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嘔吐

新生兒嘔吐

新生兒嘔吐是指胃內容物和一部分小腸內容物在消化道內逆行而上自口腔排出的反射性動作,是消化道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典型的嘔吐動作有三個步驟:①蠕動自胃體開始向下傳導停留於胃角切跡處,在該處產生強烈的收縮,胃內容物不能向下推進;②會厭關閉軟齶上提,使咽部與氣管和鼻腔的通道隔開;③賁門開放,食管鬆弛膈肌固定在深吸氣的位置,腹肌突然收縮,胃內容物被擠壓通過食管排出新生兒的嘔吐動作不如成人或兒童典型。為生後即吐,餵奶後嘔吐加重為非噴射性嘔吐。嘔吐物為泡沫黏液樣,含血液者則為咖啡色液體多於生後1~2天內,將吞入的羊水及產道內容物吐盡後,嘔吐即消失如無其他併發症,小兒一般情況正常,不伴有發紺和嗆咳輕者不需特殊處理,重者用1%碳酸氫鈉洗胃1~2次即可痊癒。

基本信息

概述

新生兒嘔吐新生兒嘔吐
新生兒嘔吐是指胃內容物和一部分小腸內容物在消化道內逆行而上自口腔排出的反射性動作,是消化道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典型的嘔吐動作有三個步驟:①蠕動自胃體開始向下傳導停留於胃角切跡處,在該處產生強烈的收縮,胃內容物不能向下推進;②會厭關閉軟齶上提,使咽部與氣管和鼻腔的通道隔開;③賁門開放,食管鬆弛膈肌固定在深吸氣的位置,腹肌突然收縮,胃內容物被擠壓通過食管排出新生兒的嘔吐動作不如成人或兒童典型。為生後即吐,餵奶後嘔吐加重為非噴射性嘔吐。嘔吐物為泡沫粘液樣,含血液者則為咖啡色液體多於生後1~~2天內,將吞入的羊水及產道內容物吐盡後,嘔吐即消失如無其它併發症,小兒一般情況正常,不伴有發紺和嗆咳輕者不需特殊處理,重者用1%碳酸氫鈉洗胃1~2次即可痊癒。

原因

胃部解剖胃部解剖

新生兒消化器官和成人有很大不同,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一旦出現搖、晃、笑、哭等情況,就很容易出現嘔吐反應。而成人的胃則像一個深深的杯子,不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另外,成人的食道與胃交界處(賁門)有一處括約肌,在大部分時間內,該括約肌都是閉鎖的,只有當食道中有食物要進入時才會打開,而括約肌的功能就是防止胃內容物反向流入食道內。可是嬰幼兒括約肌發育並不完全,只要胃內的食物稍多或壓力稍大,就很容易出現反流的現象,況且流質食物在胃中也更容易比固體食物反流出來。而一旦流速太快或流量太大時,就會直達口腔而吐溢出來。具體來說,造成寶寶嘔吐的原因有很多,可簡單分為腸胃型嘔吐和非腸胃型兩大類:

新生兒嘔吐的主要原因

發生嘔吐的日齡、嘔吐次數與嘔吐性質、嘔吐內容物、全身狀況及腹脹等,對於鑑別嘔吐原因有一定價值。

剛生下不久,還未開奶就開始嘔吐,吐出物象泡沫樣或含少許咖啡樣物,全身情況尚好,胎糞排出正常,無腹脹,分娩時有產程過長或窒息者,可能因吞入過多羊水引起,待羊水吐盡後,嘔吐自然停止。少數嘔吐嚴重者需用導管抽出胃內容物,並用生理鹽水洗胃,症狀便可緩解。

對於因難產、高位產鉗、吸引助產等引起分娩損傷的和有窒息的小兒發生嘔吐,需謹防顱內出血,這時常伴有嗜睡、突然尖叫、抽痙、前囪飽滿等神經系統症狀,全身情況亦較差。出生不久,或剛開奶,一吃即嘔吐,無胎糞排出或排出量極少時,常常有可能為胎糞粘稠引起梗阻,或消化道畸形所致原腸梗阻。由胎糞粘稠引起的,灌腸後大便通暢即解除。消化道畸形可有食道閉鎖、十二指腸閉鎖、腸鏇轉不良、無肛門等情況,除嘔吐和無胎糞(或極少)排出等共有症狀外,如梗阻位置較高,則嘔吐頻繁,腹脹不明顯,或上腹脹而下腹空虛;梗阻在十二指腸以下的,嘔吐物含膽汁;梗阻位置低的,嘔吐發生較晚,嘔吐物中可有糞便,腹脹明顯。對這類畸形的患兒,應儘量爭取早日手術治療。

腸胃型嘔吐

最常見的是病毒性胃炎、腸胃炎以及便秘;其次是胃食道反流、消化性潰瘍、盲腸炎、肝炎、膽管炎、先天性幽門狹窄、腸道阻塞、餵食過量、食物中毒等;某些藥物也可能引起嘔吐。

1、幽門肥大性狹窄

幽門是胃的出口,幽門肌肉畸形增厚、肥大、水腫,使幽門狹窄,胃內的食物不能順利進入腸道。胃壁肌肉強烈收縮,食物進入腸子的阻力增大,容易從嘴裡返流出來。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造成營養不良。

2、腸梗阻

新生兒嘔吐腸胃反應

新生兒時期的腸狹窄與腸閉鎖引起腸腔不通暢,導致嬰兒在出生後或出生後一天就開始出現嘔吐,而且是越吐越劇烈。可以吐出唾液、奶塊、黃綠色的膽汁、腸液,甚至是大便樣的東西。小兒的全身情況惡化,沒有胎糞排出,或僅有很少胎糞,或有青灰色的粘液樣物排出。如腸子的畸形位置高,腹部可以不脹,反之可出現腹脹。

3、腸鏇轉不良

腸鏇轉不良也是引起嘔吐的一種常見病,因為先天性的各種原因,壓迫了十二指腸服管開口以下的部位,使膽汁返流至胃部,故有黃綠色的嘔吐物。患有腸鏇轉不良的新生兒,在24小時內就排出墨綠色的胎糞,吃奶也很好。出生後第3-5天,卻開始出現嘔吐,次數多少不一,時輕時重。有些小兒嘔吐可自行緩解一段時間。雖然嘔吐時斷時續很不規則,吐出物內都含有膽汁。症狀的輕重和壓迫程度成正比。輕者,嘔吐可能是唯一的症狀,重者,因嘔吐嚴重可引起消瘦,大便乾結。如果出現便秘說明疾病已發展到了較為嚴重的階段。

非腸胃型嘔吐

最常見的是一般感冒、咽喉炎所引起的嘔吐;其次是支氣管炎肺炎引起劇烈咳嗽、腦膜炎或腦壓上升等腦部病變;甚至於糖尿病等代謝因素、暈車及心理因素等,也都有可能造成嘔吐。

檢查

體格檢查:對每一個嘔吐的新生兒都應該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觀察有無全身感染的體徵,神經系統疾病的徵象和代謝性疾病的跡象,重點應注意腹部和神經系統體徵。 

輔助檢查:

X線檢查X線檢查

①X片

腹部透視和攝片腹部透視和攝片是新生兒嘔吐時最常用的診斷方法,為了更好地觀察脹氣的腸曲和液平,應該採用立位透視和攝片,也可以採用側位水平投照法攝片。

②鋇餐

鋇餐或鋇灌腸檢查可以觀察食管、胃和腸道的形態和功能,對消化道疾道德敗壞的診斷有重要價值,疑有胃腸道完全性梗阻或穿孔的新生兒,禁用鋇劑造影,疑有食管閉鎖或食管氣管瘺者可用水溶性碘劑造影,並於造影后及時將造影劑吸出。

③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對腹水的探查、腹部腫物部位和性質的診斷、腹腔內游離氣體的存在等,都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對膽總管囊腫、腎上腺皮質增生症、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疾病的診斷方面都優於X線檢查。現在,肥大性幽門狹窄的超聲檢查已經基本取代了鋇餐檢查。超聲檢查不僅可以觀察到胃腸道的某些改變,而且能直接觀察肝膽系統、泌尿系統、循環系統等改變及其對消化道的影響,對嘔吐病因的診斷有很大幫助。

④胃鏡

新生兒常需在全身麻醉下進行,臨床套用較少。胃鏡檢查可以對黏膜充血、出血、水腫、潰瘍、瘢痕、腫瘤和先天畸形等情況進行直接的觀察,對某些食管、胃部疾病具有確診意義。

診斷

新生兒全身各系統疾病均可出現嘔吐症狀,對嘔吐的病因診斷須密切結合病史、母親的孕產史、餵養史,仔細的體格檢查和必要的輔助檢查,以及密切觀察嘔吐的情況,加以全面分析,才能得出明確的診斷。

1、發病日齡

生後幾小時內嘔吐多見於咽下綜合徵,第一次餵奶後嘔吐要注意有無食管閉鎖,生後幾天內嘔吐多為先天性消化系統畸形和生產性顱腦損傷,晚期新生兒嘔吐以餵養不當和感染性疾病多見。

幽門狹窄幽門解剖位置

2、嘔吐性質

(1)溢乳不屬於真正的嘔吐,不具有嘔吐時神經肌肉參與的一系列興奮反射過程。大多數表現為餵奶後即有1-2口乳水反流回口腔和口角邊。

(2)典型嘔吐具備有上述嘔吐動作的三個步驟,臨床最多見。主要見於非梗阻性消化道疾病、消化道外感染性疾病等。

(3)噴射性嘔吐為劇烈的典型嘔吐,大量胃內容物由口鼻噴湧出,見於各種顱內病變和消化道高位梗阻。

3、嘔吐物內容

(1)嘔吐物不含胃酸和乳凝塊應考慮食管梗阻性疾病。

(2)嘔吐物含有膽汁一般較輕的嘔吐不含膽汁,嘔吐量大且含有膽汁時,提示梗阻在十二指腸壺腹部以下。

(3)糞性嘔吐物見於低位器質性腸梗阻

(4)血性嘔吐物或嘔血見於新生兒自然出血症、全身出血性疾病、嚴重的感染性疾病,以及少見的先天性胃壁肌層缺損等。

4、嘔吐與進食的關係

消化道的病變部位越高,嘔吐距離進食後發生的時間越短。食管和賁門疾病,通常於進食過程中或進食後立即發生。消化道外疾病所致的嘔吐與進食無明顯關係。

5、嘔吐與體位的關係

胃食管返流、食管裂孔疝、胃扭轉等,常在臥位時嘔吐明顯,改變體位可以緩解。消化道梗阻、顱腦病變時嘔吐與體位沒有明顯的聯繫。

6、伴隨症狀和體徵

應注意是否有其它消化道症狀,如腹痛、腹瀉、胎便排出延遲、便秘便血等,有無全身症狀,如精神狀態、食慾、生長發育、發熱、哭鬧等情況。

7、母親的孕產史

母親孕早期的感染,有可能影響胚胎的分化和發育,形成消化道和全身多臟器的畸形。羊水過多提示胎兒消化道閉鎖。產時的宮內窘迫和窒息,可以造成顱腦損傷,引起嘔吐。

8、餵養史

應詢問餵奶情況、母親和新生兒的服藥史,餵養不當可以引起嘔吐。

9、體格檢查

對每一個嘔吐的新生兒都應該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觀察有無全身感染的體徵,神經系統疾病的徵象和代謝性疾病的跡象,重點應注意腹部和神經系統體徵。腹壁腸型、腸蠕動液、氣過水聲,為器質性腸梗阻的表現:全腹普遍性脹氣,應考慮感染性疾病、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和低位性腸梗阻;上腹部隆起,下腹部凹陷,見於幽門和十二指腸梗阻;肥大性幽門狹窄、腸套疊和腹部腫瘤,可在腹部手捫及腫塊;肝濁音界消失提示氣腹。此外應注意是否有腹部壓痛、腹肌緊張、腹股溝疝等情況。神經系統檢查應注意是否有顱縫開裂、腦膜刺激症和視乳頭水腫等。

併發症

嘔吐的意義在於將有害物質吐出體外地人,在一定條件下對機體具有保護作用。但是頻繁、劇烈的嘔吐,可造成大量消化液的丟失。新生兒對水、電解質代謝的調節機能差,容易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平衡失調。較長時間的嘔吐可以導致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而且新生長的咽喉反射機能較差,出現嘔吐時甚至將嘔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和窒息,對新生兒的危害較大,應該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應注意是否有其它消化道症狀,如腹痛、腹瀉、胎便排出延遲、便秘、便血等,有無全身症狀,如精神狀態、食慾、生長發育、發熱、哭鬧等情況。

臨床表現及處理方法

1、出生不久,尚未開奶

新生兒嘔吐新生兒嘔吐

剛生下不久,還未開奶就開始嘔吐,吐出物象泡沫樣或含少許咖啡樣物,全身情況尚好,胎糞排出正常,無腹脹,這是由於分娩時產程過長或窒息者,可能因吞入過多羊水引起,待羊水吐盡後,嘔吐自然停止。少數嘔吐嚴重者需用導管抽出胃內容物,並用生理鹽水洗胃,症狀便可緩解。

2、出生不久,剛開奶後

出生不久,或剛開奶,一吃即嘔吐,無胎糞排出或排出量極少時,常常有可能為胎糞粘稠引起梗阻,或消化道畸形所致原腸梗阻。由胎糞粘稠引起的,灌腸後大便通暢即解除。消化道畸形可有食道閉鎖、十二指腸閉鎖、腸鏇轉不良、無肛門等情況,對這類畸形的患兒,應聽取醫生的意見制定治療方案。

3、出生1-2周

出生1—2周后發生嘔吐,全身情況很好的,常常因餵養不當引起。新生兒食量已增加,而母乳不足或牛奶過稀時,新生兒飢餓,吸奶時咽下大量空氣,或人工餵養時奶頭開孔過小、過大,都可以讓新生兒吞入空氣,當咽入的大量空氣從胃內排出時便發生嘔吐。

此外,牛奶過熱、過冷、量過多或吸奶後翻動寶寶等也會引起嘔吐,有時嘔吐可呈噴射狀。只要注意餵養方法,吸奶後豎抱起寶寶輕拍背部,待打嗝後再半臥,就不會發生嘔吐。

由於賁門鬆弛引起的嘔吐,吸奶將新生兒豎抱,稍大一點後,牛奶中加些奶糕,使奶液變稠厚些,能減少嘔吐,隨著日齡增長,能逐步恢復。因新生兒的胃游離度和活動度大,進食後會發生胃扭轉而嘔吐,可於吸奶後身體稍抬高或取右側臥位加以預防。對於小兒餵飽後不久吐出少量乳汁,一般情況良好,食慾正常,吐後不啼哭,通俗稱為“溢奶”,屬於正常現象。

4、出生2-3周

出生2—3周后開始嘔吐,每天數次,逐漸頻繁並發展為噴射性,每次進食後半小時左右就發生劇烈嘔吐,吐出量有時比進入量還多,吐出物無膽汁,吐後食慾仍正常,因長期持續嘔吐而逐漸消瘦的,可能為先天性幽門肥大性狹窄。本病在男嬰多見,一般需要手術治療。

如果小兒經常發生便秘,3—5天排便一次,而且必須經常灌腸才能排出,否則就出現明顯腹脹、嘔吐,這時應考慮先天性巨結腸的可能,應由醫生進一步通過X光攝片等明確診斷,隨後進行根治性手術。

新生兒在胎內、出生時、出生後都很容易感染敗血症肺炎腦膜炎等,嘔吐可以為這些疾病的症狀之一,因此,新生兒任何時期出現嘔吐,伴有上述這些疾病的相應症狀,或全身情況差時,應及時就診治療。

總之,引起新生兒嘔吐原因很多,只有排除各種先天性畸形等外科疾病、感染性疾病,再結合小兒全身情況,才能考慮是否由於餵養不當所引起,否則容易延誤治療,甚至影響生命安全。

醫學疾病—兒科

小兒不同於成人,不論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或是在疾病的生生,發展、臨床表現以及診斷、防治等方面,都有許多與成人不同的特點。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按一定的規律不斷地變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兒科疾病有很多種,本任務包含兒科57種疾病,是兒科大部分疾病。

兒科疾病

兒科病就是兒童易患疾病的統稱。比如腸胃疾病,營養不良,呼吸疾病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