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濳紀聞》

《郎濳紀聞》

《郎濳紀聞》,筆記體小說,清末陳康祺作。

基本信息

選文

◎穆宗登遐
康祺於同治六年鄉舉後,以貲為刑部員外郎。十年成進士,四月二十一日恭奉大對。越月,由翰林院帶領引見。穆宗皇帝方御養心殿,延納多士,時聖壽十有六歲,仰睹龍顏河目,如日方升恭默中有嚴毅之色。私幸中興令主,儀表端凝,他日景福洪祺,當與聖祖、高宗接武。越癸酉、甲戌,臣康祺兩次奉派陪祀郊壇,凡聖躬拜獻登降,均由甬道步行,咫尺天顏,瞻仰尤為親切。竊見堯臘禹胼,丰采消鑠,蟣虱下士,謬抱杞憂。明年冬,鼎湖弓劍,竟棄臣民,八音遏密矣。良由大政親裁,日乾夕惕,庫藏有罄竭之慮,修攘倚毗之人,幾務過勞,�災偶會,無疆之祚,中道登遐。彼保傅令仆,備位屍素,不克分君父之憂,固當引為己咎。若方技小臣,走奔{執目}御,豈足責哉?(時言官中,有請罪御醫李德立及嚴懲近侍者,故附紀及之。)
◎鹹同二朝宰相
軍興已來,漢臣得大學士者,多以疆臣受鉞,彌�賊氛,勞�尤多,遂膺爰立。若駱文忠、曾文正暨今湘陰相國諸公,雖未一日內召,而豐功茂伐,彪炳琅書,倘入贊綸扉,其相業必有可述。滿臣若官文恭者,不必有赫赫之功,而推賢任能,度量越眾,然亦仕京朝之日少,居閫外之日多。至於倭文端之守正不阿、清操絕俗,文文忠之匪躬盡瘁、馴擾強藩,方之姚、宋忠唐,范、韓翊宋,殆無恧色。鹹同二朝名宰相,彬彬盛矣。合肥伯相當統師東下,規復三吳,亦自果毅堅貞,克紹曾門衣缽,轉旆討捻,收效尤神。自近年坐鎮畿皋毗倚愈專,時艱愈棘,中外臣庶瞻仰愈切,而責備亦復愈叢。此正天意磨厲賢相之時,事會難知,功名未艾,想望丰采者,不敢遽加論贊也。
◎總理衙門
自鹹豐季年中西重立和約,朝廷創設總理衙門,堂司各官,如軍機處例。泰西諸國,均於都城列使幕,事言�ζ雜,部族蕃多,戢暴馴頑,頗非易易。總理衙門大臣,增添至十數人,多儒臣,不諳邊務。近十年中,賴文文忠公篤�忠清,宣布威德,五省通商,忄堇得無事。今藎臣騎箕,戎心日肆,萬一交聘啟隙,市馬生嫌,屈指台省諸公,瀛�長城,未知誰屬。時艱蒿目,遲莫自傷,中夜占星,淚如鉛墮。《詩》曰:“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若文忠者,或庶幾焉。
◎同文館
同文館者,聘西人為教授,凡中國�紳至齊民家聰穎子弟,均許投牒赴館,學習天文、句股、造船、制器諸法。月有課,歲有會,其尤雋異者,優其廩餼,獎以清秩,蓋宦途之終南也。當創議初,樞府諸公,擬選閣部、翰林院五六品以下官,送館肄業。御史張盛藻疏奏,謂天文、句股,宜令欽天監、五官正、天文生研究,製造工作,宜責成工部考校,文儒近臣,不當崇尚技能,師法夷裔。奏入,樞臣堅持初議。時倭文端公方以首揆掌院,偶有違言,遂疑倭公迂闊沮大計,乃奏派公充同文館大臣。公策蹇蒞任,忽墮馬,以足疾請急。而部院庶僚,亦自以下喬遷谷為恥,迄今十餘年,尚無儒衣冠入館者。嗚呼!倭公誠理學名儒,狂瀾砥柱,在樞廷諸老,或亦深思熟計,志在自強哉?
◎喇嘛教
喇嘛一教,較浮屠、天方尤為誕罔。其人狡悍陰鷙,飲酒食肉,被服鮮麗,習技擊,娶婦女,無復戒律。其中又有紅教、黃教之別。黃教能畫符治病,唪經咒。紅教至能攝人生魂,睚眥之仇,咒詛立死。其演法則有跳布札、放烏卜藏諸技。其唪經則有吉祥天母,大遊戲迎新年龍王、水寶匣沐浴諸名目。其皈依釋迦、金剛、毗盧、藥師、無量壽諸佛,則又似與浮屠同出,其髡首不蓄髮亦同。定例,凡祈禱雨雪,救護日月食,皆令演法唪經。而長年承應內廷者,至數十百人之眾。出則橫行街市,莫與誰何,縻帑惑民,於義無取。蓋本朝龍興之初,喇嘛效順最早,而其術盛行東土,又夙為蒙古諸部落所崇信,故優禮彼教,政以羈縻外藩。不虞相沿至今,祀典慶典,參預日多,��乎欲淆秩宗之大禮,二百年來言事諸臣,惜無建議裁抑者。

作者

陳康祺(1840~1890)清代鄞縣(今屬浙江)人,字鈞堂。陳鑒之長子。同治十年進士,累官刑部員外郎。後任江蘇昭文知縣。辭官後家居蘇州,有別墅“園”,藏書頗豐。師法錢大昕、俞正燮。博學多識,尤熟悉清代掌故。著有《郎潛紀聞》。

清代筆記小說名錄

清代是筆記小說蔚為大觀的時代,許多文學大家鍾情於筆記小說,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如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袁枚的《子不語》、張潮的《虞初新志》、沈起鳳的《諧鐸》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
《聞見異辭》
《康輶紀行》
《鋤經書舍零墨》
《觚勝》
《雨窗消意錄》
《溪上遺聞集錄》
《貓苑》
《昔柳摭談》
《三借廬筆談》
《大雲山方雜記》
《黃山領要錄》
《虎口餘生記》
《黃孝子尋親紀程》
《壺天錄》
《兩般秋雨庵隨筆》
《咫聞錄》
《冷廬雜識》
《南漘楛語》
《清嘉錄》
《初月樓聞見錄》
《嘯亭雜錄》
《粵行紀事》
《記縊鬼》
《津門雜記》
《西清筆記》
《此中人語》
《南皋筆記》
《薈蕞編》
《春在堂隨筆》
《誌異續編》
《蜀難敘略》
《瀛濡雜誌》
《瓮牖余談》
《蘿庵游賞小志》
《金壺七墨》
《庸庵筆記》
《重論文齊筆錄》
《郎濳紀聞》
《燕下鄉脞錄》
《明齊小識》
《北東園筆錄》
《熙朝新語》
《宋艷》
《七頌堂識小錄》
《謏聞續筆》
《酒令叢抄》
《海外紀事》
《澳門記略》
《宋瑣語》
《勝飲篇》
《千百年眼》
《榆巢雜識》
《梅花草堂集》
《浪跡叢談》
《瞑庵雜識》
《茶香室叢抄》
《影談》
《道聽途說》
《印雪軒隨筆》
《客窗閒話》
《三異筆談》
《璅雜記》
《秋燈叢話》
《亦復如是》
《埋憂集》
《澆愁集》
《聽雨軒筆記》
《女聊齋志異》
《淞南夢影錄》
《笑笑錄》
《淞濱瑣話》
《石渠隨筆》
《里乘》
《右台仙館筆記》
《耳食錄》
《小豆棚》
《螢窗異草》
《履園叢話》
《諧鐸》
《耳郵》
《子不語》[清代筆記小說]
《蜀碧》
《夜譚隨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