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護九世

庇護九世

原名裘范尼·馬利亞·馬斯塔伊-費雷提(Giovanni Maria Mastai-Ferretti),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教皇。

基本信息

庇護九世

Pope Pius IX,1792年5月13日~1878年2月7日) 義大利籍教皇(1846~1878年在位)。他的措施對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期間天主教會的歷史有深遠的影響。

他生於塞尼加利亞。1827~1832年任斯波萊托總主教,初露頭角。他見解開明,但聲譽不夠,1846年本來以不足以繼教皇格列高利十六世之位,而秘密會議只經過兩天就決定推選他為教皇,擊敗保守派候選人盧奇-蘭布魯斯奇尼(Luigi Lambruschini)。

1848年西西里發生革命,從此全歐革命迭起,自由主義者和民族主義者都向他提出要求,使他難於應付。為防羅馬本地爆發暴亂,他同意任命幾任民意內閣,但這些內閣無一能控制局勢。於是他任命以穆扎勒利和加勒蒂為首的激進派內閣,即便如此,當瑞士衛隊解散後,他實際成為俘虜。11月他在法國巴伐利亞大使的協助下,逃往那不勒斯王國境內的加埃塔。經過法國和奧地利兩國進行軍事活動和外交活動,法國將軍烏蒂諾於1849年7月宣布無條件恢復教皇統治權。革命結束,1850年4月庇護返回羅馬。他即位之初所創的新制仍然保持有效,1850年後歐洲普遍繁榮,教皇領地也頗受益。但憲政始終未恢復。

教皇返回宗座後頒行的大赦令規定許多例外,幾乎等於一紙空文,而且教廷完全反對一切民族主義表現,反對義大利統一,而其時政治上覺醒的義大利人都要求統一。1852年,卡弗爾伯爵任皮埃蒙特首相,教廷與皮埃蒙特關係即趨向緊張,1855年卡弗爾以撒丁-皮埃蒙特為領導力量,著手謀求義大利統一。1858年卡弗爾在普隆比耶爾拿破崙三世商定,合力將奧地利人驅出義大利半島,而由他們兩人決定義大利的命運。在1859年的戰爭中,庇護宣布中立。奧地利戰敗,雙方簽訂維拉弗蘭卡停戰協定,教皇喪失對羅馬尼阿的統治權,但尚能保住其他地方。

庇護九世庇護九世

法德戰爭期間,1870年,義大利軍占領羅馬;10月舉行公民投票,結果絕大多數公民贊成將羅馬併入義大利王國。庇護拒絕與義大利政府交涉,義大利議會乃於11月通過一項法律作為教廷與義大利政府雙方關係的基礎。根據這項法律,教皇雖喪失領地,但主權不受侵犯,義大利政府每年撥給教皇款項,補償領地的喪失。教皇有權與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係,教皇在梵蒂岡及其附近有限地區內單獨行使管轄權。在義大利其他地區則實行政教分離羅馬問題就此宣告解決,儘管直到1929年教廷才與義大利達成一項協定,承認這項準則。

1864年庇護九世發表通諭,附以《現代錯誤學說彙編》,列舉當代主要謬論80條,最著名的是第80條:凡認為羅馬宗座應該或能夠同意進步、開明思想、現代文明並與之相協調的見解都是謬誤。這個通諭附屬檔案嚴重打擊了天主教開明派,使天主教會喪失了知識界對他的支持,關於教皇一貫正確的教義並非新議。早在1854年就曾援引這條教義論證聖母無原罪的教理。第一次梵蒂岡會議於1869年12月8日召開,庇護選擇這個日子(聖母無原罪教理瞻禮日)是為了便於通過關於此項教理的議案。庇護的反對派德、法、美等國的主教勢力強大,足以阻止庇護的意志肯定這條教理和教會性質。以英國威斯敏斯特大主教曼寧和馬林大主教德香為首的越山派則提出教皇一貫正確論,庇護乃於次年初和4月兩次改變會議議程,並表示支持越山派,結果是優先表決關於教皇一貫正確論的提案。該提案於7月通過。這次會議所通過的教皇一貫正確論德確切意義是,教皇在宗座發表的言論永無謬誤。這種言論的權威性來自天主,並非來自教會的承認,而且該提案還指出,在教會內部,只有教皇得天主授權,此外再無他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