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濱瑣話》

《淞濱瑣話》

本叢書將分輯出版,力求以較好的版本為底本,加以整理、校點。工作中如不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歷代筆記小說叢書。
中國古代筆記小說源遠流長,作品繁富,蔚為大觀。本書所選收的作品,均系在古代筆記小說中有較大影響或獨具風格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人民的要求,並具有一定的藝術感染力。對於愛好文學的讀者們具有參考和借鑑作用。為此,我們特編輯出版《歷代筆記小說叢書》,以供研究者參考,並滿足廣大讀者的需要。
本叢書所選收的作品,均系在古代筆記小說中有較大影響或獨具風格者。

媒體評論

自序
天下之事,紛紜萬變,而總不外乎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人生墮地即哭,蓋知所人非快活世界,而有生亦非樂趣也。人生於世,不過數十寒暑耳,有生則必有死。此數十寒暑中,自孩提無知,以迄乎龍鍾待盡,其間或疾苦,或顛連,或憂愁,備人世諸苦惱而一身受之,此即由佛經所謂恐怖遠離顛倒夢想諸境而出。夫人一心在無掛礙,故富貴而憂戚,不如貧賤而快意肆志焉。今使問於人日:“處逆境而心安,與處順境而心勞,二者孰勝?”則必以心不困於境者為優。然人能知之,而不能行之,則已入於苦海中也。世間富貴榮華貧賤屈辱皆境也,境也者,不過暫焉而已。優遊恬適,舒暢怡悅,所以養乎心者也。心能人乎境之中,而超乎境之外,且能憑虛造為奇境幻遇,以自娛其心。人於世間有父母妻子兄弟友朋,而憂喜哀樂會合別離以是而生焉。備歷乎諸境,膠擾於一心,宜乎發之玄者白,齒之堅者危,魂魄一去,同於草亡木卒,顧此言乎處順境而未及乎逆境也。其有極人倫之變,而涉夫人世之險峨,其境為至難,其心為獨苦。然則人自有生以來,浮湛閻浮提中,一苦惱眾生耳。故曰:我之所患在乎有身,身自有生得來,而為諸苦叢射之鵠。人自樂有生,我自求無生,有生在世,其亦贅疣而已。
余今年六十矣,雖齒髮未衰,而軀殼已壞,祁寒盛暑,不復可耐,偶爾勞頓,體中便覺不快,略致思索,輒通夕不能成寐,見客問姓名,轉顧即忘,把卷靜坐,即爾昏然欲睡,思有所作,握管三四行後,意即不相綴屬。以此而猶欲著書立說,其可得哉!倦遊歸來,卻掃杜門,謝絕人事,酬應簡寂,生平於品竹彈絲,棋枰曲譜,一無所好。日長多暇,所以把玩昕夕,消遣歲月者,不過驅使煙墨,供我詼諧而已。以此《淞濱瑣話》又復積如束筍,裒然成集也。
淞隱漫錄》所紀,涉於人事為多,至於靈狐黠鬼,花妖木魅,以逮鳥獸蟲魚,篇牘寥寥,未能遍及。今將於諸蟲豸中,別闢一世界,構為奇境幻遇,俾傳於世,非筆足以達之,實從吾一心之所生。自來說鬼之東坡,談狐之南董,搜神之令升,述仙之曼倩,非必有是地有是事,悉幻焉而已矣。幻由心造,則人心為最奇也。余於生老疾病,悲歡離合,已遍嘗其境,所不可知者,死耳。向居香海,入秋咳作,氣上逆不能著枕,終宵危坐達旦,日在藥火爐邊作生活,去死幾希。長夜輾轉,一燈熒碧,幾於與鬼為鄰。然昏厥瞥眩中,此心湛然,尚覺可用。追思前後所歷,顯顯在目,感恩未報,有怨胥泯。痛知己之雲亡,念知音之未寡,則又蹶然以興,涕泗滂集。故茲之所作,亦聊寄我興焉而已,非真有命意之所在也。豈敢謂異類有情,幽途可樂,鳥獸同群,鹿豕與游,而竟掉首人世而不顧也。
夫荒唐之詞,發端於漆園,怪誕之說,濫觴乎《洞冥》。《虞初》九百,早以是鳴。降及後世,抑復工已。余向作《遁窟讕言》,見者謬加許可,江西書賈至易名翻板,藉以射利。《淞隱漫錄》重刻行世,至再至三,或題曰《後聊齋圖說》,售者頗眾。前後三書,凡數十卷,使蒲君留仙見之,必欣然把臂人林曰:“子突過我矣,《聊齋》之後有替人哉!”雖然,余之筆墨何足及留仙萬一,即作病餘呻吟之語、將死遊戲之言觀可也。
光緒丁亥中元後三日天南遁叟王韜序於滬北淞隱廬

目錄

出版說明
自序
卷 一
徐麟士
藥娘
李延庚
田荔裳
畫船紀艷
倪幼蓉
卷 二
魏月波
白瓊仙
盧雙月
金玉蟾
煨芋夢
卷 三
劉淑芬
柳青
仙井
嚴壽珠
真吾鍊師
邱小娟
卷 四
辛四娘
沈蘭芬
皇甫更生
徐希淑
反黃粱
卷 五
龔蔣兩君軼事
樂國紀游
梅無瑕
袁野賓
劉大復
紀四大和尚
卷 六
劍氣珠光
花妖
簫仙
畫妖
孫伯篪
水仙子
卷 七
談艷上
談艷中
談艷下
粉筍公主
鄒生
記滬上在籍脫籍
諸校書
卷 八
顧慧仙
楊蓮史
羅浮幻跡
梅鶴緣
柳夫人
卷 九
紅豆蔻軒薄倖詩上
紅豆蔻軒薄倖詩中
紅豆蔻軒薄倖詩下
朱素芳
東瀛艷譜上
東瀛艷譜下
卷 十
徐太史
玉香
因循島
夢中夢
卷十一
燕台評春錄上
燕台評春錄下
珠江花舫記
記雙烈
瑤池仙夢記上
瑤池仙夢記下
卷十二
瑤台小詠上
瑤台小詠中
瑤台小詠下
滬上詞場竹枝詞
蕊玉
李貞姑下壇自述
始末記
陳仲蘧
校點後記

精彩書摘

一日,為生前室三周年。延高僧作佛事,鐃鈸鐘磬,喧聒一堂。又於別寺誦梁皇懺四十九日。生回憶前塵,泫然流涕,因謂女曰:“前日托卿所探事,何以至今無一言?豈爾時故作讕語耶?”女曰:“所以不言者,恐傷君心耳。當日君夫人為九王子所見愛。已遣鴆媒雁幣,方使入門,徑前致詞。君夫人怒擲聘物於地曰:‘宮中教讀之任,所不敢辭;若以非禮相干,雖死非所聞命。且凡間燕雀,豈能匹天上鸞凰?如不獲已,焰坑血湖,刀山劍嶺,皆我畢命所也,一任處置,何足懼哉!’九王子聞言怒甚,令裸體置之寒冰獄中。曰:‘適足煉我玉骨耳。’復令投之洪爐。曰:‘鐵心石腸,歷劫難熔。’九王子見其不屈,氣為之奪,然猶未肯遽止也。鏇為閻摩主者所知,嘉君夫人守節弗渝,戒九王子弗仇,令往生金閶為富室女,來生與君仍結夫婦緣。今人世已三年。君今可轉悲為喜矣。”生問:“在金閶何處?”曰:“緣至當啟知。記取十三年後,有五羊使者來此,其時矣。”生因謹志於冊。
正言際,閽人人稟:“有自南海至者。輿從煩赫,狀似顯宦,言必欲面見主人。”生視其名刺,初不相識,姑出與談。則其人殊魁梧俊偉,談吐生風,自言:“新卸增城縣任,茲將人都引見。余戚孫笠舫鹺尹,現亦需次粵垣,與君有葭莩親,有書達其女韻史,余為作寄書郵。”袖中出一函致生,匆促遽別。生持函人內,與女觀之。內言:“阿秋年已長成,當為擇配。如意中無可選之人,即歸田生,效娥英故事,亦無不可。青鳥使來,即汝從姊之婿,不妨出見也。”女商之生。生初佯為不可,笑日:“恐醋娘子想吃楊梅,將從何處覓倉庚羹耶?”女曰:“檀奴抑何狡獪哉!欲取姑舍,欲擒姑縱,已如見其肺肝。儂無妒意,何煩療哉?”
越一年,蓉仙年已十七,元宵賞燈後,即令諏吉完婚。一時禮儀之盛,器物之華,服飾之麗,遠近來觀者,無不嘖嘖嘆美。賓客濟蹌,冠裳畢集,向時納女,遠不能及。人皆稱女之賢。
生擬赴春闈,公車北上,二女群勸止之曰:“君今日左對尹邢,右擁施旦,室藏佳醞,園有名花,每值良辰美景,月夕花朝,置酒並酌,怡然共樂。君倡於前,妾和於後,詎非天壤間一大快事哉!恐閬苑神仙,亦無此樂趣也;何必於役道途,再作春明之夢。即使人詞林,登玉堂,亦不過世上浮榮耳,何足為重輕。如君必欲行,真身有俗骨哉。況依姊妹侍君衽席,要亦短緣撮合耳。他時恐悔之晚矣。”生乃止。
一日,庭中牡丹大放,花朵皆巨如盆盎,活色嬌香,絢爛奪目。生方與二女舉觴酬勸,忽報前時增城縣令復來。生即出見。自言已為廣州太守,茲已超擢道員,因普都門,迂道過此耳。翌日,生設盛筵招之,同賞牡丹。客贊譽不絕口,而盛稱一黃一紫為群花之冠,屢乞異種,將攜之歸。生難固拒,不得已分植於盆贈焉。白以為拱璧之貽,不是過也。不意客去後,人視二女,同時抱病,月慘花蔫,容光憔悴,呻吟之聲,不絕於耳。欄前花萎,閫內人亡,生哀痛欲絕,盡以金玉珠寶為殉。及葬;舉;其槽,輕若無物。生自此不欲居家,出遊江浙,聊解愁懷。偶經金閭城畔,小住寓齋,同人邀往留園,泛舟偕去。畫船櫛比,士女如雲,生特賞識沈金蘭,以為可獨步蘇台。於園中見一女子,舉止態度,仿佛似織雲,不禁注目視之。女回顧見生,恍若似曾相識,訝其久矚,轉眸一笑,姍姍行遠。托人訪之,知系巨室。浼媒聘焉。卜宅於吳門,偶與話織雲舊事,女不能對。
畫船紀艷
錢江畫舫,夙著艷名。自杭州之江乾,溯流而上,若義橋,若富陽,若嚴州,若蘭溪,若金華,若龍游,若衢州,至常山而止,計程六百里之遙。每處多則數十艘,少或數艘。舟中女校書,或三四人,或一二人。畫船之增減,視地方之盛衰。停泊處,如魚貫,如雁序,粉白黛綠,列舟而居。每當水面風來,天心月朗,杯盤狼藉,絲竹駢羅,洵足結山水之勝緣,消旅居之客感。箇中翹楚,首推觀風校書。碧玉年華,綠珠聲價,丰容盛鬋,光彩照人,頎立亭亭,有玉樹臨風之概。工度曲,尤精琵琶,每一發聲,四座傾聽。性嫻雅,無章台習氣,喜與一二素心人,煮茗清談,娓娓不倦。西江二仰山人,隨宦來盈川,平章花月,眼界頗高,獨屢繩觀風之美於倚玉生。生素不喜作狹邪游,姑妄聽之,似來深信。
中秋之夕,仰山招諸名流,宴集江船,強拉生往。時則秋水澄鮮,月明如晝。姬素妝淡服,秀媚天然。生一見傾心,兩情彌洽。華筵既啟,群花紛來。燕瘦環肥,並皆佳妙。飯顆山樵,時亦在座,擇其尤艷者,各贈一聯以獎之。贈觀風云:“觀山玩水風雙槳,鳳管鸞笙月一觴。”贈蓮棣云:“蓮子團欒征吉兆,棣花翩反寄相思。”蓮棣生長桐廬,住桐君山下,貌秀麗獨冠一村,鄰家姊妹俱以西施相目。家貧親沒,遂墮風塵,非其素志也。贈檀香云:“檀板金尊,得少佳趣。香溫茶熟,別有會心。”檀香居富陽之小隱山下,亦小家女子,婀娜娉婷,別饒媚態。年止十六,梳櫳才一月耳。贈翠風云:“翠袖天寒商倚竹,鳳釵春暖替簪花。”翠鳳本錢塘人,住蓮花峰下,小名阿鳳,幼時膚白如雪,人戲以白鳳凰呼之。及長,好著綠衣,因名翠鳳。贈沈香云:“沈魚落雁傾城貌,香霧清輝憶舊詞。”沈香乃富春江畔漁家女子,少長,態度苗條,眉目如畫,秀曼風流,迥超儔類。乃使之彈箏掐笛,品竹調絲,一學便成,妙合音節,曲師自嘆弗如。山樵於時倚醉微吟,擘箋題句,揮毫染寫,墨瀋淋漓,無不各當其意以去。一時畫舫中傳為佳話。詠花生與觀鳳交尤昵,曾作本事詩上下平三十絕贈之。茲錄二首,以見一斑:
重重香霧護雲鬟,楊柳腰支擬小蠻。
記得秋江明月夜,一樽同賞六朝山。
一溪新漲綠於油,檀板金樽破客愁。
記得日高春睡起,泥人並坐看梳頭。
蘭陵痴夢生,翩翩濁世佳公子也。慕桐江嚴陵之勝,買棹來游。遍歷花叢,殊少許可。偶遇姬於欄柯山下,奇賞之,謂其秀色可餐,寶光外溢,真得山川靈淑之氣者。流連匝月,纏頭錦費六百緡。生雖豪侈,而姬之美麗亦從可知矣。嶺梅香里,新船落成,開筵宴客,熱鬧異常,幾於燈火連宵,笙歌徹夜。曾經滄海客贈以一聯云:“倘遇詠花人,不妨載酒;劇憐浣紗女,終須泛湖。”蓋中遇惋惜之意,情亦深矣。同時有蓮棣者,與觀鳳年相若,名相埒,素麵生嬌,白饒馨逸,性靜穆,寡言笑,如幽閨處女,不求人,冷,而人自憐之。客或人一游語,面發賴,不能答。蓬窗多暇,刺繡自娛,詠花生眷愛尤深。芳情密締,綺語遂多。所作《蓮溪行》一篇,為時傳誦,其詩云:
玉宇淨如洗,星影銷攙槍
涉江攬秋色,花陰藏畫膛。
青溪有小姝,泛宅波中央。
一笑生百媚,俗慮消吟腸。
相對各無語,羅襦聞幽香。
羊燈明綺夕,鸞釵艷新妝。
觴政不嫌虐,殷勤催酒忙。
銀箏斷復續,珠喉清且長。
夜靜霜柝急,綠波生微涼。
曲終月墮水,汀雁飛成行。
蓮棣得詩甚喜,置之粉盝鏡奩之側,時時吟誦,亦可深於情者矣。他如官妹之俊爽不群,風流自喜;鳳玉之丰神旖旎,意態溫柔;蘭仙之嬌小玲瓏,動人憐惜;喜歡之面面圓到,落落大方;竹英則十五盈盈,聰明絕世;雲棲則華妝綽縲,婉娩宜人;高鳳則秀麗天成,不假妝飾;香媚則宛轉周鏇,曲如人意:皆畫船後起之秀也。丁亥四月初旬,天南遁叟作西泠之游,泛舟於六橋三竺間,蓼紅荇碧,點綴生新。諸同人邀飲於三潭印月,剛值浴佛日,士女麇至,幾於袂雲而汗雨。俞樓外一酒家,買醉者無隙座。遁叟厭其囂,乃往靈隱。輿中見四山環合,蔥茜撲人,不禁叫絕。既至,飯於方丈,蔬筍絕佳。方偕同人,散步寺前,瞥見魚軒絡繹而來。中有二女,裝束艷冶,殆不類良家,姍姍詣大殿禮佛。遁叟視其一丰神淡遠,態度娉婷,秀靨承顴,長眉人鬢;其一秀麗天生,自饒柔媚,雙瞳點水,兩頰泛霞。斗媚爭妍,堪稱雙絕。同人中有相識者,曰: “一為倩珠,一為漱玉——畫船中姊妹花也。君既讚賞,今日何不即往錢塘城外一游?”遁叟以明晨返棹辭之。二女遊戲既畢,遂出登輿,見遁叟襟邊系一紅花,搴簾時不禁向遁叟嫣然一笑。同人謂遁叟曰:“君艷福幾生修到哉!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亦足以消魂矣。”
有袁太守光伯者,素有豪名。見女,特加賞識。遂令開宴傳花擊鼓,坐月飛觴,備極其樂。既夕留宿,纏綿臻至。袁新喪偶,其友玉無玷,。勸其納之後房,作小星之替月。袁密謂之曰:“彼姝者子,綺年二九,正屬妙齡。惟是摩弄酥胸,已寬豆蔻,支離瘦骨,略似麻秸。問洞口之桃花,易進漁郎之寶筏。竊謂此非漢武溫柔鄉也。但可作一度之春風,何必結同心之仙縷哉。”其議遂罷。女既為曲里之尤,一時之評論群芳者,特以之魁花榜。由是尋花問柳者,爭欲一識蕖仙以為榮。
有張瑞仙者,貴公子也,新自南昌來,眼界特高,妙選眾姝,少所許可。見女艷之,問其名,笑曰:“兩美合,二仙並,好事可成矣。”遂設席於紅芙芳榭。餚核既陳,絲竹競奏,猜枚行令,興會頗劇。女坐於旁,相依肘下,有如飛鳥之依人。張拇戰輒負,時令女代酒。女本不善飲,為之強盡數觥,兩頰微紅,渾如海棠春睡初足,益增其媚。張擁之置膝,曰:“此我家麗華也。有如此好姿首,恐北里風月,南部煙花,當推獨步矣。”竟出三千金為之脫籍,迎歸家中,擅專房寵。連產三女,皆不育。張曰:“此真瓦窯也。”由此漸失歡於大婦。張亦待之日薄,無復前時之眷戀矣。女亦自悔嘆曰:“昔也惜不及春風而嫁杏,今徒搖落於秋江,其命也夫!夫復何言?”女自是有矢志參禪之想。
白雲庵尼淨因,女母之舊識也。女母死後,曾延彼為作佛事。一夕偶至女家,稽首問訊,諦視女,驚曰: “玉容抑何消瘦至是也!”女縷訴苦況,並示欲祝髮空門,皈依佛座,修三生之慧業,證前世之夙因,永結淨緣,誕登道岸。淨因曰:“汝年未逾二十,何遂便作此想?一人此中,身難自主,長宵寒柝,午夜孤燈,枕冷衾單,如何可耐?”女曰:“兒計已決,請勿復言。我母生我時,夢為一朵紅菡萏,植於池中,為異獸所食,花片片墮水上。賦命之薄,定於生初。兒蓮性已胎,荷絲易殺。師何不收入禪門,修成菩提正果,使靈山會上,度一苦命人也。”遂除手中金釧,畀之曰:“聊以供養十方。兒來時自有奩中資,足贍一生,但費香積廚中一杯清水耳。”立將青絲剪下,撲鏡於地。尼逡巡自去。
翌日,女辭大婦,竟至庵中。張亦不能止之也。始桐仙聞其從戚,心憾焉,每造蜚語以污衊之。後聞其墮平康,擬託故往當湖訪之,店主人約束嚴,跬步不能遠出。未幾,又屬於張。張巨族也,知已絕望。今悉其人庵,飾貌修容而往,指名求見。女不出,以玉塊一貽之。內有字數行云:“妾已成清淨身,菩提樹老,明鏡台高,不能使東風再為動搖。君其休矣,勿生妄念。”桐仙喪氣而返。五無玷聞之,合掌讚嘆曰:“此女菩薩能結如是果,善哉!善哉!”
……

清代筆記小說名錄

清代是筆記小說蔚為大觀的時代,許多文學大家鍾情於筆記小說,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如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袁枚的《子不語》、張潮的《虞初新志》、沈起鳳的《諧鐸》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
《聞見異辭》
《康輶紀行》
《鋤經書舍零墨》
《觚勝》
《雨窗消意錄》
《溪上遺聞集錄》
《貓苑》
《昔柳摭談》
《三借廬筆談》
《大雲山方雜記》
《黃山領要錄》
《虎口餘生記》
《黃孝子尋親紀程》
《壺天錄》
《兩般秋雨庵隨筆》
《咫聞錄》
《冷廬雜識》
《南漘楛語》
《清嘉錄》
《初月樓聞見錄》
《嘯亭雜錄》
《粵行紀事》
《記縊鬼》
《津門雜記》
《西清筆記》
《此中人語》
《南皋筆記》
《薈蕞編》
《春在堂隨筆》
《誌異續編》
《蜀難敘略》
《瀛濡雜誌》
《瓮牖余談》
《蘿庵游賞小志》
《金壺七墨》
《庸庵筆記》
《重論文齊筆錄》
《郎濳紀聞》
《燕下鄉脞錄》
《明齊小識》
《北東園筆錄》
《熙朝新語》
《宋艷》
《七頌堂識小錄》
《謏聞續筆》
《酒令叢抄》
《海外紀事》
《澳門記略》
《宋瑣語》
《勝飲篇》
《千百年眼》
《榆巢雜識》
《梅花草堂集》
《浪跡叢談》
《瞑庵雜識》
《茶香室叢抄》
《影談》
《道聽途說》
《印雪軒隨筆》
《客窗閒話》
《三異筆談》
《璅雜記》
《秋燈叢話》
《亦復如是》
《埋憂集》
《澆愁集》
《聽雨軒筆記》
《女聊齋志異》
《淞南夢影錄》
《笑笑錄》
《淞濱瑣話》
《石渠隨筆》
《里乘》
《右台仙館筆記》
《耳食錄》
《小豆棚》
《螢窗異草》
《履園叢話》
《諧鐸》
《耳郵》
《子不語》[清代筆記小說]
《蜀碧》
《夜譚隨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