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之印

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之印

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之印石質,通高13.4厘米,邊長7.3厘米。

(圖)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之印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之印

石質,通高 13.4 厘米 ,邊長 7.3 厘米 。

1923 年 3 月 2 日 ,孫中山廣州農林試驗場設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以“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名義發布各種政令,統帥各軍,第三次在廣東建立革命政權。從大本營秘書處編制發行的《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所載孫中山發布的各種政令看,此印從 1924 年 1 月 2 日 開始啟用。

文物歷史

(圖)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之印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之印

1981年之後,中國革命史上的最重要的文物之一、孫中山“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之印”重返故里。那日起,它將同其他50件從上海遠道而來的文物一道,在大元帥府紀念館與觀眾見面。

(圖)孫中山書贈宋慶齡的《建國大綱》孫中山書贈宋慶齡的《建國大綱》

這批珍貴的文物是為紀念宋慶齡逝世25周年而舉辦的紀念展的“特邀嘉賓”,全部來自上海宋慶齡故居。大元帥印邊長約10厘米,上面刻有篆書“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之印”,字型清雅,筆勢流暢。據紀念館的工作人員介紹,這是1923年孫中山第三次在廣州建立大元帥府時所使用的帥印,是孫中山在大元帥府重新解釋“三民主義”,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改組國民黨,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直接見證。

展出的實物中,還看到孫中山書贈宋慶齡的《建國大綱》手跡。這份手跡,再一次展現他們夫妻二人十年里風雨同舟、同生共死的堅貞愛情。

(圖)毛澤東致宋慶齡的信毛澤東致宋慶齡的信

毛澤東和周恩來寫給宋慶齡的手跡也是展覽中重要的展品。1949年6月,中共中央派遣鄧穎超帶著毛澤東、周恩來的親筆信到上海邀請宋慶齡北上參加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建國大計。宋慶齡接到信後,於8月底抵達北京。在這次會議上,宋慶齡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從此掀開了她政治生涯的新篇章。

據了解,展覽門票為10元/人,18歲以下的青少年免費。展出時間為7月25日至10月31日。

相關新聞

宋慶齡在上海》展覽在廣州孫中山大元帥府展出
中新社廣州七月二十五日電(郭軍李勇)為期近一個星期的《宋慶齡在上海》專題展覽二十五日上午在廣州孫中山大元帥府開展。

《宋慶齡在上海》是宋慶齡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一個縮影。展覽以實物、圖片、音像資料等方式真實地再現了宋慶齡在上海的非凡經歷,展示了她壯麗的人生畫卷。紀念館選擇了近五十件有代表性的實物首次與廣州市民見面,形象地展示了宋慶齡的高貴品質和光輝業績。其中包括孫中山的“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之印”、《建國大綱》手跡以及一九四九年毛澤東邀請宋慶齡北上的信件等。“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之印”是孫中山一九二三年在廣州第三次建立政權時所用,該印此次返穗是自一九二五年孫逝世後第一次重返帥府。

宋慶齡女士是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偉大女性之一。她在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先生,獻身革命,積極參加和支持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祖國統一以及保衛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受到中國人民、海外華人華僑的景仰和愛戴,也贏得了國際友人的讚譽和熱愛,並享有崇高的威望。今年是宋逝世二十五周年。

《宋慶齡在上海》的展出時間為二00六年七月二十五日到七月三十一日。

參考資料

http://www.xjts.cn/GB/channel8/923/200607/26/298541.html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6-07/25/content_14684781.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