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中國陝西省境內全國重點大學]

西北大學[中國陝西省境內全國重點大學]

西北大學(),簡稱“西大”,坐落於古都西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位列首批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持高校,入選“111計畫”、“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新絲綢之路大學聯盟、長安聯盟成員,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中國西北地區歷史最為悠久的高等學府。 西北大學肇始於1902年的陝西大學堂和京師大學堂速成科仕學館,由清末光緒皇帝御筆朱批設立 。1912年始稱西北大學。1923年改為國立西北大學。1937年西遷來陝的國立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洋工學院和國立北平研究院等組成國立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改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1939年復稱國立西北大學。新中國成立後為教育部直屬綜合性大學。1950年復名西北大學。1958年改隸陝西省主管。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西北大學形成了“發揚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負建設西北之重任”的辦學理念,被譽為“中華石油英才之母”“經濟學家的搖籃”“作家搖籃”。 截至2018年3月,學校太白、桃園、長安三個校區總占地面積2360餘畝;全日制在校生25000餘人,其中本科生13000餘人,研究生7500餘人,留學生1000餘人 。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1902—1914年

西北大學禮堂草坪 西北大學禮堂草坪

西北大學肇始於1902年的陝西大學堂,由清末光緒皇帝御筆朱批設立。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4月12日陝西巡撫升允給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關於開辦陝西大學堂的奏本,其中有光緒皇帝“著即督飭,認真辦理,務收興學實效,單並發”的親筆朱批。奏本內容表明,早在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陝西已撥庫銀二萬兩興建陝西大學堂,首批錄取的40名學生於1902年3月25日開學上課 。1912年3月,成立了以張鳳翽為會長的西北大學創設會,並推原陝西法政學堂校長錢鴻鈞為校長,積極籌建西北大學。

西北大學歷史沿革圖(1902——2002) 西北大學歷史沿革圖(1902——2002)

西北大學最初定名為“關中大學”,1912年10月改今名。其前身為創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的關中大學堂,以及陝西法政學堂、陝西農業學堂、陝西實業學堂、三秦公學等校。其中關中大學堂(1905年改為陝西高等學堂,後又改為陝西高等學校)位於鹹陽、長安兩縣考院舊址(今西安市東廳門),是為今天西北大學的歷史源頭;陝西法政學堂(清光緒三十三年成立,位於今西安市老關廟什字萬壽宮),是由陝西巡撫曹鴻勛在原課吏館的基礎上,根據北洋法政學堂成規創辦的,為民國前培養官吏及法、商人才的專門西北大學,它以後直接成為西北大學早期校舍所在地及專業設定和師資構成的根基;而農業學堂的校址則成為今天西北大學校舍的永久基礎。這一時期的西北大學設有大學部、大學預科及文科、法律科、商科、邊務科、農科等專門部,於1912年春開學。到1913年時,在校學生總數達到1484人(不含從法政學堂轉來的甲班畢業生、蠶桑科簡易班學生和附中學生)。在1912至1915年間,還向日本送出兩批留學生。教師組成除有數名前清舉人外,多系留日歸國學生。西北大學還設有出版部,創辦了學術刊物——《學叢》;1913年創辦的《學叢》月刊,僅晚於東吳大學的《學桴》月刊而成為全國最早的綜合大學學報之一。

正當西北大學初具規模、諸事漸入正軌之時,陝西政局急劇變化。1914年6月,袁世凱以揚威將軍銜將張鳳翽調入北京,遣其親信陸建章率兵入陝,奪取了陝西都督兼西北大學創設會會長張鳳翽的職位。當年冬,陸建章派兵將西北大學校長錢鴻鈞逮捕入獄,派關中道尹宋煥彩接任校長。到1915年春季開學時,僅有學生百餘人,於開學不久即被陸建章宣布撤銷,改為公立陝西法政專門學校(今西安市第二十中學校址)。之所以改為以法政為主的西北大學,其關鍵是法政為西北大學的學科主幹,實際上是保留了西北大學的根基和血脈。而其校政主持者,亦為與西北大學密切相關者。

1915—1923年

國立西北大學 國立西北大學

從1915年到1923年底,其四任校長中:第一任校長周鏞(石生)為原陝西高等學堂監督;第三任校長郗朝俊為原西北大學創設會委員、農科學長,原高等學堂留日法學學士,1946年8月起復任西北大學法律系教授,主講憲法;第四任校長蔡江澄(屏藩)於1923年長校不久,即被任命為國立西北大學重建籌備主任、交際主任兼法科專門部(後改法學系)主任、教授評議會成員等。陝西法政專門學校不僅保留了西北大學的學科主脈,而且也保留了其優良的革命傳統。

1923年,陝西省省長、軍閥劉鎮華順應時勢,重建西北大學。傅銅、李儀祉相繼任校長。在西安講學的康有為為西北大學書寫了校牌。校址選在1912年創建時的原址——陝西法政專門學校,又將市內東大街省教育廳(原陝西日報社舊址)增為預科新校舍。1923年,在曹錕賄選總統的前夕,西北大學經北洋軍政府正式批准立案。之後,又將陝西法政專門學校,、陝西水利工程專門學校,、渭北水利局附設之水利道路工程專門學校及甲種商業學校等併入。

1924—1936年

長安校區風光 長安校區風光

1924年3月正式開學。全校設四院:文學院(中國文學系、外國文學系);社會科學院(史學系、哲學系 、教育學系、法學系);自然科學院(數理化學系、生物學系);套用科學院(農學系、林學系、工學系)。以後,按師資、生源情況又設法科專門部、工科專門部、國學專修科和蒙藏文專修科。著名語言學家羅常培(建國後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著名水利學家李儀祉、著名詩人吳芳吉、著名文學家胡小石等均被聘為教授,到校執教。最為轟動的是1924年暑假,邀請魯迅等名流前來西北大學講學。應邀前來的還有愛因斯坦的中國學生、北京大學理學院前院長夏元瑮,北平師範大學教授王桐齡、林礪儒,南開大學教授蔣廷黻、陳定漠,東南大學教授陳鍾凡、劉文海等學者名流。

1927年1月,國民聯軍解圍入城後,以總司令部名義命令:“以該校(西北大學)所有一切校產經費改辦中山學院”。這次收束西北大學和改辦中山學院的籌備委員會由王鳳儀、李壽亭、趙葆華、劉含初和李子洲5人組成。其中王鳳儀為西安被圍期間李儀祉離陝後西北大學的代理校長(1925年冬~1927年1月18日)。中山學院籌建時對西北大學低年級學生的去留容納、高年級學生的函送府考錄用或插班,以及舊欠西北大學教職員工工資和外債等均做了妥善處理,方於1927年3月10日正式成立,表明了新的延續性。不少學生繼續在該校學習,也有不少進步教師繼續留任。由於中山學院系國民聯軍司令部與共產黨合辦,故當時在西安中山軍事西北大學任教的鄧小平等人也常到中山學院兼課。

1937—1948年

公誠勤樸 公誠勤樸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大片土地淪於日寇鐵蹄之下,平津地區的一些著名高校遭到空前的浩劫,遂有在長沙和西安設立西南和西北兩個臨時大學之舉。1937年9月10日,以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洋工學院和北平研究院為基幹組成國立西安臨時大學。教育部長王世傑任主席,聘任李書華(未到任)、徐誦明、李蒸、李書田、童冠賢、陳劍、周伯敏、臧啟芳、辛樹幟為籌備委員。隨後,又指定北平大西北大學長徐誦明、北平師範大西北大學長李蒸、北洋工學院院長李書田和教育部特派員陳劍四人為籌備委員會常務委員,商決校務。西北大學下設文理、法商、教育、工、農、醫6大學院,24個系。臨大一開始就遇到極大困難,經多方努力,全校才在西安市城隍廟后街4號、小南門外抗戰內遷來的東北大學(今西北大學校址)和北大街通濟坊三地棲身。經過2個多月的籌備,於1937年11月1日正式開學,是為西北大學重建之始。據1938年2月10日統計,在校學生人數總計為1472人。黎錦熙、曹靖華、許壽裳、趙進義、傅種孫、張貽惠、張貽侗、劉拓、岳吉力恆、金樹章、黃國璋、黃覺非、章友江、沈志遠、季陶達、寸樹聲、馬師儒、袁敦禮、董守義、虞宏正、李儀祉、張伯聲、潘承孝、蕭連波、李仙舟、吳祥鳳等著名教授被聘到校任教。

1937年底,日寇逼近潼關,飛機亦頻頻轟炸西安。教育部遂令西安臨大遷往陝南。1938年3月16日正式遷離西安。師生們步行250多公里,過渭河,越秦嶺,渡柴關,歷時半個多月,到達漢中。全校被分別安置在3縣6個地方,校本部設在城固縣城。1938年4月3日,教育部根據國民政府行政院第350次會議通過之《平津滬地區專科以上西北大學整理方案》,令西安臨時大學改名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全校設有文理學院、法商學院、教育學院、農學院、工學院、醫學院6個學院,23個系。1938年7月,奉教育部令,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工學院和東北大學工學院(今東北大學)、焦作工學院(今中國礦業大學和河南理工大學)合併,獨立為國立西北工學院(1938.7-1950.12),農學院與西北農林專科西北大學合組為國立西北農學院,教育學院改稱師範學院。最早的研究生招生始於1938年國立西北聯大師範學院師範研究所和1939年國立西北聯大師範學院教育系國小教育通訊處的碩士研究生招生。

國立西北聯合大學 國立西北聯合大學

1939年8月8日,教育部又令改國立西北聯合大學為國立西北大學,並指定西安為永久校址。同時,原師範學院和醫學院亦獨立設定,分別改為國立西北師範學院和國立西北醫學院。西北大學將原文理學院分為文、理兩院,連同法商學院共3院。下設有中國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歷史學、法律學、政治學、經濟學、商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質地理學等12個系。1939年9月,國立西北大學正式開學。行政體制改西北聯大的校務委員制為校長負責制。在城固時期先後由胡庶華、陳石珍、賴璉、楊宙康、劉季洪出任校長。這一時期新聘任的著名教授有趙學海、劉鴻漸、姜琦、杜光塤、高文源、盧峻、於賡虞、曹國卿、杜元載、蕭一山、汪奠基、羅章龍、黃文弼、周傳儒等。1945年9月,英國著名科學史家、中英科學合作館館長李約瑟第一次訪問西北大學,作了題為《科學與民主主義》的學術報告,並向圖書館贈送了數百冊英文書刊。1941年底,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於右任到校作了有關書法的學術演講。

1944年10月,岳吉力恆教授在校主持了中國物理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西北分會的學術討論會。西北大學還相繼創辦了《國立西北大西北大學刊》、《西大學報》、《西北學術》等10餘種學術期刊,反映了這一時期西北大學學術的繁榮景象。

1949—至今

抗日戰爭勝利以後,西北大學隨即於1945年8月開始籌備遷回西安。9月20日,教育部明令,將東北大學西安校址(早期西北大學農科原址),準撥西北大學使用。1946年夏,西北大學全部遷回西安。1946年5月,教育部令將原國立西北醫學院漢中部分,自1946年度起併入西北大學,改稱西北大學醫學院。此時全校共有4院15個系。理學院之地質地理系,於1947年初經教育部批准,分為地質、地理兩系。遷回西安後,先後由劉季洪、馬師儒、楊鍾健、岳吉力恆等出任校長或代校長。這一時期,新聘教授、副教授71人,其中有張西堂、傅庚生、王子云、侯宗濂等教授來校執教。西北大學的學術活動尤為活躍,僅1947至1948年,正式安排的大型學術演講就有30餘次。裴文中、屈武、鄭伯奇、吳雨僧、陳夢家等著名人士先後到校進行學術交流。

太白校區風光 太白校區風光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西北大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1949年7月,陝西師範專科學校、陝西商業專科學校、陝西省立醫學專科學校併入西北大學;1950年3月,陝西師範專科學校南鄭分校併入西北大學;1950年4月原併入西北大學的醫學院獨立為西北醫學院(今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1952至1953年,全國進行大規模院系調整時,將英語系二、三年級併入北京大學,一年級與俄語組教師併入西北俄文專科學校(今 西安外國語大學),原蘭州大學經濟、銀行會計系併入西北大學,連同原西北大學財經學院調整為經濟、企業管理、會計、統計4系;1952年11月,少數民族系遷往蘭州,併入西北民族學院。1953年師範學院獨立為西安師範學院(今陝西師範大學);1954年成立法律系,1958年法律系分立,與中央政法幹部學校西北分校合併,成為西北政法學院(今西北政法大學);1958年,西北大學和中國科學院、中科院陝西分院聯合建立了化學、物理、半導體、生物、地理、歷史、考古、原子物理、電子學、計算數學等10個研究所室。這些研究所室後來大都成為中科院和陝西省及西北一些科研單位的前身,為陝西和西北科技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60年經濟系與他校合組為西北財經學院(今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1972年陝西工業大學撤銷,該校化工系併入西北大學。解放以後,研究生招生始於1956年。

新中國成立後,西北大學為高教部直屬的14所綜合大學之一。1958年,根據中央統一部署,將西北大學改歸省屬。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有權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高校。 1949至1997年間,先後由岳劼恆(代)、侯外廬、劉端棻、蘇貫之、郭琦、鞏重起、張豈之、郝克剛、陳宗興、王忠民執掌校政。

1992年12月,陝西省政府決定“將西北大學作為重點建設院校,積極爭取第一批進入國家‘211工程’”。1993年6月,陝西省政府決定投資3億元,重點建設西北大學,並批准了《西北大學“211工程”重點建設規劃》,同時決定將西北大學“211工程”建設項目列入陝西省中長期發展規劃。1996年10月4日至6日,順利通過了“211工程”部門預審。1997年6月4日,又順利通過了“211工程”立項專家論證。

2001年6月,教育部確定南京大學對口支援西北大學。

2009年3月22日,教育部與陝西省簽署協定共建西北大學。

2012年,學校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2015年10月,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唯一試點高校。

2016年5月,故宮博物院與西北大學聯合成立故宮學院(西安)簽約暨揭牌儀式在西北大學長安校區舉行,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與陝西省副省長莊長興共同為故宮學院(西安)揭牌。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5月,西北大學等五所高校聯合成立陝西高校“長安聯盟”。8月,西北大學的“早期生命與環境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入圍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實施的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簡稱“111計畫”)。

2017年6月,西北大學與陝西廣播電視台戰略合作框架協定簽約儀式在陝西廣播電視中心舉行。9月21日,西北大學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9月29日,西北大學成為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創始成員;中日兩國20餘所知名高校校長及相關負責人和專家學者等100餘人,共同出席在西北大學舉行的聯盟成立大會暨首屆中日大學校長論壇。9月30日,西北大學與西安市第一醫院戰略合作協定簽約暨“西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掛牌儀式在在西安市第一醫院舉行。11月,西北大學榮獲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2018年1月10日,西北大學與華大基因簽署戰略合作協定。1月15日,學校與鹹陽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協定簽約儀式在太白校區舉行。4月23日,學校與西安市人民政府全面戰略合作協定簽約儀式在太白校區舉行。5月22日,西北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成立大會在西北大學長安校區舉行;西安市衛計委和西北大學簽署合作協定;成立大會上,為“西北大學附屬醫院”“西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授牌,其中西安市第三醫院命名“西北大學附屬醫院”,西安市第一醫院命名“西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學校與西安廣播電視台簽署戰略合作協定。12月4日,學校大陸構造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獲教育部首批認定 。12月10日,西北大學史學部成立大會暨史學家工作室掛牌儀式舉行。12月17日,陝西省檔案館(局)與學校共建陝西省檔案幹部教育(西北大學)基地合作協定簽約暨揭牌儀式在太白校區舉行。12月20日,在陝西省幹部教育培訓西北大學基地的基礎上建立的中華文化幹部學院在西北大學太白校區揭牌。

2019年1月16日,學校與騰訊公司校企合作協定簽約儀式在長安校區舉行。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校園 校園

截至2018年6月,學校在冊教職工2753人,其中專任教師1721人。專任教師中正高職稱453人,副高職稱594人,高級職稱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1%;具有博士學位的1214人,占教師總數的71%,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1609人,占教師總數的93%。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雙聘院士(教授)10人,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1人;院士工作室13個;考古學家工作室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0人、講座教授4人、青年長江學者6人;國家“萬人計畫”教學名師2人、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人、科技創業領軍人才1人、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3人、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畫項目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1人;國家級、省級有突出貢獻專家22人;教育部霍英東獎勵基金16人;教育部創新團隊7個;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省級教學名師29人;陝西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選20人;省級教學團隊37個;陝西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3人;陝西省高校青年傑出人才14人;陝西省“特支計畫”人選13人;陝西省“三秦學者創新團隊”(原“三秦學者”)9個。

中國科學院院士
舒德乾 張國偉 高鴻 張宏福
雙聘院士(教授)10人
姓名受聘院系學科專業受聘時間
侯洵 光子所 光學 1995年
劉昌明 城市與環境學院 環境科學 1998年
安芷生 地質學系 黃土與第四紀地質研究 1998年
任紀舜 地質學系 構造地質學 1998年
殷鴻福 地質學系 地層古生物學 1998年
張殿琳 物理學系 凝聚態物理研究 2003年
翟明國 地質學 地質學 2010年
張生勇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化學 2010年
李學勤(教授) 文博學院 歷史學、考古學 1997年
李文林(教授) 數學系 數學史 2002年

•國家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帶頭人審批時間
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基礎課教學團隊史啟禎2007
古生物地層學課程群教學團隊張雲翔2008
計算機專業基礎核心課程教學團隊耿國華2008
地質學系晶體光學與岩石學賴紹聰2009
政治經濟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白永秀2010

院系設定

截至2018年3月,西北大學共有22個院(系)和研究生院,開設86個本科專業。

1 西北大學文學院 2 西北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3 西北大學歷史學院 4 西北大學地質學系
5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 6 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7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含國際商學院) 8 西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9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10 西北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軟體學院)
11 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 12 西北大學化工學院
13 西北大學法學院(智慧財產權學院) 14 西北大學體育教研部
15 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哲學與社會學學院) 16 西北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17 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18 西北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19 西北大學藝術學院 20 西北大學軟體職業技術學院
21 西北大學數學系 22 西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23 西北大學物理學系 24 西北大學中亞學院
25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3月,西北大學有2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涵蓋5個二級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和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地質學

國家級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地質學(含5個二級學科)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1、政治經濟學 2、專門史 3、植物學 4、礦產普查與勘探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科學技術史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物理學化學地質學
中國史理論經濟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科學技術史生物學
套用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數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工商管理地理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世界史考古學
統計學生態學軟體工程
中藥學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考古學
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
化學地質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
生態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軟體工程中藥學

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企業管理旅遊管理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
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
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
化學地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
生態學統計學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
軟體工程中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

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

高等教育學教育技術學套用心理學固體地球物理學
材料物理與化學化工過程機械油氣田開發工程食品科學

教學建設

截至2018年3月,學校有1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7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並設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項目

序號 項目名稱
1 理論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2 歷史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即基地班)

西北大學
項目名稱
經濟學基地班
歷史學基地班
物理學基地班
化學基地班
地質學基地班
生物科學基地班
生物技術(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

•國家級特色專業

序號 專業名稱
1 地質學
2 化學
3 經濟學
4 資源勘查工程
5 歷史學
6 物理學
7 中藥學
8 漢語言文學
9 考古學
10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11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12 過程裝備與控制
13 行政管理

•省級特色專業

序號 專業名稱
1 地質學
2 化學
3 經濟學
4 文物保護技術
5 歷史學
6 中藥學
7 物理學
8 過程裝備與控制
9 漢語言文學
10 考古學
11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12 行政管理
13 數學與套用數學
14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15 生物科學
16 地理信息系統
17 材料化學

•陝西省名牌專業

序號 專業名稱 依託學科
1 地質學 構造地質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2 化學 分析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
3 物理學 理論物理、光學
4 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
5 歷史學 中國古代史、專門史、世界史
6 資源勘查工程 油氣田地質與開發、礦產普查與開發、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7 考古學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8 生物技術 植物學、微生物學
9 生物科學 植物學、微生物學
10 漢語言文學 中國古代文學
11 地理信息系統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12 數學與套用數學 基礎數學
13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14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人文地理學
15 生物工程 化學工程、生物化工
16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光學
17 化學工程與工藝 化學工程
18 文物保護技術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19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
國家級精品課程
獲批年度 課程名稱
2003 構造地質學、計算機基礎、中國傳統文化
2004 鄂爾多斯盆地-秦嶺造山帶野外地質教學
中級無機化學
2005 科技考古學概論
2006 政治經濟學、數據結構、岩漿岩岩石學
2007 無機化學與化學分析、史前考古學
2008 西方經濟學、植物學
2009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
2010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
2012 無機化學與化學分析、中國傳統文化、政治經濟學、中級無機化學、史前考古學、數據結構、構造地質學、西方經濟學、計算機基礎、植物學、科技考古學概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
2013構造地質學、計算機基礎、科技考古學概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無機化學與化學分析、西方經濟學、岩漿岩岩石學、植物學、中國傳統文化
參考資料
省級精品課程
獲批年度 課程名稱
2003 中國通史、構造地質學、中國傳統文化、政治經濟學、無機化學與化學分析、廣告學、鄂爾多斯盆地-秦嶺造山帶野外地質教學
2004 地理信息系統、中級無機化學、史前考古學、科技考古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史、數據結構、計算機網路、人文地理學、科學史、動物生物學、綜合英語
2005 植物學、數學建模、商法學、行政管理學、區域分析與規劃、有機化學
2006 大學英語、化工原理、西方經濟學、岩漿岩岩石學、周秦漢唐文明史
2007 財務管理、離散數學、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微生物學、文學概論
2008 古生物學、基礎物理實驗、國際金融學、古代漢語
2009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綜合化學實驗、測量學、新聞編輯—理論與實務、中國歷史文選
2010組織行為學、地球生物學、常微分方程、電影作品讀解、基礎化學實驗
2011動物生理學、半導體物理學、大學語文、金融法、管理運籌學、波譜原理及套用
2012計算機基礎與C語言程式設計、礦物學、漢唐考古學、感測器原理與套用、民法學
參考資料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地質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即基地班)

經濟學基地班

歷史學基地班

物理學基地班

化學基地班

地質學基地班

生物科學基地班

生物技術(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理論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歷史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際交流

西北大學於1992年成立了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逐步發展成為全國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基地之一。2004年,西北大學還與巴黎法語聯盟合作成立了法語聯盟-西安語言文化培訓中心,成為西北大學乃至西安地區的師生學習法語以及赴法留學深造的平台。為了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西北大學精心策劃了選派優秀在讀本科生前往美、德、日、法、英等國的友好合作院校學習半年或一年的交流項目和選送部分本科畢業生赴美、英、德、法、日、奧地利等國外知名大學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的留學項目等。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5年5月,學校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6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7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並設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29個部(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重點科研基地
序號基地類別基地名稱負責人成立時間
01 國家重點實驗室 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孫勇 2005年
02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微檢測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陳超 2002年
03 全國普通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韋葦 2000年
04 省部共建教育部
重點實驗室
西部資源生物與現代生物技術省部共建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趙桂仿 2005年
05 省部共建教育部
重點實驗室
合成與天然功能分子化學省部共建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王堯宇 2007年
06 陝西省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賈敬芬 1995年
07 陝西省大陸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孫勇 1995年
08 陝西省光電子技術重點實驗室 侯洵 1995年
09 陝西省現代分離科學重點實驗室 耿信篤 1995年
10 陝西省電分析化學重點實驗室 高鴻 1998年
11 陝西省物理無機化學重點實驗室 王堯宇 2000年
12 陝西省生物醫藥重點實驗室 孫文基 2000年
13 陝西省工程技術
研究中心
陝西省資源化工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李穩宏 2002年
14 陝西省軟體工程研究中心 周明全 1998年
15 陝西省中藥與天然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孫文基 2004年
16 陝西省微檢測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陳超 2007年
17 陝西省全固態雷射及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白晉濤 2007年
18 陝西省生物材料與發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范代娣 2007年
19 陝西省高校哲學社會
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 王鐵錚 2005年
20 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 張豈之 2005年
21 西北大學市場經濟與企業制度研究中心 白永秀 2005年
22 西北大學文化遺址保護與考古學研究中心 王建新 2005年
23 漢唐文化與陝西文學發展研究中心 李浩 2009年
24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

科研成果

西北大學承擔國家“973”、“863”、“攀登計畫”、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計委重大產業化示範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等國家或省部級項目437項,獲各級各類科研成果獎勵233項,發表學術論文12101篇,出版專著692部。

據2000、2001、2002年統計,該校被SCI收錄論文數在全國高校排名分別居第27位、26位、28位。中國校友會網2011、2010年中國大學nature≻ience論文排行榜中西北大學均為9篇,分別名列第5和第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百餘項。先後獲得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一、二等獎,“長江學者”成就獎一等獎,陝西省最高科技成就獎等一系列重大科技獎勵。西北大學一批科研項目獲國家立項,並獲得較大額度的資金資助。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獲320萬元專項資金資助,承擔國家科技部首屆科技惠民計畫項目獲502.9萬元資金資助,《名家四子研究》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項目,獲準資助額度18萬元等。

1998至2008年,西北大學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二等獎、陝西科學技術最高成就獎、長江學者成就獎一等獎、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等一系列重大科研獎勵,科研成果5次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和“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了12篇論文。1997年,西北大學被SCI收錄的論文數只有37篇,到了2004年,這個數字就上升到了200篇。

2006年,西北大學共有327篇論文被三大檢索收錄。

學術交流

title title

西北大學具有面向世界開展國際交流的優良傳統。改革開放以來,先後與美、英、法、德、日等20餘個國家及香港、台灣地區的100餘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邀請了包括楊振寧、李政道、普列高津、巴丁、丘成桐、福井謙一、李約瑟、吳健雄、趙浩生、費正清、哈肯、利普斯科姆、克理夫·格蘭傑、大衛·格羅斯、莫瑞斯等諾貝爾獎獲得者或世界一流科學家在內的800餘名國際知名學者來西北大學講學和進行學術交流活動;舉辦國際學術會議40餘次,接待來訪學者、專家5000餘人;招收長、短期留學生達2000人;派出合作研究、講學、進修等人員達1000人。

友好學校

西北大學重視對外科技文化交流,截至2013年與美、英、法、德、日等20餘個國家及地區的100餘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

日本 京都大學,同志社大學,香川大學,廣島大學等
韓國 建國大學等
泰國 易三倉大學等
澳大利亞 維多利亞大學等
美國 美國西北大學,南卡羅來納大學等
加拿大 多倫多大學等
法國 法國高等商學院,波爾多第一大學,波爾多第二大學等
英國 拉夫堡大學,倫敦大學等
德國 曼海姆大學等
比利時 ESHAL(艾斯)商學院,安特衛普大學等
以色列 本·古里安大學等
塞爾維亞 貝爾格勒大學等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西北大學圖書館現已形成了以文史、經濟、地質、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為重點的多學科藏書體系。截至2016年底,累計紙質藏書326萬冊(包括院系資料室圖書51萬多冊),中外文資料庫119個,電子圖書97萬種,電子期刊25萬多種。現已建成了傳統紙質資源與電子期刊、電子圖書、學位論文、文摘索引、光碟、多媒體、視頻等電子資源相互並存、互相補充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
特色館藏中尤以16萬冊線裝古籍的收藏在西北地區獨具特色,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重點古籍保護單位。收藏範圍除中國各朝代刻本、印本外,還有日本本、朝鮮本等,內容包括敦煌佛經寫本、宋元明清刻本、明清抄本、稿本等,已被確認的460部善本古籍堪屬館藏珍品。截至目前已有25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本館還有連續收藏30年以上的中外文期刊和報紙,以及種類齊全的陝西地方志和大量台灣版的地方志。

學術期刊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文化傳統

校訓

西北大學“公誠勤樸”之校訓,誕生於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時期。西北聯合大學在城固辦學的艱難時刻就淬鍊出了“公誠勤樸”的校訓。

著名語言文字學家、詞典編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黎錦熙教授曾撰文闡述了“公誠勤樸”的含義:“公誠勤樸”校風養成,蓋與西北固有優良之民性風習相應。

“公”以去私,用絕黨爭;

“誠”者天地之道也,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此足以去弱,弱源於虛,誠則實亦;

夫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此足以去貧,非僅治學修業宜爾也;

勤以開源,朴以節流,然朴之意又不止此,乃巧詐之反也。

校歌

劉衛平詞

漢唐勝地,西北上庠⑴,

風雨設帳歷滄桑⑵。

公誠勤樸傳薪火⑶,

團結民主弦歌昂⑷。

蔥蘢嘉木盛⑸,

錦繡鳳藻昌⑹。

春秋代序,懿德遠揚⑺!

人文淵藪,科技殿堂,

滋蘭樹蕙滿庭芳⑻。

舊學新知融四海⑼,

鴻儒俊彥聚八方⑽。

與終南巍巍,

共河漢泱泱⑾。

蜚英騰茂⑿,山高水長!

注釋說明:

⑴“上庠”指高等學府。《漢書·董仲舒傳》:“立大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史記·儒林列傳》“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⑵此句謂西大在艱難中創業、發展、壯大。“風雨設帳”用《後漢書·馬融傳》典,後世常以“絳帳”代稱高教事業,以“絳帳弟子”代指莘莘學子。高明教授曾撰文稱西大的建立對西北地區具有“弦歌不輟,絳帳重開”的意義。

⑶1938年10月,西大始立斯訓,迄今60餘載,故曰“傳薪火”。說詳千里青《“公誠勤樸”新解》。

⑷“團結、進取、民主、奉獻”乃西大校風。“弦歌”謂教育有道亦有效,典出《論語·陽貨》。

⑸“嘉木”語出屈原《橘頌》:“後皇嘉樹……受命不遷……秉德無私。”“蔥蘢嘉樹”暗喻西大崇德重教,各項事業根深葉茂,欣欣向榮。

⑹此句謂西大學人著述豐碩,為世所重。“鳳藻”指優秀文章,典出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古人常稱文章高手為“吐鳳人”。

⑺“懿德”指寬廣胸襟和高尚情操。此句謂西大澤惠四方,文化形象崇高。

⑻上三句合謂西大人文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教學、科研實力雄厚,培育人才的效果可觀可喜。“滋蘭樹蕙”語出屈原《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⑼此句謂治學授業,兼容並包古今中外之長。

⑽“鴻儒”指學問淵博的前賢,“俊彥”指才華出眾的後學。此句謂西大人才濟濟。

⑾“河漢”在歌中指黃河,漢水。“泱泱”本謂水流奔騰,引申指宏大深廣。此句暗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意。

⑿此句語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蜚英聲,騰茂實。”亦作“飛聲騰實”。《周書》:“鹹能飛聲騰實,不泯於百代之後。”歌中意謂西大聲名事業俱盛,繼往開來,前景輝煌。“蜚”同“飛”。

注音:“庠”音xiáng。“弦”音xián。:“藪”音sǒu。“蜚”音fēi。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王亞傑
校長:郭立宏
黨委副書記:郭立宏、賈明德、孫國華、雷忠鵬、趙作紐
紀委書記:李邦邦
副校長:賈明德、王堯宇、王正斌、常江、賴紹聰、奚家米
總會計師:張增芳
黨委常委: 王亞傑、郭立宏、賈明德、孫國華、雷忠鵬、趙作紐、李邦邦、王堯宇、王正斌、常江、賴紹聰、奚家米、張增芳、呂建榮、田明綱

(參考資料: )

歷任領導

歷屆校黨委書記

姓名職務任期
王亞傑黨委書記2015.9~
喬學光黨委書記2011.01~2015.9
孫勇黨委書記2008.6~2010.12
張煒黨委書記2004.9~2008.5
李軍鋒黨委書記1998.10~2004.9
董丁誠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黨委書記1989.3~1991.8,1991.8~1998.10
孫平黨委書記1987.1~1989.3
宮自傑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1986.2~1987.1
林牧黨委書記1985.4~1986.2
鞏重起黨委書記1984.7~1985.4
郭琦黨委書記1978.5~1984.7
蘇貫之黨委書記1973.11~1977.11
劉永義黨委書記,黨的核心小組組長1970.12~1971.2,1971.2~1973.11
吳大羽黨委第一書記(代理)1963.7~1967.1
劉端棻 黨委書記,黨委第一書記 1954.4~1959.3,1959.3~1963.7

歷屆校長

姓名職務任期
郭立宏校長2015.03~至今
方光華校長2010.12~2015.03
喬學光 校長 2008.06~2010.12
孫勇校長1999.08~2000.06(副校長,主持工作) 2000.6~2008.6(校長)
王忠民 校長 1997.07~1999.03
陳宗興 校長 1995.12~1997.07
郝克剛 校長 1991.08~1995.12
張豈之 校長 1985.04~1991.08
鞏重起 校長 1982.03~1985.04
郭琦 校長 1978.06~1982.03
劉端棻 校長 1959.4.1~1966 ,1954.4~1963.8
侯外廬 校長 1950.7.10~1958.7.5
岳劼恆 代理校長.代理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9.5~1949.8 1949.8.4~1950.7
楊鍾健 校長 1948.12.11~1949夏
馬師儒 校長 1948.4.29~1948.9.21
劉季洪 校長 1944.12.23~1947.10
楊宙康 代理校長 1944.2~1944.7
賴璉 校長 1942.10.21~1944.8.1
陳石珍 代理校長 1940.10~1942.3
胡庶華 校長 1939.11.28~1941.2.14
王鳳儀 校長 1925.冬~1927.1.8
李儀祉 校長 1925.5~1925冬
傅銅 校長 1924.5.8~1925.5
宋煥彩 校長 1914冬~1915春
錢鴻鈞 校長 1912春~1914冬
張鳳翽 西北大學創設會會長 1912~1915
周鏞 陝西高等學堂專職監督(即行政首長) 1906~1911
吳樹棻 陝西大學堂總辦(即校長) 1902.2~1905
屠仁守 陝西大學堂主要籌辦人 1902年2月之前

知名校友

建國以來,西北大學共為國家培養各類專業人才10餘萬名,其中絕大多數已成為所在行業、部門、地區的業務骨幹、學術帶頭人和領導幹部。西北大學被譽為“中華石油英才之母”、“經濟學家的搖籃”、“作家的搖籃”。

西北大學傑出校友
姓名職務姓名職務
院士 專家 閻隆飛中國科學院院士舒德乾中國科學院院士
高山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宗本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西安交通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田在藝中國科學院院士任紀舜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昌明中國科學院院士侯洵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國偉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殿琳中國科學院院士
翟明國中國科學院院士周衛健中國科學院院士
崔鵬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加平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
張彥仲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生勇中國工程院院士
趙文智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益民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吳如山 歐洲科學院通訊院士牛文元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侯伯宇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侯氏變換”提出者侯伯宇閆章更彈道專家,榮立一等功、受到了中央軍委表彰
王茹芝新中國第一代爆破力學專家康永孚著名鎢礦地質學專家
趙玉珉新中國會計教學的拓荒者、教育學家張慶余著名火箭專家
方丹群著名環境物理學家、多項國際大獎獲得者李國楨著名陶瓷專家
張克勤新中國第一位鑽井泥漿專家............
作家 詩人 文學 牛漢著名詩人雷抒雁著名詩人
賈平凹著名作家遲子建著名作家
鬼子著名作家吳克敬著名作家
楊少衡著名作家王宏甲著名作家
楊聞宇著名作家方英文著名作家
和谷著名作家沈寧著名作家
熊正良著名作家何西來著名文學評論家
王富仁著名文學評論家劉遼逸著名文學翻譯家
考古韓偉著名考古學家鞏啟明著名考古學家
經濟 洪文遠我國世界經濟學科開拓者樊亢我國世界經濟史學科的奠基人
張維迎 著名經濟學家魏傑著名經濟學家
劉世錦著名經濟學家......
人文 自然 社會 學科 齊越著名播音藝術家蓋山林中國岩畫學開拓者
羅健夫全國知識分子的楷模楊拯陸獻身於大漠戈壁的烈士,愛國將領楊虎城之女。
李玉虎全國十大傑出青年......
政 治 界 申健擔負省部級以上黨政領導重任馮嶺安擔負省部級以上黨政領導重任
張丁華擔負省部級以上黨政領導重任宋漢良擔負省部級以上黨政領導重任
安啟元擔負省部級以上黨政領導重任吳桂賢中共第9、10、11、12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共和國第一任女副總理
王岐山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李家祥十二屆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陳里中央政法委宣教室副主任李保衛內蒙古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校長
徐水師原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局長......
實業馮侖萬通控股董事長 ......

校園環境

西北大學是一所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和良好聲譽的文、史、哲、經、管、法、理、工、醫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有太白校區、桃園校區、長安校區三個校區,總占地面積2360餘畝。

太白校區

太白校區與六百年歷史的明城牆比鄰,位於西安中心城區的西南城角,北臨護城河和環城南路,校區內有唐代實際寺遺址紀念亭、“橘逸勢勉學之地”紀念碑、中華民國時期張學良興建的東北大學禮堂舊址(今仍在使用)、“國立西北聯合大學”紀念碑、以及古色古香的歷史博物館,校園綠樹成蔭,主要為理科、工科院系駐地。

桃園校區

桃園校區位於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主要為成人教育和職業技術學院駐地,也是西北大學最大的職工家屬區。

長安校區

長安校區(又稱“南校區”)位於西安大學城長安區郭杜鎮學府大道1號,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主要為文科院系和部分理科院系駐地。

高校任務(一)

該任務主要用於盤點全國各大高校。高校是高等學校的簡稱,泛指對公民進行高等教育的學校。
莆田廣播電視大學
紹興文理學院的元培學院
泉州師範學院軟體學院
河北聯合大學輕工學院
華北地質勘探局職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管莊分院
西安財經大學
山東財經學院
廈門城市學院
廈門醫學高等專科學院
北京套用技術學院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
鞍山師範學院套用技術學院
福建華南女子學院
華僑大學泉州校區
廈門興才職業學校
廈門工程技術學院
廈門技師學院
成都醫學院校
廈門WECL英語學院
鄭州財經學院
福建外語外貿貿易職業技術學院
鄭州工業貿易學校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專科學院
山東外貿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師範大學數計院
泉州市農業學校
漳州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莆田市藝術學校
湖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
泉州兒童職業發展學院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分院
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
華僑大學廈門工學院
湖南師範大學工學院
福州科技職業學院
北京聯合大學商學院
四川光華學院
北京電子工業學校
西安科技大學
重慶警官職業學院
河北信息工程學校
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天津工程師範大學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
莆田工程學校
撫順職業技術學院
廈門廣播電視大學
廈門東海職業學院
北京中醫藥大學
西北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
天津中醫藥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濟南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河北農業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
西南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工程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大學
甘肅中醫學院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北京民族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河南科技學院
吉林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重慶工商大學
四川美術學院
重慶交通大學
聊城大學
青島理工大學
青島科技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青島大學
浙江傳媒學院
成都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綿陽師範學院
安徽師範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成都中醫藥大學
四川外語學院重慶南方翻譯學院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中醫藥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

2009中國大學法學100強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武漢大學
清華大學
吉林大學
復旦大學
中山大學
廈門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南京大學
南開大學
浙江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山東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湘潭大學
蘇州大學
雲南大學
暨南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四川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外交學院
重慶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西北政法大學
上海大學
湖南大學
煙臺大學
蘭州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
黑龍江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深圳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遼寧大學
河北大學
山西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湖北大學
安徽大學
揚州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南大學
同濟大學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南大學
寧波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瀋陽師範大學
廣東商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
甘肅政法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寧夏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東北大學
華僑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海南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西北大學
新疆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青海民族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
溫州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陝西理工學院
長春理工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河海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2009中國大學理學100強

理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天文學、地質學、地理科學、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力學、電子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心理學、統計學等16個學科類,共有31個本科專業。
北京大學
南京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浙江大學
清華大學
復旦大學
中山大學
南開大學
吉林大學
蘭州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廈門大學
武漢大學
四川大學
山東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西北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蘇州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南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山西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雲南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同濟大學
中南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山東師範大學
湖南大學
上海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東南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河北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揚州大學
河南師範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暨南大學
曲阜師範大學
上海師範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福州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大學
遼寧師範大學
湘潭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福建師範大學
哈爾濱師範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汕頭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聊城大學
重慶大學
新疆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徐州師範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安徽大學
溫州大學
天津大學
內蒙古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寧波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四川師範大學
黑龍江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東北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遼寧大學

陝西高校一覽表

中國211工程大學

地區學校數量所處省市學校
華北地區
30所
北京: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中國傳媒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中國政法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體育大學
天津: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河北: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內蒙古大學
華東地區30所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 | 復旦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大學 | 東華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江蘇省: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蘇州大學 | 南京師範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河海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南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山東省: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
浙江省:浙江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省:廈門大學 | 福州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
西南地區10所重慶市:重慶大學 | 西南大學
四川省:四川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雲南省:雲南大學
貴州省:貴州大學
西藏:西藏大學
東北地區11所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 | 東北大學 | 遼寧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
吉林省:吉林大學 | 東北師範大學 | 延邊大學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華中地區11所湖北省: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武漢理工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華中師範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河南省:鄭州大學
湖南省:湖南大學 | 中南大學 | 湖南師範大學
華南地區6所廣東省:中山大學 | 暨南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師範大學
廣西:廣西大學
海南省:海南大學
西北地區12所陝西省:西北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長安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陝西師範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大學
寧夏:寧夏大學
青海:青海大學
新疆: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
軍事系統3所第二軍醫大學 | 第四軍醫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

美國大學協會

美國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是由美國和加拿大的主要研究性大學(60個美國大學和2所加拿大大學)組成的一個組織。它是由14所授予博士學位的美國大學於1900年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和統一博士學位的標準。現在,聯合會的宗旨是為提倡加強學術研究和本科、研究生和職業教育的學院性和全國性政策提供一個研討處。
公立亞利桑那大學 - 伯克利加州大學 - 戴維斯加州大學 - 爾灣加州大學 - 洛杉磯加州大學 - 聖地亞哥加州大學 - 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 - 科羅拉多大學 - 佛羅里達大學 - 伊利諾大學 - 印第安那大學 - 愛荷華大學 - 愛荷華州立大學 - 堪薩斯大學 - 馬里蘭大學 - 密西根大學 - 密西根州立大學 - 明尼蘇達大學 - 密蘇里大學 - 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 - 羅格斯大學 -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 - 石溪大學 - 北卡羅來納大學 - 俄亥俄州立大學 - 俄勒岡大學 -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 匹茲堡大學 - 普度大學 -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 德州農工大學 - 維吉尼亞大學 -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 -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私立布蘭迪斯大學 - 布朗大學 - 加州理工學院 - 卡內基-梅隆大學 - 凱斯西儲大學 - 哥倫比亞大學 - 康奈爾大學 - 杜克大學 - 艾默理大學 - 哈佛大學 -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 麻省理工學院 - 紐約大學 - 西北大學 - 普林斯頓大學 - 萊斯大學 - 羅徹斯特大學 - 史丹福大學- 雪城大學 - 圖蘭大學 - 芝加哥大學 - 賓夕法尼亞大學 - 南加州大學 - 范德堡大學 -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 耶魯大學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 - 多倫多大學
以前成員美國天主教大學 - 克拉克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