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復如是》

《亦復如是》

《亦復如是》清代文言筆記小說集。底本為清嘉慶十六年刊本,共八卷。作者宋永岳,字靜齋,號青城子,室號松月山房。

基本信息

書籍介紹

《亦復如是》《亦復如是》

《亦復如是》行文流暢簡潔,全書偏重寫實,大半直書耳聞目睹之事,頗多佳作。書商為了追求發行量,在道光十年,秋聲館八卷刻本則將《亦復如是》題維揚柳春浦著,則名《聊齋初編》和《聊齋續編》,受古書局和中一書局一起刊印的題維揚柳春浦著的此書又改名為《續聊齋志異》。其實這是一部與《聊齋志異》的敘事內容和風格都不甚相同的志怪集,多勸誡之作。如《太史某》寫某太史"望子成龍"心切,繪聲繪色;《一節母》意在表揚節婦,卻揭露了少婦"守節"之苦;《睡和尚》、《釣魚者》、《山人某》等均為用意深刻的寓言。至於博物之作,在本書中占有較大分量,可以視為此書的一大特色,其中《郁山鎮》所記仙人櫃,疑即僰族的懸棺;《海中產珠》中所記採珠之法他書未見;《蒙山》記蒙山茶事、《松蘿茶》記松蘿茶事,都為今人所罕聞者。

《亦復如是》的理想化色彩比《聊齋志異》大大減弱,取材更貼近現實人生,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更多的記述見聞逸事。即使同是論異,《聊齋志異》多為花妖狐魅等非現實世界中的事物,而《聊齋志異續編》則多為現實社會中超乎尋常的奇人奇事。書中多博物之作,如《竹米》、《守歲》、《爆竹》、《魚雨》等,澧水流域的土產、飲食及民風習俗,皆收其中。宋工醫,所記的醫案、藥方之多,為其他筆記小說所不及。

書籍評價

《亦復如是》有一定的文學性和知識性,是一部具有欣賞價值和認識價值的筆記。由於本書內容以紀實為主,搜奇誌異的分量處次要地位,所謂《異聞》的題名,顯然不夠恰當,因此恢復它的原名《亦復如是》。

這部書既有寓意深刻的佳作,也有一些迂腐淺薄的議論。何以有此矛盾現象?讀過作者自擬的《凡例》,就可以找到原因。書中《邵常》一則,欲翻《聊齋》,更使人感到作者的不自量力。此青城子之瑕疵也。

作者簡介

青城子是一個飽讀經數的儒者,有超強駕馭語言的能力,寥寥數語,便能將事件人物勾畫出來,塑造出鮮明而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

清代筆記小說名錄

清代是筆記小說蔚為大觀的時代,許多文學大家鍾情於筆記小說,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如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袁枚的《子不語》、張潮的《虞初新志》、沈起鳳的《諧鐸》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
《聞見異辭》
《康輶紀行》
《鋤經書舍零墨》
《觚勝》
《雨窗消意錄》
《溪上遺聞集錄》
《貓苑》
《昔柳摭談》
《三借廬筆談》
《大雲山方雜記》
《黃山領要錄》
《虎口餘生記》
《黃孝子尋親紀程》
《壺天錄》
《兩般秋雨庵隨筆》
《咫聞錄》
《冷廬雜識》
《南漘楛語》
《清嘉錄》
《初月樓聞見錄》
《嘯亭雜錄》
《粵行紀事》
《記縊鬼》
《津門雜記》
《西清筆記》
《此中人語》
《南皋筆記》
《薈蕞編》
《春在堂隨筆》
《誌異續編》
《蜀難敘略》
《瀛濡雜誌》
《瓮牖余談》
《蘿庵游賞小志》
《金壺七墨》
《庸庵筆記》
《重論文齊筆錄》
《郎濳紀聞》
《燕下鄉脞錄》
《明齊小識》
《北東園筆錄》
《熙朝新語》
《宋艷》
《七頌堂識小錄》
《謏聞續筆》
《酒令叢抄》
《海外紀事》
《澳門記略》
《宋瑣語》
《勝飲篇》
《千百年眼》
《榆巢雜識》
《梅花草堂集》
《浪跡叢談》
《瞑庵雜識》
《茶香室叢抄》
《影談》
《道聽途說》
《印雪軒隨筆》
《客窗閒話》
《三異筆談》
《璅雜記》
《秋燈叢話》
《亦復如是》
《埋憂集》
《澆愁集》
《聽雨軒筆記》
《女聊齋志異》
《淞南夢影錄》
《笑笑錄》
《淞濱瑣話》
《石渠隨筆》
《里乘》
《右台仙館筆記》
《耳食錄》
《小豆棚》
《螢窗異草》
《履園叢話》
《諧鐸》
《耳郵》
《子不語》[清代筆記小說]
《蜀碧》
《夜譚隨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