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中醫學院

陝西中醫學院

陝西中醫學院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於西安市的西北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擴建為陝西中醫學院,1961年遷至鹹陽,是國家中醫院管理局重點建設的中醫院校之一。198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醫藥院校。截至2013年,學校設有基礎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中醫臨床醫學系、中西醫臨床學系)、第二臨床醫學院、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6個二級學院,有針灸推拿系、護理系、醫學技術系、公共衛生系、人文科學系、英語系、體育部、社會科學部等8個教學系部;有2所直屬附屬醫院、9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家製藥廠、1個陝西醫史博物館。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陝西中醫學院-大門陝西中醫學院-大門
陝西中醫學院的前身是1952年創建於西安的西北中醫進修學校。

1959年升格為陝西中醫學院。

1961年遷至古都鹹陽,是陝西惟一一所培養高級中醫藥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

1978年中共中央56號檔案確定的全國8所重點建設中醫院校之一。
198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醫藥院校。

辦學條件

機構設定

黨政機構
黨院辦 紀委、監察處 審計處 黨委組織部
黨委宣傳部 學工部 團委 工會
對外合作發展辦公室 國際合作與交流處 港澳台事務辦公室 陝西醫史博物館
人事處(教師發展中心、名醫管理辦公室) 教務處 科技處 學科建設辦公室
計財處 研究生處 保衛處 國資處
後勤保障處 基本建設工程指揮部 離退休工作處 資產經營公司
教學機構
社會科學部 基礎醫學院 體育部 第一臨床醫學院中醫系
第一臨床醫學院中西醫臨床醫學系 第二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系 藥學院 針灸推拿系
護理系 醫學技術系 英語系 人文科學系
公共衛生系 繼續教育學院
直屬機構
圖書館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雜誌社 現代教育技術及網路中心
製藥廠
附屬醫院
陝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 陝西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陝西中醫學院西安附屬醫院 陝西中醫學院西電附屬醫院
陝西中醫學院寶雞附屬醫院 陝西中醫學院寶雞中心附屬醫院
陝西中醫學院銅川礦務局附屬醫院 陝西中醫學院安康附屬醫院
陝西中醫學院銀川附屬醫院 陝西中醫學院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
陝西中醫學院附屬西安腦病醫院 陝西中醫學院延安附屬醫院
陝西中醫學院附屬兵器五二一醫院 陝西中醫學院附屬省第四醫院
陝西中醫學院附屬慶陽醫院 陝西中醫學院附屬商洛醫院

師資力量

陝西中醫學院-校園風光陝西中醫學院-校園風光
截至2013年,學校有教職工2415人(含兩所直屬附屬醫院),專任教師702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418人,有碩士研究生導師268名、兼職博士生導師14名,分別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及北京、廣州、成都、上海、黑龍江等中醫藥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有“國醫大師”—張學文教授,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中國針灸傳承專家郭誠傑教授,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16人,有國家級、省級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項目指導老師43人,省級教學名師、師德標兵、“三五”人才11人,陝西省名老中醫、名中醫32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4個。

教學設備

截至2013年,圖書館建築面積14700平方米,藏書59餘萬冊,建成了集電子閱覽與查詢、圖書信息聯網、學位論文信息平台以及辦公自動化為一體的服務系統;建有設施齊全的標準體育場和建築面積達五千平方米的室內體育館。

學科建設

截至2013年,學校有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2個,省級重點研究室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3個,二級實驗室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3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廳局級重點學科4個。
2004年-2008年,學校承擔了287項廳局級以上縱向科研課題,237項橫向科研課題;2004年以來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26項。全校主編學術著作50部、副主編學術著作14部;發表學術論文2480篇,年均發表論文496篇。

專業設定

學科 專業名稱
漢語言文學類 漢語言文學
外國語言文學類 英語
心理學類 套用心理學
化學與製藥類 製藥工程專業
預防醫學類 預防醫學專業
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 臨床醫學專業
醫學影像學專業
醫學檢驗專業
康復治療學
口腔醫學類 中西醫臨床醫學
中醫學類 中醫學專業
針灸推拿學專業
護理學類 護理學專業
中藥類 中藥學專業
藥物製劑
公共管理類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公共事業管理
基礎醫學類 醫學檢驗
護理學
藥學類 製藥工程
經濟學類 市場行銷
生物科學類 生物技術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陝西中醫學院-校園風光陝西中醫學院-校園風光
截至2012年,學校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准的重點學科3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校級重點學科11個,建有經國家藥監局批准的國家級新藥臨床研究基地和陝西省中藥飲片工程技術中心。建校以來,主要獲得了包括全國醫藥科學大會獎、衛生部乙級科技成果獎、全國(部級)中醫藥重大科技成果乙級獎、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獎、全軍醫學科技進步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技進步獎等在內的省局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90餘項;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課題、省級科研課題共139餘項,課題總經費逐年增加。主編(副主編)教材與學術專著500餘部。學校主辦的《陝西中醫學院學報》、《現代中醫藥》為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原文收錄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生物文摘、中國生物文獻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等。學校強化各個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實驗室建設,建成了在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居於一流水平的臨床醫學實訓中心、護理學實訓中心以及中醫藥研究與開發的實驗平台。改革開放以來,學院重點開展了中醫藥文獻整理、中醫藥基本理論、中醫臨床及中醫藥開發利用等項科學研究。有76項科研成果分別獲得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陝西省政府、省教委、省科委、省衛生廳、省中醫藥管理局以上的研究成果獎。其中的骨癆敵、通脈舒絡液、針刺治療乳腺增生、柔脈衝劑、出血熱預防片、結腸炎丸等成果投入生產後取得成功。
陝西中醫學院編輯出版發行的刊物有《陝西中醫學院學報》、《陝西中醫函授》兩種,另外還有4 種內部交流的報紙和刊物。據統計,從1985年至1995年間,學院廣大教師和科研人員先後發表的學術論文和專著就有2303篇(部)。

對外交流

學校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促進中醫藥的發揚光大並走向世界。先後同韓、吉爾吉斯斯坦、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台灣、香港等地區的高校建立校際交流關係。2003年以來,累計出國出境留學、研修或學術交流人員60多批次,接待來訪100多人次。截至2012年有在校留學生49人,其中本科生48人,碩士研究生1人。

文化傳統

校徽校訓

校徽設計整體色彩以綠色烘托,代表了蒸蒸日上的強大生命力;中心主體圖案是一支有力的大手,寓意“支持、援助、服務、關愛”,體現了人類社會的共同願望,更是醫學工作的最終目的,同時,他也隱含了一隻和平鴿,既象徵了全人類的共同願望,也喻示醫學院校莘莘學子發奮努力,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圖案的“大手”上方托起的是銀杏葉。
“大手”與銀杏葉整體又蘊含了一個“Y”,是醫、藥、語言的拼音第一個字母,其讀音仍為“Yi”。
在本圖案內圓的右下方,有一個黃顏色的飄帶,整體構成一個大寫“Q”,是陝西簡稱“秦”的拼音的第一個字母。
陝西中醫學院校徽體現了陝西中醫學院人團結、友愛和發奮向上,積極奉獻的精神風貌。

校訓
陝西中醫學院-2012迎新陝西中醫學院-2012迎新
精誠仁朴

校風
團結 務實 繼承 創新
教風敬業勵學 篤信求真
學風知行合一 嚴謹有為

校歌

大醫賦秦山蒼,渭水長,岐黃聖地,藥王故鄉。古風新韻續遠志,國醫學府,教研譜華章!學如舟,教有方,醫藥工文,相得益彰。杏林苑裡展宏圖,繼往開來,桃李競芬芳!

學校領導

職位 姓名
黨委書記 王秉琦
黨委副書記、院長 周永學
黨委副書記 蔡國良
黨委副書記 康亞國
副院長 劉力
副院長 王瑞輝
副院長 劉智斌
紀委書記 第五太卓
副院長 鄭剛

傑出校友

陝西中醫學院-畢業季陝西中醫學院-畢業季
劉勤社:曾任陝西省人民醫院院長、陝西省中醫藥研究院院長、陝西省中醫醫院院長、黨委書記,兼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陝西省醫學會、藥學會、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等。
王益民:步長集團執行總裁。
劉紹國:西安醫學院副院長。
劉元琳:陝西省保健局局長。
袁瑞華:陝西省衛生廳醫療科研處處長。

陝西高校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