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區

船山區

船山區隸屬於四川省遂寧市,於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東鄰南充,西連成都,南接重慶,北靠綿陽,是遂寧的北大門,是川渝交匯的交通樞紐;船山區轄5鄉、7鎮、14個街道,幅員面積618平方千米,總人口68.99萬(2009年)。2011年,船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66.54億元。船山區地處成渝經濟圈,是遂寧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南高速公路、318國道線穿境而過。船山區盛產遂寧菊花心白芷,有“中國白芷之鄉”的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清代大詩人張船山塑像清代大詩人張船山塑像
縣隸屬東廣漢郡,縣治所如前。今船山區屬東廣漢郡德陽縣。
西晉太康六年(285年),改蜀漢的東廣漢郡復置廣漢郡,德陽縣隸屬廣漢郡。永寧元年(301年),分廣漢郡置德陽郡。德陽縣隸屬德陽郡,縣治所如前。今船山區境仍屬德陽縣
東晉永和三年(347年),罷德陽郡,並於德陽縣東南境置遂寧郡,德陽縣隸屬遂寧郡,縣治所如前。今船山區境仍屬遂寧郡德陽縣。
劉宋泰始五年(469年),遂寧郡改稱東遂寧郡,德陽縣隸屬東遂寧郡,縣治所如前。
南齊(479年~502年),縣境建置如劉宋舊制。
西魏(535年~556年),小溪縣更名方義縣,仍隸屬東遂寧郡,縣治所如
船山區船山區
前。今船山區境屬東遂寧郡方義縣。
北周閔帝元年(557年),改東遂寧郡為石山郡,方義縣隸屬遂州石山郡。縣治所如前,今船山區境屬方義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撤郡留州,以州轄縣,方義縣隸屬遂州。大業三年(607年),州改郡,以郡轄縣,方義縣隸屬遂寧郡,治所如前。今船山區境所屬遂寧郡方義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罷遂寧郡復置遂州,以州轄縣。方義縣隸屬遂州。景龍元年(707年),分遂州青石縣(今潼南縣青石壩),增置遂寧縣,治所設今潼南縣下縣壩(大佛壩)。方義縣仍置,隸屬遂州。天寶元年(742年),復撤遂州置遂寧郡,方義縣隸屬遂寧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撤遂寧郡置遂州,方義縣隸屬遂州。今船山區境屬遂州方義縣。
張船山撰書對聯石刻張船山撰書對聯石刻
北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為避宋太宗名諱,改方義縣名小溪縣。政和五年(1115年),升遂州為遂寧府,小溪縣隸屬遂寧府。南宋寶祐六年(1258年),小溪縣隸屬遂寧都督府。今船山區境屬遂寧都督府小溪縣。
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遂寧都督府為遂寧州,隸屬四川行中書省。並青石、遂寧兩縣入小溪縣(治今遂寧市城區),隸屬遂寧州。今船山區境屬遂寧州小溪縣。
元末明初夏明玉珍時期(1362年~1371年),小溪縣仍隸屬遂寧州,州縣治所仍舊。
明洪武九年(1376年),廢小溪縣名,降遂寧州為遂寧縣(治今遂寧市城區)。隸屬潼川州。今船山區境屬潼川州遂寧縣。
清順治十年(1653年),遂寧縣併入蓬溪縣。順治十七年(1660年),復置遂寧縣,治所仍設今遂寧市城區。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潼川州更名潼川府,遂寧縣隸屬潼川府。今船山區境屬潼川府遂寧縣。
民國元年(1912年),遂寧縣隸屬川北道,分下3里13場置東安縣(民國三年更名為潼南縣)。
民國七年(1918年)起,四川形成“防區制”,遂寧縣隸屬四川省第五衛戍區。今船山區境屬四川省第五衛戍區遂寧縣。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川政統一,遂寧縣隸屬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區。直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2月。今船山區境屬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區遂寧縣。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1月置遂寧縣,隸屬川北區行署遂寧分區。今船山區境屬遂寧分區遂寧縣。
1952年9月1日,撤銷川北區行署,遂寧縣隸屬四川省遂寧專區。今船山區屬四川省遂寧專區遂寧縣。
1958年10月,並遂寧專區入綿陽專區,遂寧縣改隸屬四川省綿陽專區。1968年9月,改綿陽專區名綿陽地區,遂寧縣隸屬四川省綿陽地區。1985年2月,撤銷綿陽地區分設綿陽、廣元、遂寧三個省轄市。5月,改遂寧縣置遂寧市市中區。今船山區境屬遂寧市市中區。
2003年12月18日,分遂寧市市中區行政區,設遂寧市船山行政區
2003年12月18日,撤銷遂寧市市中區,以原市中區的行政區域設立遂寧市船山區和安居區。船山區轄原市中區的唐家、北固、西寧、保升、老池5個鄉和桂花、新橋、南強、復橋、仁里、永興、河沙7個鎮以及高升、南津、凱鏇、鎮江寺、介福、育才、富源路、廣德、嘉禾9個街道。區政府駐北辰街。
2000年,原市中區轄5個街道、21個鎮、13個鄉。
2004年,船山區轄13個街道(廣德、靈泉、慈音、九蓮、龍坪、嘉禾、凱鏇路、高升街、育才路、南津路、介福路、富源路、鎮江寺路)、7個鎮(南強、復橋、永興、仁里、河沙、新橋、桂花)、5個鄉(北固、保升、唐家、老池、西寧)。
2004年9月30日,撤銷北固村的建制,設立九蓮街道辦事處(北興、九蓮兩個社區居委會)。
2005年1月,九蓮街道掛牌成立,由遂寧開發區管委會代管。
2008年,船山區轄13個街道、7個鎮、5個鄉。
2010年12月船山區南強鎮更名為龍鳳鎮。
2013年船山區富源路街道一分為二,拆分為富源路街道和南強街道。

行政區劃

截止2014年,船山區轄13個街道、7個鎮、5個鄉:南津路街道、凱鏇路街道高升街街道、鎮江寺街道、育才路街道、介福路街道、嘉禾街道、廣德寺街道、富源路街道龍坪街道、靈泉寺街道、慈音街道、九蓮街道南強鎮仁里鎮復橋鎮永興鎮河沙鎮新橋鎮桂花鎮西寧鄉老池鄉保升鄉唐家鄉北固鄉。其中,九蓮街道由遂寧開發區管委會代管。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船山區船山區涪江
船山區位於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東鄰南充,西連成都,南接重慶,北靠綿陽,是遂寧的北大門,是川渝交匯的交通樞紐。

地質地貌

地貌以淺丘、平壩為主,;土質沙壤,富含有機質,酸鹼度7.5PH。

水文特徵

涪江流經區境內。涪江發源於松潘縣雪寶頂,經遂寧市、重慶市合川注入嘉陵江,全長670千米,流域面積36400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止2014年,船山區的礦產有石油、天然氣、井鹽、砂金、石灰石等:岩鹽,主要分布在城區附近至蓬萊鎮油田一帶,在中下三迭系地層中有厚度30-120米左右的岩鹽層,向東南方向到磨溪鄉消失;砂金,主要分布四江沿河兩岸,從老河床的各級階地到新河床的河漫灘地,都有含量不等的砂金,產金層位從形態上分為河床及河漫灘型、階梯型。

生物資源

截止2014年,船山區的生物資源主要有:脊椎動物約237種;魚類資源達89種,珍稀動物如魚類的中華鱘、胭脂魚、岩原鯉、長吻魚等;兩棲動物中的大鯢;哺乳動物中的水獺;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高粱、紅苕為主;經濟作物有棉花、油菜、花生、芝麻、甘蔗等。

人口

2009年末,全區總戶數26.41萬戶,總人口68.99萬人,全年淨增人口5470人。人口出生率8.09%,人口死亡率5.51%,人口自然增長率2.59%。

經濟概述

綜述

2006年1—5月,船山區以項目帶動經濟發展,全區經濟呈現出生產、銷售增加,增長速度加快,新開工項目增多,市場銷售暢旺,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明顯提高,國民經濟保持穩定快速增長的態勢,各項社會事業穩步推進。
船山區船山區
1—5月,全區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小春糧油產量穩中略增,大春農作物長勢良好。全區小春糧食總產達3.14萬噸,同比增長1.14%。全區大春農業生產資料準備充足,雨水充足,全區實現了滿栽滿插,目前大春農作物長勢良好,如不發生大的自然災害,大春作物有望獲得豐收。養殖業持速發展,產品產量穩定增長,我區畜牧業養殖在龍頭企業高金食品、美寧食品、頤康食品、齊全飼料等公司的帶動下,草食性牲畜和家禽養殖得到了進一步發展,1—5月,出欄生豬19.67萬頭,同比增長0.6%;出欄牛0.53萬頭,同比增長29.13%;出欄羊3.37萬隻,增長33.68%;出售和自宰家禽111.47萬隻,同比增長27.7%。

1—5月,全區新增加3戶,達到23戶;區規模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0.96億元,同比增長119.4%;工業增加值實現0.67億元,同比增長89.9%;主營業務收入實現1.77億元,同比增長101.98;全部工業利潤總額實現422萬元,同比增長60.76%。工業產品銷售率達97.78%,比去年同期提高1.01個百分點。

船山區船山區
區直屬30個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已有20個順利開工,完成投資1.9490億元,占全部項目計畫總投資的48.58%。據統計:1—5月,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實現3.65億元,增長91.7%。從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設投資完成2.7億元,增長485.5%,更新改造投資完成0.7億元,增長34.3%。

1—5月,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1.32億元,同比增長15.2%。全區餐飲業零售額實現2.45億元,增長20.7%。城鄉居民收支同步增長。據統計:1—3月,農民現金收入同比增長25.38%;農民現金支出同比增長8.68%。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現2264元,同比增加329元,增長17.0%;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為1678元,同比增長14.2%。全區在崗職工工資收入達1.4819億元,同比增長35.2%;人均工資收入3611元,同比增長28.55%。財政收入進一步增長。1—5月,船山區區直財政總收入為4537萬元,同比增長17.84%,占預算的48.1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963萬元,同比增長13.6℅,占預算的52.1%。

第一產業

2011年,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26.28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3.3%。其中,農業產值9.67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5%;林業產值1.87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5.4%;
畜牧業產值13.26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4%;同比2010年漁業產值0.82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3.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66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2.5%。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結構由上年的42.9:7.9:42.8:3.5:2.9調整為36.8:7.1:50.5:3.1:2.5。
2011年,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達到42833公頃,同比2010年增加1145公頃,同比2010年增長2.7%。其中:糧食作物27499公頃,同比2010年減少268公頃,同比2010年減1.0%;油料作物8551公頃同比2010年增加1324公頃,同比2010年增長18.3%;藥材569公頃,同比2010年增長5.2%;蔬菜、瓜果類5330公頃,同比2010年增長8.2%。全年糧食總產量13.73萬噸,同比2010年增長0.3%。
2011年,全年出欄生豬58.06萬頭,同比2010年增長15.9%;2011年全區肉牛出欄0.99萬頭,羊出欄5.92萬頭。肉類總產量5.08萬噸,同比2010年增長11.6%,肉類總產量中豬肉產量占76.5%,禽肉產量占13.4%。全年蛋類總產量1.63萬噸,同比2010年增長10.2%;牛奶產量1263噸,同比2010年增長8.3%。全年水產品養殖規模擴大,養殖品種增多,水產品產量4520噸,同比2010年增長1.8%。

第二產業

2011年,全區工業實施自主創新、節能減排、提速增效“三大工程”,著力形成產業集群、企業集團、園區集聚競相發展格局。繼續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61家,實現工業總產值424.57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46.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2010年增長33.1%。
2011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實現產值151.02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52.9%;輕工業產值273.55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43.4%,重輕工業的比為35.6:64.4。全年通信設備實現產值45.05億元,專用設備產值19.70億元,能源電力產業產值5.78億元,醫藥製造業實現產值22.42億元,紡織業實現產值54.87億元,農副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44.10億元。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2.2億元。
2011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407.06億元,產銷率達到95.9%。
工業經濟效益。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33.02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48.8%;實現利潤27.55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80.1%。
2011年,全區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116個;建築業實現產值45.10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2%。

第三產業

2011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5.66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32.5%。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25.96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54.8%;更新改造投資41.38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34.2%。
2011年全區施工項目354個,同比2010年增長28.7%;新開工項目299個,全年竣工投產項目208個。
2011年,全年完成房地產投資36.32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6.3%,占投資總額的18.6%。其中住宅投資27.98億元;全年施工房屋面積34.3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18.75萬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積13.44萬平方米。
2011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34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7.9%。城鄉市場協調發展:城鎮實現零售額68.88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7.5%;鄉村實現零售額8.46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21.3%。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9.04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6.0%;零售業實現55.68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8.6%;住宿業實現2.72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20.6%;餐飲業實現9.90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5.7%。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0.57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30.9%。
2011年,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8447萬美元,同比2010年增長19.9%。
2011年,全年全區接待旅遊人數548萬人次,同比2010年增長40.5%;實現旅遊總收入38.4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32.4%。接待國際入境旅遊者4300人次,實現旅遊外匯收入81萬美元。
2011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52.80億元,同比2010年增加40.19億元,增長18.9%。其中,儲蓄存款餘額135.88億元,同比2010年增加18.29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5.6%。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65.38億元,增加27.45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9.8%。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全區擁有各級各類學校171所,在校學生13.09萬人,教職工8220人,其中專任教師6824人。義務教育。全區國小35所,在校國小生4.51萬人,2011年招生6616人,國小學齡兒童淨入學率99.74%;全區普通中學26所,國中在校學生3.05萬人。“普九”覆蓋率保持在100%。

高中教育。全區擁有完全中學校6所、高級中學校1所;2011年招生人數6604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97萬人。全區中等職業學校(職高、普通中專、中等職業)學校5所,擁有教職工516人,專任教師405人,2011年招生5940人,在校學生1.41萬人。

科學技術

2011年,全年專利申請受理量173項,同比2010年增加77項;專利申請授權量94項,同比2010年淨增12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8項,增加5項。

衛生事業

2011年末,全區擁有衛生機構699個;醫院、衛生院3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個;婦幼保健院2個;衛生機構床位4398張;衛生技術人員3683人。

社會保障

2011年,全年基本養老保險參保9.73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8.85萬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54萬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17萬人,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的參合率100%,失業保險參保3.34萬人。

文化體育

2011年末,全區擁有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各1個,天上宮觀音民俗文化博覽被列為四川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參觀人數41萬人次。全年藝術團體演出800場次,民眾藝術館、文化館舉辦展覽22場。
2011年全區舉辦體育運動會6次;單項比賽20次;舉辦全民健身活動36次,其中,舉辦千人以上健身活動31次。獲省級以上比賽金牌16枚,銀牌17枚,銅牌17枚。

環境保護

2011年,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56平方千米,綠化覆蓋面積達到1875公頃,園林綠地面積1793公頃,公園綠地面積458公頃。市容環衛專用車輛設備總數達到88輛。全區擁有自然保護小區2個,森林面積22428公頃,森林覆蓋率36.7%,比上年提高0.4%。城區空氣品質日均值達標率為98.36%,較85.0%的要求高出13.36%。所有地表水和飲用水水質監測斷面達標率均為100%,主要流域出境斷面水質全部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標準。

歷史名人

張船山

胡傳淮著《張問陶年譜》胡傳淮著《張問陶年譜》

張船山(1764-1814),名問陶,字仲冶,號船山,清代四川遂寧縣(今遂寧市船山區)人。其高祖張鵬翮(1649-1725),清代康熙、雍正朝名臣,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吏部尚書,《清史稿》有傳;曾祖張懋誠(1667-1737),官至通政使、署工部右侍郎;祖張勤望(1694-1757),官至山東登州知府、署登萊青海防兵備道;父張顧鑒(1721-1797),官至雲南開化知府;兄張問安(1757-1815),號亥白,清代詩人,著有《亥白詩草》;妻林頎,字韻徵,號佩環,清代四川布政使林儁女,著有《林恭人集》

呂大器

呂大器明神宗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少傅等。大器雖為文官,卻有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曾率兵平定西部叛亂;大器為官清正,嫉惡如仇,表現出很高的氣節,在民眾中極有威望。著述有《東川文集》、《撫甘督楚疏稿》等。《明史》卷有《呂大器傳》

呂潛

呂潛字孔昭,號半隱,四川遂寧人,僑居江蘇泰州。崇禎十六年(一六四三)進士,官行人。甲申(一六四四)後不仕。善書。花草用筆放縱,而神氣清朗,不越矩矱。呂潛工山水,別具風格,亦入逸品,或稱為龔賢(半千)之師,其清疏者,頗有相似之處。康熙六年(一六六七)作山水卷。著懷歸草堂。守閑堂、課耕樓三集。

主要景點

廣德寺廣德寺
船山屬川中丘陵腹地,旅遊文化優勢。船山佛教文化源長,脈冠古今。有被稱為皇家禪林的廣德寺和觀音故里的靈泉寺,有被稱為“國之瑰寶”的宋瓷文物,有與遂寧發展息息相依的船山文化、佛教文化總領西南。

廣德寺

廣德寺占地15729平方米,建築面積8350平方米,寺園森林330餘畝。廟寺規建於臥龍山山
靈泉寺靈泉寺
首,主要建築有哼哈殿聖旨坊天王殿大雄寶殿佛頂閣等。從山麓至山頂,依山建寺,中軸線上有殿宇七重,東西配殿獨自成院,大小殿閣塔坊共有25座,多為明代建築,但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有宋代建築布局風格。

靈泉寺

靈泉寺始建於隋開皇初期(公元581—600年),其間多次易名,至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更名為靈泉寺。因絕頂有聖泉,“紺碧甘美,不溢不涸”,故沿用至今。

交通概述

船山區地處成渝經濟圈,是遂寧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南高速公路、國道318線穿境而過, 連線成南高速公路的遂渝高速公路正加緊建設. 連線渝懷鐵路、達成鐵路的遂渝快速鐵路,連線成南高速公路的遂渝高速公路正加緊建設, 綿遂鐵路、遂內(江)鐵路已提上議事日程。船山區正逐步成為四川的第二大交通樞紐,成為四川通往東西南北的快速通道。

成南高速公路

船山區
船山區
成南高速公路起於成都十里店,與成都市繞城高速公路及三環路相連,向東經成都、德陽、遂寧、南充4個市11個區縣,止於南充民建,與建設中的南(充)廣(安)及達(州)渝高速相連。其全線均採用全封閉、全立交高速公路設計,其中成都境內為雙向六車道,其餘為雙向四車道
318國道
318國道是從上海通向友誼橋國道,全長5476公里,途經上海、浙江、安徽、湖北、重慶、四川、西藏等地。
遂渝高速公路
遂渝高速公路(四川段)的36.64公里,起點是遂寧市市郊的羅家灣,途經上寧、西寧、保升、復橋、西眉、磨溪六個鄉鎮,止於遂寧市與重慶潼南縣交界處的雙龍廟。這條路的寬度是24.5米,設計車速為80公里/小時。
遂渝鐵路
遂渝鐵路是中國西部首條高速鐵路,設計時速200公里,全長114公里,總投資49.25億元。遂渝鐵路西起既有的達成鐵路遂寧站,途經四川省遂寧市和重慶市潼南縣、合川市、北碚區等地,東至襄渝鐵路的北碚站,接入重慶鐵路樞紐。

特色美食

宮保雞丁
“宮保雞丁”是一款歷史悠久的四川名菜,於清代光緒年間由四川總督丁寶楨府中首創。丁寶楨原籍貴州,清鹹豐進士,曾任山東巡撫,後任四川總督。他一直很喜歡食用辣子與豬肉、雞肉爆炒的菜餚,據說在山東任職時,他就命家廚製作“醬爆雞丁”等菜,很適合胃口,但那時此菜還未出名。 
調任四川總督後,每遇宴客,他都讓廚師用花生仁和嫩雞肉製作炒雞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歡迎。後來由於他戍邊禦敵有功被朝廷封為“太子少保”,人稱“丁宮保”,其家廚烹製的炒雞丁,也被稱為“宮保雞丁”,聞名省內,並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至清末民初,隨著川菜走向全國各大城市,“宮保雞丁”也聞名全國及海外,成
船山區豆瓣鯽魚豆瓣鯽魚
為四川菜中最著名的一款特色菜餚。

豆瓣鯽魚
“豆瓣鯽魚”是四川最著名的菜餚之一。四川鄲縣豆瓣醬是全國著名的土特產。它具味辣、粒酥、醇香、油潤、鮮紅等特點,是川菜烹調中常用的調味佳品“豆瓣鯽魚”就是以郫縣豆瓣醬烹製而得名,近百年來一直盛名不衰。

四川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全省共18地級市、3自治州,14縣級市、122縣、3自治縣、41市轄區)
成都市青羊區| 錦江區| 金牛區| 武侯區| 成華區| 龍泉驛區| 青白江區| 新都區| 溫江區|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 崇州市| 金堂縣| 郫縣| 新津縣| 雙流縣| 蒲江縣| 大邑縣|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大安區| 自流井區| 貢井區| 沿灘區| 榮縣| 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 納溪區| 龍馬潭區| 瀘縣| 合江縣| 敘永縣| 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羅江縣| 中江縣
綿陽市涪城區| 遊仙區| 江油市| 鹽亭縣| 三台縣| 平武縣| 安縣| 梓潼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 元壩區| 朝天區| 青川縣| 旺蒼縣| 劍閣縣| 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 安居區| 射洪縣| 蓬溪縣| 大英縣
內江市市中區| 東興區| 資中縣| 隆昌縣| 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 五通橋區| 沙灣區| 金口河區| 峨眉山市| 夾江縣| 井研縣| 犍為縣| 沐川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南充市順慶區| 高坪區| 嘉陵區| 閬中市| 營山縣| 蓬安縣| 儀隴縣| 南部縣| 西充縣
眉山市東坡區| 仁壽縣| 彭山縣| 洪雅縣| 丹稜縣| 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 宜賓縣| 興文縣| 南溪縣| 珙縣| 長寧縣| 高縣| 江安縣| 筠連縣| 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 華鎣市| 岳池縣| 鄰水縣| 武勝縣
達州市通川區| 萬源市| 達縣| 渠縣| 宣漢縣| 開江縣| 大竹縣
雅安市雨城區| 蘆山縣| 石棉縣| 名山縣| 天全縣| 滎經縣| 寶興縣| 漢源縣
巴中市巴州區| 南江縣| 平昌縣| 通江縣
資陽市雁江區| 簡陽市| 安岳縣| 樂至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 | 九寨溝縣| 紅原縣| 汶川縣| 阿壩縣| 理縣| 若爾蓋縣| 小金縣| 黑水縣| 金川縣| 松潘縣| 壤塘縣| 茂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丹巴縣| 爐霍縣| 九龍縣| 甘孜縣| 雅江縣| 新龍縣| 道孚縣| 白玉縣| 理塘縣| 德格縣| 鄉城 | 石渠縣| 稻城縣| 色達縣| 巴塘縣| 瀘定縣| 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美姑縣| 昭覺縣| 金陽縣| 甘洛縣| 布拖縣| 雷波縣| 普格縣| 寧南縣| 喜德縣| 會東縣| 越西縣| 會理縣| 鹽源縣| 德昌縣| 冕寧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備註1:成都市為副省級城市。
2:另有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業廳代管。
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