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6年

1846年

傳統紀年:年號: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年(馬年)。

(圖)威廉·梅巴赫威廉·梅巴赫

大事記

北美洲中美洲交界處發生了美墨戰爭8月22日——美國併吞新墨西哥州9月23日——法國天文學伽勒發現了一顆新的行星——海王星

出生

2月9日——威廉·梅巴赫,知名德國引擎工程師,第一輛梅賽德斯品牌汽車的開發者(1929年逝世) 9月8日——遮打爵士亞美尼亞香港商人。(1926年逝世)

逝世

張培敦(1772——1846),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精鑑藏,工書,善畫山水,間作寫生,師法文徵明,筆法秀韻。
湯綬名(1802——1846), 武進 (今江蘇常州)人, 居金陵(今南京)。貽汾長子。襲雲騎尉,官鹽城守備,精四體書,工鐵筆,善畫墨梅、桃花、山水,又善鼓琴。年四十五卒。有畫眉樓摹古印存。

歷史紀事

清政府弛禁天主教
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清廷正式宣布弛禁天主教。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大批西方傳教士湧入中國,他們無視清政府的限制,千方百計向中國內地滲透。道光二十五年,法國傳使剌萼尼利用《黃埔條約》換約之機,以各地實行弛禁令“有名無實”為藉口,要求清政府公布弛禁令,切實執行,否則,“兩國之事,正未可知”。在侵略者的威逼、恫嚇之下,道光帝乃明降諭旨,正式頒布天主教弛禁令,發還康熙末年以來沒收的天主教堂。從此,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正式確立內地傳教權之前,十幾年中,就有五十多名傳教士(以法國最多)深入包括北京在內的內地二十個省份和地區進行傳教活動(不包括東正教)。大大加深了西方殖民者對中國的文化侵略。

文化紀事

鄭復光作《鏡鏡詅痴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學者開始用近代科學方法在光學領域進行初步研究,主要代表人物為鄭復光和鄒伯奇。道光二十六年(1846),鄭復光編著的光學著作《鏡鏡詅痴》五卷刊行。是書總結了當時西方及我國舊有的光學知識,分明原、鏡類、釋圓、述作四部分,對面鏡、透鏡、望遠鏡、放大鏡及各種照明燈具等光學儀器的成象原理和製作方法作了詳細論述,並附有插圖。儘管《鏡鏡詅痴》對光的本性與色的關係等方面介紹和研究不夠,但作為中國第一部近代光學著作,仍在中國科技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全書於道光二十七年由楊尚文收入《連筠簃叢書》

雜譚逸事

江蘇金德潤起義  
道光二十六年(1846),江蘇昭文(今常熟)縣知縣在收漕時任意加征,引起農民不滿,在金德潤率領下聚眾暴動,沖入縣城,砸了縣吏朱正安家。五月,又因各鄉地主加收地租,再次激出民變,憤怒的農民紛紛沖入土豪劣紳家中,先後搗毀了陸家市、婁家橋、歸市、中市、吳市、東周市、何市等地地主四十餘家。江蘇巡撫李星沅聞訊,急忙調兵鎮壓。起義農民奮起反抗,終因官軍勢大,起義失敗,金德潤被官府殺害。

廣州民眾圍攻商館  
道光二十六年(1846)夏,廣州爆發民眾圍攻外國商館鬥爭。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很多外國官員、水手、商人等以征服者自居,在廣州橫行霸道,乾盡壞事,中國民眾對此極為憤慨,多次掀起抗暴自衛鬥爭。道光二十六年(1846)閏五月十五日,英國商人金頓無故毆打中國水果攤販,激起民憤,廣州民眾紛紛奔赴現場,包圍了外國商館。傍晚,憤怒的民眾高喊著“打洋鬼子”、“殺洋鬼子”的口號沖開了英國商館的大門,將其院牆推倒,窗戶砸爛。英國領事一面派人通知廣州官府,一面命外國武裝匪徒向民眾開槍,當場打死三人,打傷六人。示威民眾並未被侵略者的暴行嚇倒,反而越聚越多。後清兵趕到,將示威民眾強行驅散。兩廣總督耆英唯恐人們“散而復聚”,特命“文武委員,連日金帶兵差,無分晝夜,常川駐紮”,為侵略者充分保鏢。一場聲勢浩大的人民民眾反對外國侵略者的抗暴自衛大示威被中外反對派聯合鎮壓。

容閎等第一批中國學生赴美留學  
道光二十六年(1847)十一月十八日,在香港馬禮遜學校求學的容閎、黃勝、黃寬三名沉重,在校長布朗帶領下赴美留學。次年二月二十七日到達紐約,進入麻省芒松學校學習。不久黃勝因健康原因返回香港,容閎與黃寬於道光二十九年畢業。黃寬赴英國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學習醫學,獲醫學博士學位,鹹豐七年(1857)回國,歷任廣州惠愛醫院醫師,香港國家醫院院長。他是中國第一個赴歐美學習西醫之人。容閎於道光三十年考入美國耶魯大學,鹹豐四年畢業。次年回國,任職於廣州美國公使館。鹹豐十年曾到太平天國京城天京,向洪仁玕提出七條新政建議,未被採納。同治二年(1863)參與籌建江南製造局。同治十一年至光緒元年(1875),任留美學生監督,後任清朝駐美國副公使。光緒二十四年參加戊戌變法,光緒二十六年在上海參加維新派唐才常發起的“張園會議”,任會長。維新運動失敗後,容閎逐漸傾向於孫中山的資產階級革命主張。民國元年(1912)在美國去世。是中國第一個留美學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