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月樓聞見錄》

《初月樓聞見錄》

吳德鏇著《初月樓聞見錄》成文於嘉慶二十三(1818)年,其帖學觀念是在與好友包世臣碑學觀念的碰撞中形成的,,主要觀點為揚董抑趙、取徑唐人、崇尚晉韻。在嘉、道之際,吳德鏇的帖學觀念無疑代表著與阮、包所不同的書法藝術追求,而正是這樣的追求,形成了晚清不同於碑派的帖學體系,進而足以推翻晚清“碑學籠罩”的習慣認識。

基本信息

文摘欣賞

何元長為人狀貌修偉,赤髭須,兩目閃閃如電,而性和易近人。病者自遠方來診,其脈即危不治,必婉言以慰之,俟其出,則和告其從者而反其幣,曰:“彼自遠來,生死視我一言,質言之,是趨之死也。”。簍人來診,輒施藥以助之,恐其貧不能自給也。事多類此。

(錢魯斯)曰:‘吾曩於古人之書見其法而已,

《初月樓聞見錄》初月樓聞見錄

今吾見拓於石者,則如見其未刻時;見其書也,則如見其未書時。夫意在筆先者,非作意而臨筆也。筆之所以入,墨之所以出,魏晉唐宋諸家之所以得失,熟之於中而會之於心。……故曰意者非法也,而未始離乎法,其養之也有原,其出之也有物,故法有盡而意無窮,吾於為詩亦見其若是焉,豈惟詩與書,夫古文亦若是則已耳。

作者介紹

吳德鏇,[清](一七六七―一八四0)字仲倫,江蘇宜興人。少時篤好韓愈詩文,於書法絕不措意,三十歲後,有所激發,於書亦甚嗜之。包世臣謂其行書能品下。卒年七十四。著有《初月樓文集》、《書林藻鑒》、《藝舟雙楫》、《清朝書畫家筆錄》等。

清代筆記小說名錄

清代是筆記小說蔚為大觀的時代,許多文學大家鍾情於筆記小說,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如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袁枚的《子不語》、張潮的《虞初新志》、沈起鳳的《諧鐸》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
《聞見異辭》
《康輶紀行》
《鋤經書舍零墨》
《觚勝》
《雨窗消意錄》
《溪上遺聞集錄》
《貓苑》
《昔柳摭談》
《三借廬筆談》
《大雲山方雜記》
《黃山領要錄》
《虎口餘生記》
《黃孝子尋親紀程》
《壺天錄》
《兩般秋雨庵隨筆》
《咫聞錄》
《冷廬雜識》
《南漘楛語》
《清嘉錄》
《初月樓聞見錄》
《嘯亭雜錄》
《粵行紀事》
《記縊鬼》
《津門雜記》
《西清筆記》
《此中人語》
《南皋筆記》
《薈蕞編》
《春在堂隨筆》
《誌異續編》
《蜀難敘略》
《瀛濡雜誌》
《瓮牖余談》
《蘿庵游賞小志》
《金壺七墨》
《庸庵筆記》
《重論文齊筆錄》
《郎濳紀聞》
《燕下鄉脞錄》
《明齊小識》
《北東園筆錄》
《熙朝新語》
《宋艷》
《七頌堂識小錄》
《謏聞續筆》
《酒令叢抄》
《海外紀事》
《澳門記略》
《宋瑣語》
《勝飲篇》
《千百年眼》
《榆巢雜識》
《梅花草堂集》
《浪跡叢談》
《瞑庵雜識》
《茶香室叢抄》
《影談》
《道聽途說》
《印雪軒隨筆》
《客窗閒話》
《三異筆談》
《璅雜記》
《秋燈叢話》
《亦復如是》
《埋憂集》
《澆愁集》
《聽雨軒筆記》
《女聊齋志異》
《淞南夢影錄》
《笑笑錄》
《淞濱瑣話》
《石渠隨筆》
《里乘》
《右台仙館筆記》
《耳食錄》
《小豆棚》
《螢窗異草》
《履園叢話》
《諧鐸》
《耳郵》
《子不語》[清代筆記小說]
《蜀碧》
《夜譚隨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