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朝新語》

《熙朝新語》

《熙朝新語》是一部筆記體小說,作者是徐錫齡、錢泳,清代人。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 熙朝新語
《熙朝新語》《熙朝新語》

作 者:(清代)徐錫齡錢泳
出版社: 上海書店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1月
開本: 16開
定價: 30.00 元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清前期的史料筆記,而且其來源現在基本上大都能看到,則其作為第一手資料的價值自然是降低了,但並非說其書就全無所用,由於大體上是按時代先後編次材料,因此在後面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篇幅里,可能有一些出於作者的見聞。而且,《熙朝新語》之轉錄,也並非僅僅照本鈔寫或節編,在轉錄時也注意改動了一些明顯的訛誤,而有的改動則反映了作者自己對同一事情的不同見解,對研究者仍不無參考價值。

選文

盛京長白山為我朝發祥之地,高二百餘里,綿亘千里。山上有潭,曰闥門,周八十里,鴨綠、混同、愛滹三江出焉。明中葉,有望氣者言其地將生聖人,統一諸國。山之東有布庫里山,山下有池曰布爾湖裡。相傳有天女名佛庫倫浴於池,浴竟,有神鵲銜朱果置衣上。長吞之,遂有身。尋產一男。生而能言,體貌奇異。及長,母告之故,且命之曰:“天生汝以定亂國,其以愛新覺羅為姓。”語畢,母凌空去。子乘小舠順流至河,步登岸,折柳及野蒿為坐具,端趺其上。適其地有三姓構兵不解。有取水者奇其貌,歸告眾。走問所來,具以實告。眾驚曰:“天生聖人也。”舁歸奉為主。居長白山東俄漠惠之野俄朵里城,國號滿洲。十數傳至太祖高皇帝,英明神武,滅哈達、輝發、烏喇、葉赫諸國,開拓疆土,建元天命。再傳至世祖章皇帝,拯民水火,統一天下。我國家億萬年無疆之福,肇基於此。考諸往古,元鳥降祥,姜嫄履武,後先同揆,信有真也。

文肅公文程為本朝開國元勛文臣第一人。天命二年,文程見太祖高皇帝於撫順。偉其貌,詢知家世,謂諸貝勒曰:“此名臣後也。”天聰三年,從征有功,時官文館,尚未有大學士職銜,而文肅所領皆樞密事。崇德元年,改六館為內三院,授秘書院大學士。每議大政,必資籌畫。八年,撥隸正黃旗。
是歲,世祖章皇帝即位。明年為順治元年。四月,闖賊陷明北京。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來乞師。遂召文肅於湯泉,決策進兵。

時抱病,力疾趨朝建議曰:“自闖寇猖狂,中原塗炭,近且傾覆京師,戕厥君後。此必討之賊也。雖擁眾百萬,橫行無憚,揆其敗道有三:逼殞其主,天怒矣;刑辱縉紳,拷劫財貨,士忿矣;掠民貲,淫人婦,火人廬舍,民恨矣。備此三敗,行之以驕。可以一戰破也。我國家上下同心,兵甲選練,誠聲罪以臨之,恤其士夫,拯厥黎庶,兵以義動,何功不成?”復言:“好生者,天之德也。兵者,聖人不得已而用之。自古未有嗜殺而得天下者。國家欲統一區夏,非乂安百姓不可。”於是大軍遂發。扶病隨征,申嚴紀律,妄殺者有罪。二十二日,敗流賊兵二十萬于山海關。我兵長驅而西,民多逃匿。為草檄宣諭,言:“義兵之來,為爾等復君父仇,非殺百姓也。今所誅者惟闖賊,官來歸者復其官,民來歸者復其業,必不汝害。”民心遂安。師入燕京,文肅建議,首先為明帝發喪,易梓宮,備儀衛。文肅親紀其事。

清代筆記小說名錄

清代是筆記小說蔚為大觀的時代,許多文學大家鍾情於筆記小說,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如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袁枚的《子不語》、張潮的《虞初新志》、沈起鳳的《諧鐸》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
《聞見異辭》
《康輶紀行》
《鋤經書舍零墨》
《觚勝》
《雨窗消意錄》
《溪上遺聞集錄》
《貓苑》
《昔柳摭談》
《三借廬筆談》
《大雲山方雜記》
《黃山領要錄》
《虎口餘生記》
《黃孝子尋親紀程》
《壺天錄》
《兩般秋雨庵隨筆》
《咫聞錄》
《冷廬雜識》
《南漘楛語》
《清嘉錄》
《初月樓聞見錄》
《嘯亭雜錄》
《粵行紀事》
《記縊鬼》
《津門雜記》
《西清筆記》
《此中人語》
《南皋筆記》
《薈蕞編》
《春在堂隨筆》
《誌異續編》
《蜀難敘略》
《瀛濡雜誌》
《瓮牖余談》
《蘿庵游賞小志》
《金壺七墨》
《庸庵筆記》
《重論文齊筆錄》
《郎濳紀聞》
《燕下鄉脞錄》
《明齊小識》
《北東園筆錄》
《熙朝新語》
《宋艷》
《七頌堂識小錄》
《謏聞續筆》
《酒令叢抄》
《海外紀事》
《澳門記略》
《宋瑣語》
《勝飲篇》
《千百年眼》
《榆巢雜識》
《梅花草堂集》
《浪跡叢談》
《瞑庵雜識》
《茶香室叢抄》
《影談》
《道聽途說》
《印雪軒隨筆》
《客窗閒話》
《三異筆談》
《璅雜記》
《秋燈叢話》
《亦復如是》
《埋憂集》
《澆愁集》
《聽雨軒筆記》
《女聊齋志異》
《淞南夢影錄》
《笑笑錄》
《淞濱瑣話》
《石渠隨筆》
《里乘》
《右台仙館筆記》
《耳食錄》
《小豆棚》
《螢窗異草》
《履園叢話》
《諧鐸》
《耳郵》
《子不語》[清代筆記小說]
《蜀碧》
《夜譚隨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