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領要錄》

《黃山領要錄》

《黃山領要錄》,作者:王士禎,別名:王漁洋,清王士禎撰寫的筆記小說。王士禎(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諡文簡。漢族,新城(今山東桓台縣)人,清初傑出詩人。博學好古,能鑑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詩為一代宗匠,與朱彝尊並稱。

基本信息

片段選讀

志者,史之屬也。志錄山水,與史傳人物,雖各有體,然人物山水皆有形有神。寫生者略其形而取其神,則無不同。故以腐筆為之,則而無味。以莊筆為之,則郁而不暢。惟以快筆寫之,旁見側出,則飛騰聳峭,舉無遁形而神理出焉。史家快筆,千古獨推子長。乃說者謂,後世即有子長,脫未遇《史記》中人與其事,雖有筆,亦終無所託以傳歸熙甫,亦自謂生平不得當世異人傑士豐功偉烈書之,以為憾事,良有以也。余謂不然。無《史記》中人與其事,豈無宇宙之奇足以之相頡頏者?豈無足與相頡頏,其奇雖傳而猶未盡傳者?於是假道雲泉,藉資松石,安在不可傳其神於阿堵乎?此吾門人於鼎《黃山領要錄》所為作也。夫黃山,天所留未盡之奇以待不得志之—良史才,使之少抒其未出之蘊者也。於鼎之錄黃山也,別出機抒,別具丘壑,一洗志家格套之陋,馳騁縱橫,任其筆之所之,而情理以生,惟其快而已。且第舉大要,而全山之真面目瞭然,亦如子長傳人物扼一篇肯綮於一二語中而已,無乎不盡。斯又得其傳神之微妙法者。嗟乎!於鼎之筆斤斤,見於錄山水已足空前絕後如此,

《黃山領要錄》《黃山領要錄》

然則人亦特患無筆耳。雖微當世異人傑土豐功偉烈書之,要其奇,豈遂無可表見哉!

作者介紹

王士禎(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諡文簡。漢族,新城(今山東桓台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傑出詩人。博學好古,能鑑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詩為一代宗匠,與朱彝尊並稱。書法高秀似晉人。康熙時繼錢謙益而主盟詩壇。論詩創神韻說。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以後轉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但未能擺脫明七子摹古余習,時人誚之為“清秀李於麟”(李攀龍),然傳其衣缽者不少。

清代筆記小說名錄

清代是筆記小說蔚為大觀的時代,許多文學大家鍾情於筆記小說,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如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袁枚的《子不語》、張潮的《虞初新志》、沈起鳳的《諧鐸》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
《聞見異辭》
《康輶紀行》
《鋤經書舍零墨》
《觚勝》
《雨窗消意錄》
《溪上遺聞集錄》
《貓苑》
《昔柳摭談》
《三借廬筆談》
《大雲山方雜記》
《黃山領要錄》
《虎口餘生記》
《黃孝子尋親紀程》
《壺天錄》
《兩般秋雨庵隨筆》
《咫聞錄》
《冷廬雜識》
《南漘楛語》
《清嘉錄》
《初月樓聞見錄》
《嘯亭雜錄》
《粵行紀事》
《記縊鬼》
《津門雜記》
《西清筆記》
《此中人語》
《南皋筆記》
《薈蕞編》
《春在堂隨筆》
《誌異續編》
《蜀難敘略》
《瀛濡雜誌》
《瓮牖余談》
《蘿庵游賞小志》
《金壺七墨》
《庸庵筆記》
《重論文齊筆錄》
《郎濳紀聞》
《燕下鄉脞錄》
《明齊小識》
《北東園筆錄》
《熙朝新語》
《宋艷》
《七頌堂識小錄》
《謏聞續筆》
《酒令叢抄》
《海外紀事》
《澳門記略》
《宋瑣語》
《勝飲篇》
《千百年眼》
《榆巢雜識》
《梅花草堂集》
《浪跡叢談》
《瞑庵雜識》
《茶香室叢抄》
《影談》
《道聽途說》
《印雪軒隨筆》
《客窗閒話》
《三異筆談》
《璅雜記》
《秋燈叢話》
《亦復如是》
《埋憂集》
《澆愁集》
《聽雨軒筆記》
《女聊齋志異》
《淞南夢影錄》
《笑笑錄》
《淞濱瑣話》
《石渠隨筆》
《里乘》
《右台仙館筆記》
《耳食錄》
《小豆棚》
《螢窗異草》
《履園叢話》
《諧鐸》
《耳郵》
《子不語》[清代筆記小說]
《蜀碧》
《夜譚隨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