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艦隊

八八艦隊

八八艦隊,在日本帝國海軍的歷史上有多個以“八八艦隊”為名的海軍軍備計畫。1905年5月27日,在日俄對馬海峽海戰中,東鄉平八郎指揮日本聯合艦隊殲滅了俄國由波羅的海艦隊拼湊而成的第二太平洋艦隊,一舉確立了日本海軍強國的地位。

簡介

八八艦隊八八艦隊
從此,大艦巨炮主義便成了海軍的傳統,日本海軍在日俄戰爭之前的六六艦隊基礎上規劃的八八艦隊便隨之出籠,是以八艘戰列艦和八艘巡洋艦組成,是日本海軍以主力軍艦為核心的海軍擴充計畫,其宗旨是組成強大的海軍力量與敵對決。

1920年的八八艦隊

擴充構想

八八艦隊八八艦隊

1907年由當時海軍大臣提出海軍軍備擴充的構想,簡稱“八八艦隊”,通常由八艘戰列艦和八艘裝甲巡洋艦組成,由艦齢在8年以內的主力戰艦充當。但是其預算一直沒有被批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海軍擴張計畫改為由八艘戰列艦和八艘戰列巡洋艦組成。

逐步完成

最先出台的是1915年制訂的“八四艦隊計畫”,即到1923年裝備艦齡未滿8年的八艘戰列艦和四艘戰列巡洋艦。
八八艦隊八八艦隊
包括已經建成的以及接近完工的戰列艦扶桑級2艘、伊勢級2艘,戰列巡洋艦金剛級4艘。計畫撥款建造戰列艦長門、陸奧(長門級戰列艦)、加賀、土佐(加賀級戰列艦),以及戰列巡洋艦天城、赤城(天城級戰列巡洋艦),2艘天城級是該計畫執行期間屆時艦齡即將滿8年的2艘金剛級的替代艦。1918年擴充為“八六艦隊計畫”,計畫撥款建造戰列巡洋艦愛宕、高雄(天城級)。最後到1920年形成最終的“八八艦隊計畫”,到計畫完成時的1927年,屆時扶桑級、伊勢級、金剛級的艦齡將滿8年,該計畫在戰列艦長門級2艘、加賀級2艘,戰列巡洋艦天城級4艘的基礎上,再撥款建造4艘戰列艦,4艘戰列巡洋艦。

最終的八八艦隊計畫艦

最終的八八艦隊計畫艦:1號艦長門(服役)、2號艦陸奧(服役)、3號艦加賀(接替天城改建成航空母艦)、4號艦土佐(終止)、5號艦天城(計畫改建成航空母艦,在大地震中損壞後拆毀)、6號艦赤城(改建成航空母艦)、7號艦愛宕(終止)、8號艦高雄(終止)、9號艦紀伊、10號艦尾張、11號艦駿河?、12號艦近江?、13號艦~16號艦未命名。八八艦隊計畫除主力艦的建造計畫以外還包括巡洋艦等 輔助艦艇的建造計畫。

終止執行

該計畫1920年7月由日本國會批准,預計到1927年完成。如此浩大的海軍軍備擴充對當時的日本經濟形成嚴重的負擔,1921年日本只能回響美國方面的倡議,在華盛頓召開旨在限制海軍軍備的會議。 由於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定,終止了締約國新的主力艦的建造,使該計畫被終止執行。八八艦隊計畫艦僅長門級戰列艦2艘建成。加賀級2艘、戰列巡洋艦天城級4艘以及尚未開工的戰列艦紀伊級都被中止建造。天城級已開工進度最快的兩艘艦天城、赤城按照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準許被改裝成航空母艦。華盛頓會議中,美國、英國要求日本銷毀已下水接近完工的陸奧號戰列艦,但在日本的強硬態度下,最終陸奧得以建成。

1939年的八八艦隊

再次提出

八八艦隊八八艦隊

1937年,日本擺脫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約束,日本海軍再次提出八八艦隊計畫,計畫建造八艘戰列艦和八艘巡洋艦。後來完成了戰列艦大和級2艘,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計畫中的大和級3號艦信濃(SHINANO)半路改建成航空母艦,4號艦終止建造,其他計畫中的四艘艦未命名。另外還有一艘重巡洋艦伊吹在建,後來改建為航空母艦(未完成)。阿蘇、生駒、笠置本來都是計畫中的重巡洋艦的艦名,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均尚未開工。這幾個名字都用在在建的航空母艦(未完成)。

1980年代的八八艦隊

演習艦隊

1986年日本參加演習時派出一支由八艘驅逐艦和八架反潛直升機組成的艦隊,也稱為八八艦隊。日本海上自衛隊所使用之術語中,「八八艦隊」是指日本海上自衛隊將其主力編組成水面打擊群,每一個打擊群都是由八艘水面艦以及八架艦儎反潛直升機所編成,因此日本海上自衛隊便沿用其日本帝國海軍之舊名,將此種編組稱為「八八艦隊」。但是當日後日本海上自衛隊對將其水面打擊群兵力擴充,再加入一艘擁有宙斯盾雷達系統的金剛級驅逐艦,同時此一級水面艦可裝儎兩架多任務鏇翼機,儘管此時編組兵力已經成為九艦十機,但日本海上自衛隊並未將其改稱為「九十艦隊」,只是改為低調不再積極以「八八艦隊」稱呼其水面打擊群。

日本海上自衛隊

海上自衛隊

所謂“八·八艦隊”,是指日本海上自衛隊機動艦隊,相當於原先自衛艦隊的護衛艦隊水面艦艇的一種配置形式,機動艦隊由護衛艦隊、潛艇艦隊、航空隊和直轄隊組成,是海上自衛隊的一線部隊,約占日本海上自衛隊實力的60%,主要承擔保衛海上交通線,執行中遠海反潛、機動作戰和護航等任務。其主力水面戰鬥艦艇配備於護衛艦隊之下,共分為4個護衛隊群,每個護衛隊群再下轄1艘作為旗艦的直升機驅逐艦,以及3個護衛隊,其中2個護衛隊使用通用型驅逐艦、 1個護衛隊使用防空驅逐艦,每個護衛隊由2、3艘驅逐艦組成。1個護衛隊群的軍艦,恰好可以組成一支“八·八艦隊”,即1艘直升機驅逐艦、2艘防空型驅逐艦和5艘通用型驅逐艦,再配以8架直升機(直升機驅逐艦攜帶3架,通用型驅逐艦每艦一機)。 護衛艦隊旗艦為太刀風級驅逐艦“太刀風”號(DDG168)。

衛隊群簡介

第1護衛隊群:旗艦為白根級直升機驅逐艦“白根”號(DDH143);該護衛隊群還轄有第1護衛隊:含村雨級驅逐艦“村雨”號(DD101)、“春雨”號 (DD102)、“雷”(DD107)號;第5護衛隊:含高波級(亦可視為改進村雨級)驅逐艦“高波”號(DD110)、“大波”號(DD111);以及第61護衛隊:含旗風級驅逐艦“旗風”號(DDG171)、金剛級驅逐艦“霧島”號(DDG174)。該護衛隊群所有艦隻均配置於橫須賀。

第2護衛隊群:旗艦為白根級直升機驅逐艦“鞍馬”號(DDH144);該護衛隊群還轄有第2護衛隊:含朝霧級驅逐艦“山霧”號(DD152)、“澤霧”號 (DD157);第6護衛隊:含村雨級驅逐艦“夕立”(DD103)、“霧雨”(DD104)、“有明”(DD109);第62護衛隊:含太刀風級驅逐艦 “澤風”號(DDG170)、金剛級驅逐艦“金剛”號(DDG173)。該護衛隊群駐紮於佐世保。

第3護衛隊群:旗艦為榛名級直升機驅逐艦“榛名”號(DDH141);該護衛隊群還轄有第3護衛隊:含初雪級驅逐艦“濱雪”號、朝霧級驅逐艦“天霧”號 (DD154);第7護衛隊:含朝霧級驅逐艦“夕霧”號(DD153)、“濱霧”號(DD155)、“瀨戶霧”號(DD156);第63護衛隊:含旗風級驅逐艦“島風”號(DDG172)、金剛級驅逐艦“妙高”號(DDG175),該護衛隊群分駐舞鶴(“榛名”號、第3、63護衛隊)及大湊(第7護衛隊)兩地。

第4護衛隊群:旗艦為榛名級直升機驅逐艦 “比睿”號(DDH142);該護衛隊群還轄有第4護衛隊:含村雨級驅逐艦“電”號(DD105)、“五月雨”號(DD106)、“曙”號 (DD108);第8護衛隊:含朝霧級驅逐艦“朝霧”號(151)、“海霧”號(158)號;第64護衛隊:含太刀風級驅逐艦“朝風”號(169)、金剛級驅逐艦“鳥海”號(DDG176)。其中“比睿”號、第4、8護衛隊部署在吳,第64護衛隊部署在佐世保。

經計算可知,護衛艦隊目前總計擁有白根級直升機驅逐艦2艘,榛名級直升機驅逐艦2艘,金剛級驅逐艦4艘,村雨級驅逐艦9艘,高波級驅逐艦2艘,朝霧級驅逐艦8艘,初雪級驅逐艦1艘,旗風級驅逐艦2艘,太刀風級驅逐艦3艘。

按照日本的規劃,“八八艦隊”中:直升機驅逐艦載3架HSS-2B反潛直升機,擔任艦隊指揮艦並負責反潛,金剛級驅逐艦和旗風或太刀風級防空驅逐艦,主要擔負編隊的防空任務;5艘通用型驅逐艦,各載一架HSS-2B反潛直升機,用於反潛、反艦作戰。此外,還配備一艘8000噸級的遠洋綜合補給船,擔負艦隊的遠洋補給保障。

相關計畫

整個20世紀90年代,日本已經實施了親潮級和春潮級潛艇、金剛級、村雨級和高波級驅逐艦、阿武隈級護衛艦、大隅級船塢運輸艦、浦賀級掃雷支援艦、菅島級沿海掃雷艇以及一批輔助艦艇在內的龐大的發展計畫,下一步即將開始的,便是2艘改進型金剛級驅逐艦(最終可能建造4艘)和2艘13500噸級直升機驅逐艦,甚至包括遠景的航空母艦計畫等。高波級的後續艦也將繼續建造,以替換護衛艦隊中剩餘的幾艘初雪級和朝霧級驅逐艦。,“八·八”艦隊已經過渡到“十·九”艦隊。“十·九”艦隊的作戰能力雖遠不及美國航母戰鬥群,但已成為亞洲地區遠洋護衛、攻擊作戰很強的一支海軍力量。八·八艦隊”只是能夠完成任務的編隊,而“十·九艦隊”則是海上反潛護航作戰的最佳編隊。在未來裝備新型“高波”級“宙斯盾”飛彈驅逐艦的“十·九艦隊”中,一艘“榛名”級或“白根”級驅逐艦,載3架HSS-2B反潛直升機,擔任艦隊指揮艦並負責反潛;一艘新型“高波”級驅逐艦和兩艘“旗風”或“太刀風”級驅逐艦,主要擔負編隊的防空任務;5艘“朝霧”級或“初雪”級多用途驅逐艦,各載一架HSS-2B反潛直升機,用於反潛、反艦作戰。此外,還配備一艘大型遠洋綜合補給船,擔負艦隊的遠洋補給保障,其作戰能力將更強。日本未來“十·九艦隊”的掃雷能力居世界首位,反潛能力僅次於美國,艦艇總噸位超過了德國和義大利,其總體作戰能力超過英國海軍的輕型航母編隊,常規作戰能力僅次於美國海軍,位居世界第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