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縣

越西縣

越西縣古稱越嶲,隸屬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州北部,介於東經102°20′-102°54′,北緯28°18′-28°53′之間,東鄰美姑縣,南接昭覺縣、喜德縣,西界冕寧,北連甘洛縣、石棉縣。2011年,越西縣面積2256.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3萬公頃。轄40個鄉鎮,289個村、908個村,年末總人口327607人。2010年越西縣生產總值總量達到229331萬元,比2009年同增長17.0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73794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84665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70872萬元,一、二、三產業比例為32.2:36.9:30.9。2011年,越西縣成功舉辦“文昌故里·中國越西第二屆油菜花節”、魅力越西“紅歌唱響涼山”紀念建黨90周年紅歌縣歌比賽。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越西歷史悠久。先秦時期,屬“西南夷地”。漢置闌縣。北周天和三年(568年)置邛部縣直至隋唐,宋太祖“玉斧劃界”大渡河以南棄為夷地,元稱邛部州。明洪武二十五年,封驃騎將軍俞通淵為越嶲侯,命於邛部州築越巂侯衛城。清為越嶲廳,民國2年(1913年)改為越嶲縣。1959年,經國務院批准改為越西縣。1959年普雄、越雋兩縣合併置越西縣。

2000年,越西縣轄5個鎮、36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37985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越城鎮26581 、中所鎮8897 、新民鎮9254、乃托鎮7324、普雄鎮15911、 新鄉鄉 2396、 馬拖鄉 8952 、大瑞鄉 11502 、南箐鄉 7754 、丁山鄉 5881 、大花鄉 5479 、河東鄉 7322 、西山鄉 4521、 板橋鄉 7150 、瓦岩鄉 6124 、大屯鄉 7819 、保全藏族鄉 3953、 白果鄉 5067 、梅花鄉 3265 、拉普鄉 5645 、鐵西鄉 4152 、爾覺鄉 4611 、四甘普鄉 4287 、貢莫鄉 5481 、拉白鄉 2155 、樂青地鄉 5245、 德吉鄉 2162 、依洛地壩鄉 6524 、爾賽鄉 4650 、古二鄉 3244 、竹阿覺鄉 2759 、保石鄉 3196 、五里箐鄉 5154 、書古鄉 5322 、瓦菩莫鄉 2592、 申果鄉 2984 、瓦曲覺鄉 2734 、申普鄉 4121 、瓦曲乃烏鄉 405 、瓦里覺鄉 2991 、拉吉鄉 2982。現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滿族、瑤族、侗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2004年,越西縣轄5個鎮(越城、普雄、乃托、新民、中所)、35個鄉(河東、西山、大花、南箐、大瑞、馬拖、新鄉、板橋、瓦岩、梅花、白果、鐵西、拉普、爾覺、德吉、爾賽、保石、拉吉、貢莫、書古、大屯、丁山、古二、拉白、四甘普、樂青地、五里箐、瓦普莫、瓦里覺、瓦曲覺、瓦曲乃烏、依洛地壩)、1個民族鄉(保全藏族)。

人口民族

2010年越西縣全年新出生人口6779人,死亡人口4061人,年末總人口319049人,比上2009年年增長1.17%。

至2011年底,越西縣總人口32760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8.12‰,彝族240652人、占總人口的75.42%,其它民族有漢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滿族、瑤族、侗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越西縣地處中國西南,處於青藏高原東緣,橫斷山脈的東北麓,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州北部,東鄰美姑縣,南接昭覺縣、喜德縣,西界冕寧,北連甘洛縣、石棉縣,介於東經102°20′-102°54′,北緯28°18′-28°53′之間,面積2256.56平方公里。

地形

越西縣境內多山,主要以橫斷山脈為主,山川南北縱列,地勢南高北低,嶺谷相對高度1000―2000米,最低海拔達1170米,最高海拔4791米。

氣候

越西縣氣候屬西昌巴塘亞熱氣候區,天氣涼爽,雨量充沛,四季不太分明。氣候受地形影響,夏秋濕潤涼爽,冬春乾燥寒冷,年平均氣溫13.3℃,年均降雨1113毫米,越西縣內多山海拔1600-2100米地區,年均氣溫為11.3-13.3℃,≥10℃的年有效積溫3915.7-3200℃,年日照時數1612.9-1860小時,無霜期225-248天。

水文

越西縣河流縱橫,河流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9條河流。其中,有兩條流域面積達500平方公里以上。

資源

生物資源

越西縣植物資源豐富,分布樹種65科230種,主要優勢樹種有冷杉、雲南松、樺山松、華木\榿木、櫟類等。全縣投產經濟林木156萬株,以花椒、蘋果為主。縣內可供藥用植物162科903種,野生藥材有天麻、貝母、蟲草、杜仲等162科903種。珍貴樹種有連香樹、潤南、香樟、楠木等。常用中藥和稀有名貴藥材150多種,可供開發利用的有蕨類、蟲草、雞棕等。全縣野生動物有21科48種,其中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大熊貓雲豹金錢豹灰腹角雉等;二類保護動物有小熊貓蘇門羚短尾猴、金貓、斑羚、岩羊、水獺、穿山甲、獼猴、綠尾紅雉、白腹錦雞等。

土地資源

至2010年底,越西縣土地總面積2256.56平方公里,縣區可使用土地面積22.0196萬公頃,規劃中工業用地0.169萬公頃,農業用地2.38094萬公頃,其它用地城鎮279.8公頃,農村居民3915.9公頃,全縣區劃林業用地面積124418.4公頃。

礦產資源

越西礦產資源豐富,發現礦種有鐵、銅、鉛鋅、煤炭、泥炭、硫鐵礦、白雲石、水晶等十多種礦產。其中赤鐵礦累計探明儲量1.2億噸,硫鐵礦5000萬噸,煤炭5844萬噸(多為無煙煤),泥炭1億噸,白雲石7000萬噸。至2010年已探明儲量煤炭為5844萬噸,赤鐵礦1.2億噸,磷礦1500萬噸,石灰石3億噸,大理石1000萬立方米,花崗石300萬立方米,泥炭1億噸。此外,褐鐵礦、鉛鋅礦、水晶石、矽石、玄武石高嶺土石英等儲量也很豐富。

水利資源

越西縣河流縱橫,水資源豐富,主要河流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22.624億立方米,另有溶水3.286億立方,徑流總量25.91億立方米,全縣水能蘊藏量64.16萬千瓦,可開發量17.93萬千瓦。普雄河、越西河、漫灘河是縣內水能資源主要河流,其中普雄河水能蘊藏量為9.07萬千瓦,可開發量3.624萬千瓦,占全縣總可開發量的20.2%;越西河水能理論蘊藏量為23.314萬千瓦,可開發量5.026萬千瓦,占全縣總開發量的28.9%;漫灘河水能理論蘊藏量為23.123萬千瓦,可開發量8.291萬千瓦,占全縣總可開發量的46.25%,至2010年底,已開發2.46萬千瓦。

經濟

綜述

2002年,越西縣國內生產總值62677萬元,一、二、三產業比例37.8:30.1:32.1;財政收入407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95元。

2010年越西縣達23.25億元,比2005年增長132.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800元,比2005年的增長100.72%,財政總收入2.62億元,比2005年增長224.34%,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1.25億元,比2005年增長149.45%。 “十一五”期間,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19.79萬人次,勞務收入達7.04億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257元,比2005年增長94.95%。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3202元,比2005年的2022元增加1180元,增長58.35%。

“十一五”時期,越西縣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32.06億元,是“十五”期間投資的2.9倍,年均增長23.86%。

第一產業

越西縣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馬鈴薯、小麥、蕎麥

2010年,越西縣農業“六大產業”成效顯著,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7.2億元,比2005年增長82.05%,年均增速12.73%;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7.1億元,比 2005年增長70.9%,年均增長11.31%。

2011年,越西縣糧食總產量12.54萬噸,比2010年增2.46%;種植烤菸5.3萬畝,收購10.62萬擔;種植油菜12萬畝、蕎麥11萬畝;發展無公害蔬菜4.3萬畝、蘋果1.6萬畝;種植馬鈴薯17萬畝,產值3.58億元。畜牧業總產值6.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3.6%。開挖渠道20.96公里,土壤改良3800畝,開發改造中低產田0.57萬畝。實施良種補貼26萬畝、288.47萬元,發放農機購機補貼131萬元,發放農機加油卡264張,退耕還林荒山配套造林2000畝,新建沼氣1300口,捆綁投入1208.95萬元,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輸出4.91萬人,實現勞務收入4.0億元。

第二產業

2010年越西縣“四大工業支柱”培育成型,工業整體水平得到提升,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8.95億元,比2005年增長370.16%,年均增速36.29%。

越西縣越西縣

2010年越西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總產值22.5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0%,規

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7.1億元。

2011年,越西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17%。眉山巨能、浙江宏揚等一批實力強勁的集團公司入駐越西。乃托水泥和涼山索瑪兩大企業形成年產水泥160萬噸、磷肥9萬噸、硫酸3萬噸、鋅錠2萬噸的生產能力,全縣水能裝機12.89萬千瓦。乃托工業集中區企業銷售收入12.25億元,稅收7800萬元。

越西縣主有企業有索瑪鋅品廠、碳化矽廠、電力公司、朝陽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網眼袋廠、自來水公司等企業。

第三產業

2010年越西縣批發零售業實現增加值13016萬元,同比2009年增長17.86%,發展速度14.4%;住宿餐飲業實現增加值5266萬元,同比2009增長10.33%,發展速度6.1%,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7.1億元,比 2005年增長70.9%,年均增長11.31%。

2010年末越西縣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70161萬元,同比2009增長17.33%。各項貸款餘額47372萬元,金融保險業實現增加值3155萬元。

交通

越西縣越西縣

越西縣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中冕公路開通後,越西至州府西昌的距離縮短到135公里,境內

成昆鐵路通車裡程達79公里,省道208線由北向南貫穿縣域。成昆鐵路在此設立越西站,由此可達到西昌、樂山、成都、昆明等地。至2008年底越西縣現通車裡程515.9公里,其中有省道128公里,縣道200.7公里,鄉村道187.2公里。

2010年建越西縣成通鄉、通村公路111.5公里,投資5000萬元,長4.5公里、寬23米的濱河大道建設完成,2010年全縣客運周轉量為41343萬人公里,比2009年增長12.2%,公路貨運周轉量45372萬噸公里。

社會

民生

2010年,越西縣22.31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0463人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通過實施越溫扶貧、三房改造、易地移民、新農村建設、產業扶貧、風貌打造、以工代賑等工程,56261名貧困人口生產生活得到顯著改善,年均純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從2005年的94108人減少到2010年的37847人。

2011年,越西縣投資近6億元開展“十項民生工程”。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263戶,改善3200名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新增城鎮就業1046人,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無業農民實現再就業235人,失業率4.1%。全年實施城市醫療救助544人次102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219人次476.3萬元。完成50套廉租住房和城北安置房建設,啟動越西縣中心敬老院建設。投資2.29億元,實施37個村彝家新寨建設。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完成村道建設14.32公里。

基礎建設

2011年,越西縣完成總投資12億元的城市項目建設。投資1.5億元,完成濱河公園建設以及音樂噴泉等景觀景點設施建設。實施縣城主要街道建築亮化工程,完成了城南路建設和地下管網、管線的配套建設;加快舊城街道的改造步伐,對舊城區四條老街全長1300米的道路進行改造。新水廠建設鋪設管網8.2公里,完成總投資600萬元。總投資2476.9萬元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投入試生產。

教育

2010年越西縣國小學校數165所,國中7所、高中1所、職業中學1所,教師總數2270人,在校學生總數51905人,國小學齡兒童淨入學率99.38%,國中生入學率96.95%,高中階段入學率37%。教育行業全年實現增加值10453萬元,同比2009增長3.23%。

2010年越西縣“兩基”順利通過復檢,開展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建立,獎學金和助學貸款政策全面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進一步健全,高中教育取得新成效,教師隊伍穩步發展壯大。

2011年,越西縣“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普及程度多項指標穩步提高。在校學生54053人,國中入學率96.98%,國小入學率99.38%。寄宿制生活補助投入780萬元,惠及中國小生9000名。

醫療衛生

2010年越西縣有公辦縣級醫療機構4所,片區中心衛生院7所,鄉鎮衛生院32所,成立了越城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有床位419個,在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587名,其中醫生269名、護士146名,其他衛生服務人員172名。全縣參加新農合農民達到22.53萬人,按常住人口計算參合率為92.6%。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完成增加值2791萬元,比2009年同期增長3.22%。

旅遊

越西縣旅遊以南方絲綢古道”為主線,各景點均在“古道”旁。重點旅遊點在縣城以北有“樹銜碑”、“天皇寺”;在城以南有“零關古道”、“文昌帝君誕生地(文昌宮)遺址”。

樹銜碑

位於縣城城北18公里處。屬“縣級自然奇觀保護點”。景點為清代一漢族墓碑,被墳上一大樹銜起,提斷墓碑。樹銜首大半截石碑生長達0.6米,形成一大奇觀。此景點已錄入《中國旅遊名勝大辭典》。景點近100平方米。

天皇寺

申果莊自然保護區申果莊自然保護區

城北5公里處的山崗上。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佛教寺院。有許多有趣的傳說、故事、詩、楹平。面積50畝。

申果莊自然保護區

涼山州越西申果莊省級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位於越西縣東部,於2002年批准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海拔3000米的申果莊區是越西縣最偏遠的行政區,位於大涼山橫斷山脈東麓。除大熊貓外,這裡常見的珍貴野生動物有小熊貓、黑熊、扭角羚、岩羊等10餘種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該區與美姑大風頂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相連,生長著廣闊的箭竹林,常吸引大風頂的大熊貓來此地徜徉。

塔拉崖刻題記位於越西縣白果鄉塔拉村東面約9平方米的崖壁上。題記為楷書,從右至左,豎寫,每字見方10厘米,共30個字。題記刻於明代萬曆癸丑年。其內容為:“明左都督劉綎同男文昭奉旨征剿番倮,歲之,萬曆癸丑季冬,師抵此地全捷。”

零關石刻題記

零關石刻題記位於越西縣丁山鄉丁堰村,刻於清末,位於丁山橋頭西北39米的山腳石壁上,寫字的壁面長1.8米,寬1.05米。

樹銜碑

樹銜碑位於越西板橋鄉窯村。墓坐北朝南,清道光年間建,占地長10米,寬7米,面積70平方米。因墳頭的一顆野梨樹枝靠在青石碑上生長,樹銜著重達幾百斤的大半截青石生長,故稱樹銜碑。

鬼谷”達布絡魔 “達布絡魔”漢語稱作“碧雞山”,位於越西縣和甘洛縣交界處,中心點在北緯28度44分825秒,東經102度42分168秒,最高峰海拔3992米,是涼山彝族傳說中魔鬼居住之地,所有驅鬼除魔的儀式都會把鬼趕往那裡,俗稱彝族“鬼谷”。

長海

越西縣越西縣

長海海拔3020米,水面147畝,最深處16米多。陽糯雪山山嶽中從南到北分布著十個大小不等的湖泊,總面積約1875畝,彝族語言稱“俄落則俄”,山脈呈南北走向,綿延120公里,主峰鏵頭尖海拔4791米,屬大涼山北部的最高峰。

新民古城遺址

新民古城遺址位於越西縣新民鎮新市村,在馬敞河西岸的一級台地上。古城遺址呈長方形,南北城牆長各547米,東西城牆長各633米,面積346251平方米。古城現尚存若干段城牆,城牆的大體輪廓尚清晰,夯土層明顯。古城內曾發現過漢墓,出土了漢磚、陶罐、兵器等文物。據文獻記載,新民為漢代越巂郡闌縣所在地,元代是邛部州州城,是涼山州境內唯一保存至今的元代文化遺存。200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新民古城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礎設施

電廠和裝機能力,輸變電能力:

越西縣水能資源十分豐富,理論蘊藏量64.16萬千瓦,可開發量17.93萬千瓦,現已開發2.46萬千瓦(包括在建的白沙河二級電站),占可開發量的13.7%。截至2000年,全縣水電電源裝機已達59處69台,容量10400千瓦(不包括鐵馬二級電站)。其中:併入縣電網裝機已達9處17台,容量9535千瓦;國營電站5處10台,容量7750千瓦;農村(包括鐵西電站)54處59台,容量2650千瓦。

全縣擁有輸配電線路總長1214公里。其中:35千伏線路87公里;10千伏線路412公里(國營電網286.5公里,農村電網125.5公里);0.4千伏線路715公里(國營534公里,農村181公里)。

擁有城關110千伏變電站1處,容量10000千伏安;35千伏降壓站2處,容量10000千伏安(普雄降壓站1台2000千伏安;川西水泥廠降壓站2台容量8000千伏安)。

擁有配電變壓器397台,容量19240千伏安(其中:國營314台,容量15010千伏安;農村83台,容量4230千伏安)。

擁有電源升壓站11處16台,容量18580千伏安(其中,國營5處9台16975千伏安,農村6處7台,容量1605千伏安)。

截至2000年,全縣通電鄉41個,鄉通電率100%;通電村265個,村通電率92%;通電戶53664戶,戶通電率93.3%;電炊戶11439戶,戶用電率20%。人均用電量267.5千瓦時;戶均生活用電量341.9千瓦時。

公路和城市建設情況:

越西縣現有通車裡程515.9公里,其中有省道128公里,縣道200.7公里,鄉村道187.2公里。投資350萬元,整修縣城主街道水泥街面1800米長及相應配套設施。制定招商引資房地產開發建設,沿街各單位新建整齊大樓,總投資700萬元,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改觀縣城主街道面貌。投資50萬元,整改安裝縣城供水主管道,有效地解決縣城供水不足。

企業概況

以川西水泥廠為代表,越西縣目前還有索瑪鋅品廠、碳化矽廠、電力公司、朝陽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網眼袋廠、自來水公司等企業。其中骨幹企業川西水泥廠始建於1986年,擁有固定資產1.15億元,核定生產能力20萬噸,職工535人。1999年年產水泥14萬噸,實現產值3296.6萬元,稅金400餘萬元;索瑪鋅品廠1999年年產電鋅2687.82噸,磷肥11191噸,實現產值1643萬元,創歷史最好水平;縣電力公司始建於1958年,公司擁有資產3190萬元,職工300餘人,自營電站6座,裝機容量6800千瓦,1999年銷售收入969萬元,實現利潤205萬元,上繳稅金130萬元。越西縣碳化矽廠、朝陽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網眼袋廠是越西縣通過招商引資引入山東省棗莊市碳化矽廠、四川大學、浙江玻璃投資商分別投資興辦的企業,現已建成投產,預計產值為碳化矽廠1200萬元,朝陽食品公司1200萬元,網眼袋廠280萬元。

民族風情

越西縣主要居住有彝、漢、藏、回4種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65%。越西彝族服飾、風俗與涼山州其它縣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

男裝

藍、黃、紅布纏頭,左前方纏繞一束“英雄結”。上身穿窄袖、緊身、斜扣的短裝上衣,上衣外披“擦爾瓦”。下身穿“大褲腳”下裝。領口、袖口、褲腳邊、襟邊均繡有花邊。

女裝

彝族服飾彝族服飾

未婚姑娘梳髮辮,中纏紅頭繩,藍紅布繡花頭帕疊似瓦片,髮辮經頭帕中段復蓋頭上。上身穿高領斜扣鑲花邊短衫,外套白毛鑲邊領褂,衣袖繡三角形對稱花紋。耳綴銀箔泡花。下身穿筒形褶紋兩節裙。婚後改穿三節百褶裙。婚後婦女頭戴茶葉形狀青藍布夾帽,帽檐及後腦處繡簡易花紋。中老年婦女的上衣

較寬大,長可及膝。婦女和男子一樣,常披“擦爾瓦”和披氈。

彝族婦女心靈手巧,她們刺繡的鑲邊花紋有:日、月、星、彩虹、白雲、山、水、波紋、雞冠、羊角、牛眼、樹葉、花卉、什物器皿、古老錢、幾何圖案等。色調和諧,繡工精細。

彝族人民普遍好客,誠摯大方。無論認識與否,到了彝家,主人都熱情接待,殺雞、宰豬、羊等待客。敬客人吃雞頭,客人走時送半邊豬頭或一塊羊膀肉。家中人員除陪客的外,須讓客人吃後才吃。敬酒是普遍的禮俗。遇著熟人,敬你半斤必回敬半斤,習俗“轉轉酒”,如果拒飲敬酒,視為不禮貌。

彝族的節日有火把節、彝族年。火把節是彝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7月24日,節日裡人們要耍火把,還有鬥牛、摔跤、賽歌、賽馬、跳舞等比賽活動。整個節日是“火的鏇律、歌的海洋、力的角逐、愛的升華”。

宗教信仰

原始宗教

民主改革前,處於奴隸社會的彝族地區信仰停留在原始階段。畢摩:畢摩是彝族中的祭師,是專職的宗教職業者,經家傳或學習而成。作法的主要法具有經書、簽筒、神鈴、法帽、法扇等。活動多是安靈、送靈以及為人招魂禳災驅鬼、治病、預卜和協助家支頭人對某些糾紛進行神明裁決。其中安靈、送靈是畢摩經常進行的最具有特色的活動。蘇尼:蘇尼是彝族社會較早的神職人員,即為“巫師”,地位較畢摩低。男女均有;女性蘇尼稱為“莫尼”。蘇尼不懂經典,也不是師承而來,作法無一定儀式,主要法器是羊皮鼓。蘇尼進行占卜活動的方式有看豬脾,燒羊胛骨、雞足、舌卜、砍木刻等。

佛教

封建時代,漢民族普通崇敬神靈,深信佛教“因果報應”說教。因而,自發捐助,普建神廟,就近朝拜。明清期間,僅有萬人的城區,建有寺、廟、庵等,以天皇古寺為隆盛。清同治五年(1866年),遂寧海源和尚應邀來縣主持整修天皇古寺。此後以天皇古寺為主開展“我佛慈悲”等教義活動。每年正月初二至初九日,香火最旺,前往進香朝佛的人絡繹不絕。縣內藏族信仰喇嘛教,即藏傳佛教的本波派,神職人員俗稱“蘇宛”。還信仰本地原始宗教,從職人員俗稱“煞巴”。無論是婚喪嫁娶,出門遠行、播種收割等,都要請“蘇宛”、“煞巴”念經卜吉凶禍福。宗教意識感情滲透於民之中,同民族習俗交織融合。

道教

崇老子、東華少陰君。明洪武時,城外南街建真武觀,為道士仰奉團拜之所,屬南宗全真派。民國初年廢止。

伊斯蘭教

越西縣內第一個清真寺在元末明初建於保全。為便於南北居住的回民朝拜,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越西石城竣工後,將保全清真寺遷至城內敦化巷拐角處建新寺。同治十三年(1874年),守備場同先令將清真寺搬遷至南門左側三倒拐建寺。“文化大革命”中,清真寺被拆除,經典被查抄,寺基被人侵占。1988年在原址重新修建清真寺。

天主教

在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法籍光司鐸(神甫)來縣城傳教,在中所街上及新民茶園設經堂。之後,中中所陶姓住宅設教堂,當地民眾視為“邪教”,將其搗毀。民國5年(1916年),路司鐸在縣城城隍廟巷建教堂“永安公”。教堂有神甫1人,會長、修生童貞女、傳教士及教書先生多人。教堂經費由西昌主教區核撥。“永安公”神甫更迭共8人,其中法國籍4人,中國籍4人。

基督教

民國36年(1947年)組建,年底上報有教徒465人,附設於永安公福音堂。解放初,隨天主教堂關閉而停止活動。

名優特產

天麻

又稱赤箭、定風草、獨播芝,是蘭科Ochidaceac多年生寄生植物。主產於雲南,四川,陝西及貴州等地。藥用其乾燥塊根,是貴重中藥。早在兩千年前《神農本草經》就記載了天麻的功效.以後《名醫別錄》,《植物名實圖考》均有記載,是越西縣的特產。

越西蘋果

越西花椒越西花椒

越西蘋果久負盛名,是四川省蘋果生產基地縣。1977年,越西蘋果打入國際市場,銷往香港的“紅苹”噸價達700美元,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越西蘋果色澤鮮艷,口感好,甜度高,獲“四川省名優果”、“四川省無公害產品”、“四川,中國西部博覽會優質農產品獎”等多項殊榮。

越西花椒

越西花椒有著幾百年的悠久歷史,在清代、民國時期就有栽種,其產品有正路椒、岩椒、高腳椒等幾個品種,正路椒俗稱紅椒,是栽培的主要品種,因其色鮮、味正、濃香、味麻、芳油含量高而盛名。1972年,全縣的花椒總株數達80餘萬株,年產量約25噸。花椒這一農村家庭副業隨後在順河、新民、城關、中所、普雄等地迅速發展。1979年,在廣州的農副產品博覽會上,越西貢椒脫穎而出,一舉奪得質量評比第一名,確立了其優勢地位。

四川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全省共18地級市、3自治州,14縣級市、122縣、3自治縣、41市轄區)
成都市青羊區| 錦江區| 金牛區| 武侯區| 成華區| 龍泉驛區| 青白江區| 新都區| 溫江區|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 崇州市| 金堂縣| 郫縣| 新津縣| 雙流縣| 蒲江縣| 大邑縣|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大安區| 自流井區| 貢井區| 沿灘區| 榮縣| 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 納溪區| 龍馬潭區| 瀘縣| 合江縣| 敘永縣| 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羅江縣| 中江縣
綿陽市涪城區| 遊仙區| 江油市| 鹽亭縣| 三台縣| 平武縣| 安縣| 梓潼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 元壩區| 朝天區| 青川縣| 旺蒼縣| 劍閣縣| 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 安居區| 射洪縣| 蓬溪縣| 大英縣
內江市市中區| 東興區| 資中縣| 隆昌縣| 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 五通橋區| 沙灣區| 金口河區| 峨眉山市| 夾江縣| 井研縣| 犍為縣| 沐川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南充市順慶區| 高坪區| 嘉陵區| 閬中市| 營山縣| 蓬安縣| 儀隴縣| 南部縣| 西充縣
眉山市東坡區| 仁壽縣| 彭山縣| 洪雅縣| 丹稜縣| 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 宜賓縣| 興文縣| 南溪縣| 珙縣| 長寧縣| 高縣| 江安縣| 筠連縣| 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 華鎣市| 岳池縣| 鄰水縣| 武勝縣
達州市通川區| 萬源市| 達縣| 渠縣| 宣漢縣| 開江縣| 大竹縣
雅安市雨城區| 蘆山縣| 石棉縣| 名山縣| 天全縣| 滎經縣| 寶興縣| 漢源縣
巴中市巴州區| 南江縣| 平昌縣| 通江縣
資陽市雁江區| 簡陽市| 安岳縣| 樂至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 | 九寨溝縣| 紅原縣| 汶川縣| 阿壩縣| 理縣| 若爾蓋縣| 小金縣| 黑水縣| 金川縣| 松潘縣| 壤塘縣| 茂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丹巴縣| 爐霍縣| 九龍縣| 甘孜縣| 雅江縣| 新龍縣| 道孚縣| 白玉縣| 理塘縣| 德格縣| 鄉城 | 石渠縣| 稻城縣| 色達縣| 巴塘縣| 瀘定縣| 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美姑縣| 昭覺縣| 金陽縣| 甘洛縣| 布拖縣| 雷波縣| 普格縣| 寧南縣| 喜德縣| 會東縣| 越西縣| 會理縣| 鹽源縣| 德昌縣| 冕寧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備註1:成都市為副省級城市。
2:另有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業廳代管。
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