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規劃》

《十一五期間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規劃》是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根據《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和《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編制的一項法規。

簡介

《十一五期間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規劃》是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的一項法規。

目的

為全面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對全國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專項調研以及對所掌握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和《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編制了《十一五期間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規劃》。

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規劃

“十一五”期間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規劃(2008年-2010年)
發展特殊教育,提高殘疾兒童受教育水平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根據《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和《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2006年-2010年)》,特制定本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第一章 規劃背景

一、特殊教育事業發展取得了較大成績
近年來,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心與支持下,特殊教育事業取得長足發展,辦學條件得到較大改善,特殊教育學校數量不斷增加,入學人數穩中有升,辦學體系進一步完善,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殘疾兒童少年受教育權利進一步得到保障。
從1989年起,國家設立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投資專項,用於補助地方特殊教育學校校舍建設,改擴建校舍總面積近40萬平方米。“十五”期間,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和教育部相繼開展了“中西部盲童入學項目”、“扶殘助學項目”、“彩票公益金助學項目”等,累計投入近1.2億元,共資助貧困殘疾學生近5萬餘人次。同時,地方各級政府普遍加大了特殊教育的經費投入,社會各界也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扶殘助學活動,形成支持特殊教育發展的合力。
截至2006年,全國特殊教育學校(盲、聾啞、弱智三類校)數量為1605所,在校生總數36萬人(其中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14萬人,隨班就讀學生22萬人,詳見附1),分別比1990年增加了859所和29萬人。
二、特殊教育事業發展尚存在較大困難
由於我國特殊教育基礎薄弱,總體發展水平還不高,特別是特殊教育辦學條件差、質量低,遠不能滿足廣大殘疾兒童少年接受教育的需求。
1.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滯後於特殊教育發展需求
特殊教育學校覆蓋範圍有限,總量尚顯不足,區域差距較大。2006年全國特殊教育學校1605所(其中中西部1012所),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14萬人(其中中西部8萬人)。除北京、上海、天津3個直轄市和西藏外,全國現有326個地級市(州、盟),尚有74個未建立特殊教育學校,占地級市總數的22.7%,其中中西部65個,占未建特殊教育學校地級市總數的88%。全國現有縣(市、旗)1934個(不含市轄區),人口在30萬以上的1246個,尚有493個未建立特殊教育學校,占縣總數的39.56%。其中中西部405個,占30萬人口以上未建特殊教育學校縣總數的82%(詳見附2)。
2.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亟待改善和提高
全國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由於歷史和經濟條件制約,現有特殊教育學校存在較多問題。一是目前60%以上的特殊教育學校設在縣鎮或農村,校舍建設標準較低,小、舊、陋、破以及教學生活設施不完善等問題較為突出,存在較多安全隱患;二是現有特殊教育學校多數是由原普通中國小校改造的,不僅校舍使用年限較長,而且在使用功能及設施上不能滿足殘疾兒童少年心理、生理及行為特徵的特殊要求,與國家發布實施的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標準和建築設計規範要求有較大差距;三是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成本較高,部分專用教學儀器設備價格昂貴,必備的教學康復訓練設施配置困難,現代信息技術教育設施設備嚴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正常的教育教學、生活以及康復訓練活動。根據中西部部分省份特殊教育學校實地調研情況和教育事業統計數據分析測算,70%左右的學校需要進行校舍建設和配置必備教學、康復訓練設施,其中中西部約680所左右。
3.國家相關政策促使特殊教育需求不斷增長
近年來,在堅持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國家、有關部門及社會各界對殘疾人教育事業的關注與關心程度在逐步提升,殘疾兒童少年家庭傳統觀念也在進一步轉變,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實施,免除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並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對殘疾兒童少年入學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預計近年內入學人數將呈上升趨勢,現有辦學條件將日趨緊張,為他們創造接受教育所需條件已成為當務之急。

第二章 指導原則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按照《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2006年-2010年)》,以改善特殊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為重點,有計畫、有步驟地推進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努力普及和鞏固有學習能力的殘疾兒童少年九年義務教育,加快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

第三章 建設目標和實施步驟

一、建設目標
總體目標: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投入,在中西部地區建設1150所左右特殊教育學校,基本實現在中西部地區的地(市、州、盟)級和30萬人口以上或殘疾兒童少年較多的縣(市、旗)有1所獨立設定的綜合性(盲、聾啞、弱智三類校中兩類及以上組合建制學校)或單一性特殊教育學校;現有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所有項目學校達到或基本達到國家頒布的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標準和設施配備要求,基本滿足殘疾兒童少年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需求。
階段性目標:“十一五”期間(2008年-2010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投入,在中西部選擇部分地(市、州、盟)、30萬人口以上或殘疾兒童少年較多的縣(市、旗)重點建設190所左右獨立設定的綜合性或單一性特殊教育學校,項目學校達到或基本達到國家發布的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標準和設施配備要求,初步緩解中西部地區適齡殘疾兒童入學需求矛盾(詳見附3)。
二、實施步驟和建設內容
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存在諸多特殊性,從有利於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考慮到中西部區域經濟發展實力、特殊教育事業發展需求及省域間發展差距較大等狀況,項目實施應與地方配套資金的籌措、師資隊伍的建設、學校運行保障經費的落實等項工作相銜接,擬對總體規劃目標分階段、有計畫、有步驟、分期分批進行建設。
第一階段:“十一五”期間(2008-2010年),建設190所左右特殊教育學校。要編制完成分省特殊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總體規劃,做好實施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工程的試點工作。在項目學校遴選上,選擇列入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總體規劃中,具有一定輻射作用的,在師資隊伍、運行經費、開工建設等諸方面均具備條件且急需建設的項目學校,給予重點支持。同時積累經驗,為下一階段工作奠定基礎。
第二階段:建設500所左右特殊教育學校。在總結第一階段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全面實施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工程。根據各省份特殊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總體規劃,選擇具備建設條件的部分項目學校,給予重點支持。
第三階段:建設460所左右特殊教育學校。要全面完成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工程任務,實現規劃總體目標。對列入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總體規劃中尚需建設的項目學校給予重點支持。

第四章 資金安排及原則

“十一五”期間(2008-2010年)中央專項投資約6億元(詳見附3、4)。其中建設工程項目投資約4.5億元(其中新建校項目約65所,投資2億元,改擴建校項目約125所,投資2.5億元),必備教學、康復訓練設施配置投資約1.5億元(其中新建校項目0.5億元,改擴建校項目1億元)。
中央專項投資對縣級新建學校建設項目重點給予傾斜,每校按300萬元(詳見附5)進行補助,原則上不要求地方配套。對地級新建學校建設項目投資包乾使用,每校補助300萬元,缺額部分由地方負責安排;對改擴建學校建設項目投資包乾使用,每校補助200萬元,缺額部分由地方負責安排;對項目學校必備教學、康復訓練設施配置,每校補助80萬元,不足部分由地方負責安排。
對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不便、施工條件艱苦、需統籌集中建設學校的個別西部省份可採取投資額度切塊安排方式,以加大中央專項投資對項目學校的支持力度。

第五章 預期建設成效

一、特殊教育學校結構布局趨於合理
“十一五”期間,通過工程項目的實施,整合特殊教育資源,調整布局結構,增大特殊教育學校的輻射及覆蓋範圍,有效引導和推進中西部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總體規劃目標實現後,中西部特殊教育學校數量將由2006年的1012所增加到近1500所,從而實現特殊教育學校基本輻射中西部地區所有地(市、州、盟)和30萬人口以上縣(市、旗),學校結構布局趨於合理。
二、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十一五”期間,中西部地區預計新增65所左右特殊教育學校,改擴建125所左右現有特殊教育學校,項目學校達到或基本達到國家發布的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標準和設施配備要求,初步緩解中西部地區殘疾兒童少年入學需求矛盾。總體規劃目標實現後,中西部地區預計新增470所(增加46.4%)特殊教育學校,近70%原有特殊教育學校(680所左右)按實際需求進行改擴建。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與殘疾兒童少年康復、教育相匹配的專業功能教室及設備配置基本齊全,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基本實現區域內特殊教育的均衡發展。
三、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數量顯著提高
“十一五”期間,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總數預計由2006年的8萬人增加到10.8萬人,增長35%,淨增2.8萬人(不包括普通中國小校隨班就讀生),受益學生3.8萬人。總體規劃目標實現後,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總數將由2006年的8萬人增加到25.6萬人,增長220%,淨增17.6萬人(不包括普通中國小校隨班就讀生),受益學生23萬人,基本滿足中西部地區適齡殘疾兒童入學需求(詳見附6)。

第六章 規劃實施及保障措施

一、明確職責,建立有效工作程式。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編制、審核、確定分省總體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和配套措施;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按基本建設程式和項目管理要求,分年度審批下達建設計畫和投資,指導各地項目實施;省級教育、發展改革部門根據當地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狀況、經濟水平、師資隊伍等多方面因素,編制特殊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與建設總體規劃,負責協調、指導、監督本省項目建設規劃的實施;地(市、州、盟)、縣(市、旗)兩級政府負責提供特殊教育學校的建設用地,落實專項配套資金,具體負責項目的實施。
二、強化管理,完善運行保障機制。
各地要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相關政策,建立並完善特殊教育學校保障機制;加快特殊教育師資的培養,調整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編制,充實特殊教育專業教師的配備,逐步改善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待遇;合理確定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制定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政策,努力增加特殊教育經費投入,保證特殊教育學校建成使用後教學、生活的正常運轉。
三、嚴格標準,保證項目建設質量。
各地要按照《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標準(試行)》(1994年發布)和《特殊教育學校建築設計規範》(JGJ76-2003),進行項目學校建設所需投資的需求測算和設計,確保校舍的安全、適用、實用,反對追求學校建設高標準、華而不實。同時,項目學校建設也要與當地殘疾人事業的系統工程相結合,特別是在康復設施的利用上,提倡資源共享、互通互用。
四、專項檢查,落實項目監管機制。
規劃實施過程中,各地要將年度建設項目安排情況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項目學校主管部門對建設項目進展情況、工程建設質量、設備採購招標、資金到位和使用情況等,要進行經常性檢查並落實工作責任。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及相關審計部門將對中央專項投資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對在設備採購中出現違紀行為、資金管理不善造成損失和浪費、工程質量出現問題的,一經查實,依法追究責任。
附:1.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在校學生統計表
2.全國地、縣級行政區劃單位建立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統計表
3.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建設項目與中央投資需求測算說明(只發中央有關部委)
4.“十一五”期間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建設中央投資需求測算表(只發中央有關部委)
5.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規模及投資需求測算表
6.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建設中央投資效益測算表(只發中央有關部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