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縣

九寨溝縣

九寨溝縣原為南坪縣(1998年更名為九寨溝縣),位於四川省北部,阿壩藏族羌自治州東北部,東臨甘肅文縣舟曲、迭部二縣連界,西接四川省若爾蓋縣,南部同四川省平武、松潘接壤。地處東經103°27′—104°26′,北緯32°53′—33°43′之間,縣城海拔1,405m,平均海拔在3,000~4,000m之間。九寨溝縣幅員面積5290k㎡,管理3個鎮、12個鄉、120個行政村、10個社區。有藏、羌、回、漢等民族,少數民族2.47萬人,九寨溝縣政府駐地南坪鎮。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九寨溝縣九寨溝縣
九寨溝縣原為南坪縣,位於四川省北部,東部和北部與甘肅省文縣、舟曲、迭部三縣連界,南部和西部同四川省平武、松潘、若爾蓋接壤。面積5290平方公里,全縣轄17個鄉鎮,人口5.6萬。

世界級自然風景名勝區--九寨溝位於縣城西南方向,距縣城41公里,總面積62000公頃。這裡地貌造型各異,結構成份多樣,景觀類型豐富,在世界高寒喀斯特地貌中獨樹一幟。景區內以翠海、疊瀑、灘流、彩林、雪峰構成原始古樸、自然天成的山水和獨特的藏族風情相結合的景觀綜合體,是研究自然生態系統生物演化,古地理、古氣候的理想場所。1984年九寨溝批准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1998年被納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嫩恩桑措風景區位於縣城西南方,距九寨溝自然風景區58公里,核心景區總面積為4.6萬公頃。 該風景區既有九寨溝風光之秀美,也有黃龍景色之神奇,而且森林景觀特別豐富,自然景觀類型多樣,人文景觀奇特,更是國寶大熊貓的重要棲息地之一。

甘海子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縣城西南方向,距縣城63公里,距九寨溝24公里,面積35284公頃。 地處世界自然遺產黃龍與九寨溝之間,四川著名的黃金旅遊線九環線貫穿其間。境內風景資源有“險、秀、雄、奇”的特點及濃厚的原始野趣,共有一等景點34處,二等景點15處,三等景點6處,是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

境內還有眾多的自然保護區。勿角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位於縣城東南面,距縣城45公里。保護區核心面積36349公頃。區內脊椎動物47科170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26種,除有54隻大熊貓外還有金絲猴牛羚白唇鹿雪豹金錢豹火冠鳥等國家級保護動物。森林植物56科、127屬、278種,其中名貴樹種達10餘種。景區內甲勿池景點屬高原大湖泊,全長6公里,甲勿池四周群山巍峨, 生長著以冷雲彬為代表的數十種自然植物,每當春夏季節,百鳥鳴啾,紅、粉、藍、紫、白等五顏六色的杜鵑花爭相開放達三個月之久。1993年勿角大熊貓自然保護區被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白河金絲猴自然保護區位於縣城西北面,距縣城14公里。核心保護區面積16萬餘公頃。該保護區成立於1963年,屬省級自然保護區。區內已知有維管植物127屬、278種,其中有白皮雲彬、銀葉連香樹等五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已知有野生動物 47 科、170種,其中有大熊貓7隻、川金絲猴1900餘只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區內植被分布明顯,森林生態系統保存完好,礦產資源和水資源豐富,是一座罕見的生物寶庫。

此外,境內野生中藥材資源分布廣、儲量大、產量高、品質優良、名貴品種多,有“天然藥庫”之稱。據查,藥用植物467種, 主要有蟲草貝;黨參、黃芪、麝香鹿茸熊膽和羌活、秦艽、大黃當歸甘松等名貴大宗藥材,蘊藏量500多萬公斤。

經過全縣人民的辛勤建設,九寨溝縣的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工業以能源、原材料工業和加工業為主,主要有冶金、電力、採礦、機械、森工、建築、建材、食品、釀造等10多個門類。主要產品有;電力、黃金水泥、木地板等,1999年實現總產值3848萬元(不變價)。

九寨溝縣境內水系發達,水能資源豐富。水流開發點多、落差大、投資省,是理想的水電建設基地。截止1999年,全縣已建成中、小型水電站62座,總裝機容量9782千瓦,年發電量2098萬千瓦小時,通過十幾年來水能資源的開發利用,全縣94%的鄉村通了電,達到了全縣農村初級電氣化縣的驗收標準,有力的促進了該縣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道橋12000千瓦水電站設計方案已通過省級有關部門的評審,正著手動工修建。今年 九寨溝縣又被列為全國中級電氣化試點縣。茂縣銅鐘電站至九寨溝縣的110千伏輸電線路架設工程已經啟動,各項工作正在順利實施。

1999年,全縣公路通車裡程已達505.5公里。其中,省道177公里(九環線山嶺重丘三級公路160公里), 縣道97公里,鄉道73公里,專用公路158.5公里。全縣除草地鄉其餘鄉鎮全通了公路,初步形成了經汶川成都,經平武至綿陽、經甘肅文縣至廣元,經若爾蓋至甘肅的公路網路。隨著公路建設事業的發展,交通運輸業逐步壯大,為旅遊事業和重要物資的吞吐及社會事業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省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九寨黃龍機場正在建設之中。

九寨溝縣已於1998年完成光纜架設,實現光纜通訊。九寨溝、縣城各開通了5120門程控電話,縣城和九寨溝地區開通行動電話大大加快了該縣與外界信息交流速度,較好地滿足了旅遊和社會各方面對通信的需要。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投資環境的改善,九寨溝縣大大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積極招商引資。1999年,九寨溝縣協定引進資金3.36億元, 本著“你投資,我建設、你發財、我發展”的原則,給投資商以極大的優惠政策, 先後與縣境外其他地區及有關部門建立了良好的投資合作關係。

全縣建立集貿市場2個, 商業飲食業網點達791個, 全縣正在加緊市場建設,著力發展農副土特產市場和綜合性集貿市場。社會事業、醫療衛生事業、廣播電視事業迅速發展,人民生活得到明顯改善。1999年,全縣城鎮職工人均工資達7749元, 全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1098元。

歷史沿革

(圖)九寨溝縣九寨溝縣——瀑布

九寨溝縣原為南坪縣,因縣境內有著名的風景名勝九寨溝,1998年更名為九寨溝縣。九寨溝因景區內有荷葉、樹正、則渣窪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

古稱羊峒、南坪,其建置沿革可追溯到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歷史,自商至秦屬氏羌地。從[漢代]武帝元鼎六年起經過[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到[宋元],1400餘年間,多次變換隸屬關係。曾屬益州廣漢郡和陰平郡甸氏(亦稱鄧至羌、白馬羌)、吐谷渾、寧州、鄧州、吐蕃、扶州。

雍正七年築城於古扶州城南的南坪壩(即今縣城所在地),始稱南坪,為松潘縣廳南坪營。

民國初為松潘縣的分縣,1936年改為松潘縣第二區。

1949年解放,解放初仍為松潘縣第二區,1953年建南坪縣,1959年併入松潘縣為中心區,1963年復置南坪縣,1998年更名為九寨溝縣。

行政區劃

九寨溝縣位於四川省北部,東部和北部與甘肅省文縣、舟曲、迭部三縣連界,南部和西部同四川省平武、松潘、若爾蓋接壤。
Jiuzhaigou Xian
513225
623400
縣人民政府駐永樂鎮

2004年,九寨溝縣轄2個鎮(永樂、漳扎)、15個鄉(永豐、安樂、永和、白河、陵江、黑河、玉瓦、大錄、雙河、保華、羅依、勿角、馬家、郭元、草地)。

自然地理

(圖)九寨溝縣九寨溝縣——自然地理

九寨溝縣位於州境北部之川甘兩省交界處。東北與甘肅省文縣、舟曲、迭部3縣相連,西南與平武、松潘、若爾蓋接壤。地處北緯32°53′~33°32′、東經103°27′~104°26′之間。縣城海拔1405米,平均海拔在3000~4000米之間,最高峰尕爾納海拔4764米,最低處是川甘兩省交界處的柴門關,海拔1160米。東西長93公里,南北寬 89.93 公里,面積5290平方公里。 九寨溝縣地形以高山為主,兼有部分山原和零散平壩,故可利用的土地資源十分有限,而聞名遐邇的九寨溝旅遊景區就坐落在縣內一條“丫”字形的山溝內。

九寨溝地質成因

九寨溝處於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的邊緣地帶,屬松潘、甘孜地槽區,恰好位於中國第二級地貌階梯的坎前部分,在地貌形態變化最大的裂點線上,地勢南高北低,有高山、峽谷、湖泊瀑布、溪流、山間平原等多種形態。其地貌屬高山狹穀類型。山嶺的海拔高度大都為3500-4500米,最高峰嘎爾納峰海拔4764米,最低點羊峒海拔2000米。整個景區內溝壑縱橫,山巒疊嶂,好似大自然撰寫的一部壯麗史詩,記錄著地殼的滄桑變遷和生命的進化歷程。

在傳說中九寨溝是仙女的寶鏡幻化而成,優美的故事帶給人夢幻般的想像。但從科學的角度看,九寨溝翠海疊瀑的形成,則是由於地殼變化、冰川運動、岩溶地貌和鈣華加積等多種因素造就的。

地殼變化

在距今約四億年前的古生代,九寨溝尚是一片汪洋,從第四紀早更新世紀起,由於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影響,使地殼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山體在快速的不均衡隆起過程中,經冰川和流水侵蝕作用,形成了角峰突起,谷深嶺高的地貌形態。另外,由於地震等因素引起岩壁崩塌、滑落、土石流堆積和石灰溶蝕、鈣華加積等多種地質作用,導致溝谷群湖產生,疊瀑越堤飛出。因此,九寨景觀的雛形早在二、三百萬年前就已形成。

岩溶地貌

即喀斯特地貌,它是造就懸壁,形成瀑布的先決條件。在台式斷裂的抬升面上,堆積土石流等堆積物,後經喀斯特作用,鈣華加積,增加瀑布高度,形成今天壯觀的諾日朗瀑布。30多米高的懸崖上,湍急的流水陡然跌落,氣勢雄偉。較發達的冰川地貌和岩溶地貌奠定了九寨風光的基礎。

冰川運動

從第四紀晚期到新世紀後期,九寨溝一帶的許多山地海拔已達到4000米以上,達到了雪線。隨著冰川期氣候的到來,高山上發育了冰川,山谷冰川又伸展到海拔2800米的谷底,留下了多道終磧、側磧,形成堤埂,阻塞流水而形成堰塞湖,長海就是第四紀冰期時形成的堰塞湖。至今,這裡仍保存著第四紀古冰川的遺蹟,冰斗、冰谷十分典型,懸谷、槽谷獨具風韻。

鈣華加積

鈣華,英文稱Travtine或tufa,指湖泊、河流或泉水所形成的以碳酸鈣為主的沉積物。九寨溝的鈣華有著自身的特點:由於流水、生物喀斯特等綜合作用,以鈣華附著沉積形成了池海堤垣,隨著時間的推移,鈣華層層堆高,垂直河流方向形成大小不等的鈣華堤壩,堵塞水流形成湖泊或階梯狀的海子群。水流的外溢下瀉,又形成高大的瀑布或低矮的跌水,加上一些水生植物苔蘚及藻類的繁衍,不少湖泊變得五彩繽紛, 造就了九寨溝多姿多彩的獨特景觀。

九寨溝流域面積641.35平方公里,植被覆蓋率為85.5%,森林覆蓋率為63.5%.九寨溝下段分為樹正溝和扎如溝,溯樹正溝而上至諾日朗又分為日則和則查窪溝,平面呈"Y"字型展布,溝長約50公里。

九寨溝屬長江水系嘉陵江上游區域,九寨溝由南向北匯入白河,白河與黑河在九寨溝縣兩河口匯合後始稱白水江,白水江在甘肅文縣境內匯入白龍江,白龍江在廣元昭化鎮注入嘉陵江。

九寨溝處於中國北亞熱帶秦巴濕潤區與青藏高原波密~川西濕潤區的過渡地帶,因東南有龍門山阻擋,北有秦嶺屏護,從而表現為氣候溫和、降水適中、冷涼乾燥、旱雨季分明的季風氣候。

據九寨溝景區諾日朗的觀測,年均溫7.3℃,月均溫7月最高為16.8℃,1月最低為-3.7℃,極端最高氣溫32.6℃,極端最低氣溫17.0℃。年降水量700~800mm,主要集中在5~9月。全年無霜期100天左右。霧日少,日照率在40%左右。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為積雪期。

境內生態環境奇特,自然資源極為豐富。九寨溝縣縣境內已探明礦種11種,其中大型礦床3處,具有優勢的礦種有金、鐵、錳等。九寨溝縣縣區域地質處於全國六大金成礦帶之一的範圍內(即川西北金三角區),現已探明馬腦殼金礦、草地金礦、水神溝金礦金儲量均達20噸以上,已被地質礦產部列入“跨世紀工程”(M15-2工程)和具有戰略意義的資源富集區。工業化開採條件基本具備1999年生產黃金達235公斤,預計今年黃金產量達到萬兩。

全縣有林地35.6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4%, 活立木蓄積量6800萬立方米,生長著杉、松、樺、楊等50多種珍稀樹種。有以蘋果花椒柿子核桃等為主的各種經濟林木7.8萬畝,397萬株,年產銷量約39.7萬噸,黑木耳蕨菜蘑菇等暢銷海內外。大熊貓、金絲猴、牛羚、毛冠鹿、蘇門翔等更是中國的珍稀野生保護動物。

風土人情

(圖)九寨溝縣九寨溝縣——風土人情

歌舞:中國的藏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中國的藏鄉是歌舞的故鄉。藏族同胞不但節日唱歌,勞動唱歌,祈神唱歌,而且日常生活也離不開唱歌:喝酒時有酒歌,打茶時有茶歌,走路時有路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每一位藏族人的人生旅途都有歌聲來陪伴,都有舞蹈來相隨。九寨溝的水一年四季歡唱不停,九寨溝的山春夏秋冬都在低吟不止,九寨溝的樹不分晝夜都在飄飄起舞,九寨溝的鳥不分晨昏婉轉悠鳴。就是這歌舞環境孕育了九寨溝人的活潑天性,再加上祖先留下的能歌善舞的遺傳基因,人們一到這裡就落進了歌舞的鏇渦。

勸酒:到九寨溝作客的人們常會遇到勸酒。藏族人家家戶戶都有濃度很低又香又甜的青稞酒,喝酒時,主人端起斟滿的酒,先用中指蘸酒向上一彈,向下一彈,向中一彈,分別表示敬天、敬地、敬父母,然後請客人一同乾杯。如果客人過於客氣,不喝或者是少喝,主人就會端起酒杯,唱起勸酒歌來。

山歌:山歌音調高昂、優雅、豪放,具有高原博大、寬廣的自然特點和強烈的民族生活氣息。特別是其中的對歌,它是九寨溝人最樂意參加的一種娛樂形式,走路的時候前一撥與後一撥對,這個村和那個村也可以對,男人和女人對,曲調各異,豐富多彩。

勞動:九寨溝人在勞動中也唱歌,甚至與舞蹈動作相配合,歌聲使勞動具有了節奏。在放牧、種地,蓋房,甚至做家務時都有不同風韻的歌聲相配合。九寨溝成為國際級的旅遊景區後,當地的居民都退耕還林,不再種地、放牧了,但他們在接待遊客時也還是以歌聲相陪。

竹笛:是男性青年隨身攜帶的樂器。由箭竹製成,吹奏時可變調,音質高昂清純、悅耳動聽,在九寨溝的山林湖泊都可以聽到這種具有濃郁藏族特色的笛聲。

竹口弦:是婦女常用和隨身攜帶的一種竹樂器,是男性製作後送給戀人或情人的禮品。竹口弦音調婉柔,長約8厘米左右,外有精製的竹套,表面有精心雕刻的裝飾圖案,是樂器又是裝飾品。

鍋莊:九寨溝最流行的舞蹈是鍋莊。據藏文歷史記載,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前後,藏族各地就十分盛行歌舞。藏族人最先的舞蹈就是圍繞篝火跳圓圈舞,這種鏇轉不停的舞蹈,伴隨著這個民族走過了無窮無盡的歲月。

鍋莊通常分為寺廟鍋莊、牧區鍋莊和農區鍋莊。寺廟鍋莊通常在寺院宗教節日,或迎送大活佛的時候跳,這種鍋莊莊嚴隆重,充滿宗教氣息,是信徒們為了來世幸福而獻給神靈活佛的。而牧區鍋莊和農區鍋莊,則熱烈奔放,充滿自豪。每逢節日,男性著肥大統褲,如雄鷹展翅,女性脫掉右臂,拋袖於身後,飄逸灑脫,他們圍著圓圈灑手、踏步、踢腳,有時直跳到通宵達旦。

九寨溝人跳鍋莊不僅自己跳,而且還熱情相邀遊人一起跳,跳鍋莊的隊伍時而牽著手成圓圈,時而跌腳跳成圓盤,時而成蝸牛狀,層層疊疊,圍成一團,跳得高興的時候,踢腳聲、吆喝聲將鍋莊推向高潮。九寨溝的鍋莊能讓所有人跳出青春,跳出豪邁,跳出濃郁的民族色彩,也跳出強烈的時代氣息。

藏戲:藏戲也是藏族文化中的另一種廣場歌舞形式,它是以演員帶上面具表演為顯著特徵的。相傳它是15世紀著名行僧唐東傑布所創。唐東傑布雲遊西藏時,深深感受到江河阻攔給人們帶來的不便,便立誓要在每條河流上架設鐵索橋。他匯同在西藏結識的7個能歌善舞的兄妹,一起用歌舞說唱的形式表演歷史、宗教故事,勸人行善積德。藏族憎眾都推崇他的義舉,於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鐵出鐵,共同修建了鐵索橋。鐵索橋一座一座建起來,藏戲也因此在一個個地方傳唱開了。

藏戲的面具很特別,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的代表意義。如藍色、黑色面具代表勞動民眾,紅色面具代表國王,綠色面具代表王妃,黃色面具代表活佛仙人,半黑半白面具代表告秘者和女巫。在藏戲中還離不開演員扮演動物登台表演,因此藏戲中還有許多的動物面具,這些動物都被罩上了神靈的色彩,顯示了藏族人的一種圖騰崇拜。

九寨溝因溝內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原始古樸的村寨散落在綠樹環抱的群山之中,顯得更加古老、寧靜。一個民族的建築文化總是和它的生存環境、生命繁衍息息相關,顯示著人類文化學和地域文化學的色彩。九寨溝,平均海拔在 2500 米 左右,屬於寒溫帶地區,所以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在這裡的傳統的建築大都為木結構。

按藏族的傳統習慣,木樓一般為三層,底層關牲畜(也有另外設計土房的)及儲藏土豆蘿蔔等根類蔬菜。第二層為家人和神靈菩薩共同居住用,重要物品也存放在第二層。第三層為儲藏糧食、草料及竹、木質農具等。隨著生活的改善,人畜共居的建築已被淘汰。代之而起的是一樓一底的建築,衛生環境也大大改善了。

九寨溝民居都非常講究,新居尚未建成,房主人就請來畫師,在牆壁、門框、房樑上畫個不停。他們將各式各樣的保護神畫在牆壁上,以保佑他們全家平安。在他們家裡,戶戶都有經輪、佛龕。每天清晨,當家女主人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 : 洗臉洗手之後,為佛主敬香,將經輪搖轉,祝家人在生生死死的輪迴中永遠吉祥。

九寨溝藏族同胞家裡,大都以廚房為中心,正前方供有佛龕,有的兼用放置碗櫥、家庭的寶物、法器等等。中心以灶台為界,入口的左方,為女賓席列,右方和正前方為男賓席列。按傳統的習慣,男女皆應分席而坐,否則就是對主人的不恭,而且還應當按照尊卑長幼的順序,老人們應當坐在最前面。

(圖)九寨溝縣九寨溝縣——習俗

服飾

藏族服裝的基本特點是肥腰、長袖、大襟,節日盛裝大都有皮毛裝飾,顏色因受宗教文化影響,白色、黃色、紅色成為他們服飾的主要顏色。藏裝主要由藏袍、藏式襯衫組成。

藏袍

藏袍是又寬又大的袍子,一般比人身高還長,穿的時候可有一套複雜的程式,男子鑽進袍子裡,將袍子高高地提起,讓下擺垂到膝蓋附近,然後再在腰部繫上一根腰帶。藏袍通常只穿左手,右肩露在外面好乾活,天氣熱時,他們也把雙肩露在外面,而且還將衣領部分拉到上半身,這時的藏族男子就顯得更加的英俊瀟灑。女袍的穿法與男式大都相同,不過它們的下擺總要放在腳背上。

藏式襯衫

藏式襯衫的特點是左肩大,右肩小,右腋下有紐扣或用有色布做成的飄帶,穿著時結上扣子或繫上飄帶就行了。藏式襯衫男人以白色為主,女人大多以印花綢布居多,一般來說男式襯衫高領,女襯衫是翻領,衣袖比一般的衣袖都長。

首飾

九寨溝人極講究頭飾、胸飾、手飾、腰間的佩戴和腳上的鞋。每逢盛大的節日,她們頭上的裝飾可不一般,頭頂上有巴珠、髮辮上掛銀幣、耳朵上帶大環、整個頭上光閃閃、亮堂堂、一派富麗景象,穿著華麗的少女們總是惹得那些未婚小伙兒們直瞪瞪地盯著她們看。

不管男人或 女人,他們脖子上都喜歡掛項鍊,手腕手指上要帶鐲子、戒子,女人的背上垂掛各種金屬幣、寶石,男人的腰間常有腰刀、煙壺、項扣、銀圓等裝飾品。

藏族男人戴的帽子樣式很多,一般很常見的是薄呢禮帽。上世紀中葉,西方的禮帽傳到藏區,不久這種帽子就為藏族所接受。

藏族穿的鞋也同樣令人感興趣,無論男式或女式,外觀上均象舞台上古裝戲裡文官武將穿的靴。

藏族服裝在追求適用的同時,又追求華美、富麗的風格。藏民族往往把服飾作為顯示財富和美的象徵,有時一個人身上華麗的裝飾和佩戴價值上萬甚至數十萬元。

簡易髮辮就是將長頭髮編成一根或兩根辮子,有時盤在頭上,有時掉在後背。而多髮辮的大多為中老年婦女,她們一般是 20 - 30 天洗一次頭,每洗一次頭就相約幾個好朋友來幫忙,一邊聊天,一邊精心地編織著髮辮,悠然自得。如遇天冷,她們還會戴上各式各樣的小圓帽。

九寨最隆重的節日是陰曆年的春節。早在過年前的許多天婦女們就忙開了,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貼上八寶吉祥圖和守護神,願家人在新的一年幸福、吉祥。春節期間的日程安排為除夕夜吃團圓飯。正月初一、初二家人團聚。初三開始為大眾活動,他們舞龍、舞獅歡慶節日。正月十一九寨溝內有規模盛大的春節聯歡會,極其熱鬧。

藏曆年:古時候沒有藏曆,人們認為桃花一開就算一個新年的開始。現在的藏曆起源於公元 1027 年,從此,藏曆的第一天固定為藏曆年。藏曆年是藏族最盛大的節日,節日期間,家家戶戶團聚,用吉祥如意等美好語言相互祝福。

進入藏曆十二月,人們就開始做著過年的一系列準備:在盆中浸泡青稞種子,藏曆初一那天把青稞苗供在佛龕上,以求在新的一年裡豐收吉祥;用酥油和白面炸“卡賽”等供品;完成針線活,打掃房屋庭院。在老城區和農村,人們還要用石灰、白漆或糌粑粉在牆上畫吉祥圖案,有的則畫蠍子避邪。藏曆除夕的晚上,各家各戶吃“古突”(即面圪瘩)驅鬼。家庭主婦在做“古突”時,要故意包上一些東西,以測試家人在新的一年裡的運氣。如吃到瓷片說明好吃懶做,吃到辣椒說明嘴如刀子,吃到肉說明敬老愛幼,吃到牛糞表示經常有好運氣等等。吃到什麼,要當場吐出,往往引起鬨堂大笑。吃完“古突”後則舉行驅鬼儀式。人們把碗裡留下的“古突”倒在一個陶罐里,內有一個用麵團做成的“鬼” 。在倒 “古突”時,要說“剩下的都給你”等話語。接著,手拿一塊麵團,一面往自己身上四處敲打,一面說“帶走邪氣”,然後把麵團也扔進陶罐內。驅完了身上的“鬼”再驅屋裡的“鬼”。這時家裡的男人拿一把禾秸用火點燃,在屋裡院外熏上一圈,一邊熏一邊喊“鬼出來吧”,以把“鬼”趕出家門。女主人端起陶罐跟在火把後面,把“鬼”扔到十字路口,家人還要在後面燃放鞭炮。據說,之所以以把“鬼”扔在十字路口,是為了不讓它找到回原宅的路。這天當夜幕降臨時,拉薩城內鞭炮聲四起,大街小巷皆是手持火把的“驅鬼人”,十字路口更是火光沖天。大年初一的一早,人們在民間說唱老人祝福吉祥的“扎嘎”聲中(現在多用錄音機播放)迎來藏曆新年。這天,各家各戶把祝願吉祥如意的青稞幼苗、“卡賽”(油榨果)、“隆過”(羊頭)、“切瑪”(五穀豐收斗)、各種糖果擺於佛龕或藏柜上,全家人換上新衣,坐在嶄新的卡墊上,吃用人參果、酥油、糖等做的“吉祥飯” 。飯後長輩端來五穀斗,每人依次抓上幾粒撒向天空表示祭神,然後拈一點放進嘴裡。這時長輩祝大家“扎西德勒” ,晚輩回賀“祝你身體健康,永遠幸福” 。這一天各家基本上閉門歡聚,鄰里互不走訪。初二開始親朋好友彼此走訪,拜年祝賀,持續半個月。

新年背水:除夕夜,九寨溝藏族同胞還要到海子邊背水。背水的時間以各寨子的第一聲雞叫為準。當聽到第一聲雞叫時,寨里人就會爭先恐後地趕到水源地,先燒香潑水,然後背回新年最早的聖水,供全家人團圓飲用。

桑煙:“桑”是藏語的譯音,本義為“淨”。桑煙又稱薰香。桑煙的發源地在今西藏阿里地區,沿襲至今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是宗教活動中的重要儀式之一。用在盟誓上,是讓天神作證的意思。民間性的桑煙,更多的是為自己、家人和親朋好友祈福。桑煙的地方是神山、神壇、神塔等。每逢吉日,村寨到處瀰漫著濃郁的香味,縈繞著裊裊的桑煙。

“桑煙”一般用圓柏屬植物方枝柏的細枝和葉,當地稱為柏香。藏族人認為凡是不乾不淨的身和物都要用柏香薰陶後,才能清除穢氣得到真正的清淨。如搬新房,在未住進前用柏香熏,新購進的衣物還沒有使用前用柏香熏,參加喪葬的人員回到屋裡也要點上柏香等。藏族婚禮

除夕夜驅鬼:在九寨溝人看來,過去一年寨里家裡的某些不順都是魔鬼作怪,他們要把鬼怪一個不留地全部消滅。驅鬼儀式是這樣的:除夕下午,男人們先到海子裡把小石子撈回家,晚上,由當家的男人先屋內,後屋外,一邊咒罵各種鬼怪,一邊用小石子在各個角落不停地打,最後把手中剩下的小石子和象徵鬼怪的鐵針一起埋在家門口的樓梯腳下,表示這些鬼怪永遠不會再進家門。家裡的鬼驅完了,小孩子們會到海子邊用潑水的方式趕寨子裡的鬼。當然,現在驅鬼的儀式已由當初對自然的敬畏演變為了一種輕鬆的文化形態。

請山神:正月十五,為了預知新年的未來,幾乎每個寨子都要十分隆重地搞一次請山神的活動。請山神的兩位姑娘,是由法師根據當年天文曆法推算的生辰八字來確定的。請山神可在白天舉行,也可以在晚上,主要法具為交叉結實的“Y”字形木杈。儀式開始時,全寨的人聚集在木杈前,法師念經,兩位姑娘手裡的木杈自動地不定向擺動,如果木杈不擺動說明法師不靈,將重新請山神,重新頌經召動。眾人祈禱:“山神呀,山上的石頭會不會滾下來?滾下來就倒向左邊,滾不下來就倒向右邊;山神呀,山上的土石流會不會爆發?會爆發就倒向左邊,不會爆發就倒向右邊;山神呀,九寨今年會不會風調雨順?如果風調雨順就倒向左,如果氣候不好就倒向右邊;山神呀,九寨今年有沒有病魔作祟?有病魔作祟就倒向左邊,沒有病魔作祟就倒向右邊;山神呀,九寨小伙今年會不會娶上一位好姑娘?如果能娶上就倒向左邊,如果不能娶上就倒向右邊。”就這樣,他們要把全寨人共同關注的公益問題,每個成員的生老病死,發財求學等所有問題都問完。對預測答案有人相信,有人則作為傳統娛樂活動參加。

春節聯歡會:請山神活動結束之後,全寨過年最熱鬧的場面開始了,他們圍成一個圓圈,通宵達旦歡歌笑語。在這種文化氛圍中,圓圈代表團圓,以圓圈匯成的強大力量,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的九寨溝人勤勞勇敢、團結互愛的精神。

經濟概況

(圖)九寨溝縣九寨溝縣——風景名勝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投資環境的改善,九寨溝縣大大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積極招商引資。1999年,九寨溝縣協定引進資金3.36億元, 本著“你投資,我建設、你發財、我發展”的原則,給投資商以極大的優惠政策, 先後與縣境外其他地區及有關部門建立了良好的投資合作關係。

全縣建立集貿市場2個, 商業飲食業網點達791個,目前, 全縣正在加緊市場建設,著力發展農副土特產市場和綜合性集貿市場。社會事業醫療衛生事業、廣播電視事業迅速發展,人民生活得到明顯改善。1999年,全縣城鎮職工人均工資達7749元, 全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1098元。

熱忱歡迎國內外朋友,各界人士來九寨溝縣觀光、旅遊、洽淡合作項目,我們將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為您創造更加寬鬆的外部環境,以推動我縣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民族的共同繁榮。

經濟資源 九寨溝資源豐富,被譽為高原明珠。一是森林繁茂,活立木蓄積量3900萬立方米,疏林、宜林荒山500多萬畝,有樹種56科、127個屬、288種。珍貴樹種有紅豆杉、白皮雲杉、領春木、連香樹。古生植物有多種箭竹、冰川茶蔗子。經濟林木有柿、花椒、核桃、漆樹。柿子果大、色鮮、味美;蘋果有金冠、元帥、紅冠、紅星,果實品質好,香味濃;核桃殼薄、果仁飽滿,含油量高。天然草場196萬畝,發展草食動物有很大前景。二是中藥材資源量大,有65科、134屬、309種。大宗藥材有黨參、當歸、黃芪、細辛、羌活、朱苓等,歷史上譽滿國內外,在市場上有競爭力。刀口壩黨參是優質傳統產品,運銷港澳、東南亞。黨參年產量可達40萬斤,當歸最高年產量32萬公斤,黃芪年產量可達15萬公廳,其它藥材年產一般都在1萬公斤以上。三是珍稀動物有17種,屬國家第一級保護動物的有大熊貓、金絲猴等。四是水利資源豐富,河流縱橫交錯,主河流有白水江,其次是黑河、白河、湯珠河及溪溝數十條,全長514公里。水能理論儲量55.3萬千瓦,可開發量31萬千瓦。五是礦產資源,有岩金、鐵、大理石、石灰石等。六是旅遊資源,引人注目的九寨溝旅遊勝地蜚聲中外,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720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區600平方公里。風景概為翠海、瀑布、彩林、灘流11處,泉水47處,雪峰12座,穿林跨谷,珠連玉接。嫩思桑措是融九寨溝、黃龍特色為一體的又一風景區,被譽為人間仙境、童話世界。縣境內尚存石蠟、寺廟、入境數十泉,密林環繞的甲勿海池高聳雲端。1963年被列為省級保護的白河金絲猴自然保護區,常有金絲猴、白熊出沒,1983年對外開放,已接待了國內大批旅遊和來自33個國家和地區的旅客。前往考察、視察、講學、旅遊的中外來容與日俱增,促進了九寨溝經濟的發展。

這片資源豐富,風景秀麗而古樸的土地,解放前在封建社會統治下,長期未能得到開發利用。解放後,被開發利用,造福人類。1990年全縣糧食總產量達1881.8萬公斤,比解放前的525萬公斤增加兩倍多,人均有糧454公斤。畜牧業也得到很大發展,1990年底,各類牲畜存欄達93400頭,農業人均2頭多。1990年農業總產值 4015萬元,人均純收入468元,比1949年增長19倍,比1989年增長16%,年遞增5.1%。

工業是九寨溝的新興產業。 1949年全縣僅有 8戶手工作坊。解放後,逐步建立了食品加工、水電等工業項目。1966年開發利用森林資源,實行采育結合。

文化

1949年全縣僅有國小5所,在校學生90人。1985年全縣有中學5所,在校學生1860人,國小126所,在校學生6360人,幼稚園12所,在園幼兒340人。普及國小教育,國小設有民族寄宿制班和藏文班,中學有民族重點班。廣播、電視、電影普及全縣,80%的鄉建有電視差轉台(站),鄉鄉有廣播站和電影放影隊。縣、區、鄉設有醫院、衛生所,各類醫療機構45個,醫務人員337人,有病床232張。婦女常見病、多發病和黑熱病得到控制。計畫生育在城鄉普遍實行。民眾文化深入開展,地方文化獨具特色。九寨溝民歌節奏明快、優雅綿長,動聽悅耳,豐富多采,已收集的有300首。家家會彈琵琶,享有民歌和琵琶之鄉的美譽。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各族人民身體素質不斷增強。科研事業蓬勃開展,扁桃架接、地震監測、泥石流治理、玉米小麥實行良種化,經濟林木和家禽家畜雜改良取得成果,獲省二等獎5項、州二等獎10項。

交通

(圖)九寨溝縣九寨溝縣——交通

九寨溝縣縱橫交錯的公路網路已基本形成。以九寨溝縣為中心,南出經平武、江油、綿陽到成都,西經松潘、茂縣、汶川到成都,形成了九寨旅遊環線公路;東經甘肅文縣可到廣元、寶輪;北經若爾蓋可到甘肅蘭州。此外,縣境內縣、鄉公路已基本修通。

成都至九寨溝全長約460公里,全程為一級柏油路,1999年10月28日九寨溝環線路也全程開通,減少了旅途的時間。去九寨溝是安全方便的,現在有很多遊客自行駕車前往。

九寨黃龍機場也於2003年9月28日開通,機場海拔在3300米至3600米之間,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川主寺鎮,距九寨溝溝口83公里,可起降波音757、737-700、A319等大中型飛機,與成都的空中距離約240公理,飛行時間約40分鐘。國航、川航等航空公司的飛機投入運行,單程票價700元人民幣,機場建設費50元。旺季每天航班可達10個以上。從機場到九寨溝、黃龍均有民航大巴相連,車票費用為45元、22元,只要有航班,就有班車,非常方便。

每天從成都旅遊客運中心(新南門汽車站)有兩趟發往九寨溝的客運班車,發車時間:8:00、8:30,票價91元,車型為帶空調的亞星客車。成都西門汽車站每天有一班次,時間8:40,票價77元。車型為普通大客車。另有兩班發往九寨溝縣的班車,路過九寨溝溝口,景區溝口均可上下客人。時間為早上7:20和下午4:00。私人麵包車1元/公里;計程車1200元單程;12座金杯汽車,約400元/天。

風景名勝

(圖)九寨溝縣九寨溝縣——大熊貓

九寨溝只因有九個藏族村寨(所以又稱何藥九寨)而得名。九寨溝既是自然保護區,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同時,被列入世界人類自然遺產名錄。 被譽為“童話世界”、“人間仙境”。

九寨溝位於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的九寨溝縣中南部,是長江水嘉陵江白水河的一條支流,因景區內有荷葉、樹正、則渣窪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遊覽區海拔2000米至3100米,氣候宜人,冬無寒風,夏季涼爽,四季美麗,是世界上旅遊環境最佳的景區之一。這裡地貌造型各異,結構成份多樣,景觀類型豐富,在世界高寒喀斯特地貌中獨樹一幟。景區內以翠海、疊瀑、灘流、彩林、雪峰構成原始古樸、自然天成的山水和獨特的藏族風情相結合的景觀綜合體,是研究自然生態系統, 生物演化,古地理、古氣候的理想場所。1984年九寨溝批准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1998年被納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2001年加入綠色環球21世紀。

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位於縣城東南面,距縣城45公里。保護區核心面積36349公頃。區內脊椎動物47科170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26種,除有54隻大熊貓外還有金絲猴、牛羚、白唇鹿、雪豹、金錢豹、 火冠鳥等國家級保護動物。森林植物56科、127屬、278種,其中名貴樹種達10餘種。景區內甲勿池景點屬高原大湖泊,全長6公里,甲勿池四周群山巍峨,生長著以冷雲彬為代表的數十種自然植物,每當春夏季節,百鳥鳴啾,紅、粉、藍、紫、白等五顏六色的杜鵑花爭相開放達三個月之久。1993年勿角大熊貓自然保護區被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白河金絲猴自然保護區位於縣城西北面,距縣城14公里。核心保護區面積16萬餘公頃。該保護區成立於1963年,屬省級自然保護區。區內已知有維管植物127屬、278種,其中有白皮雲彬、 銀葉連香樹等五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已知有野生動物47科、170種,其中有大熊貓7隻、川金絲猴1900餘只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保護區內海撥高差大(1300米--3800米),年均氣溫7.3攝氏度,年均降雨量526.2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63.0%。區內植被分布明顯,森林生態系統保存完好,礦產資源和水資源豐富,是一座罕見的生物寶庫。

嫩恩桑措風景區位於縣城西南方。距縣城140公里,距九寨溝自然風景區58公里,核心景區總面積為4.6萬公頃。該風景區既有九寨溝風光之秀美,也有黃龍景色之神奇,而且森林景觀特別豐富,自然景觀類型多樣, 人文景觀奇特,更是國寶大熊貓的重要棲息地之一。

甘海子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縣城西南方向,距縣城63公里,距九寨溝24公里,面積35284公頃。地處世界自然遺產黃龍與九寨溝之間,四川著名的黃金旅遊線九環線貫穿其間。境內風景資源有“險、秀、雄、奇”的特點及濃厚的原始野趣,共有一等景點34處,二等景點15處,三等景點6處,是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

扎如寺位於九寨溝自然保護區扎如溝寶鏡崖下,據藏文史籍記載,距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藏語全稱叫“然悟貢巴扎西彭措嶺”,簡稱“然悟貢巴”。由於該寺地處扎如溝內,因此漢語稱為“扎如寺”

扎如寺屬藏傳佛教的“苯波”教,歷史上屬“奔卡拉康”。由21世奔卡旦增建參活佛在西藏麥日一位堪布的指點下,於公元1573年遷移到扎如溝的寶鏡崖下。經過歷代奔卡對寺院的改建和擴建,到50年代,寺院形成了較大的規模:寺院占地面積15200平方米,擁有大小經堂多座,茶房、庫房、客房、藏經房各一座,僧房六十餘座。重要法器、文物、佛祖塑像、佛經等財物價值上億元。有僧侶129人,活佛2人,信教村寨、四十多個,信教民眾六千餘人。1956年阿壩州藏區發生的叛亂使寺院的房屋和主要文物法器遭到嚴重破壞。1986年,四川宗教局負責人對扎如寺的情況做了詳細調查後,同意恢復扎如寺。國家撥款一部分,加上民眾的捐款捐物,扎如寺才得以逐漸恢復。經過重建恢復的扎如寺現已處具規模:占地面積14510平方米,寺院現有活佛1人,僧侶61人。寺院每年舉行4次佛教活動,分別是:第一次是“良美都欽”,舉行時間為正月初三至初六;第二次是“麻藝助欽”,舉行時間是四月 初七至十六日;第三次是“郎麼東確”,舉行時間是五月十四至十六日;第四次是“顧朵”,舉行時間是九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

扎如寺經常有宗教活動,每年舉辦廟會。除農曆正月初一是藏曆年節外,在宗教方面還有轉山節。農曆每月十五日,最熱鬧是正月十五日,九寨溝各寨的男女老少、整個白河區和松潘縣的部分藏民,穿上節日盛裝,帶上酒和食物,步行圍繞“萬山之祖”扎依扎嘎山逆時針方向轉圈,也可騎馬。連轉山邊念經。人們還互相敬酒,虔誠的還走三步叩一次長頭。繞山腳的要轉一天,上山頂的要轉三天。半山和山腳有神水瀑布,可洗手、洗臉或洗澡,有的請和尚在頭上灑水,認為可洗掉污濁,帶來吉祥。

1995年,扎如寺納入縣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扎如寺在九寨溝生物圈保護區內,作為藏族文化遺產,寺院具有宗教、教育和文化三個功能。

“甲蕃” 藏語意為“王”,“甲蕃古城”王者之城,位於九寨溝著名的風景區甘海子,炎、黃二帝均系此出,美麗的甘海子是華夏子孫尋根問祖的聖地;據歷史記載與考證,大唐時期,吐蕃王松贊乾布與大唐激戰於松潘,後演繹出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的傳奇故事。其軍隊經神仙池、甘海子達松州,留下大量古營盤、藏羌等遺址。

甲蕃古城坐落在九寨著名的甘海子風景區,守九寨與黃龍必經之路,是進入九寨風景區的門戶,優質生態的九環線為甲蕃古城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將九寨風景區、甲蕃古城、九黃機場、黃龍風景區連為一線。距九黃機場約55KM,距九寨溝口27KM,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當現代的色彩、燈光和音樂穿透民俗文化建築的符號,攪動甲蕃古城之夜的夢幻,更多的注意力將聚集於此,人文魅力在瞬間點燃。

甲蕃古城內擁有各種風格的休閒娛樂設施,藏式酒吧、清吧、健身、桑拿按摩、浴足、藏式保健、香薰、咖啡館、迪吧...應有盡有,讓人們可以在此盡情放鬆,洗滌疲憊。

名人

塔藏盤信寨寨首折乃他和羊峒五十八寨頭人歐利哇,於1863年折乃他起義犧牲後,歐利哇率義軍繼續抗擊清軍。歐利哇後因與清軍談判上當遇害。這次鬥爭有力地支援了太平天國李永和、藍朝鼎起義軍的反清鬥爭。宣統年間,撥拉寨守剛廊壤肖領導的反抗苛捐剝削藏民的鬥爭支援了辛亥革命。民國17年,城關學生罷課,上街遊行,沖衙門,揪打敲詐勒索民眾的縣佐周在本,救出被非法逮捕的張樹芳老師。抗日時期:抵制日貨,反對漢奸和禁種大煙,展開了鬥爭。

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地震災害發生後,九寨溝縣只有強烈震感,多處山體滑坡,一些房屋開裂,全縣因地震死亡4人、受傷7人。地震的發生也給九寨溝縣留下了一個大大的難題———滯留了近萬名旅客。

汶川地震災區

新華網快訊:據民政部統計,截至13日7時,四川汶川縣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肅、陝西、重慶、雲南、山西、貴州、湖北8省市共9219人死亡,倒塌房屋50餘萬間。這些災區急需要我們的幫助,讓我們了解他們共同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九寨溝縣的鄉鎮

四川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全省共18地級市、3自治州,14縣級市、122縣、3自治縣、41市轄區)
成都市青羊區| 錦江區| 金牛區| 武侯區| 成華區| 龍泉驛區| 青白江區| 新都區| 溫江區|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 崇州市| 金堂縣| 郫縣| 新津縣| 雙流縣| 蒲江縣| 大邑縣|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大安區| 自流井區| 貢井區| 沿灘區| 榮縣| 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 納溪區| 龍馬潭區| 瀘縣| 合江縣| 敘永縣| 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羅江縣| 中江縣
綿陽市涪城區| 遊仙區| 江油市| 鹽亭縣| 三台縣| 平武縣| 安縣| 梓潼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 元壩區| 朝天區| 青川縣| 旺蒼縣| 劍閣縣| 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 安居區| 射洪縣| 蓬溪縣| 大英縣
內江市市中區| 東興區| 資中縣| 隆昌縣| 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 五通橋區| 沙灣區| 金口河區| 峨眉山市| 夾江縣| 井研縣| 犍為縣| 沐川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南充市順慶區| 高坪區| 嘉陵區| 閬中市| 營山縣| 蓬安縣| 儀隴縣| 南部縣| 西充縣
眉山市東坡區| 仁壽縣| 彭山縣| 洪雅縣| 丹稜縣| 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 宜賓縣| 興文縣| 南溪縣| 珙縣| 長寧縣| 高縣| 江安縣| 筠連縣| 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 華鎣市| 岳池縣| 鄰水縣| 武勝縣
達州市通川區| 萬源市| 達縣| 渠縣| 宣漢縣| 開江縣| 大竹縣
雅安市雨城區| 蘆山縣| 石棉縣| 名山縣| 天全縣| 滎經縣| 寶興縣| 漢源縣
巴中市巴州區| 南江縣| 平昌縣| 通江縣
資陽市雁江區| 簡陽市| 安岳縣| 樂至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 | 九寨溝縣| 紅原縣| 汶川縣| 阿壩縣| 理縣| 若爾蓋縣| 小金縣| 黑水縣| 金川縣| 松潘縣| 壤塘縣| 茂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丹巴縣| 爐霍縣| 九龍縣| 甘孜縣| 雅江縣| 新龍縣| 道孚縣| 白玉縣| 理塘縣| 德格縣| 鄉城 | 石渠縣| 稻城縣| 色達縣| 巴塘縣| 瀘定縣| 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美姑縣| 昭覺縣| 金陽縣| 甘洛縣| 布拖縣| 雷波縣| 普格縣| 寧南縣| 喜德縣| 會東縣| 越西縣| 會理縣| 鹽源縣| 德昌縣| 冕寧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備註1:成都市為副省級城市。
2:另有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業廳代管。
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