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

十一五

十一五就是中國第十一個五年計畫,即;2006-2010年,規劃國家政策是五年一個計畫。

(圖)十一五十一五

指導思想

(圖)十一五十一五

“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根據黨的十六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建議》明確提出了制定“十一五”規劃的指導思想,這就是: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堅持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落實“五個統籌”,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主要目標

(圖)十一五十一五

“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包括經濟成長、資源環境、自主創新、社會發展、改革開放、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方面。

這裡主要就兩個重要目標。一是提出在最佳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實現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這比中央以前提出的十年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的要求更高了一些。這是綜合考慮“十五”期間經濟發展狀況和未來五年發展的各方麵條件提出的,這個目標是積極穩妥的。二是提出“十一五”期末單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這是針對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加重的問題而提出的,突出體現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主要任務

(圖)十一五十一五

(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十一五”期間,解決好“三農”問題仍然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這主要是考慮:一方面,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目標的難點和關鍵在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體現了農村全面發展的要求,也是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另一方面,中國農村發展和改革已進入了新的階段,必須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加大各方面對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這樣才能較快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

(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成長方式轉變。“十一五”期間,必須把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作為關係全局的重大任務。要突出抓好三個方面:一是切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二是發展規模經濟,實現規模效益。主要通過市場作用和必要的巨觀引導,進一步打破行業、地區、所有制界限,推動企業改革改組改造,充分發揮現有企業作用,避免低水平重複生產和建設。三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

(三)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是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作出的總體戰略部署。一是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包括市場機制、合作機制、互助機制和扶持機制。國家繼續在經濟政策、資金投入和產業發展等方面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持,加快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二是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根據各個區域人口、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實行最佳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三是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重視發揮城市群的集聚效應。

(圖)十一五十一五

(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教育發展。當前,人類社會正在經歷一場全球性的科學技術革命。這給各國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嚴峻挑戰。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創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經濟競爭力的關鍵,也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致力於建設創新型國家。要大力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努力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

(五)深化體制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重大決策。20多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堅決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分不開的。要實現新階段的發展任務,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必須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同時,要搞好“五個統籌”,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建設和諧社會,都要靠深化改革。因此,必須以更大決心加快推進改革,使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面臨問題

(圖)十一五十一五

第一,著力推進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這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關鍵。重點是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繼續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特別要建立健全和嚴格實施市場準入制度,加強對全社會投資活動的引導、調控和監管。要深化政府機構改革,最佳化政府組織結構,減少行政層級,理順職能分工。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第二,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改革已取得了重要進展,但仍然需要加大力度,繼續推進。要加快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深化壟斷行業改革,放寬市場準入,實現投資主體和產權多元化。建立健全各類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和制度。繼續深化集體企業改革。

第三,推進財稅金融體制改革。要從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節約能源資源、促進全面協調發展的要求出發,深化財政稅收體制改革。調整和完善資源稅。統一各類企業稅收制度。加快金融體制改革,這是關係改革和發展全局的重要任務,直接關係到國家經濟穩定與安全。要繼續推進國有金融企業的股份制改造,深化政策性銀行改革,穩步發展多種所有制的中小金融企業。在深化改革中推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體制,加強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六)加強和諧社會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加快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特別要突出解決好人民民眾最關心的就業社會保障扶貧、教育、醫療環保和安全等問題。

協調關係

(圖)十一五十一五

“十一五”時期的任務十分繁重和艱巨,有許多“兩難”的棘手問題需要解決。做好今後五年的工作,要把握全局,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特別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重大關係。

一是正確處理內需和外需的關係。立足於擴大中國國內需求,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重大戰略方針。中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人民民眾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費結構升級的發展階段,中國國內儲蓄率也較高,這就決定了中國需要也有可能主要依靠國內需求推動發展。既要繼續擴大投資需求,保持固定資產投資以合理的規模和速度增長,更要注重擴大消費需求,進一步發揮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同時,要繼續拓展國際市場,擴大國外需求。要把擴大國內需求和合理利用國外需求很好地結合起來,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二是正確處理市場機制和巨觀調控的關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的情況下,必須自覺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以增進經濟社會活力,最佳化資源配置

總體部署

(圖)十一五十一五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總體部署:一是立足於中國國情和需求,確定若干重點領域,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全面提升科技支撐能力。本綱要確定11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並從中選擇任務明確、有可能在近期獲得技術突破的68項優先主題進行重點安排。二是瞄準國家目標,實施若干重大專項,實現跨越式發展,填補空白。本綱要共安排16個重大專項。三是應對未來挑戰,超前部署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提高持續創新能力,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本綱要重點安排8個技術領域的27項前沿技術,18個基礎科學問題,並提出實施4個重大科學研究計畫。四是深化體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增加科技投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為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提供可靠保障。

重大專項

(圖)十一五十一五

重大專項是為了實現國家目標,通過核心技術突破和資源集成,在一定時限內完成的重大戰略產品、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工程,是中國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

規劃綱要》確定了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晶片及基礎軟體,極大規模積體電路製造技術及成套工藝,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高檔數控工具機與基礎製造技術,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新藥創製,愛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大型飛機,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等16個重大專項,涉及信息、生物等戰略產業領域,能源資源環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緊迫問題,以及軍民兩用技術和國防技術。

重要政策

(圖)十一五十一五

1.實施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的財稅政策

鼓勵企業增加研究開發投入,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加快實施消費型增值稅,將企業購置的設備已徵稅款納入增值稅抵扣範圍。在進一步落實國家關於促進技術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以及設備更新等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上,積極鼓勵和支持企業開發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加大企業研究開發投入的前扣除等激勵政策的力度,實施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

2.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

完善和調整國家產業技術政策,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制定鼓勵自主創新、限制盲目重複引進的政策。通過調整政府投資結構和重點,設立專項資金,用於支持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支持重大技術裝備研製和重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開發。採取積極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投入,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聯合開展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

3.實施促進自主創新的政府採購

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實施細則,鼓勵和保護自主創新。建立政府採購自主創新產品協調機制。對中國國內企業開發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要高新技術裝備和產品,政府實施首購政策。對企業採購國產高新技術設備提供政策支持。通過政府採購,支持形成技術標準。

4.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和技術標準戰略

保護智慧財產權,維護權利人利益,不僅是中國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促進自主創新的需要,也是樹立國際信用、開展國際合作的需要。要進一步完善國家智慧財產權制度,營造尊重和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法治環境,促進全社會智慧財產權意識和國家智慧財產權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依法嚴厲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的各種行為

5.實施促進創新創業的金融政策和完善創業風險投資機制,起草和制定促進創業風險投資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積極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建立加速科技產業化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鼓勵有條件的高科技企業在中國國內主機板和中小企業板上市。努力為高科技中小企業在海外上市創造便利條件。為高科技創業風險投資企業跨境資金運作創造更加寬鬆的金融、外匯政策環境。

6.加速高新技術產業化和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

把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的一個重點。積極發展對經濟成長有突破性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產業。

(圖)十一五十一五

7.完善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機制

加強軍民結合的統籌和協調。改革軍民分離的科技管理體制,建立軍民結合的新的科技管理體制。鼓勵軍口科研機構承擔民用科技任務;國防研究開發工作向民口科研機構和企業開放;擴大軍品採購向民口科研機構和企業採購的範圍。改革相關管理體制和制度,保障非軍工科研企事業單位平等參與軍事裝備科研和生產的競爭。建立軍民結合、軍民共用的科技基礎條件平台。

8.擴大國際和地區科技合作與交流

增強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必須充分利用對外開放的有利條件,擴大多種形式的國際和地區科技合作與交流。

鼓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與海外研究開發機構建立聯合實驗室或研究開發中心。支持在雙邊、多邊科技合作協定框架下,實施國際合作項目。建立內地港、澳、台的科技合作機制,加強溝通與交流。

9.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社會環境

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宣傳科學思想,推廣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加強農村科普工作,逐步建立提高農民技術和職業技能的培訓體系。組織開展多種形式和系統性的校內外科學探索和科學體驗活動,加強創新教育,培養青少年創新意識和能力。加強各級幹部和公務員的科技培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