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三寶

保定三寶

歷史上流傳保定有三寶:鐵球、面醬、春不老。\n\n保定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北距首都北京140公里,東距天津145公里,南距省會石家莊125公里。寓保衛元朝大都安定之意始名於元。現轄25個縣(市、區),面積2.21萬平方公里,人口1068萬。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2004年被公布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保定歷史悠久,人文燦爛。現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9處,是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保定自然旅遊資源豐富,全市擁有自然景觀21類、343個實體,人文景觀46類、580個實體,已開放的旅遊景區(點)81處,構成5大旅遊功能區、18個旅遊小區、9大旅遊精品的建設格局,有國家AAAA級景區3處、AAA級景區2處、AA級景區2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地質公園3處,國家森林公園1處,省級森林公園5處,國家農業旅遊示範園區2處。

簡介

第一寶:“保定鐵球”(俗稱健身球)不僅是娛樂工具,而且有著民眾觀健身功能。球的外表明光錚亮,其內部結構複雜,球內有球,並裝音板,兩個為一付,俗稱"一公一母"。拿在手中運轉坊來,音響各異,有高有低,清脆悅耳,既能收到調筋理神之功效,還能在鐵球的纏綿悅耳音響中陶冶性情。舊時官宦、商賈進京往返於保定余中,必購買此物,作饋贈親友或達官顯貴的見面禮。現在的保定鐵球,是在沿襲了明清古老製作技術上,經過改進與革新研製而成的,工藝更加精細,結構更加科學。實踐證明,健身球不單是一種運動工具,而且具有調理精神,強壯筋骨的健身作有,對某些常見病,如血壓、冠心病、神經衰弱、頸椎病、肩周炎、偏癱後遺症、手指功能障礙等,均有一定的療效。
第二寶:“保定面醬”,始產於清康熙十年,距今已有近400年歷史,質量優良,久負盛名,是理想的烹飪調料。保定的甜麵醬由優質麵粉釀造而成。質稠味甜,色澤紅褐,盛入碗中倒置不流。傳統釀造是將麵粉製成團狀,蒸熟後裝入竹匾或木盒發霉數日,然後取出入池加淡鹽水經日光曝曬半年而成。如今已在傳統釀造工藝的基礎上,採用現代生物技術人工培養米麴黴制曲,利用太陽能低溫低鹽發酵釀造。槐茂甜麵醬入口綿甜,營養豐富,既可生食,又是烹飪的調味佳品。保定的小吃之所以香飄萬里,受到老百姓的青睞,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在烹炒燉燴中加入面醬調味。
第三寶:“保定春不老”,又名“雪裡紅”,一種常見得蔬菜,在保定栽培的歷史悠久,以價格便宜、品質優良為人所喜愛。關於春不老還有一種傳說。相傳清乾隆年間,一大臣南下途經清苑縣。這個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大臣,突然想吃點清口的飯菜,於是給他端上一盤醃製的春不老。嫩綠新鮮的春不老,猶如剛從地里拔出一般。這個大臣放在口中一嘗,脆嫩清香,連連稱讚好菜,好菜!臨走時,這個大臣特地讓人給他準備了春不老,一部分攜帶南下,一部分捎回北京宮廷。從此,保定的春不老名聲遠揚。這雖是民間傳說,但保定的春不老確實有獨到之處。

鐵球(健身球)

不僅是娛樂工具,而且有著民眾觀健身功能。球的外表明光錚亮,其內部結構複雜,球體中空,內裝音板和鋼簧,握在手中運轉,優美動聽。百餘年來,保定流偉著"保定有三寶,鐵球面醬春不老"的民謠,鐵球列為三寶之首。球內有球,並裝音板,兩個為一付,俗稱"一公一母"。拿在手中運轉坊來,音響各異,有高有低,清脆悅耳,既能收到調筋理神之功效,還能在鐵球的纏綿悅耳音響中陶冶性情。舊時官宦、商賈進京往返於保定余中,必購買此物,作饋贈親友或達官顯貴的見面禮。
現在的保定鐵球,是在沿襲了明清古老製作技術上,經過改進與革新研製而成的,工藝更加精細,結構更加科學。 實踐證明,建身球不單是一種運動工具,而且具有調理精神,強壯筋骨的健身作有,對某些常見病,如血壓、冠心病、神經衰弱、頸椎病、肩周炎、偏癱後遺症、手指功能障礙等,均有一定的療效。

保定面醬

始產於清康熙十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質量優良,久負盛名,是理想的烹飪調料。保定的甜麵醬由優質麵粉釀造而成。質稠味甜,色澤紅褐,盛入碗中倒置不流。傳統釀造是將麵粉製成團狀,蒸熟後裝入竹匾或木盒發霉數日,然後取出入池加淡鹽水經日光曝曬半年而成。如今已在傳統釀造工藝的基礎上,採用現代生物技術人工培養米麴黴制曲,利用太陽能低溫低鹽發酵釀造。槐茂甜麵醬入口綿甜,營養豐富,既可生食,又是烹飪的調味佳品。保定的小吃之所以香飄萬里,受到老百姓的青睞,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在烹炒燉燴中加入面醬調味。

槐茂醬菜、面醬的取料並不難,製作工藝說起來也不複雜,但卻沒有一家同行能炮製出品味、口感相似的產品。有人說奧妙在於保定一畝泉的水,也有人說是槐茂獨有的秘方。其實,這家老字號能流芳百世、長盛不衰,除去其獨特的秘方和工藝,還在於槐茂人對自家產品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的精心呵護、一以貫之並發揚光大。

春不老

又名雪裡紅,是一種蔬菜,在保定栽培的歷史悠久,以價格便宜、品質優良為人所喜愛。

早在唐宋時代,就開展栽種。這種菜經過醃製,既不生筋又不長柴,是人們冬春季節喜愛的小菜。關於春不老還有一種傳說。相傳清乾隆年間,一大臣南下途經清苑縣。這個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大臣,突然想吃點清口的飯菜,於是給他端上一盤醃製的春不老。嫩綠新鮮的春不老,猶如剛從地里拔出一般。這個大臣放在口中一嘗,脆嫩清香,連連稱讚好菜,好菜!臨走時,這個大臣特地讓人給他 準備了春不老,一部分攜帶南下,一部分捎回北京宮廷。從此,保定的春不老名聲遠揚。這雖是民間傳說,但保定的春不老確實有獨到之處。
保定種植的春不老是專供醃漬的一種葉菜,與疙瘩同屬芥菜類,但肉質根小,葉柄長而圓,醃漬後,無論存放多久仍保持綠、嫩、脆的本色,別有風味,既不生筋長柴,又無苦澀味道,為冬春季不可多得醃菜。
關於春不老還有一種傳說。相傳清乾隆年間,一大臣南下途經清苑縣。這個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大臣,突然想吃點清口的飯菜,於是給他端上一盤醃製的春不老。嫩綠新鮮的春不老,猶如剛從地里拔出一般。這個大臣放在口中一嘗,脆嫩清香,連連稱讚好菜,好菜!臨走時,這個大臣特地讓人給他 準備了春不老,一部分攜帶南下,一部分捎回北京宮廷。從此,保定的春不老名聲遠揚。這雖是民間傳說,但保定的春不老確實有獨到之處。

槐茂的“老故事” 

公園1671年(清康熙十年),由北京金魚胡同遷來保定的趙氏夫婦,用幾口大缸在西大街從事醬業,專營醬菜和面醬;因店旁有一株古槐而取名“槐茂”,借喻買賣像古槐一樣枝葉茂盛,買賣興隆,由於該店醬菜醬香濃郁,脆嫩爽口,很受百姓歡迎,生意日漸興盛。光緒29年(1903年),慈禧太后挾光緒去西陵,途經保定,暫住行宮(現保定二中校址原地);在行宮內養尊處優的慈禧對山珍海味吃膩了,為博取太后歡心,當地官員獻上槐茂醬菜,太后品嘗後讚不絕口;並賜名“太平菜”,希望其統治地位牢固,天下太平;還賜春不老為“備瓮菜”,喻為老百姓家家必不可少的常備菜。自此,槐茂醬菜名聲大噪,當時每斤售價白銀1兩7錢(折合人民幣500多元)。在“槐茂號”的影響下,保定醬業由少到多,迅速發展起來,到1870年發展到20餘家,年產面醬163多萬斤,醬菜20多萬斤。後經過優剩劣汰,唯有槐茂矗立其中。
槐茂醬菜歷史悠久,製作精良,品種多,質量好,香、鹹、甜、酸、辣、嫩脆,味道齊全,鮮美適口,營養豐富,風味獨特。經化驗,含總酸1.8%,胺基酸0.4%,還原糖11%,食鹽10%和多種維生素。1983年4月獲商業部優質產品獎。不僅暢銷全國各地,而且遠銷日本、港澳等國家和地區,深得國內外用戶讚譽。
保定醬菜的特點是完全採用傳統工藝,乳酸自然發酵,無任何添加劑,用料考究,生產周期長,經過精心醬制(面醬系生產醬菜的主要原料之一)的醬菜,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脆爽可口.品種有醬五香疙瘩頭、醬五香疙瘩絲、醬象牙蘿蔔、醬苤蘭絲、苤蘭花、苤蘭片、醬地露、醬子蘿、醬銀條、醬包瓜、醬黃瓜、醬萵筍、醬藕片等27個品種。其形狀有條、絲、丁、角、塊、片;顏色呈醬黃色或金黃色。用上述各種醬菜配以花生仁、杏仁、核桃仁、薑絲、石花菜等製成的各種簍裝、瓶裝、散裝的什錦醬菜,具有鮮、甜、脆、嫩的風味,色、香、味、形具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