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福約翰·保羅二世

1963年12月30日,教皇保羅六世任命他為克拉科夫的總主教。 1984年,約翰·保羅二世成為第一位訪問波多黎各的教皇。 Valerian

真福約翰·保羅二世

拉丁語:Ioannes Paulus PP. II,在中國大陸常譯作約翰·保羅二世,原名卡羅爾·約澤夫·沃伊蒂瓦(Karol Józef Wojtyła)[1] 波蘭語發音,(1920年5月18日-2005年4月2日),是羅馬天主教真福品聖人,第264任教皇,故梵蒂岡城國國家元首,年輕時代擔任過運動員、戲劇演員、礦工、化學工廠員工。約翰·保羅二世於1978年10月16日被選為教皇。他生於波蘭,是第一個成為教皇的斯拉夫人,也是自1522年哈德良六世後第一位非義大利人教皇。約翰·保羅二世自接任起共到其他國家進行教皇訪問102次,是歷史上出行最多的教皇。2009年12月19日列為可敬者2011年1月14日教皇本篤十六世批准了一份對於經約翰·保祿二世代禱所顯的奇蹟的調查檔案,並已於5月1日封列為真福。

目錄

[隱藏]
1簡傳
1.1早年
1.2晉鐸
1.3晉牧
1.4當選教皇
2第一位波蘭籍教皇
3暗殺未遂
4遊歷
5與猶太人民的關係
6修補與東正教的關係
7社會與政治立場
7.1批評
8健康問題
9任內對立教皇
10去世
10.1世界各地關於此事的反應
10.2大約翰·保羅
10.3葬禮
10.3.1葬禮流程
11封聖過程
12教皇約翰·保羅二世著作的通諭
13參見

簡傳

早年
1920年5月18日,卡羅爾·約澤夫·沃伊蒂瓦出生於波蘭南部的瓦多維采(Wadowice)的一個天主教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親卡洛(Karol)是波蘭軍中行政官,母親艾蜜莉亞(Emilia)婚前當過教師;為立陶宛裔,1929年4月13日,卡羅爾八歲,不幸難產而死。有一個在嬰兒時期夭折的姊姊奧德加。大他十五歲的兄長艾德蒙為醫生,1931年11月,卡羅爾十一歲,因為照顧病人而感染猩紅熱喪命。二位至親在成長途中的死亡對他影響極大,他與其父相依為命下感情更加親近
1938年。沃伊蒂瓦父子遷居克拉科夫, 因此與在克拉科夫的猶太社群有緊密接觸。卡羅爾進入傑哲隆尼安大學就讀主修語言學,同時研究戲劇,他也加入了校中的戲劇團體。他也是個運動員。
但在1939年納粹德國軍隊占領了波蘭,德軍關閉了各間大學,沃伊蒂瓦被迫結束學業。
納粹占領時期規定所有男丁都必須做勞力工作,並禁止所有高等教育。卡羅爾因而經歷過採石場和化工廠的工作。

晉鐸

1941年2月他的父親身故,這使他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進而使他產生從事神職的聖召。此外他的一位忘年之交,裁縫提朗諾斯基先生(Jan Tyraowski)也是他對神學產生興趣的啟發者。1942年10月,他一邊在化工廠工作,一邊瞞過納粹政權偷偷的在母校教授私底下開設的神學系讀神學。
1946年11月1日他被立為司鐸(晉鐸)。他在克拉科夫的亞捷隆大學教授倫理學,然後在波蘭盧布林天主教大學任教。

晉牧

1958年他受任命為輔理主教(晉牧),4年後以代牧區署理(Vicar capitular)身分成為教區的領導。
1963年12月30日,教皇保羅六世任命他為克拉科夫的總主教。他作為總主教,參加了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會議最具歷史性影響力的結果是公布了信仰自由宣言(Dignitatis Humanae)和現代世界教會的牧職憲章(Gaudium et Spes),他為檔案的草議作出了貢獻。

當選教皇

主條目:1978年教皇選舉
1967年教皇保羅六世提升他為樞機。1978年8月,保羅六世逝世後,他參與了教皇選舉,在其中選舉了威尼斯樞機宗主教艾爾比諾·盧西亞尼(Albino Luciani)為教皇約翰·保羅一世。以教皇的年齡標準來說,65歲的盧西亞尼是年輕的。雖然58歲的沃伊蒂瓦可望在80歲的年齡限制前,再參加另一次教皇選舉會議,但他沒料到會來得這樣快。1978年9月28日,接任教皇僅33日的約翰·保羅一世逝世。1978年10月沃伊蒂瓦在兩個月內,又回到梵蒂岡城參加第二次教皇選舉會議。

第一位波蘭籍教皇

1978年10月16日,沃伊蒂瓦繼任天主教第264任教皇,時年58歲,以他的年齡、波蘭籍斯拉夫人和前運動員、劇作家的身份,無一不打破天主教二千年來的慣例。
暗殺未遂
1981年5月13日,約翰·保羅二世在進入聖伯多祿廣場準備演講時,被一名土耳其狂熱穆斯林槍手莫梅特·阿里·阿加槍擊。約翰·保羅中了兩槍,但子彈差了分毫,並未擊中要害,經六小時手術後脫離險境。1983年聖誕前兩天,約翰·保羅痊癒後,到監獄探望行弒他的刺客。二人私下談話片刻,但對話內容至今沒有公開。不過,有人在阿加的住處找到一張“我要殺死十字軍首領”的字條。
謀殺的動機仍然眾說紛紜:有人,如義大利國會的調查委員會,認為是蘇聯派人來謀殺他,目的是為了保持《華沙公約》國家(特別是波蘭)的穩定。其他人則認為,可能是梵蒂岡內部不滿約翰·保羅二世擔任教皇的人士策劃。最後,由於沒有任何證據,最後唯有以阿加只是想恐嚇教皇定案。
2006年3月2日,義大利國會下屬負責調查冷戰機密的委員會認定,前蘇聯操縱謀刺保羅二世,並向媒體公布了其最終調查報告。該委員會指出,前蘇聯當局之所以要剷除保羅二世,是因為他當時所宣傳的思想對蘇聯團隊精神意識形態構成威脅。

遊歷


在位期間,約翰·保羅二世出訪過比所有前任教皇加起來還多的地方。他成為第一位訪問英國的教皇,並與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即英國國教的最高管理者會面。
1984年,約翰·保羅二世成為第一位訪問波多黎各的教皇。
1999年,他訪問了羅馬尼亞,並與當地的東正教主教會面,使他成為自從1054年東西教會分裂之後,第一位拜訪東正教國家的教皇。
2001年,約翰·保羅二世重遊聖保羅當年去過的地方,在地中海進行朝聖之旅。他從希臘前往敘利亞,然後再前往馬爾他。他是超過一千年來,首位到訪希臘的教皇。他在敘利亞大馬士革探訪相傳是洗者若翰埋葬所在的倭馬亞清真寺;是歷年來首位探訪清真寺的教皇。

與猶太人民的關係

約翰·保羅二世曾經發表過一些有關教會與猶太人關係的演講,並經常對在猶太人大屠殺犧牲的猶太人表示敬意。1979年,他成為了第一個訪問波蘭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教皇。他是少數在猶太文化下長大的教皇。2000年3月,他訪問耶路撒冷,他說:“猶太人是我們的兄長。”一些人認為這是承認天主教由猶太教所分出來,而耶穌最早的跟隨者是猶太人。

修補與東正教的關係

1999年5月,約翰·保羅二世受羅馬尼亞東正教宗主教泰奧克蒂斯(Teoctist)之邀,訪問羅馬尼亞。5月9日,他與泰奧克蒂斯分別參加對方舉行的彌撒。數以十萬計的信徒參加了該次崇拜活動。之後泰奧克蒂斯亦應約翰·保羅二世之邀,於三年後回訪羅馬。
2001年,約翰·保羅二世成為1291年以來,首位到訪希臘的教皇。當地人對他的訪問並不熱情,部分東正教徒更示威抗議他的到訪。後來他在雅典與希臘東正教會的赫里斯托祖盧(Christodoulos)宗主教會面。經過30分鐘會議後,二人公開講話。赫里斯托祖盧列舉了東西教會分裂後,天主教對東正教所犯的十三項罪行;包括十字軍東征時劫掠君士坦丁堡,並從未對此表示懺悔。約翰·保羅二世即回應,表示“過去和現在,天主教會的子女在行動和過失上,對東正教弟兄姊妹所犯下的罪行,向天主請求寬恕”,獲得赫里斯托祖盧的即時掌聲。

社會與政治立場

約翰·保羅二世以作風開明而著稱,因此常被許多教內外士敬稱他是“不一樣的教皇”。他擔任教皇任期長達28年,對二十世紀末的教廷與天主教公共形象,有極深遠之影響。
約翰·保羅二世反對共產主義。教皇登位時,波蘭像其他東歐國家一樣,是受蘇聯控制的社會主義國家。教皇大力支持與共產黨政權抗爭的人們,如波蘭的團結工會運動。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曾說過,沒有教皇鐵幕不會倒下。很多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也持有這種觀點。美國前總統羅納德·里根則稱讚教皇是“結束共產專制統治的英雄之一”。1998年1月教皇訪問社會主義國家古巴,對古巴態度友好。教皇批評美國長期對古巴實施禁運,傷害了古巴人民,此行使他贏得了古巴政府與人民的信任,也幫助古巴天主教徒獲得了更多自由。教皇后期也批評了走極端的企業資本主義(corporate capitalism)。
一般認為約翰·保羅二世在教義上比較保守,在女性生育和授聖職等問題上也趨於保守。他有關人類性行為的文章對男性和女性的本質和由此產生的愛與性,進行了範圍更廣的思考。這些文章對天主教如何看待性問題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另外他反對女權主義
教皇反對墮胎,尤其抨擊民主國家中允許墮胎的現象。
他也批評解放神學,認為過於強調政治上的自由,犧牲了精神上的解放。1995年生命的福音通諭中,他再次強調教會看重生命的觀點,譴責墮胎、安樂死和所有形式的死刑,將這些稱為當今世界上盛行的“死亡的文化”。但他在死刑、削減窮國債務和貧困等問題上的立場,從政治上看一般是偏自由主義的;這表示不能單純以“保守”或“自由”這類政治標籤來形容宗教領袖。
2000年,他公開簽署了“Jubilee 2000”,支持愛爾蘭搖滾明星鮑勃·格爾多夫博諾提倡的非洲減債運動。
2003年,約翰·保羅二世強烈批評美伊戰爭。他認為應該由聯合國來解決國際事務,單邊行動是對和平的犯罪,也違反國際法
在2003年和2004年歐盟商討新憲法時,教廷的代表沒有成功地將“基督教遺產”提上會議議程,而這是教皇最希望達到的目標之一。
教皇明確反對同性婚姻。他形容同性婚姻為“一種新的邪惡理念”,嚴重威脅社會。他也批評變性與心理性移位的人群,禁止他們在教會供職,稱他們“精神病態”。 儘管廣受歡迎,約翰保羅二世也遭到了許多批評。其中有一條批評認為教皇對共產主義的反對態度使得他轉而支持右翼獨裁者。約翰保羅二世偶爾會晤——也有人說是支持——諸如智利皮諾切特這樣一類獨裁者。事實上,教皇曾敦促皮諾切特恢復民主制度,而且他曾被皮諾切特的隨從人員設計與皮合影。據稱,他曾為Pío Laghi樞機作保,有批評指出後者支持了阿根廷的“污穢戰爭”。
約翰保羅招致批評的舉動還包括他對自治社團主業會的支持,以及對該組織創始人施禮華(Jose maría Escrivá)的封聖。因為有人認為主業會本質上是教會內部的邪教組織;而約翰保羅則將它視作在更大範圍內對教會立會之本的回歸當中的一部分,
約翰保羅對其他一些人物的封聖或加封的真福品也遭到了批評,因為這些有爭議的人物中有一些據稱曾經支持法西斯政黨。教皇的支持者則回應說,這些指責皆無憑無據,皆為他們的政敵捏造。教皇對一些19世紀在中國的傳教士的封聖在2000年也遭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嚴厲抨擊,後者認為這些傳教士曾經是殖民者的幫凶,在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武裝掠奪中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並且嚴重地損害了中國人民的利益和感情”[1]。
其他的一些批評集中在他的一些觀點上。尤其是約翰保羅關於性別身份和的觀點屢遭詬病。一些女性主義者批評他關於女性的社會角色的立場,同性戀權益擁護者則對他代表教會宣示同性慾望是“明顯的病態”感到不滿,對他反對同性婚姻尤其不滿。他關於避孕的態度對於很多人來說尤其保守。約翰保羅遵循傳統的天主教教導,認為在有生育能力的夫婦之間的性行為的一項必不可缺的目的就是生育。因此,他宣稱使用避孕措施是不道德的行為。很多人不同意他的觀點,即使那些同意的人也有不少認為在通過性傳播的愛滋病在全球肆虐的時候,對保險套的使用橫加指責實在是不實際的。另一個相關的觀點是,約翰保羅的教廷認為保險套不能阻止愛滋病毒的傳播。由於這兩個觀點,許多反對者批評他造成了非洲和其他許多地方的愛滋病疫情[2]。而他的支持者則說,約翰保羅對禁慾和忠貞的強調在對抗愛滋病的鬥爭中十分有效,例如在烏干達。
約翰保羅二世有時也因為他管理教會的方式遭到批評。尤其是針對他沒能對羅馬天主教會性侵犯醜聞做出迅速的反應。還有人批評他在約翰二十三世分權之後又將權力集中到梵蒂岡。因此,他被視為一位嚴格的獨裁主義者,無法接受教會內部的不同意見。批評者指他對Tissa Balasuriya神父施以絕罰的懲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除了來自信奉現代化的人們的批評,傳統天主徒有時候也猛烈抨擊他,要求恢復脫利騰彌撒並且廢除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之後的改革措施。有人的反對意見演變成了宗座缺出論,而另外一些則承認約翰保羅的教皇地位,但抱怨他的政策不夠保守。

健康問題

約翰·保羅二世雖然是自1846年庇護九世以來最年輕的教皇,另外,與之前的教皇不同,他喜歡健行、游泳、滑雪等運動。但在經過四分之一個世紀、兩次預謀暗殺和癌症的威脅之後,他的健康情況越來越差。1992年,他從大腸移除了一個腫瘤1994年肩膀脫臼,1996年切除了闌尾
2001年的一個手術證實約翰·保羅二世患有帕金森氏症,梵蒂岡方面在2003年證實此事。他有說話的困難,另外聽力也有障礙。與他會面的人說,雖然教皇身體不太好,但他在心理上是健康的。

任內對立教皇

在約翰·保羅二世在位期間,世界上主要存在以下幾位對立教皇:
Gino Frediani(Emmanuel),1973年–1984年間自封於義大利
Clemente Domínguez y Gómez(額我略十七世),1978年–2005年間自封於西班牙
Francis Konrad Schuckardt(哈德良七世),1984年自封於美國華盛頓
Valeriano Vestini(Valeriano),1990年自封於義大利凱迪
David Bawden(米加祿),1990年自封於美國堪薩斯
Victor Von Pentz(李諾二世),1994年自封於英國
Maurice Achieri of Le Perreux(伯鐸二世),1995年自封於法國
Lucian Pulvermacher(庇護十三世),1998年自封於美國蒙大拿

去世

2005年3月31日,教皇出現“尿道感染引起的高熱”,但沒有立即送院,顯然是出於他本人希望在梵蒂岡辭世的願望。當日晚些時候,梵蒂岡有訊息宣稱約翰·保羅二世被羅馬公教會施以病人傅油聖事(舊稱終傅聖事),這是自1981年的暗殺未遂以來教皇首次接受該聖事。無法證實他是否也接受了宗座祝福。
4月1日,病況急劇惡化,心、腎迅速衰竭。為治療高熱,教皇通過鼻孔接上了第二條進食管以幫助增加營養攝入。當日早晨,報導指出教皇出現了心肌梗塞,但仍清醒。 梵蒂岡發言人若亞敬納瓦羅-瓦爾斯(Joaquin Navarro-Valls)否認了心肌梗塞的訊息,但說教皇出現了“心臟和循環系統崩潰”,並說教皇的情況“很嚴重”。
數家義大利新聞機構在中歐夏令時20:20(UTC+8次日凌晨02:20)報導了教皇逝世的訊息,但不久梵蒂岡否認。義大利天空電視台(SKY Italia)報導說教皇的心臟和大腦仍在工作。
4月2日中歐夏令時00:30左右,(台北時間06:30),梵蒂岡一位發言人在簡報中進一步透露了教皇的健康狀況並證實教皇已經領受了病人敷油聖事/終傅聖事。教皇拒絕上醫院,他會見了貼身的隨從人員,包括約瑟夫·拉青格(Joseph Ratzinger)樞機。樞機說“他知道自己將要離世,並跟我做了最後的道別”。教皇還要求聽別人誦讀前幾日有關十字架苦路的心禱。
在教皇彌留的最後幾小時,大批較年輕的會眾在他梵蒂岡的寓所外守夜。在他最後的遺言中,尤其是給全世界青年的遺言中,他說道:

我曾到你們那裡去,現在是你們到我這裡來。我謝謝你們。
傍晚時分,梵蒂岡宣稱教皇的情況“仍很嚴重,上午又發高熱。”然而“在應答家人問候的時候,他的回答都很正確。”
大約UTC時間17:00,義大利新聞機構宣稱約翰·保羅二世教皇已經失去知覺。有醫院人士宣稱教皇幾乎不可能再醒來。梵蒂岡發布了一份公報反駁了這一說法,但承認教皇的功能已經失去。ANSA新聞社在半小時後再次報導教皇失去知覺。
據神父Jarek Cieleski說,教皇死前最後說的一個詞是“亞孟”(即新教的“阿門”),隨後就在他自己的房間裡閉上了眼睛。時間為4月2日21:37CEST (19:37 UTC),享年84歲。教皇的死亡證明寫的主要死因是敗血性休克心臟衰竭
他死時在場的人有他的兩位私人秘書斯坦尼斯瓦夫·基維齊大主教和Mieczysław Mokrzycki,Marian Jaworski樞機,Stanisław Ryłko大主教和Tadeusz Styczeń神父。三位作為耶穌聖心侍女的修女在教皇彌留之際在其寓所陪侍左右。教皇的私人醫生Renato Buzzonetti大夫以及另外兩位醫生Alessandro Barelli大夫和Ciro D'Allo大夫帶著各自的護士也都一直待命。
在國務卿安傑洛·索達諾樞機、羅馬教廷財務總管愛德華多·馬丁內斯·索馬洛樞機、教廷國務院副院長萊奧納多·桑德里大主教和羅馬教廷財務副總管Paolo Sardi大主教也先後趕到。此後樞機團長約瑟夫·拉辛格樞機和若瑟夫·董高樞機也得以進入寓所。世界各地關於此事的反應

約翰·保羅二世去世,超過70000名信徒湧入梵蒂岡城,同時有超過十的天主教徒在世界各地表達哀悼,更有許多非天主教徒亦然。教皇總是表示他的離去應該被慶祝如他向他永恆的生命的下一階段邁進。守在梵蒂岡城裡的人們當教廷宣布教皇的死訊後齊聲鼓掌,並且依照傳統的義大利傳統表示敬意。
許多各國領袖為表達其哀悼之意,將其全國降半旗:
哀.
在波蘭,天主教教徒聚集在教皇出生的地方─波蘭南方一小鎮名瓦多維采(Wadowice)。各電視台自四月一號取消了各安排好的電視節目,並且大規模的報導關於教皇─能深查當地且被推崇為“父親”─的訊息。當地政府已經聲明以六天來哀悼他。
台灣,中華民國總統府下半旗二天致哀。
在阿根廷,所有學校在四月四號上課前皆默哀。阿根廷總統內斯托·基什內爾表示“我們皆為教皇約翰‧保羅二世而表達哀悼;他的指導,將永恆帶領我們向前。”
澳大利亞總理約翰·霍華德表示應紀念教皇是對抗共產主義自由戰士,以及一位偉大基督教領袖。(澳大利亞援引美國廣播公司ABC的 廣播採訪,2005年4月3日)
巴西,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國家,總統盧拉·達·席爾瓦,表達了巴西人民的悲痛。 [3] 並且政府表示將以七天的紀念期來紀念約翰‧保羅二世。[4]
加拿大總理保羅·馬丁表示“近四分之一世紀以來,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就如同愛與和平、信賴與憐憫的象徵.... 今日我們的悲痛也是全世界的感傷。”[5] 在四月四號,加拿大下議院經由讚賞教皇后才開始其會議。[6] 國會大廈以及全國各地懸掛的國旗都下半旗致哀。
在智利,政府決定以三天來紀念約翰‧保羅二世。總統 里卡多·拉戈斯·埃斯科瓦爾 表示 "...約翰‧保羅二世並不會因此而離我們遙遠。他已經成為了我們歷史中的一部份, 他的思想將會永遠帶給我們激勵我們向前創造一個更公平的國家與和平的世界"。[7] (Spanish)
哥倫比亞總統 阿魯瓦羅·烏里貝·貝雷斯 決定將在各政府機關及駐外大使館的國旗降半旗兩天以示哀悼。 哥倫比亞總統在發言稿中強調了教皇對世界和平做出的努力. [8] (Spanish)
古巴當局批准Jaime Lucas樞機在國家電視台做了如下講話:“這是一位保護道德26年的人... 關懷著近幾年世界各地的動亂及戰爭而道德基準都不動搖的人。”
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拜訪了梵蒂岡在新德里的駐印度大使館並且獻上深摯的哀悼。 [9]
在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伊莉莎白二世 表達她"最深的悲傷" 於約翰‧保羅二世,並且將記得他在推動世界和平的努力。 英國首相布萊爾 表示世界失去了一位"備受尊敬與信賴的"宗教領袖。 [10]
白宮國旗及美國各地懸掛的國旗都被要求降半旗直至約翰‧保羅二世下葬那天晚上。 [11]總統布希表達他對此事的遺憾並且表示失去了一位“人類自由的領導”,“數百萬美國人的鼓勵者” 和 “世代英雄”。 [12]
其他許多非天主教國家的元首也對此表達哀悼。

大約翰·保羅

自約翰·保羅二世逝世之時起,梵蒂岡地一部分神職人員就將他稱作大約翰·保羅(John Paul the Great,根據大利奧,Leo the Great-即聖良一世,St. Leo I-暫譯)。安傑洛·索達諾樞機在為其安魂彌撒寫的布道詞中也如此稱呼教皇。這是歷史上第四位獲此稱號的教皇,也是第一個千年以來的第一次。義大利報紙《晚郵報》甚至稱他為“最偉大者”。天主教法典學者宣稱,將以為教皇冠以“大”的名號並無官方程式,只要該稱號有一定的知名度,且被持續使用,就會得到承認。
至今為止,被冠以“大”的三位教皇分別是教皇良一世,在位時間:440年461年,他說服了匈奴王阿提拉從羅馬撤軍;格列高利一世590年604年,人們熟知以他命名的格列高利聖詠;以及尼各老一世, 858年867年,他也化解了一場對羅馬的圍攻(這次是卡洛林王朝由於在解除婚姻上的分歧而發起的進攻)。

葬禮

梵蒂岡從當地時間4月4日星期一起舉行教皇的遺體告別儀式。葬禮在4月8日星期五中歐夏令時上午10:00(台北時間當日下午4:00)舉行。他被葬在位於聖伯多祿大殿地下室中的教皇墓地。
[葬禮流程
參加葬禮的世界政要包括:
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布希是第一位參加羅馬天主教皇葬禮的美國總統,同時也是第一個抵達羅馬的國家元首,於4月6日晚間,在夫人勞拉國務卿賴斯,及兩位美國前總統老布希柯林頓的陪同下到達。第一位在白宮會見教皇(約翰保羅二世,1979)的美國領導人吉米·卡特並未隨行,原因是梵蒂岡最多只允許5人為一組的代表團。(此次大約有200個代表團出席8日上午的葬禮)。
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於4月7日下午,率領代表團由中正機場搭機前往羅馬,於葬禮結束後搭機返台。

封聖過程

2009年12月19日列為可敬者。2011年5月1日被冊封為真福。

教皇約翰·保羅二世著作的通諭

“活於感恩祭的教會”通諭Ecclesia De Eucharistia - On the Eucharist in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Church 2003年4月17日
“一百周年”通諭Centesimus Annus - On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Pope Leo XIII's “新事”Rerum Novarum - On Capitol and Labor; On Catholic social teaching 1991年5月1日
“富於仁慈的天主”通諭Dives in Misericordia - The Father of mercies and God of all comfort 1980年11月30日
“主及賦予生命者”通諭Dominum et Vivificantem - The Lord and Giver of Life 1986年5月18日
“生命的福音”通諭Evangelium Vitae - 1995年3月25日
“信仰與理性”通諭Fides et Ratio - 1998年9月14日
“論人的工作”通諭Laborem Exercens - 1981年9月14日
“人類救主”通諭Redemptor Hominis - The Redeemer of Man 1979年3月4日
“救主之母”通諭Redemptoris Mater - Mother of the Redeemer 1987年3月25日
“救主的使命”通諭Redemptoris Missio - On the Permanent Validity of the Church's Missionary Mandate 1990年12月7日
“斯拉夫人的使徒”通諭Slavorum Apostoli -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Sts. Cyril and Methodius 1985年6月2日
“論社會事務關懷”通諭Sollicitudo Rei Socialis1987年12月30日
“願他們合而為一”通諭Ut Unum Sint - On Commitment to 大公主義1995年5月25日
“真理的光輝”通諭Veritatis Splendor - The Splendor of Truth - Regarding Certain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the Church's Moral Teaching 1993年8月6日

參見

教皇選舉
2005年梵蒂岡教皇選舉
羅馬天主教
歷任教皇列表
頭十位在位最長的教皇列表
教皇預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