們的艦體除防魚雷艙壁的接合部和甲板結構外,均採用焊接技術。

裝甲防護

主舷側裝甲帶為350毫米,上裝甲甲板50毫米,主裝甲甲板80-110毫米(布置在第三甲板位置,與主舷側裝甲一同重疊在彈道上);主炮裝甲正面360毫米,側面200毫米,頂部150毫米。副炮裝甲150毫米,司令塔裝甲350毫米。由此可以看出,沙級艦在裝甲方面的主要弱點是水平防護弱、並缺乏強有力的上層裝甲列板。

推進裝置

沙級艦是在特彆強調軍艦速度的情況下設計的。因此,推進裝置的馬力是很大的。最初主張採用柴油機,柴油機耗油節省,並且續航力大;但是,柴油機卻難以獲得30節以上的航速,而且在艦上占的空間太大。在安裝何種動力裝置問題上,德國海軍內部意見分歧。最後,雷德爾出面干預,他決定採用高壓、高溫蒸汽輪機。每艦安裝3台蒸汽輪機,12台鍋爐。鍋爐效率較高,工作壓力為58公斤/平方厘米,濕度攝氏450度,設計出力為136000馬力,但是實際上兩艦的主機都能超載運行,沙恩能超過160000馬力極速接近32節,格艦超過150000馬力極速30.5節。
艦上裝有6台460千瓦渦汽輪發電機和2台150千瓦柴油機發電機,總發電能力為4520千瓦,其中包括在戰鬥損傷時的900千瓦預備電力。

主炮

3座三聯裝54點5倍口徑身長280毫米炮。此型火炮和德意志級裝甲艦的火炮不同,
主炮
炮彈長度比德意志級的長,但裝藥卻比德意志級的少。沙級艦採用三種炮彈:穿甲型-主要用於對付高強度的裝甲目標;普通型-炮彈殺傷力高於穿甲彈,但穿透力弱於穿甲彈,主要用於對付輕裝甲目標;高爆型-增強彈片殺傷效果,主要用於對付暴露的人員、高射炮炮位、火控裝置、按照燈等,還用來對付裝甲防護較弱的驅逐艦以下的艦艇。炮彈重330公斤,初速890米/秒,最大射程為42500米,最大仰角40度。

副炮

55倍口徑身長150毫米單管炮和雙聯裝炮各4座。4座單管炮裝在煙囪兩側,兩舷各有2座,由位於艦中部的彈藥艙供彈,裝甲防護弱,有25毫米裝甲,僅可防護彈片殺傷。4座雙聯裝炮平均配置在上層建築兩側,炮的裝甲防護能力較150毫米單管炮強,從而給炮手較好的裝甲防護。炮彈重量45點3公斤,初速為857米/秒,最大射程22000米,單管炮仰角為35度,雙聯裝炮仰角為40度。

高射炮

7座雙聯裝65倍口徑身長量15點1公斤,初速900米/秒,最大射程17700米,仰角85度,俯角8度,射速15發/分,總計14門,對於驅逐艦等小型目標也很有效。

機關炮

8座雙聯裝83倍口徑身長雙聯裝37毫米機關炮。炮彈重0點745公斤,初速1000米/秒,最大身程6750米,射速30-40發/分,總計16門,用於近程防護。
至於兩艦(“沙”號和“格”號艦)上的20毫米機關炮的數量,在戰爭期間均在不斷增加。“沙”號艦上裝有38門20毫米機關炮,而“格”號艦上則裝有16門機關炮,火炮呈單管或四聯裝配置。

魚雷武器

1941年3月,為了更有效地打擊商船,“沙恩霍斯特”號裝上了2座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不過因缺乏專業觀瞄器材與專業人員而效果不佳。

服役歷史

沙級戰列巡洋艦共建2艘,即“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諾”號。
“沙”號艦是二次大戰中德國最著名的水面艦隻之一。它是於1935年5月16日在威廉港始建的,1936年10月3日下水。它的下水曾轟動一時,德國元首希特勒曾親自參加了下水儀式。1939年1月7日,“沙”號艦服役。
“格”號艦於1935年5月6日在基爾的一個造船廠始建,1936年12月8日下水,1938年5月21日服役。入役後主要進行試航和訓練,在北海和波羅的海的航行表明,由於艦首乾舷不足,在洶湧的海況下會遇到麻煩,遂於這年冬入塢改裝。
1939年11月21日,“沙”號艦、“格”號艦、“萊比錫”號和“科隆”號巡洋艦以及3艘驅逐艦結伴駛入冰島-法羅群島水域。這次出擊,“沙”、“格”兩艦共同擊沉了英國“拉瓦爾品第”號輔助巡洋艦。
1940年1月,“沙”號艦前往波羅的海進行火炮射擊訓練。同年2月7日,它返回威廉港準備前往北海作戰。4月7日,它與“格”號艦一起駛離威廉港,擔任入侵挪威納爾維克和特隆赫姆部隊的主要掩護兵力。6月4日,兩艦在“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和4艘驅逐的陪同下,在挪威的哈爾斯塔附近向盟國海軍部隊和運輸船隊發動了攻擊,擊沉盟國油船和運兵船(19500噸)各1艘。6月8日16時45分,“沙”號艦和“格”號艦發現了英航空母艦“光榮”號,“沙”號艦遂即開火。經過一番火力交鋒,“沙”號艦和“格”號艦擊沉“光榮”號和2艘擔任護航的驅逐艦。在戰鬥中,“沙”號艦遭受重創,隨後入塢進行為期6個月的修理工作。
從1940年12月28日至1941年3月22日,“沙”號艦和“格”號艦連續數次駛入大西洋進行破交活動。1941年2月22日,在紐芬蘭以東約500海里處,“沙”號艦和“格”號艦發現了一支西行的空載運輸船隊,並擊沉其中4艘運輸船,總計25784噸。3月15日,兩艦截獲了幾艘油船。“格”號艦俘獲了3艘船隻,計20139噸,並擊沉了第4艘。16日,兩艦發現了一些掉隊的運輸船隻,“沙”號艦擊沉其中6艘,計35088噸,“格”號艦擊沉7艘,計26693噸。22日,這2艘戰列巡洋艦駛入德占法國港口布勒斯特。
兩艦在布勒斯特虎視大西洋,成了英國皇家海軍的眼中釘、肉中刺,遂頻頻出動飛機對兩艦進行持續不斷的空襲,並使用了227公斤穿甲彈。
1941年7月24日,皇家空軍派出數箇中隊的B-17和B-24轟炸機進行轟炸。“沙”號艦中5顆炸彈,遭重傷後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修理。
這年12月11日,德、意向美國宣戰。懾於盟國海軍的龐大實力,納粹海軍意識到再用水面艦隻在大西洋上進行破交戰已非上策,希特勒也不想冒險派大型軍艦進行大西洋傷戰,因為這些大艦對挪威的防禦猶為重要。為此,德國海軍司令部命令“沙”號艦、“格”號艦和“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在水面艦艇和航空兵力的密切配合下,穿過多佛爾海峽,返回了德國本土。
在“格”號艦檢修期間,希特勒對德國大型軍艦的戰果極為不滿,這年年底,他氣急敗壞地揚言要拆毀德國所有的大型軍艦和巡洋艦。“格”號艦的檢修和改裝隨之停止,檢修用的材料被轉用於其他急需工程。1943年2月2日,鄧尼茨下令擱置德國的戰列艦和巡洋艦。此後,“格”號艦上的火炮和裝備也被陸續拆除了。
1943年下半年,德國在蘇聯已陷入困境。在這種背景下,盟國前往蘇聯摩爾曼斯克的護航運輸隊又重新恢復。為了切斷這條海上補給線
12月22日,一架德軍的偵察機在北海上空發現了由英國艦隊護航的編號為JW.55B-19的商船隊。海軍元帥鄧尼茨通過無線電報向前線指揮作戰的海軍少將埃里希.貝下達了作戰命令;“敵人試圖通過為俄國人提供糧食和武器的重要商船隊為我們的東線聖戰增加困難。為此,我們必須向我們的東線部隊提供幫助。我們寄希望於‘沙恩霍斯特’號上的無敵重炮群。我相信你們的進攻意志。”並稱:“一旦英軍主力出現,便立即撤出戰鬥。”

輝煌的戰役

擊沉英國皇家海軍航母“光榮”號
1940年6月初,英法聯軍法蘭西戰役中的失敗已成定局。為了保衛岌岌可危的英國本土,邱吉爾首相被迫做出了從挪威北部撤回其全部武裝力量的決定。
6月3日,英國海軍的“皇家方舟”和“光榮”號航母駛進剛剛占領的納爾維克港,為撤退護船隊提供掩護。8日早上,在回收了本艦艦載機和皇家空軍的格羅斯特“鬥士”和“颶風”戰鬥機後,“光榮”號開始向英國返航。本來“皇家方舟”號和“光榮”號應編入2號護航隊,隨航速較慢的運輸船一起回國。但由於燃料極度缺乏,“光榮”號航母獲得批准,允許其獨自先行返回斯卡帕灣的本土艦隊基地。
英國皇家海軍“光榮”號
3時53分,在北緯70度17分、西經14度10分附近海域, “光榮”號脫離“皇家方舟”號主力編隊,取250度航向以22節航速返航,護航艦是2艘千噸級的“熱心”號和“阿卡斯塔”號驅逐艦。為了節省燃料,“光榮”號將18座鍋爐中的6座熄火,航速相應降低到17節。
對於英國的撤退行動,德國海軍立即做出反應。
6月4日晨8點整,德國海軍艦隊司令馬沙爾中將率領旗艦“格奈森諾”號和“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希佩爾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從基爾解纜出航,矛頭直指挪威哈而斯塔以西海域。德國海軍司令部希望能在此攔截並消滅從從納爾維克撤退的英國船隊。德國主力軍艦另有“漢斯·洛德伊”、“赫爾曼·舍曼”、“艾里克·施泰因貝克”和“卡爾·蓋斯特”號4艘驅逐艦護航,行動代號“朱諾”。
經過3天緊張的航渡,德國艦隊於8日清晨抵達預定作戰海域。
他們發現了一支運輸隊,並小有斬獲。“希佩爾”號和“格奈森諾”號並先後將“石油先鋒”號油輪、“杜松”號武裝拖網漁船和“奧拉馬”號大型運兵船擊沉。但馬沙爾中將沒有對“亞特蘭蒂斯”號醫院船撒野,允許其自由返航。13時30分,“希佩爾”和4艘驅逐艦向挪威中部的特隆赫姆港返航加油。德國戰列艦則以“沙恩霍斯特”號領先,“格奈森諾”號跟進的隊形繼續向西北方向巡航,希望能碰上漏網的英國輪船。而此時的“光榮”編隊正以205度航向向西南方向行駛。當時的能見度情況良好,西北風2-4級、2級海情,由於接近北極,水溫只有1℃左右。
下午16時46分,德艦編隊以19節航速330度航向航行,已經航至北緯69度,西經3度10分附近海域。 “沙恩霍斯特”號前桅瞭望平台上的古斯少尉候補生正集中精力努力觀察。突然,他在目鏡中發現了一縷清煙,用餘光一閃迴轉刻度盤,方位大約在右舷60度。古斯立即激動的抓起電話向艦橋報告,一時間 ,“沙恩霍斯特”號上幾乎所有的望遠鏡全部轉向右舷。在確認了目標方位後,“沙恩霍斯特”號以燈光信號向旗艦報告“右舷60度發現不明目標”。16時56分,“格奈森諾”號自己也發現了右舷的英國編隊。
2分鐘後,“沙恩霍斯特”號確定不明目標為英國軍艦,距離21.6海里。
17時,旗艦發布了“準備戰鬥!”的戰鬥警報。“沙恩霍斯特”號輪機艙內,車鐘響亮,艦橋要求提供作戰航行的最大速度。頓時,大功率透平壓縮機和高壓油泵咆哮起來,向熊熊燃燒的鍋爐爐膛內泵入大量燃料和新鮮空氣。德國軍艦開始向右轉向接近目標。到17時6分,德艦編隊航向已改變為30度,航速也逐漸增加至24節。炮長命令打開測距儀和雷達,指揮室內的彈道解算器嗡嗡地運轉起來求取射擊開始諸元。
這邊英國人的情況卻有些荒誕。
“光榮”號上當時搭載有10架“海鬥士”艦載戰鬥機和6架“箭魚”(其中1架不能使用)魚雷機,另外還有10架皇家空軍的“颶風”和10架“鬥士”戰鬥機。“光榮”號已經歷經了幾個月的海上巡航,為了讓疲憊不堪的艦員好好休息一下,“光榮”號的奧爾斯艦長不但沒有命令進行飛行偵察,反而將戰備等級降為最低的四級戰鬥準備。結果,“光榮”號桅頂的觀察哨無人值更。
直到17點01分,“光榮”才發現了從西方出現的2艘奇怪的船。但“光榮”號仍然沒有立即警覺過來,她沒有加速,沒有改變航向,只是派出“熱心”號前去核實目標身份,同時命令將5架“箭魚”提升至飛行甲板,準備起飛偵察。
17時15分,“熱心”號還真的向德國軍艦發出了燈光識別信號。
直到17時20分,“光榮”號才發覺大勢不妙,一邊發出戰鬥警報和求救信號一邊加速,試圖避開德國艦隊。“光榮”號笨拙地向左轉向,躲進“阿卡斯塔”號散布的煙幕中。直到現在,她的飛機仍然沒有起飛1架,被提升到飛行甲板上的2架“箭魚”還掛著深水炸彈……
“沙恩霍斯特”號的283毫米主炮開火
就在“光榮”磨磨蹭蹭的規避時,“沙恩霍斯特”號的炮長洛維赫中校已經完成了對目標的測定。不過這次他將“光榮”號誤判為“皇家方舟”號,同時德國軍艦做了一系列連續轉彎動作,到17時26分,德艦已轉向至160度,航速26節。洛維赫中校命令用主炮射擊航空母艦,副炮對付越來越近的“熱心”號。2艘德國戰列艦上的炮塔緩緩轉向左舷,推彈機平順地將彈丸和將藥筒推進炮膛,關栓,火炮打到規定仰角,鎖定,擊發機保險解除!
17:27,不耐煩的“格奈森諾”號終於忍不住向“熱心”號打了一個齊射。開門紅!1發炮彈命中了“熱心”號的1號鍋爐艙,“熱心”號匆忙左舵藏入自己的煙幕中。
17:32,“沙恩霍斯特”的2座艏炮塔對26000米外的“光榮”號發射了第一次齊射。50秒後,洛維赫炮長觀察到了近彈彈著。“該死!近彈,快!表尺加600,快!”命令迅速傳達到炮塔內,炮手匆忙調整了火炮仰角。17:34,“沙恩霍斯特”射出了第2次齊射,卻又得了遠彈。這時,“光榮”號上的2架“箭魚”飛機已經換上魚雷準備起飛了。雙方都意識動作必須快,生死就在一線間。
“沙恩霍斯特”號於17時37分發射了第三次齊射,1發283毫米穿甲彈終於在24175米的距離上命中了“光榮”號飛行甲板中部。炮彈在飛行甲板中央炸出了一個大洞,“光榮”再也不可能起飛飛機了。不僅如此,這發命中彈還誘發前機庫大火,四散的彈片擊穿了2座鍋爐的進氣道。現在的“光榮”已經喪失了自身的一切抵抗能力,只有寄希望於2艘小妹妹的保護才能脫險了。2艘德國戰列艦的炮火卻越來越準確,“光榮”號接連中彈,全艦燃起大火併逐漸向右傾斜。
英國皇家海軍“光榮”號航母受重創傾側
17時28分、43分、47分和55分,“熱心”號對“沙恩霍斯特”號連續發起了4次魚雷攻擊。但德艦的水下聽音器和瞭望哨每次都及時發現了來襲魚雷航跡,霍夫曼上校老練的操縱“沙恩霍斯特”號將所有的魚雷全給躲了過去。但是由於“沙恩霍斯特”號輪機出現故障,無法維持29節航速。馬沙爾中將決定就勢變換隊形,讓 “沙恩霍斯特”號留在後面對付“熱心”號,自己先率“格奈森諾”號進逼敲沉“光榮”號。 17時50分,“格奈森諾”號艦首掀起巨波,以30.5節的高航速從右舷超過了“沙恩霍斯特”號,向“光榮”號方向緊追不捨。
5分鐘後,“熱心”號再次向“沙恩霍斯特”號發射魚雷,但仍未命中。
17時56分,一發283毫米炮彈命中“光榮”號艦橋,將包括奧爾斯艦長在內的幾乎前部艦橋軍官炸死,只得由副長洛威中校接替指揮。但“阿卡斯塔”號的煙幕逐漸將“光榮”號裹的嚴嚴實實,幾分鐘後,德國戰列艦就因丟失目標被迫停止射擊。
“熱心”號仍然熱心的纏住“沙恩霍斯特”不放,18時2分,她拖著傷殘的身軀再次從左舷逼進德國軍艦,並向其發射3條魚雷。惱怒不堪的“沙恩霍斯特”甚至開始調用105毫米高射炮來射擊她。隨著150和105毫米炮彈的不斷命中,“熱心”號冒煙起火,航速降低到15節並向左大傾斜。
18時11分 “熱心”號向“沙恩霍斯特”號發起了第6次魚雷攻擊,“沙恩霍斯特”號不得不再次左轉20度以躲避魚雷。
18時17分,“熱心”號在完成了第7次毫無成效的魚雷攻擊後,再也支撐不住開始下沉。5分鐘後,“熱心”號傾覆沉沒,她的主桅已經被打垮,但她的120毫米艦炮卻一直從戰鬥開始響徹到沒入水中的一剎那。
“熱心”號沉沒後,“沙恩霍斯特”號上的全部艦員都鬆了口氣。這回他們總算可以不受干擾的對付英國航空母艦啦。在“沙恩霍斯特”號和“熱心”號糾纏時,大風吹散了禁止“光榮”號的煙幕。“格奈森諾”號重新開始射擊,並接連命中,最要命的是摧毀 “光榮”號中輪機艙的1發283毫米彈。“光榮”號開始丟失速度,並控制不住的向左慢慢打轉,再也不可能逃脫了。
18時22分,“沙恩霍斯特”號的主炮再次對23450米開外的“光榮”號開火。由於“光榮”號航速不斷降低,“格奈森諾”號和“沙恩霍斯特”號越來越近。“阿卡斯塔”號艦長格拉斯福特中校意識到單靠消極的釋放煙幕已經不能保護“光榮”號了。他果斷的操艦脫離“光榮”號,向西加速航行。
18時33分 “阿卡斯塔”號在7000米的最大有效射程上,用第2、3、6和7號魚雷管向正以150度航向追擊“光榮”號的“沙恩霍斯特”號右舷發射4條魚雷。“沙恩霍斯特”號當時打的正起勁,只是將航向短時轉向到170度試圖避開英國魚雷。
18時34分,“沙恩霍斯特”號急急忙忙轉回150度,繼續對“光榮”號開火。“阿卡斯塔”號完成攻擊後迅速躲進自己的煙幕中,然後高速從“沙恩霍斯特”艦首方向穿過,她的桌球炮平台被150毫米彈命中,但仍然向“沙恩霍斯特”號左舷發射了剩餘的4條魚雷。
18時39分,“格奈森諾”號從不到9000米距離上對“光榮”號發射了最後一次齊射。
也許霍夫曼上校認為英國在如此遠距離的攻擊根本就是失去理智的瘋狂行為,也許是他認為已經躲過了7次魚雷攻擊,福大命大的“沙恩霍斯特”是永遠也不會被擊中的?反正德國人因為最後這次漫不經心的防魚雷規避機動付出了沉重代價。
18時39分,“阿卡斯塔”發射的1條魚雷命中“沙恩霍斯特”號C炮塔正下方的III-IV艙連線部,360公斤高爆炸藥在艦殼上撕開了一個14米長、6米寬的大口子。單薄的防魚雷隔艙形同虛設,內側的水密縱隔板被炸塌,大量海水湧入C炮塔彈藥庫、IV號副炮塔彈藥庫和1、3號輪機艙。德國輪機兵抄起監聽棒緊貼到輪機外殼,希望輪機能在爆炸中倖免。但不幸的是,他們聽到的卻是從機殼內部傳出的越來越大的機械雜音。為了避免2台輪機徹底報廢,里博哈特輪機長不得不命令將出現故障的右舷和中央渦輪機全部關閉。由於不可能將進水艙室里的油水排乾,德國人放棄了在航渡中修復渦輪機的念頭。“沙恩霍斯特”號只能依靠左舷螺鏇槳推進,航速最後降低到20節。右舷Ⅱ、Ⅲ、Ⅳ、Ⅴ、Ⅵ艙合計進水約2500噸,艦尾吃水比艦首增加了3米。損管人員向右舷燃油抽到左舷油艙內,將橫傾減小到右傾1度。
擊中沙恩霍斯特號的是英國 533mm MarkVIII 改進型重型艦用魚雷,戰鬥部裝有365kg混合烈性炸藥,爆破威力等效於450kg左右的TNT炸藥,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防雷系統設計要求是防禦250kgTNT當量的水下爆破,按照德艦的一貫表現實際性能可能超過設計要求,但肯定無法抵禦450kgTNT當量的魚雷。
沙恩霍斯特”號中雷後暫時停止射擊。“格奈森諾”號馬上將火力從奄奄一息的“光榮”號轉移到“阿卡斯塔”號上來。由於“沙恩霍斯特”號的教訓,“格奈森諾”號格外小心謹慎,她始終避免進入“阿卡斯塔”號魚雷射程以內。隨後2艘德國戰列艦密集的副炮火力覆蓋了“阿卡斯塔”,但“阿卡斯塔”仍然繼續回擊,她的1發120毫米炮彈還擊中了“沙恩霍斯特”B炮塔的右側火炮身管。
但這場光榮的海戰已經接近尾聲了。
19時8分“光榮”號沉沒,“阿卡斯塔”於9分鐘後步了“光榮”號的後塵,在“光榮”號東北約4000米的洋面上消失。

悲壯的覆滅

英軍方面在挪威海域配備了以3艘巡洋艦為主力的“1號戰鬥編隊”,
但它們對德艦構不成嚴重威脅。德艦真正的剋星是沒有列入編隊、在目前的 危急時刻不知去向的英國新式戰列艦“約克公爵”號。它配備的10門356毫米的火炮足以對付 “沙恩霍斯特”號上的9門280毫米的加農炮。 對德國元帥鄧尼茨此次下賭注最不利的一個因素是,英國方面已經破獲了敵人的通信密碼。1941年5月,一支英國艦隊在格陵蘭島附近將德國的U110號潛艇逼出水面。英國人在潛艇的電報櫃中找到了密碼電報。英國幾百名數學專家利用這些電報順利破譯了德軍使用的“恩尼格馬”密碼系統。 從此,英國人可以接收和破譯德軍總部發往艦船的大部分電報內容。“沙恩霍斯特”號剛一出動,英國方面就已獲得了準確的情報。英軍新式戰列艦“約克公爵”號和它的姊妹艦組成“2號戰鬥編隊”向挪威海域全速前進。艦上官兵都意識到,這是全殲德國海軍的重要一役,也許是二戰結 束前與德軍進行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海戰。此時,英國海軍已穩操勝券。
掩護Jw—55—B 護航運輸隊東進的“1號戰鬥編隊”伯內特巡洋艦艦隊雷達發現目標,距離15.5海里,方位75°。1 分鐘後“貝爾法斯特”號向“約克公爵”號拍發了發現敵艦的緊急電報。根據目標的航向和航速,Jw—55—B 護航運輸隊迅速改向東南行駛,伯內特仍向東北航進,插到了Jw—55—B 和德艦之間。
26日7時30分,德國艦隊駛抵熊島東南約40海里洋面,“沙恩霍斯特”號在戰鬥中雷達損壞,成為了一隻冰海的瞎蝙蝠,為英國戰艦的提供了極佳的機會,“沙恩霍斯特”號沒有找到護航運輸隊,遂掉頭南下。9時許,英國“1號戰鬥編隊”攔住了去路,並遭到首次攻擊,“沙”號艦被命中2發炮彈。9時40分,德艦再次北進,去搜尋護航運輸隊。12時20分,“沙”號艦發現英艦。雙方進行了短暫的交火,“沙”號艦被命數發炮彈。此時,海軍少將埃里希.貝犯了一個致命的判斷性錯誤。二戰史學家至今也不能理解,德軍指揮官為什麼誤認為英軍巡洋艦的炮火是從與德艦實力相當的一艘戰列艦上發出的。為保存實力,埃里希.貝緊急下令撤出戰鬥。14時30分,德國下達返航命令。“沙恩霍斯特”號隨即轉向到155”,航速增至28節。回程不到200海里,20時許,它就可以返抵挪威侮岸,於夜間進入阿爾滕峽灣。這是德艦犯下的第二個錯誤,因為以“約克公爵”號為旗艦的英軍“2號戰鬥編隊”的炮口正在迎接它的到來。
英國“
1號戰鬥編隊”不斷向“2號戰鬥編隊”“約克公爵”號報告著德艦的位置。英國弗雷澤海軍上將不用打破無線電靜默,就能在海圖上準確無誤地找到德艦。16時17分鐘,雷達兵果然在20”方位發現了“沙恩霍斯特”號,距離22海里。而沙恩霍斯特”號因為雷達損壞,正在黑夜中摸索前進,3座炮塔均處於靜止狀態,完全沒有意識到前方英艦的存在。此時“沙”號艦正在挪威海岸以北70海里處向東高速前進;在它的北面大約10海里處是英國的巡洋艦隊(3艘巡洋艦),正與“沙”號艦向東平行航行;在“沙”號艦的艦尾偏南方向是英國“約克公爵”號戰列艦、1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英艦正在對“沙”號艦形成包圍之勢。
下午四時五十四分,一顆照明彈從皇家海軍輕巡洋艦貝爾法斯特號上呼嘯著鑽入夜空,轉瞬間漆黑的天空變得如同白晝一般,孤獨的沙艦在茫茫大海上露出了它巍峨的身軀。許多從未見識過沙艦威顏的英國水兵不禁嘖嘖稱奇。而沙艦官兵也仿佛魔法般地一下子涌到了甲板上。“準備戰鬥!”貝少將聲嘶力竭地咆哮道。身陷絕境的他知道此時此刻只有虎口拔牙般地拚命了。素質優良的德國水兵們在戰鬥警報聲中快速進入戰位,只等那決定生死的時刻到來。
當兩艦的距離只剩下14海里時,弗雷澤莊嚴地命令開炮。英國炮手好像早已經等得不耐煩了,不等司令官的話音落地,一發356毫米炮彈已經向德艦射來,雙方鏇即轉入了最重量級的死拼。
沙艦此時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比它更奘更猛的約克公爵號戰列艦,只有背水一戰消滅這艘皇家海軍的新型戰列艦才有可能改變自己垂死的命運。於是280毫米巨炮直指約艦。首先被對手擊中的正是約艦,此時交戰雙方的作戰經驗與技術顯得格外重要。沙艦還擊的炮火準確命中了約艦的桅桿,這使得英艦隊上下嚇出了一身冷汗,但是至今也無人清楚,為什麼這發炮彈沒有炸開?只是將約艦桅桿上的雷達天線砸斷。一名英勇的英國軍官頂著狂風冒死攀上桅桿將天線修好。而沙艦趁機趕快逃跑。
雙方的距離實在是太近了,儘管沙艦具備航速上的優勢,可是仍然無法逃脫約艦火炮的射程。356毫米巨炮炮彈不斷地在沙艦周圍爆炸,被擊起的水柱將沙艦牢牢罩住。沙艦自然不會坐以待斃,280毫米巨炮對約艦還以顏色。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殘暴、最激烈的海戰之一,交戰雙方中的任何一次準確的命中都可以導致對手的徹底毀滅。
英艦的立世之本是更為有力的炮火及更為強壯的艦體;而德艦所能依賴的是更高的機動性能和日爾曼士兵高超的戰鬥技能。到現在為止,他們已經成功地兩次命中英艦諾福克號、一次擊中約克公爵號。但是隨著戰爭的持續,素有優良傳統的皇家海軍愈發表現出驍勇善戰的本色,英艦隊上下都明白今天將是改變歷史的一天。
一發緊似一發的炮彈向著沙艦衝去,突然從沙艦上傳來一陣驚天動地的爆炸聲,接著一團濃密的黑煙從沙艦艦艏的主炮炮台上騰起,並在幾十米的高空中幻化為明亮的橙色火光。沙艦終於被擊中了!
英艦官兵深受鼓舞,命中率也不斷升高。又一發炮彈準確地擊中沙艦艦艏的另一個主炮炮台,第三發炮彈則擊中了沙艦位於吃水線上的鍋爐房,炮彈擊穿了一根通向輪機的重要的蒸汽管道。沙艦的航速一下子從30節降到了10節。面色鐵青的貝少將望了望同樣面色鐵青的欣策,然後一邊命令輪機兵進行緊急搶修,一邊準備給鄧尼茨及“元首”發電。他的電文如下:“只要我們還有最後一發炮彈,我們都將堅持戰鬥!”這句帶有悲觀色彩的電文傳達了一個準確的訊息,即拜與欣策的要實現他們的老上級雷德爾元帥的誓言:“或是全體官兵眾志成城奪取勝利;或是高高揚起戰棋沒入大洋。”欣策艦長更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沙艦作為帝國海軍的象徵始終北榮譽伴隨著,作為沙艦最後的一任艦長,他要將這一傳統推向極至。
4艘英國驅逐艦將魚雷一條條地投入冰冷的海洋,遠處的爆炸聲此起彼伏,沙艦燃起的大火照亮了天空,這艘巨艦如今已是傷痕累累、一片狼籍再也不能動彈了。
弗雷澤立即率領約艦及3艘巡洋艦再度出場。此時他的獵物仍在做最後的掙扎,但是已經無法對英艦構成任何威脅了。貝爾法斯特號繼續將無情的炮彈不斷地拋投到沙艦的身體上,突然沙艦身子一歪向南方發生了傾斜。晚上七時十二分,貝爾法斯特號終於敲掉了沙艦最後一座主炮炮塔。令弗雷澤感動的是,僅剩下2門150毫米副炮的沙艦還在繼續戰鬥。
四十五分鐘後,沙艦艦艏猛地向下一沉,整條船筆直地沒入了大洋,只有3個巨大的
推進器還在無助地鏇轉著。事後通過統計來自各方面的資料發現沙艦遭受的打擊是令人震驚的——數百發炮彈在沙艦上爆炸,在對沙艦進行攻擊的55條魚雷中至少有17條直接命中!
伴隨沙艦一起沉入北方冬海的共有1968名德國官兵,幾百人在沙艦沉沒時跳進了大海,冰冷刺骨的海水使得落水官兵在幾分鐘內便失去了知覺,接著便溺水而亡。英國驅逐艦天蠍座號在茫茫冰海上全力搜尋倖存德軍,最終只有36人獲救。
德國官兵的勇氣深深地震撼了弗雷澤中將,這位將軍在當天晚上動情地對手下官兵說道:“先生們,如一天你們被派遣到這樣一艘軍艦上,參加這么一場實力懸殊的戰鬥,我希望在場諸君能向沙艦官兵那樣轟轟烈烈地作戰!”幾天后,約艦返航英國時,當途經沙艦沉沒的海域時,弗雷澤中將親率全艦軍官及儀仗隊,列隊在甲板上,目送著一個象徵緬懷的花環拋入海中。
此次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德英海軍進行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海戰。

近年殘骸考察情況

多年後,挪威電視台的記者阿爾夫和有關專家翻遍了國家檔案館和國防部的所有檔案,並尋訪了當年死裡逃生的艦上水兵。挪威海軍派出海洋考察船在二戰中這場海上惡戰的發生地進行仔細搜尋,今年10月初終於在東經2 8.16度、北緯72. 3度探測到了“沙恩霍斯特”號殘骸的準確位置。它艦底朝天,靜靜地躺在290米的海底深處,距挪威北角約66海里,比戰史學家此前估計的位置向北偏移了14海里。在照明燈的照射下,技術人員看到,“艦艇損壞非常嚴重,看來德艦指揮官真是戰鬥到了最後一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