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錄》

《笑笑錄》

《笑笑錄》是清代獨逸窩退士編的一部筆記小說。

基本信息

簡介

《笑笑錄》是清代以歷代笑話選集形式出現的一部文言小說集。編輯者署獨逸窩退士,姓名和生卒年不詳。晚清蘇州人。

據光緒五年(1879)自序說,他年輕時善病,所學都未深造;“而鄙性尤喜流覽說部,上自虞初稗官所志,下逮里巷野老所傳,莫不搜討寓目,寢饋弗忘。”

他編《笑笑錄》的動機是“怯愁排悶”,“以自怡悅”,“亦賴陶寫胸襟”,具有愉悅和修養的雙重目的。

選文

四喜四悲
曾有人作《四喜詩》道:“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掛名
時。”
成化戊辰年,有個叫王樹南的人又分別給四句詩前面加上“十年”、“萬里”、
“和尚”、“教官”等字,眾人聽了無不捧腹大笑。萬曆壬辰年,又有人增加文字:
“甘雨”又“帶珠”,“故知”添“所歡”,“和尚”成“附馬”,“教官”得
“狀元”。一時之間,大家認為這喜謔程度已無以復加了。誰知又有個將四喜詩改
成《四悲詩》:“雨中冰雹敗稼,故知是索債人,花燭娶得石女,金榜複試除名。”
見到的人認為更為發噱。
坐著揮扇
顧應祥的官職做到巡撫。一年夏天,他在家裡居住,有下屬前去拜訪。他就叫
老奴僕扇風,那老僕拿了張小凳子坐在後面扇扇子,顧應祥渾然不卸,後來發覺了,
就質問老奴不恭。老奴說:“您有風吹涼就是了,管我是坐還是站呢?”眾人大笑。
顛倒陰陽
閩中一個醫生姓陰,他妻子叫陽氏,人們笑稱他們是“顛倒陰陽”,又戲稱他
們的兒子叫“陰陽生”。
晉見上司
一個舉人走門路做了山東某縣縣官,初次去晉見上司時,倉促間不知如何應酬,
突然問道:“大人尊姓?”
上司對他的無禮和無知十分驚駭,勉強笑道:“姓某。”
那縣官低著頭想了好久,又說:“大人的姓是百家姓里沒有的。”
上司更加驚駭,說:“我在旗下(滿族)你不知道嗎?”
縣官又起立問道:“大人在什麼旗?”
上司答道:“正紅旗”。
縣官說:“正黃旗最好,大人為什麼不在正黃旗?”
上司大怒,問道,“你是哪省的人?”
縣官答道:“廣西。”
上司說:“廣東最好,你為什麼不在廣東?”
縣官愣然不知回答,只得告辭退出。第二天就被勒令去職回家。
叫聲公公
有個富翁的孩子頭戴一頂珍珠帽,可值數百兩黃金。奶媽正牽著他立在廳堂上
玩,忽碰到一個穿戴整齊的人走進來,對孩子說:“叫我公公。”
奶媽也說:“寶寶叫聲公公。”那人又說:“不叫公公,我要拿你的帽子。”
說著拎起帽子開玩笑道:“不叫公公,要把你帽子拿了。”邊說邊把帽子放到懷裡,
慢慢走下台階。
又說:“真的要把帽子拿走了。”到庭院後逕自大步走出門外,又回身喊道:
“不叫公公,拿了帽子不回來啦。”
奶媽又對孩子說:“寶寶叫聲公公,公公就好還你帽子啦。”她還以為那是鄉
里的長輩在同孩子開玩笑呢。等了好久不見那人進來,奶媽跑出去一看,那“公公”
已經無影無蹤了。

清代筆記小說名錄

清代是筆記小說蔚為大觀的時代,許多文學大家鍾情於筆記小說,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如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袁枚的《子不語》、張潮的《虞初新志》、沈起鳳的《諧鐸》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
《聞見異辭》
《康輶紀行》
《鋤經書舍零墨》
《觚勝》
《雨窗消意錄》
《溪上遺聞集錄》
《貓苑》
《昔柳摭談》
《三借廬筆談》
《大雲山方雜記》
《黃山領要錄》
《虎口餘生記》
《黃孝子尋親紀程》
《壺天錄》
《兩般秋雨庵隨筆》
《咫聞錄》
《冷廬雜識》
《南漘楛語》
《清嘉錄》
《初月樓聞見錄》
《嘯亭雜錄》
《粵行紀事》
《記縊鬼》
《津門雜記》
《西清筆記》
《此中人語》
《南皋筆記》
《薈蕞編》
《春在堂隨筆》
《誌異續編》
《蜀難敘略》
《瀛濡雜誌》
《瓮牖余談》
《蘿庵游賞小志》
《金壺七墨》
《庸庵筆記》
《重論文齊筆錄》
《郎濳紀聞》
《燕下鄉脞錄》
《明齊小識》
《北東園筆錄》
《熙朝新語》
《宋艷》
《七頌堂識小錄》
《謏聞續筆》
《酒令叢抄》
《海外紀事》
《澳門記略》
《宋瑣語》
《勝飲篇》
《千百年眼》
《榆巢雜識》
《梅花草堂集》
《浪跡叢談》
《瞑庵雜識》
《茶香室叢抄》
《影談》
《道聽途說》
《印雪軒隨筆》
《客窗閒話》
《三異筆談》
《璅雜記》
《秋燈叢話》
《亦復如是》
《埋憂集》
《澆愁集》
《聽雨軒筆記》
《女聊齋志異》
《淞南夢影錄》
《笑笑錄》
《淞濱瑣話》
《石渠隨筆》
《里乘》
《右台仙館筆記》
《耳食錄》
《小豆棚》
《螢窗異草》
《履園叢話》
《諧鐸》
《耳郵》
《子不語》[清代筆記小說]
《蜀碧》
《夜譚隨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