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健身球

保定健身球

保定鐵球,又名健身球,是保定民眾十分喜愛的體育活動器材。所謂保定府三宗寶,鐵球、面醬、春不老,保定鐵球放在三寶之首。

簡介

保定鐵球保定鐵球
保定健身球,即壽星牌鐵球,始於宋朝,距今已有八百年歷史,是兩代宮廷的珍貴貢品,此產品可發出高、低清脆悅耳之聲,被稱為“雌雄”球,是民族傳統產品,古色古香,典雅大方,具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功能,老少皆宜,是贈送親友的精品,被稱為“東方瑰寶”。既是醫療保健器具,又極具觀賞收藏價值

形狀

保定鐵球,又名健身球,是保定民眾十分喜愛的體育活動器材。所謂保定府三宗寶,鐵球面醬春不老,保定鐵球放在三寶之首。
保定鐵球,直徑一般4~5厘米,球體明光鋥亮,球內有球,並裝有音板,兩個為一副,聲音有高有低,名曰“一公一母”。將雙球置於手中,五指撥動,使之正轉或逆轉,發出一高一低的音響,輕柔悅耳。

歷史

保定鐵球,歷史悠久。最初只作為一種玩賞或護身器械在民間流傳。明朝出現了專門製作鐵球的烘爐。鐵球的流行,引起宮廷的注意,開始向民間索取貢品,身懷絕技的鐵匠藝人被召進宮內,專門製作鐵球,以供皇室貴族、達官顯貴們賞玩。
保定鐵球原為實心球,清代,有個宮廷鐵匠為了排除玩鐵球時的寂寞,將音樂引入到造鐵球中來,把實心球改制成帶有聲響的空心鐵球。這位工匠告老還鄉,在保定南郊西馬池村落戶,仍以制鐵球為生。起初是自產自銷,後來委託鼓樓南乾石橋商店代售。這位工匠為保持產品名譽和專利,嚴守秘方,自己生產,不收徒弟,只傳子不傳女,以防止將這一技術傳人外姓人之手。其末代傳人只生一女,且聰明伶俐,出於好奇,要求向父親學習制球手藝。父親嚴守祖上規矩,不肯傳授。女兒並不灰心,經常深夜在窗外舔紙偷學技巧。老匠人去世後,姑娘出嫁,另起門戶,製造起鐵球來。到清末,保定乾石橋已有幾戶製作鐵球,人們購買鐵球,不僅作為健身器械,還把它作為新鮮禮品,孝敬父母或饋贈親友。
保定鐵球聞名遐邇。1937年瀘溝橋事變爆發後,日軍攻占保定,鐵球藝人被環境所迫停止了生產。1955年,保定的機鐵生產合作社首先恢復鐵球生產。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鐵球被視為“四舊”,生產再次中斷。
1975年10月,原國民黨河北省主席商震從日本回國探親來到保定,希望得到一副鐵球。因當時沒有生產單位,負責接待的人通過各種途徑,在一位曾生產過鐵球的老工人家中找到一副鐵球,經過修理拋光,贈送給了商震,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重視。1979年,定州開始研製生產。1981年,保定市農具廠(後改為鐵球廠)也恢復鐵球生產,兩個廠的鐵球用不鏽鋼製作,分別冠名蓮池牌和壽星牌。對外稱健身球。
經臨床實驗證明,玩健身球可以疏通經絡,強筋健骨、調和氣血,還可以防治手麻手抖,指、腕筋骨炎症、高血壓、半身不遂等慢性疾病。相傳乾隆皇帝活了88歲,著名畫家齊白石長壽98歲,他們之所以高壽,都得益於常練健身球。

河北省名優特產一覽

河北簡稱冀,位於北京周邊,因處於黃河下游以北而得名。 他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的三大始祖黃帝、炎帝和蚩尤就在河北由征戰到融合,開創了中華文明史。河北省農特產品豐富多樣,名酒、美食及工藝特產琳琅滿目,極具地方特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