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海軍

中華民國海軍

中華民國海軍是中華民國國軍的一個軍種,以海軍司令部為首,轄下有艦隊、潛艦戰隊、陸戰隊、海軍官校等單位,共有3萬8千餘人。主要武器裝備以主作戰艦、輔戰艦艇、潛艦、陸戰、空中等核心戰力為主,以建立現代化海軍。並以建立“高效質精、快速部署、遠距打擊”之海軍戰力為目標,包括反封鎖能力、保存戰力等等。 國防報告書指出中華民國海軍的任務是:“平時堅實戰力整備、精進戰備訓練、執行台海偵巡,確保海域安全,適切支援各項重大災害防救工作;戰時聯合友軍遂行反制與阻敵對我之海上封鎖或武力進犯,以維護台海對外航運暢通,確保國家安全。

歷史

大清帝國海軍軍旗大清帝國海軍軍旗

中國自古即有專師水面作戰的水師,其中有各種不同功能的船艦如補給艦、運兵艦、補水船等,並有專師各種江湖或近海、遠海作戰的戰艦。然而,真正具規模的近代化海軍則源自清朝後期。

大清海軍時期

自強運動時期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英法海軍以65艘蒸汽鐵甲戰艦對清廷水師300艘以上的舊式木船。清軍除了海岸炮台稍能發揮拒敵的功用外,舊式水師在海戰中完全無用。清廷理解到目前的木造船艦與船艦技術比西方各國還要落後許多,所以在自強運動(洋務運動)中計畫建立新式海軍。在太平天國之亂時,因為太平軍將自美國購買新式炮船,所以清廷緊急自英國購買戰艦,成立阿思本艦隊(英中聯合艦隊)。然而,由於艦隊司令和清政府對指揮權、用人及花費等各方面皆出現嚴重分歧,最終解散艦隊。

北洋艦隊提督旗北洋艦隊提督旗

在自強運動時期,曾國藩左宗棠等人創意籌備建立新式海軍,並成立江南製造局福州船政局來建造新式海軍。沈葆楨更積極成立海軍學校船政學堂來培育海軍人才,該校畢業生不少成為北洋艦隊的高級將領。在當時,大清海軍已成立福建水師廣東水師以防禦南海。為了建設新式海軍,大清海軍計畫分為三個艦隊:北洋艦隊負責山東及以北之黃海、南洋艦隊負責山東以南及長江以外之東海,廣東水師則負責福建及南海。後來由於同時建立北洋及南洋艦隊使經費不足,所以先將重點放在守衛京師的北洋艦隊。這使得南洋艦隊的軍力不如北洋艦隊。

定遠艦定遠艦

南北洋艦隊時期 大清帝國建立的海軍是世界前六強的,其中北洋艦隊的“定遠”“鎮遠”鐵甲艦更是號稱“遠東巨艦”,是當時遠東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艦隻。但在經歷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後,南洋艦隊與北洋艦隊陸續崩潰。主因是清廷沒有持續更新海軍軍艦及裝備,經費反而挪用至修建頤和園,導致大清海軍輸給法國、日本的新式艦隊。當時的海軍人才在思想與素養也未足,戰術運用不如日本、法國。而後,清廷將剩餘海軍改編為巡洋艦隊及長江艦隊。至辛亥革命為止,清廷皆努力重建海軍。一直到中華民國立國後,海軍的發展進入停滯不進的狀態。

中華民國海軍時期

護法艦隊的士兵護法艦隊的士兵

軍閥混戰時期。中華民國建立後,由於經費不足、軍閥混戰,加上列強的武器禁運政策,使得中華民國海軍發展進入停滯期。直到北伐完成後,於十年建設期間,海軍才有較大規模的建艦計畫。期間由於中華民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勝利國,使得當時海軍獲得第一批戰利艦。 護法艦隊、東北艦隊

中央海軍時期。早在中華民國建立時,為了持續發展海軍,而成立海軍署。1928年北伐勝利後,中央政府將海軍署擴建為海軍部,共有軍務、艦政、軍械、海政、軍學、經理等六部,並開始培養海軍。初期艦隊約44艘,排水量3萬餘頓;至抗戰前夕,艦隊增至58艘,5萬餘噸。

當年停泊在香港的“重慶號”巡洋艦 後來參加起義當年停泊在香港的“重慶號”巡洋艦 後來參加起義

抗戰及內戰時期。抗日戰爭爆發後,為了節省經費,中央政府將海軍部降為海軍總司令部。而後海軍在日本艦隊攻勢下損失慘重,海岸線的喪失使得海軍僅剩少量炮艦在內河與內湖布雷,阻撓日軍利用河道將船艦、軍隊及補給深入中國內部。抗戰勝利後,中華民國海軍接收日本降艦數十艘,美國也贈與登入艦20餘艘、護衛艦數艘,使得海軍得以重建。而後爆發國共內戰,部份海軍撤出長江,另有大量海軍人員因不認同國民政府因而脫離中華民國海軍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政府撤往台灣後,海軍艦隊在多次海戰失利下也分別由舟山群島海南島撤退,以集中防衛台灣。
戰後時期1952年,中華民國海軍進行改編,成立驅逐、巡防、掃雷、登入、後勤等艦隊。由於台灣四面環海,海軍日益重要;所以陸續自美國接收退役軍艦,擴充艦隊,並更新武器系統。現今海軍朝向二代兵力發展,以保衛國家安全。

海軍軍徽涵義

徽章特徵意涵
青天白日國徽象徵效忠中華民國,保護國土與領海之意涵
國花梅花克服惡劣環境、堅忍不拔之精神,代表國軍軍人有克服自然堅忍不拔之毅力,為救國戰勝一切的本能,贏得最後之勝利。
嘉禾代表祥瑞及豐收戰果之意。
雙船錨代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雙錨交叉為海軍同舟共濟、團結合作。

組織結構

中華民國海軍司令部

內部單位

中華民國海軍軍旗(中華民國國旗)中華民國海軍軍旗(中華民國國旗)

政治作戰部
2、督察室
3、人事軍務處(合併人事署及軍務署,以下皆原稱“署”)
4、軍事情報處(原情報署)
5、戰備訓練處(原作戰署)
6、後勤處(原後勤署)
7、計畫處(原計畫署)
8、戰鬥系統處
9、主計處

艦隊指揮部

拉法葉級巡防艦拉法葉級巡防艦

1、124艦隊:左營港
2、131艦隊:基隆港
3、146艦隊:馬公港
4、168艦隊:蘇澳港
5、192艦隊:左營港
6、151艦隊(兩棲艦隊):左營港
7、256戰隊(潛艦戰隊):左營港(無256艦隊編制)
8、261戰隊:蘇澳港(無261艦隊編制)
9、海蛟大隊
10、海鋒大隊

航空指揮部

桃園基地指揮部
反潛大隊

海軍陸戰隊指揮部

海軍陸戰隊徽標海軍陸戰隊徽標

1、陸戰六六旅
2、陸戰九九旅
3、陸戰七七旅
4、兩棲偵搜大隊
5、灘岸勤務大隊
6、通資電大隊
7、登入戰車大隊
8、補保大隊
9、三軍聯合作戰訓練基地指揮部
10、烏丘守備大隊

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

海軍技術學校

台灣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兩棲專長班台灣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兩棲專長班

海軍新兵訓練中心
海軍陸戰隊學校

直屬單位

保修指揮部
海軍軍官學校
海軍造船發展中心
通信系統指揮部
大氣海洋局
勤務指揮部
照相情報隊
後勤支援指揮部(左營、蘇澳、馬公、基隆)
戰鬥系統工廠
南區人才招募中心

海軍之軍階、帽徽、官科識別

中華民國海軍帽徽
中華民國海軍帽徽 中華民國海軍帽徽
中華民國海軍軍官科識別章
中華民國海軍軍官科識別章 中華民國海軍軍官科識別章
中華民國海軍軍官科識別章
中華民國海軍軍官科識別章 中華民國海軍軍官科識別章
中華民國海軍階級袖章
中華民國海軍階級袖章 中華民國海軍階級袖章
中華民國海軍階級袖章
中華民國海軍階級袖章 中華民國海軍階級袖章
中華民國海軍階級袖章
中華民國海軍階級袖章 中華民國海軍階級袖章
中華民國海軍階級袖章
中華民國海軍階級袖章 中華民國海軍階級袖章

海軍兵科

蘇澳港全景,圖中右側可以見到南方澳大橋蘇澳港全景,圖中右側可以見到南方澳大橋

戰鬥軍官兵科:海軍艦艇指揮官、海軍陸戰隊、政戰
戰鬥勤務軍官兵科:航空
技術勤務軍官兵科:補給、軍醫、工程、電信、測量、行政、軍法、主計、
士官兵科:雷達水雷魚雷、航海、氣象、信號、聲納、鍋爐、政戰、航空、軍樂、損管、帆纜、炮械、飛彈、電機、電子、補給、文書、機械、食勤、駕駛、射控、電信、油水、油機、汽機、譯電、槍帆、醫務、陸戰隊
備註:士官長的兵科跟軍官的一樣

主要武器裝備

海軍主要武器裝備以主作戰艦、輔戰艦艇、潛艦、陸戰(海軍陸戰隊)、空中等“核心戰力”為主。

作戰艦艇輔助艦艇輔助艦艇海軍航空隊
康定級巡防艦錦江級巡邏艦 旭海號船塢登入艦 S-2T反潛機
成功級巡防艦 永豐級獵雷艦龍江級巡邏艇 S-70C(M)-1反潛直升機
濟陽級巡防艦 進取級遠洋掃雷艦 海鷗級飛彈快艇 S-70C(M)-2反潛直升機
基隆級驅逐艦 光華六號飛彈快艇 雲峰級人員運輸艦500MD反潛直升機
潛艦武夷號油彈補給艦 武剛級人員運輸艦 兩棲登入車
劍龍級潛艇 新港級戰車登入艦新康級人員運輸艦 LVPT5-H6兩棲登入炮車
海獅級潛艇 中字號戰車登入艦 達觀海洋觀測艦 兩棲突擊載具

主要靠泊港口

名稱位置
左營港左營軍港,在海軍左營基地內
馬公港測天島軍港,在海軍馬公基地內
基隆港東五碼頭為主,財政部基隆關稅局附近碼頭為輔
蘇澳港中正軍港,在海軍中正基地內
高雄港新濱碼頭,在海軍新濱營區內與旗津碼頭位在旗津區

註:除左營港為軍艦專用港外,其餘皆為軍民共用港。

歷任海軍(總)司令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時期)海軍部長、海軍總司令

歷任任期時間司令姓名備註
第一任1929年-1932年楊樹莊上將海軍部長
第二任1932年-1945年11月陳紹寬上將軍部長(1932-1938)、海軍總司令(1938-1945)

1945年12月31日海軍總司令部解散,改設海軍處,處長陳誠兼任。1946年7月海軍處再次擴編為海軍總司令部,總司令仍由陳誠兼任。

中華民國海軍(總)司令

歷任任期時間司令姓名歷任任期時間司令姓名
第一任1946年7月1日-1948年8月25日陳誠上將第十一任1988年6月1日-1992年5月1日葉昌桐上將
第二任1948年8月25日-1952年4月15日桂永清上將第十二任1992年5月1日-1994年4月16日莊銘耀上將
第三任1952年4月16日-1954年7月1日馬紀壯上將第十三任1994年4月16日-1997年4月16日顧崇廉上將
第四任1954年7月1日-1959年2月1日梁序昭上將第十四任1997年4月16日-1999年2月1日伍世文上將
第五任1959年2月1日-1965年1月25日黎玉璽上將第十五任1999年2月1日-2002年2月1日李傑上將
第六任1965年1月25日-1965年8月16日劉廣凱上將第十六任2002年2月1日-2005年2月1日苗永慶上將
第七任1965年8月16日-1970年7月1日馮啟聰上將第十七任2005年2月1日-2006年3月1日陳邦治上將1
第八任1970年7月1日-1976年7月1日宋長志上將第十八任2006年3月1日-2007年5月21日林鎮夷上將2
第九任1976年7月2日1983年5月15日鄒堅上將第十九任2007年5月21日-2009年5月21日王立申上將
第十任1983年5月16日-1988年6月1日劉和謙上將第二十任2009年5月21日-至今高廣圻上將

註:1 陳邦治 2006年1月1日起,海軍總司令調整為“海軍司令”

2 林鎮夷 轉任國防部副部長

海軍軍歌

中華民國海軍軍徽中華民國海軍軍徽

我們是中華民國的新海軍,我們是三民主義的新海軍,
信仰堅定,紀律嚴明,操縱新時代之戰艦,使用最堅利之甲兵,
雄視三洋,屏障四海,保衛疆土,鞏固和平,
同舟共濟,萬眾一心,養成忠勇冒險之好習慣,同舟共濟,萬眾一心,創造海洋生活之新精神,
新海軍,新海軍,
乘長風破萬里浪,
為青天白日旗爭光榮,
為青天白日旗爭光榮!

退伍名人

言承旭(本名廖洋震)
鈕承澤
陳致中
李立群
柯叔元
郭子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