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強鎮

南強鎮

南強鎮位於遂寧市城南5公里,是遂寧城郊最大的一個鎮。面積51.7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178個合作社,2002年人口49600人。全鎮以蔬菜生產為龍頭,遂寧城內供應的蔬菜有三分之一是南強種植的。該鎮藥材生產豐富,其中菊花心白聞名全國。

基本信息

南強鎮位於遂寧市城南5公里,是遂寧城郊最大的一個鎮。面積51.7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178個合作社,2002年人口49600人。屬於遂寧船山區,轄:桐子埡村、金家溝村、大白塔村、天星壩村、定覺院村、張飛梁村、大石
南強鎮南強鎮
橋村、鹽店灣村、涪江寺村、彰德橋村、小河洲村、清淨寺村、大轉彎村、永石橋村、馬宗嶺村、金梅村、楠木村、機場村、金魚村。

經濟發展

全鎮產值
1995年以來,該鎮經濟得到迅猛發展,到2000年底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76億元。農業總產值達到1.26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3.5億元,其中工業產值達到2.1億元,企業利潤達到1500萬元。鎮財政收入達到510萬元,全鎮人均純收入2327元。
第三產業
該鎮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投資環境,使鄉鎮企業每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發展。第三產業近年來以25%以上的速度發展。現有產值上千萬元的企業6個,其中萬豐汽配廠產品一直暢銷美國,年創匯上百萬元;
全鎮投資環境十分良好,水、電、氣、排污一應俱全。村級公路已全面實現村村通。對來鎮投資的企業一律按中區出台的有關優惠政策執行。
農業發展
農副產品,全鎮以蔬菜生產為龍頭,遂寧城內供應的蔬菜有三分之一是南強種植的。該鎮藥材生產豐富,其中菊花心白聞名全國。

歷史文物

1991年9月,遂寧南強鎮金魚村村民王世倫在自家菜地里挖土坑時,發現一批瓷器,經過文物部門搶救發掘,出土了985件宋代瓷器、18件宋代銅器。這是一宗數量巨大、器物精緻的宋代瓷器窖藏,也是迄今為止國內外出土宋瓷數量最多的一次。其中出土的荷葉蓋罐被尊稱為三大國寶之一,全球僅此一件;
2003年3月,四川遂寧市創新工業園南強鎮張飛梁村村民在用挖土機掏砂石時,挖到鳳梨形、尾有引爆裝置的兩個鐵皮物,當地居民懷疑是爆炸物,立即報告當地派出所。經遂寧市公安局現場檢查後,證實是兩個100迫擊炮炮彈(長60厘米,直徑15厘米左右)和兩個榴彈炮炮彈(長40厘米、直徑10厘米)。初步推測是戰爭年代沒有引爆而遺留下來的啞彈。

未來展望

隨著基礎建設力度的加大、步伐的加快,南強鎮農村經濟發展整體實力得到了提升,但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仍然很大,經濟總量小、財政實力弱、人均收入不高、民眾生活還不富裕。全鎮還有近1/3低收入人口,農民人均純收入比全市平均水平低很多。在這樣的基礎上搞新農村建設,就必須把抓經濟發展放在首位。結合本地實際,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著力從四個方面做文章。
一是積極爭取國家扶持,動員組織民眾投資投勞,加強農牧業基礎建設,通過土地整理項目、風沙源建設項目、以工代賑項目、千村扶貧項目的實施和拉動,使農牧業基礎設施條件有一個較大的改善,生產能力有一個較大的提高;
二是立足優勢,圍繞效益搞調整,發展特色種養業。鎮上10萬畝耕地中有4萬多畝水澆地,但過去幾年來每畝經濟效益一直徘徊在500元左右,這為向土地挖潛增效增加農民收入提供了空間。以國家級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為依託,在蔬菜種植上下功夫,全力打造富民興鎮主導產業,力爭用五年的時間全鎮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0000畝以上,儘快使水澆地每畝經濟效益達到2000元以上。另外,還要搞好養殖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牛羊短期育肥和豬禽養殖,加快周轉,提高養殖業的經濟效益。在特色產業發展上,要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為核心。按照“扶優、扶強、扶大”和“誰有帶動能力扶持誰”的原則,鼓勵規模小、實力弱、經營效益低的土豆、蔬菜、玉米制種、甜菜等經營企業和公司外引內聯,力爭每個產業發展都掛靠一家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通過企業帶動基地擴張規模,最佳化產業布局,逐步建成優質無公害蔬菜基地、生豬養殖基地,達到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鼓勵企業開展特色農產品的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升產業綜合效益;支持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建立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形成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的新載體,逐步實現特色產業規模化生產、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管理、專業化服務、產業化經營;
三是大力發展第二、三產業。立足礦產資源優勢,加快鉛鋅等多金屬礦的探采,藉助外力建設選廠,延長產業鏈條,實現就地加工增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