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難敘略》

《蜀難敘略》

沈荀蔚,父名雲祚,字予凌,崇禎庚辰進士,授四川華陽縣縣令,崇禎十五年五歲時隨父任至四川華陽縣,適值張獻忠農民軍入川,張獻忠屠蜀,沈公與城共存亡,而作者本人在四川各地躲避戰禍長達20多年,到康熙4年(1665)始歸故里。

信息

《蜀難敘略》蜀難敘略

編號:se7668691,GJ0016 品種:

古籍/善本-歷史類-->考古/資料彙編/紀事本末

屬性:年代不詳,普本,線裝,原刻本,,,34開,100-149面,,,,

簡介

18×12cm,白紙精刻,無著作權。沈荀蔚著述,前有內江範文苂撰《沈華陽傳》,後有諸先生跋,有:李明睿、金之俊、吳偉業、王時敏、王發祥張王治吳國傑、孫以敬、吳克孝、毛天麒、錢廣居、郭奎光、周亮工等人題跋。該書系研究明末清初四川歷史的珍貴史料。

備註

沈荀蔚,父名雲祚,字予凌,崇禎庚辰進士,授四川華陽縣縣令,崇禎十五年五歲時隨父任至四川華陽縣,適值張獻忠農民軍入川,張獻忠屠蜀,沈公與城共存亡,而作者本人在四川各地躲避戰禍長達20多年,到康熙4年(1665)始歸故里。清人筆記,其內容涉及社會生產、經濟生活、典章制度、國事要聞、文化生活以及社會風氣等多方面,但由於歷代多視筆記為小道,將其列於雜家、小說家一類,而未能給以應有的史料地位,然筆記中所記保持較多的真實性,因為作者或閒居自娛,或消愁解悶而作筆記,無心沽名傳世,亦非刻意著作,故無所避諱,無所顧忌,無所掩飾,能透露某些真實情況和真實思想,比起官方史書更加可信;本書作者將這段真實的生活記錄下來,決無他意,既不是譁眾取寵,又不是妖言惑眾,更不是為了發泄不滿,而聳人聽聞。應當作為研究明末清初四川歷史的第一手材料。這也是張獻忠屠蜀的最有力證據。

清代筆記小說名錄

清代是筆記小說蔚為大觀的時代,許多文學大家鍾情於筆記小說,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如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袁枚的《子不語》、張潮的《虞初新志》、沈起鳳的《諧鐸》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
《聞見異辭》
《康輶紀行》
《鋤經書舍零墨》
《觚勝》
《雨窗消意錄》
《溪上遺聞集錄》
《貓苑》
《昔柳摭談》
《三借廬筆談》
《大雲山方雜記》
《黃山領要錄》
《虎口餘生記》
《黃孝子尋親紀程》
《壺天錄》
《兩般秋雨庵隨筆》
《咫聞錄》
《冷廬雜識》
《南漘楛語》
《清嘉錄》
《初月樓聞見錄》
《嘯亭雜錄》
《粵行紀事》
《記縊鬼》
《津門雜記》
《西清筆記》
《此中人語》
《南皋筆記》
《薈蕞編》
《春在堂隨筆》
《誌異續編》
《蜀難敘略》
《瀛濡雜誌》
《瓮牖余談》
《蘿庵游賞小志》
《金壺七墨》
《庸庵筆記》
《重論文齊筆錄》
《郎濳紀聞》
《燕下鄉脞錄》
《明齊小識》
《北東園筆錄》
《熙朝新語》
《宋艷》
《七頌堂識小錄》
《謏聞續筆》
《酒令叢抄》
《海外紀事》
《澳門記略》
《宋瑣語》
《勝飲篇》
《千百年眼》
《榆巢雜識》
《梅花草堂集》
《浪跡叢談》
《瞑庵雜識》
《茶香室叢抄》
《影談》
《道聽途說》
《印雪軒隨筆》
《客窗閒話》
《三異筆談》
《璅雜記》
《秋燈叢話》
《亦復如是》
《埋憂集》
《澆愁集》
《聽雨軒筆記》
《女聊齋志異》
《淞南夢影錄》
《笑笑錄》
《淞濱瑣話》
《石渠隨筆》
《里乘》
《右台仙館筆記》
《耳食錄》
《小豆棚》
《螢窗異草》
《履園叢話》
《諧鐸》
《耳郵》
《子不語》[清代筆記小說]
《蜀碧》
《夜譚隨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