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所

中醫診所

中醫診所是指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運用中藥和針灸、拔罐、推拿等非藥物療法開展診療服務,以及中藥調劑、湯劑煎煮等中藥藥事服務的診所,中醫藥治療率100% 。中醫(綜合)診所是指以提供中醫藥門診診斷和治療為主的診所,中醫藥治療率不低於85% 。

介紹

《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施行後一年來,中醫藥法得到有效實施。中醫藥法法治宣傳教育廣泛開展,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服務人民民眾健康營造了良好法治氛圍。截至2018年6月底,全國總計備案中醫診所3536個,與去年執行許可審批全年開辦數量持平 。

基本標準

人員

(一)至少有1名執業醫師,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具有中醫類別《醫師資格證書》並經註冊後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執業滿3年,身體健康;

2.具有《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書》,經註冊依法執業,身體健康。

(二)開展中藥飲片調劑活動的,至少有1名具備資質的中藥技術人員

房屋

(一)房屋相對獨立;

(二)診療區域布局合理,符合衛生學布局與流程;

(三)至少設定候診區、就診區;

(四)面積滿足功能需要,並應當根據開展的診療範圍不同具備下列條件:

1.開展中藥飲片和中成藥調劑服務的,服務區域應當相對獨立;

2.開展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應當設定獨立的治療室 。

設備

(一)基本設備:診桌、診椅、脈枕、紫外線消毒設備、污物桶等;

(二)有與開展診療範圍相適應的其他設備(包括中醫診療設備)。

其他

有各項規章制度、人員崗位責任制,有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醫療技術操作規程,並成冊可用。制定感染控制制度和流程,中醫藥技術操作符合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性感染預防與控制等有關規定 。

中醫之現狀

近年來,中醫正迅速走向衰落,在許多地區,除市級中醫院的業務相對穩定之外,區級醫院及街道衛生院的中醫業務大都十分冷落。贏利者寥寥無幾,虧損或瀕於虧損者為數眾多,因此,許多基層醫院已相繼取消了中醫科。有的醫院雖然保留了中醫科,但其目的只是為了在整體上保持科目的齊全,對於其是否贏利則並不寄於多大希望。 某醫院原有職工近200名,中醫科人數14名。由於看中醫的患者日漸稀少,中醫業務難以為繼,醫院被迫裁減有關人員。除針灸、按摩、理療等項目保留4名醫生之外,其餘的人每月領取350元生活費,皆回家自謀出路。 如果說基層醫院的中醫業務不容觀,那么,個體中醫診所的情況又如何呢?某日,隨友人去走訪一位中醫師,進入診室,見其正在給患者打針輸液。環顧四周,竟然連中藥櫃也沒看見,於是,問其何故?答曰:中醫所獲之利尚不及店面租金,又如何能養家餬口?改行久矣! 一方面,許多正值年富力強、有多年臨床經驗的中醫從業人員正在大量流失;另一方面,國家還在大批地培養新人。相當多的學員畢業後難以就業,或從事醫藥保健品推銷、或到健身娛樂中心去做按摩,由於此類工作並不穩定,許多人最終不得不棄醫從商,另謀它就。 現在,每二十家醫院中,難得有一家獨立的中醫醫院;每二十家個體診所中,難得有一家獨立的中醫診所。中醫機構萎縮、人才凋零,其衰落之狀況,可謂“飛流直下三千尺、門庭冷下車馬稀”。雖然中醫有頑強的生命力,雖然中醫在其些方面尚顯局部的繁華,但是,如果我們依然抱著盲目樂觀的態度,如果我們不能及時地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那么,終有一天,中醫會淪落成為一種普通的民俗療法,然後,漸漸地、漸漸地被人們所遺忘!

衰落原因

A、

中西醫結合是中醫誤入歧途的開始 療效是中醫存在的基礎。如果沒有卓著的療效,中醫也就失去世了存在的價值。而中醫的療效取決於中醫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思維方式,即“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這是中醫的根本與靈魂之所在。而所謂的中西醫結合,實質上是現代醫學以科學的名義,在理論和意識形態上對中醫實行的一場“和平演變”。它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中醫的思維方式,使中醫的觀念日漸僵化,從而導致了最為致命的後果——中醫療效下降! 由於西醫觀念的滲透和影響,使得許多中醫師在臨證之際,不知不覺陷入了西醫僵化的思維模式。受西醫診斷之所囿,遇到炎症就清熱解毒,遇到高血壓就平肝息風;如根據藥理實驗得知:葛根、丹參有“擴冠”作用, 黃精、地骨皮有“降糖”作用,五味子有降低“轉氨酶”作用,於是,遇到相關疾病則必定選用。這種“以方套病、廢醫存藥”的做法,完全脫離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使中醫在學術上的精髓及特色喪失殆盡,變得名存而實亡!醫生不在中醫的原則指導下用藥,一旦治療無效,往往就藉助於西醫的手段進行治療,如果因此而獲效,則認為西醫科學中醫不科學。此弊積重難返,久而不覺其非,愈演愈烈,形成惡性循環。 決策失誤是最大的失誤!方向錯了,越走只會離目標越遠!中西醫結合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中西醫有無必要結合?又該如何結合?這些問題必須在經過深入的論證之後再作出決定。如果抱著“大躍進”式的那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去改革中醫,那么,這一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將會被某些人“革”掉“性命”! 越來越多的人正意識到“中西醫結合”所帶來的危害,紛紛呼籲要保持中醫特色!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大力倡導“中西醫結合”。孰是非孰,難有定論。其實,兩者都忽略了問題的關鍵:即許多名老中醫都是在行醫多年之後,才開始學習西醫的。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他們有關中醫“辨證論治”的思維模式已經形成,在此前提下,適當地了解一些西醫的知識,對其提高臨床療效或許有所幫助。也就是說,只有在中醫“辨證論治”的思維模式已經形成的前提下實行“中西醫結合”,才有可能是有利的。否則,將未受其利而先蒙其弊!

B、

中藥劑型落後是制約中醫發展的關鍵因素 說起喝中藥,人們一想起它那苦澀的味道,就禁不住有些望而生畏。特別是一些老 病號,長期喝中藥都喝怕了,一提起中藥就叫苦不迭。在臨床工作中,常常可以聽患者諸如的此類議論: “飯都不想吃,誰還想吃中藥?” “病了以後連動也不想動,哪還有精力去煎中藥?” “就是把藥送到嘴邊我還懶得喝呢!誰還有那份閒情逸緻去煎中藥?” “在學校住讀,沒有地方煎中藥。” “要去外地出差,停藥一段時間會不會影響療效?” “長期煎中藥,藥味家裡人都聞膩了,樓上的鄰居也有意見!” “煎藥的時候,水都溢了出來,藥汁煎幹了,怎么辦?” “沒有瓦顴,能否用別的東西煎中藥?煎多長時間?給多少水?” “什麼是文火、武火?什麼藥要先煎、後下、另燉、烊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品質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逐漸遠離繁瑣的家務,開始注重享受生活。在這種情況下,患者治病總是希望治療方法越簡單越好、見效越快越好、服藥越少越好。而中藥味道苦澀難咽、煎煮過程繁瑣、服用量大、不便於攜帶保存,已經難以適應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成為一個致命的弱點。許多人都承認中醫治病確實有效,但卻不願服用中藥。這種認可中醫卻又拒絕中藥的現象,已經是屢見不鮮。中藥是中醫最常用、最主要的治療手段,卻偏偏在這個最關鍵的問題上脫離了患者的需求,從而極大地制約了中醫事業的發展! 雖然有些中藥企業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存在,並且推出了許多精緻的中成藥製劑,如血府逐淤口服液、六味地黃膠襄等等,給醫患雙方都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是,由於缺乏整體的戰略規劃,並沒有取得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方面,市場十分需要中成藥製劑,另一方面,企業推出的中成藥卻又滯銷,這種現象令許多業內人士深感困惑。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來,中成藥雖然有許多優點,但同時也存在相當大的局限性。畢竟,患者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不可能原原本本地“照方生病”。當中藥劑型未能配套開發時,其實用性就會大大降低。比如:某患者需要用香砂六君丸加山楂、神曲、萊菔子予以治療,雖然,香砂六君丸有成藥,但山楂、神曲、萊菔子卻得另煎,既然如此,還不如乾脆讓患者服用煎劑!在許多類似的情況下,中成藥因不能完全對症而被放棄使用。 這種矛盾如何解決呢?方法很簡單:除了要將“方劑學”中的大部分方劑和許多臨床高效驗方開發成中成藥製劑之外,還應該將“中藥學”中的數百味中藥提煉成獨立的濃縮顆粒或口服液,這樣,醫生就能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或在成藥的基礎上加以變化,或者乾脆用單味中藥的濃縮顆粒重新組方。這個“瓶頸”一旦突破,將會帶動中成藥全面而廣泛地運用於臨床,中醫將以暫新的面貌迎來新的輝煌!

C、

中醫教學質量低下導致中醫“後繼乏人、後繼乏術” 中醫現在的教學模式,既沒有突出特色,也沒有抓住重點。教學內容的設定很不合理:學生在學習中醫的同時,還要學習許多西醫的內容。西醫科目設定過多、內容取捨不當,無疑大大消耗了學生的時間和精力。特別是在中醫基礎還遠遠沒有打牢的情況下就同步學習西醫,只會造成觀點上的衝突和思維上的混亂!以致許多該掌握的內容沒有學深學透。醫者,技藝精純則能救人,技藝不精則會殺人!“所學不專、華而不實”,說起來中西醫樣樣都懂,實際上樣樣都不精通,此等平之輩,何堪大用?所以,這個時代絕不缺乏醫生,但卻非常缺乏技術精良的好醫生!此外,基礎理論重複太多,重理論而輕實踐、脫離臨床的傾向十分嚴重。學員高分低能、所學難以致用的現象亦較為突出。中醫教學質量低下直接導致了中醫“後繼乏人、後繼乏術”! 如同企業應該生產合格的產品,醫學院校亦當培養合格的醫生。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許多中醫學員畢業之後,其業務能力十分有限,理論上滿腹經綸,實踐中束手無策者不勝枚舉。從一名所謂的“醫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其間還有相當漫長的距離。“一將功成萬骨枯”,醫生的業務素質普遍低下,不但大大降降低了中醫的聲譽,而且還將會使多少患者付出額外的代價!誠然,任何一位名醫的成長,都注定要經歷許多失誤、遭受許多挫折,但是,一些人為的消極因素亦當儘可能避免。改革中醫教學模式,提高中醫教學質量,縮短人才培養周期,對於振興中醫及中醫的可持持續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那么,該如何提高中醫教學質量呢?首先,應該調整教學內容:突出重點,著重抓好基礎理論和《傷寒論》的學習。同時,對於許多重複的內容應該予以精簡。如“肝膽濕熱”可引起頭痛、帶狀皰疹、婦人帶下、陰部搔癢、強中、陽痿、早泄、不育不孕、小兒胎黃、坐骨神經痛等數十種病症,廣泛涉及到內、外、婦、兒等各個科目。因此,在學習這些科目的相關病症時,其在症狀、病因病機、辯證法則、處方用藥等方面的論述存在著過多的重複。所學內容漫無邊際,效果勢必事倍功半!其實,濕熱證的辨證要點的於“苔黃、小便黃”,在此基礎上,只要見到“口苦、肋脹、脈弦數”等其中任何一症,即可辨證為“肝膽濕熱”,就可以“龍膽瀉肝湯”或“柴胡茵陳湯”治之。這種“方、藥相應”的辨證方法,大有異病同治、執簡馭繁、知常達變之妙!中醫治病講究機動靈活、因人而異,即使對於同一病症,治療起來也是“千個郎中千個方”!那么,在諸多的處方中,究竟那幾個處方是最合理、最有效的呢?常規的辨證方法難以抓住問題的實質!在此方面,《傷寒論》可謂樹立了光輝的典範! 某患者頭痛、眩暈、血壓常高達210/95左右、偶吐涎沫、舌紅少苔、脈弦數;多年來,屢服滋陰清熱、平肝潛陽、引火歸元之劑,皆不見效。某醫根據《傷寒論》中“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之條文,處以吳茱萸湯治之,數劑而愈。 所謂有是證則用是方、用其方則見其效!《傷寒論》在“辨證、用方、療效”上達到了高度統一。難怪劉渡舟、岳美中、喬均保、張琪等諸多中醫名家無不對之推崇備致!因此,對於《傷寒論》的學習,其意義不僅僅在於全面而深刻了解某些疾病的演變規律和用藥特點,更重要的價值在於以此確立中醫正確的思維模式,為學員以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此外,欲提高中醫教學質量,還必須改進其教學手段和考核方式。初學醫時,本人認為推拿乃小術而不屑習之。考試前夜,請某同學將其所學之各種手法演示一遍,結果,考試成績竟然勝之。本人基礎理論較為紮實,對於推拿則完全是一竅不通;而該同學則是某教授之入室弟子,手法精純,但拙於言詞,故考試成績不甚理想。由此可見,中醫現行的教學考核制度無法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水平,存在相當大的缺陷! 中醫現在的教學,缺乏明確的針對性。對於所有科目的教學,幾乎都是以講解理論為主,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實踐。即使是畢業實習,也不過是蜻蜒點水、一帶而過。如此這般又怎培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如果我們按照下面的模式進行教學,效果可能會絕然不同: 在講解內、外、婦、兒等各科疾病時,拋開重複而空洞乏味的理論,針對不同的症型,多講解有代表性的臨床醫案,去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其對理、法、方、藥的綜合運用能力。在講解中藥時,同步放映該藥在自然環境下生長過程的音像資料。同時,在每位學員面前放上相關的實物標本。在上針灸課時,可讓學員在輸液瓶的橡皮上練習針刺指力及提、插、捻、轉等各種手法;亦可將男女學員分組,分別由男女老師帶至不同的教室,在其指導下,相互在對方上劃出正確的經絡循行路線及精確的穴位定位。在上推拿課時,可讓兩組學員在老師的示範、指導下,在對方上相互練習各種基本手法,待其熟練之後,再進一步練習治療頸肩腰腿痛等疾病的綜合手法。在講解骨傷課時,可充分發揮現代科技的優勢,將骨損的狀況及手法復位的機理攝製成帶有三維立體圖像的VCD,輔以相應的人體模型進行教學。 總而言之,中醫的教學應該“一切以提高臨床療效”為宗旨!如果將中醫的教學內容分為“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兩大部分,那么,凡以中藥為主要治療手段者,當偏重於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對於針灸、推拿、骨傷等科目,則當偏重於實踐技能的培訓;切不可全憑分數論英雄!有關院校若能立足實踐、立足臨床,集思廣益,因材施教,又何愁中醫不能振興?又何愁中醫“後繼乏人、後繼乏術”!

D、

中醫管理機制僵化導致中醫舉步維艱 中醫之衰落,與其僵化的管理機制有莫大的關係。中醫現在的管理,與其說是管理,不如其說是“管制”!何以言此?在全國的絕大部分地區,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狀況,即整個地區的中醫產業還不如一所西醫醫院!中醫醫院、診所則寥寥無幾。醫者無立足之地,醫術又何以宏揚?皮之不存,毛將安附?! 二年前,某地舉辦大學畢業生人才供需見面洽談會,全市所有的醫療機構中,竟無一家招聘中醫。唯一的一家中醫院所招聘的卻是兩名西醫化驗人員。中醫畢業生就業艱難:欲進醫院,多遭冷遇;欲設診所,此路不通;有關部門高高在上,“管”而不理,任憑中醫自生自滅、逐漸消亡!試問:既然不給中醫以出路,又何必繼續招收中醫之學員?這豈不是在禍國殃民、誤人子弟么? 一方面,中醫醫療機構嚴重不足,加之業務蕭條,又無法申請行醫執照,以致大批具有中醫執業資格的人,長期處於失業或半失業的狀態;另一方面,許多無醫療技術的江湖騙子長期掛靠醫院門診非法行醫,雖經整治,屢禁不止。多年來,中醫之管理鬆緊失度:該嚴格把關的地方不嚴格,該放寬限制的地方不放寬。許多酷愛中醫之士欲以一技之長服務於社會,竟然所學無用武之地,實在令人沮喪! 國家政策是提倡發展中醫的,可是,在執的過程中,卻往往難以落到實處。某些人總是對中醫抱有偏見,表面上支持,實際上壓制,人為地設定重重障礙,嚴重地阻礙了中醫事業的發展!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某些醫療單位不是在業務素質、經營管理上下功夫,而是寄希望於主管部門的扶持與干預,希望通過停止發放行醫執照、限制他人發展,從而使自己的業務免受衝擊。這種剝奪一部分人的權益去保障另一部分人的權益的做法,實質上是一種變向的地方保護主義和專制的市場壟斷行為,顯然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加入WTO後,國家將允許外資獨資或合資開辦醫療機構。既然醫療市場對外都已經開放了,還有什麼理由對內卻嚴加控制呢? 中醫的前景如何,政策將是決定性的因素!不合理的政策如同無形的絞索,足以對任何產業造成毀滅的打擊!有關主管部門若能尊重市場規律、轉變政府職能、 制定行業標準、公開審批程式,引導合法,打擊非法,給中醫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和發展空間,那么,這朵凝聚著無數先哲智慧和民族精神的東方奇葩,將會在新的世紀再一次放射出絢麗的光芒!

E、

醫藥相依、唇寒齒亡、廢醫存藥、好運難長 有關中藥的發展狀況,正迅速成為醫藥界的熱點話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強烈關注。審視中藥的發展現狀與前景,透過其浮華的外表,我們所看到的、更多的是其脆弱而令人不安的一面! 某患者中風偏癱,聽說“華佗再造丸”可治此病,於是購服。孰料一周后,患者渾身疼痛、諸症加劇。就診時,醫生告之曰:此雖良藥,但與你之症狀不合!陰虛之體,猶忌辛燥!停服此藥,諸症自減。患者尊從,後果如其言。又:某患者風寒感冒,頭痛、發熱、流清涕。西醫以“銀翹片”處之。患者服後,更加不適。某中醫生憐其家貧,命之以蔥白、生薑如法煎服,汗出即愈。 由此可見,中藥療效的好壞在很大程度取決於中醫醫術的運用!沒有中醫作為基礎,濫用中藥的結果,將不僅僅使中藥在療效上大打拆扣,甚致還有可能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長此以往,中藥將逐漸失去人們的信任;路,將越走越窄!這種情況數年前已經出現,如今正愈演愈烈。令人遺憾的是,我國的醫藥界人士大都對此視而不見,企業家們只顧忙著搞中藥的開發、銷售,但其結果往往是傾其力而難以見其功!何故?沒有中醫向患者推薦使用,中藥的銷售將只能嚴重地依賴廣告。廣告支撐多久,藥物就存活多久。這種運作方式,不但增加了經營成本,而且,還大大縮短了藥物的生命周期。 “醫藥相依、唇寒齒亡、廢醫存藥、好運難長”!這十二個字既是真言,又是咒語。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F、

中醫對自身缺乏正確的認識導致部分人學術信念動搖 有人說中醫不科學,甚至還有人說中醫是最大的偽科學!因為中醫所說的“氣”是虛無的;中醫所說的經絡在解剖學中是找不到實體;中醫的五行學說牽強附會;中醫歷千載而不變是僵化的;中醫只不過是歷史經驗積累的產物,隨著時代的發展,中醫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史命,到了應該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候了!現代醫學如此發達,有沒有中醫已經是無關緊要了! 西醫長於化驗,卻有許多疾病查不出病因;西醫長於手術,卻往往是在用一種疾病去代替另一種疾病,用一種痛苦去代替另一種痛苦!以膽結石為例,不少患者在膽襄切除之後,消化功能減退,常常腹瀉或便秘,形成了“一病方愈,一病又生”的局面,誠如西方諺語所說:潑洗澡水時,連嬰兒也一起倒掉了!現代醫學越發達,就越是容易顯示其變態與畸形的一面!能複製人又怎樣?說不定有一天,某位科學家心血來潮,將人和動物的基因混在一起,真的造出一個“人頭馬”來!能將豬的心臟移植於人體又怎樣?這項“人面獸心”的成就,難道不是一種諷刺?能用特殊金屬製造人工泵以代替心臟功能又怎樣?如果有一天,你身體內1/2或更多的臟器被換成金屬製品,請問:你是一位生物意義上的人?還是一位機器人?或者是介於 兩者之間的某種奇怪的物體?此外,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每年有1/3的人死於藥物不良反應。所謂“救人一萬、殺人三千”此言不為過吧?中醫重在治本,對於諸如高血壓、糖尿病、哮喘等之類的疾病,往往能夠做到“長治久安”!而西醫治療此類疾病則須終生不間斷地服藥。那些對中醫抱有偏見的人,認為有沒有中醫已經是無關緊要了!而我則說:沒有西醫,中國人不也同樣好好地生活了幾千年嗎?所以,無論西醫或者中醫,都不能極端地看問題!特別是中醫,應該正確地認識自己: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首先,讓我們看看中國古代的先哲們,是如何認識人體與宇宙的奧秘的吧!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又說:道之為物,唯恍唯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顯然,通過某種特殊的方式,老子真切地感受到生命及萬物的本源之體——“道”那么,“某種特殊的方式”究竟是怎樣的呢? 老子在《道德經》中又明確地說道:至虛極,守篤靜,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即:在“心境澄明、萬緣肅清”的境界中,去感受生命最原始的狀態!萬物同源、皆由“道”生。人是大自然演化的產物,是宇宙全息的縮影,生命的奧秘原本就是宇宙的奧秘。通過認識自我,從而進一步認識自然、認識宇宙。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蘊含極其深邃的智慧! 有人說過:對於生命科學的研究,西方人的實驗室是設在屋子裡的,而東方人的實驗室是設在人體內的。人體本身就是最佳的天然實驗室,其精密程度是任何事物都無法比擬的。東方人具有含蓄而內省的民族特性,他們強調“自知之明”,即“生命之我從何而來?最終又要到那去?”他們在悟道之時,總是閉上眼晴向內“看”,在“物我兩忘”的境界中,漸漸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這種“融於物中”的認識事物的方法,使東方人更能夠抓住問題核心,從本質的角度去看現象。所以,中醫歷千載而不變!而西方人則恰恰相反,他們總是站在事物的對立面去看問題,從現象看本質,所以“其路漫漫而修遠兮,不得不上下而求索”! 千百年來,中國古代的先哲們,始終不懈的探索著生命的奧秘。許多修身養性之士,在“性命雙修、神形俱妙”的境界中,不斷的洞察生命的本源與真相。早在二千多年前,他們就發現了“經絡”這一客觀存在、卻又潛在於無形的系統。它起著傳遞和調節生命的能量與信息的作用,它只存在於活生生的人體之內。因此,無論西醫解剖學多么精細,也終究難以弄清其實質。八十年代,在道教聖地武當山,發掘出一幅《修真全圖》,上面明確標示出人體二十四節脊柱與二十四個節氣之間的對應關係!精於此道的養身學家指出:在某個節氣來臨之際,行真氣運行之法,對應的脊柱間會有強烈的感應!不僅如此,還有許多此類驚人的發現是世人所不知的! 可以這樣說:在物質領域,西方現代科學是遙遙領先的;而生命領域,東方人則掌握非同尋常的奧秘!最現代的和最古老的科技,如同循環線上的一個點,終有一天,會在歷史的某個時刻不謀而合。當現代科學真正弄清“氣、經絡、心藏神”之類的概念時,將這不得不嘆服中國古代先哲智慧之深邃! 中醫,源於修真養性之士對於生命活的深刻體驗和領悟。經過千百年來無數人的驗證,逐漸成為一門獨特的、擁有完善理論體系的生命科學。它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注,重人體各系統之間整體的協調與平衡,療效卓著,故能歷千載而不衰!

發展戰略

1、充分發揮中醫善治疑難病的優勢,選擇諸如:中風、糖尿病、精神病、不育不孕 、風濕類風濕等中醫在療效上有較大優勢的病種,走“專科化、專業化”之道路,同時,引進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手段,實行特色經營及品牌擴張戰略,在全國範圍內開辦中醫醫療連鎖店。並注重環境、療效、價格、服務、宣傳等方面的整體策劃。通過精確的市場區隔來避免因經營範圍重疊而造成的惡性競爭。利用電腦網路及可視電話等媒體之功能,開展遠程會診。最大限度地整合人力資源,集各地精英之所長,對所經營的專科疾病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以確保其在療效上的領先地位。

2、對於具有中醫執業資格的人,應允許其申辦行醫執照及開設中醫網站,以擴大中 醫的存在與影響。特別應當鼓勵城市中過剩的中醫從業人員,到郊區、農村去設立診所,以緩解貧困地區醫療技術落後、民眾看不起病的狀況。政府主管部門則制定審核標準,履行督職責。中醫醫院、診所的作用,是“火車頭”的作用。它的發展,將全面帶動中藥的種植、加工、銷售以及中醫的教學、科研。切不可廢醫存藥,本末倒置!

3、根據我國地理環境、自然氣候及道地藥材的分布狀況,選擇合適的地區,建立藥 材種植園。篩選優質品種,嚴格控制農藥、化肥的使用,使其儘可能在接近野生條件的狀態下生長,以確保藥材品質。 將許多臨床常用方劑及高效驗方系統地開發為中成藥製劑;並將數百味常用中藥 提煉成獨立的濃縮顆粒或口服液,以帶動中成藥全面而廣泛地運用於臨床。同時,亦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保留原始煎劑。

4、近十多年來,有關部門在挖掘整理名老中醫的經驗及中醫文獻方面,取得了相當 大的成績。今後當注重對臨床上出現的失誤及教訓進行總結和整理。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訓與經驗同樣重要,甚致比它更具有啟發性。

5、對於名老中醫在針灸、推拿、骨傷方面的經驗,不但要進行文字整理,而且,還 應當將其各種手法的操作技巧,攝製成VCD之類的音像製品予以發行。

6、改革中醫的教學模式,提高中醫教學質量。注重實踐,“一切以提高臨床療效” 為宗旨!大力推進音像教學製品及教學模型的研製、開發和利用。

7、可設立“中西醫結合醫師”這一新的職稱,其級別或待遇相當於主任醫師、甚至高於主任醫師。且只有具備本科以上學歷或主治醫師職稱之條件者,才有限資格晉升此職。這既是對中醫的尊重,也是對西醫的尊重。因為,不是隨便什麼人,都有能力或資格進行中西醫結合的!而學員在校期間,則不宜過多涉及西醫知識。對於某些西醫內容,可在精選的基礎上,作為選修科目而保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