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中醫學院人文科學系

陝西中醫學院人文科學系

及人文科學系本科專業設定(一)人文科學系簡介人文科學系成立於2004年6月3日,承擔著陝西中醫學院的醫院管理學、漢唐醫學、醫史文獻、醫學人文等的重要教學科研。 2012年陝西中醫學院人文科學系研究生招生概況 陝西中醫學院人文科學系2012年研究生招生專業、研究方向、招生人數和考試科目

一、學校本科生教育概況

陝西中醫學院的前身是1952年創建於西安的西北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升格為陝西中醫學院,是陝西惟一一所培養高級中醫藥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號檔案確定的全國8所重點建設中醫院校之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

( 一)基本情況

學校占地面積1055.9畝,分南(新校區)、北兩個校區。南校區位於西安市西鹹新區世紀大道,灃河之濱,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是廣大學子求學的理想場所。
學校現有基礎醫學院、中醫臨床醫學院、中西醫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院、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6個二級學院,有針灸推拿系、護理系、醫學技術系、公共衛生系、人文科學系、英語系、體育部、社會科學部等8個教學系部;有2所直屬附屬醫院、10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家製藥廠、1個陝西醫史博物館

(二)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2415人(含兩所直屬附屬醫院),專任教師702人,並聘任外籍教師3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418人。國醫大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教授10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人,國家級名(老)中醫藥學術經驗繼承項目指導老師12人;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省級名(老)中醫16人,省級教學名師4人,省級“三五人才”2人,省級名(老)中醫藥學術經驗繼承項目指導老師18人,陝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4個;鹹陽市突出貢獻專家5人,鹹陽市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6人。學校有碩士研究生導師268名,兼職博士生導師10名,分別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及北京、廣州、成都、上海、黑龍江等中醫藥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三)人才培養

學校開設中醫學、中醫學(中醫骨傷科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康復治療學、預防醫學、護理學、中藥學、藥物製劑、生物技術、套用心理學、漢語言文學、英語、市場行銷、公共事業管理、製藥工程等19個本科專業及方向,中醫學、護理、康復治療技術、中藥製藥技術、藥品經營與管理等5個高職專業。目前學校全日制在校本科、高職學生10054人;碩士研究生820人;外國留學生60人。基本形成了以中醫藥為核心的,醫、理、文、管、工等學科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專業格局。 學校共建成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省級名牌專業5個,省級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專業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精品課程12門。目前承擔省級以上教育科學研究課題11項,近兩屆獲省級教學成果5項。 近60年來,學校堅持立足陝西、面向西北、輻射全國,為國家培育了3萬餘名德才兼備的優秀中醫藥人才。他們有些已成為當代大學生學習的光輝榜樣,有些已成為德高望重的國家名老中醫,有些已成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有些已成為衛生事業的高級管理人才,有些已成為優秀的醫藥企業家。廣大校友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的傑出表現,是學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的體現。

(四)科學研究

近年來,學校堅持實施“科技強校”工程,在學科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現有各級各類重點學科30個,其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7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省級特色學科1個,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7個,基本形成了以中醫藥為主、結構比較合理、層次比較齊全的重點學科群。 科研平台方面成效明顯,現有各種科研平台27個,其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3個,二級實驗室1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2個,為科學研究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1年,學校新增各類縱向科研項目134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4項,省部級項目31項,廳局級項目89項,共獲資助經費1176.36萬元。獲陝西省科技成果獎2項,發表學術論文1180篇,出版學術專著92部。] b]

(五) 醫療服務

學校有2所直屬附屬醫院,設定床位1856張,特色突出,優勢互補,社會聲譽高。陝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是國家“七五”期間確定的全國7所重點建設的中醫醫院之一,具有50多年歷史,是一所中醫特色突出的三級甲等醫院。先後被評為“全國示範中醫醫院”、“陝西省文明單位標兵”。有1個國家首批臨床重點專科、7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建設專科和5個省中醫管理局重點建設專科。第二附屬醫院為西北地區首家“中西醫結合三級甲等醫院”,婦產科、心血管內外科、眼科等專科在省內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較大的影響力,有以獲“中國醫師獎”的心臟外科專家柏本健教授為代表的一批優秀臨床帶教隊伍,為醫學類專業學生提供了很好的臨床實踐教學基地。

(六) 校園文化

學校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學生社團活動十分活躍。堅持近30年的“百花獎”文藝匯演、大學生辯論賽、田徑運動會、球類比賽及冬季萬米長跑賽等,已成為學校傳統的文體項目。現有邵小利青年志願者服務隊、針灸推拿協會、腰鼓隊、奮進社、大學生軍樂團等學生社團45個,為學生學習人文知識、提高整體素質、鍛鍊和展現才能提供了廣闊的舞台。2010年07級涉外護理班被評為全國先進班集體,2004、2006、2007、2008年被團中央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集體,連續7年被評為陝西省大中專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集體。2005年學校被國家體育總局授於“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稱號。

二、陝西中醫學院人文科學系介紹

及人文科學系本科專業設定

(一)人文科學系簡介

人文科學系成立於2004年6月3日,承擔著陝西中醫學院的醫院管理學、漢唐醫學、醫史文獻、醫學人文等的重要教學科研。現有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方向)和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方向)兩個本科專業,中醫醫史文獻專業碩士點1個;有語言文化教研室、文學理論教研室、文學教研室、寫作與文秘教研室、管理學教研室、社會學教研室、醫古文教研室、醫學史與各家學說教研室等教研室8個,中醫藥文化研究室1個;有省級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醫藥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中心”1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特色學科“中醫藥文化”學科1個,省級醫古文精品課程1門,校級重點學科“中醫人文學”學科1個,目前共有科研經費100多萬元;建有學術交流中心1個、醫史文化教育中心1個、資料室1個。下設學生工作部門有人文科學系學生會;下設的學術機構和群藝團體有陝西中醫學院文學藝術研究會、希望文學社、記者團、辯論隊、養生保健協會、東方紅藝術團;下設志願者服務隊有“小紅帽”志願者服務隊。共有專兼職教師42名,其中教授和研究員13名,副教授和副研究員16名,二級美術師1名,講師7名,助教5名,碩士研究生導師6名。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專業,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分別從2003年和2005年開始招生。目前在校本科生408名,在讀碩士研究生8名,漢語留學生5名。 人文科學系是一個團結奮進、人氣興旺的集體,全體同仁秉承至誠、博愛、和諧、奉獻的優良傳統,講求紮實、長效、豐富、超越的治學精神,認真遵行“克弘克毅、戴重懷遠”的系訓,始終堅持“惟精惟一、惟久惟新”的系風,精心樹立“春風風人、春雨雨人”的教風,大力推行“格物致知、取譬達仁”的學風,對所有師生熱誠相待,對各項工作極端負責,努力使每一位教職員工心情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並精誠團結在一起,使每一位學生都朝著有修養、大境界、高品位、強能力的目標靠近,最終成為自立自強的人,成為對社會和國家有貢獻的人。

(二) 人文科學系本科專業設定

本 科
050101 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 學制 四年 學歷層次 本 科
主幹學科:中國語言文學、英語主要課程: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詩學、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古典文獻學、外國文學、美學、基礎寫作、套用寫作、策劃與文案、秘書學、新聞學、中國文化概論、大學英語、英語口語、英語翻譯、英語寫作、對外漢語教學通論、中醫學基礎、中藥學、方劑學、針灸學等。]授予學位:文學學士b]培養目標與就業方向:本專業主要培養基本具備“中文精、中醫懂、英語通”的特殊學養與能力,並能將三者較好地結合起來,在政府、宣傳、文化、報刊、出版等機構,尤其是醫藥行業的企事業單位及相關行業從事管理、文秘、宣傳、編輯、教育及科研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的高級複合型套用人才。
110302 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 學制 四年 學歷層次 本科
主幹學科:公共管理、衛生管理
主要課程:管理學原理、管理心理學、領導科學、行政管理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公共關係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衛生事業管理學、藥事管理學、管理經濟學、衛生經濟學、公共財務管理、高等數學、套用統計學、管理定量分析、預防醫學(含流行病學)、臨床醫學基礎、臨床醫學概論、社會醫學、中醫學基礎、中藥學、方劑學、針灸學、健康教育與促進、社會保障原理與政策、管理文秘等。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培養目標與就業方向:本專業主要培養系統掌握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方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及套用能力,掌握衛生事業和醫藥管理的特點和規律,能夠在衛生行政機構和醫院、醫藥企業及相關行業從事各種有關的管理、策劃、文秘、宣傳、教育及科研等工作,具有一定創新精神的高級複合型套用人才。

(三) 2011年陝西中醫學院本科錄取信息

2011級新生入學成績統計表

層次 生源省 科類 計畫數 錄生數 成績信息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控制線
本科 安徽 10 10 526.7 480.64 497.15 477
福建 10 10 531.95 518.94 524.7 460
甘肅 10 10 494 448 468.5 448
廣東 10 10 521 502 512.6 504
廣西 6 6 489 464 472.4 456
9 9 461 446 453.5 424
貴州 10 11 415 398 402.4 376
海南 10 10 587 562 569.3 548
河北 5 6 550 535 541.8 524
5 6 571 552 558.7 535
河南 11 11 577 535 546.6 515
11 11 581 557 565.3 531
黑龍江 10 10 508 473 487 465
湖北 6 6 526 510 518.5 507
9 9 548 519 530.03 517
湖南 6 6 560 554 556.2 528
9 9 525 513 519.7 492
吉林 10 11 532 451 472.4 443
江蘇 10 10 331 324 326.2 320
江西 10 10 497 459 476.5 474
遼寧 10 10 512 452 468 452
內蒙古 5 6 440 431 436 430
5 5 468 446 452.8 409
寧夏 10 10 478 458 461.9 444
青海 10 10 394 352 366 331
山東 11 11 550 509 522.2 512
11 11 540 505 522 503
山西 6 6 522 505 510.85 496
9 9 568 528 545.77 518
四川 10 10 513 496 500.6 473
10 11 501 465 472.9 448
天津 10 10 500 415 447.4 419
新疆 6 6 488 462 476 433
9 9 495 427 460.8 407
雲南 10 10 447 420 431.4 380
浙江 6 6 502.8 449.9 473.2 431
9 10 480.5 444.5 455.03 382
重慶 6 6 539 506 519.65 504
9 9 529 500 510 479
新疆班 3 3 482 338 -- --
12 12 474 304 -- --
陝西 397 522 551 501 516.1 495
1233 1429 572 501 509.7 488
陝西提前批 25 25 565 548 554.5 495
25 25 579 524 545.6 488
高職 陝西 85 90 495 463 474.4 280
195 219 500 427 444.7 300
合計 2314 2671 ​ ​ ​ ​

三、學校研究生教育概況

陝西中醫學院是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之一。學校占地面616024.4m,分南(新校區)、北兩個校區。南校區(新校區)位於西安市灃渭新區世紀大道,環境幽雅,是讀書治學、從事醫藥研究的理想園地。學校設基礎醫學院、中醫臨床醫學院、中西醫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院、藥學院、針灸推拿系、護理系、醫學技術系、人文科學系、公共衛生系、英語系、社會科學部、繼續教育學院等十三個教學單位。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760人,其中高級職稱210人,首屆國醫大師1人,教師中享受政府津貼者有14人,陝西省“三五”人才12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名老中醫7人,省級名中醫9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項目指導老師13人,陝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項目指導老師13人。在校學生1萬餘名,其中研究生800餘名。
學校從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現有中醫學、中西醫結合醫學、中藥學三個一級學科和中醫基礎理論、方劑學、中醫診斷學、中醫五官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推拿學、中醫臨床基礎、中醫醫史文獻、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西醫結合基礎、中西醫結合臨床、中藥學等15個二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碩士生導師200餘人,其中兼職博士生導師8人,分別與成都、上海、黑龍江等中醫藥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現有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2個、省級重點研究室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3個、二級實驗室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7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陝西省中醫管理局重點學科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3個,陝西省中醫管理局重點專科5個。
近五年來我校共承擔國家、省、市級縱向科研項目468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8項,973子項目1項,教育部重點科研項目1項,陝西省“13115”科教創新工程重大科技專項計畫項目4項,為培養學術帶頭人和博士、碩士研究生提供了保障。
學校內的陝西醫史博物館是我國建國後成立的第一個醫史博物館。館藏文物3000多件,系統地展示了中醫藥發展的歷史,在海內外具有重要的影響。
學校在西安、鹹陽、寶雞設有九所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附屬醫院,配備有先進的現代化診療儀器。數年來附屬醫院發揮綜合優勢,突出中醫特色,為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第一附屬醫院被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示範中醫醫院和省級精神文明單位,成為我校研究生教育良好的臨床教學和實習基地。
學校圖書館是一個重點收藏中醫藥文獻的專業圖書館,目前已形成具有中醫藥特色的藏書體系。建有電子圖書閱覽室和校園文獻網路化管理及服務系統;現藏書827033冊,各種中外文期刊3000餘種,古籍收藏豐富,共有4萬餘冊,1000餘種,其中珍善本300種,如明嘉靖仿宋刊本《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二十四卷》、《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為教學、科研提供了豐富的文獻資料。
為了交流教學、科研、醫療經驗和信息,學校主辦有《陝西中醫學院學報》、《現代中醫藥》、《中醫藥教學研究》、《中醫藥動向》等雜誌和刊物。學校非常重視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日本、德國、韓國、馬來西亞、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
學校設有研究生獎助學金,覆蓋面達到80%以上,以資助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學業。

四、陝西中醫學院人文科學系研究生招生

2012年陝西中醫學院人文科學系研究生招生概況
陝西中醫學院人文科學系2012年研究生招生專業、研究方向、招生人數和考試科目
單位代碼:10716 單位名稱:陝西中醫學院 郵政編碼:712046
地 址:陝西省西安市灃渭新區世紀大道

院系、專業、研究方向、
科目組
導師 招生人數 初試考試科目 各方向
複試考
試科目
同等學力考生加試科 目 備 注
006人文科學系 ​ 4 ​ ​ ​ ​
100503中醫醫史文獻 ​ 4 ​ ​ ​ ​
01中醫語言文字、文化研究 李亞軍 ​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或203日語
③307中醫綜合
古代漢語 中醫基礎理 論
黃帝內經
​
02中醫文獻與臨床疾病史研究 *焦振廉 中 國
醫學史
03中醫各家學說與醫案研究 高新彥 中醫各
家學說

五、系主任 李亞軍

個人簡介:李亞軍

男,中共黨員.1959年8月生,陝西西安人。陝西中醫學院人文科學系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醫古文專家。

個人履歷

1982年1月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畢業後被分配到陝西中醫學院任教,2004年起任陝西中醫學院人文科學系主任兼醫古文教研室主任、中醫藥文化研究室主任至今,並任陝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醫藥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陝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特色學科“中醫藥特色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負責人、校級重點學科“中醫人文學”學科帶頭人、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職稱評審會評審、陝西省職稱評審會評審、陝西省文獻醫史與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古文分會副主委、文化分會委員、文獻分會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命審題專家、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醫古文專家、《中醫藥文化》雜誌編委、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大學畢業以來,一直在陝西中醫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承擔研究生、本科生等的醫古文、中醫國故學、古代漢語、中國詩學等課程的教學任務,年均課堂教學200學時以上。教學中注重學術的功底、思維、方法、科研和人文素質的培養。能夠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的各種集體活動,一直堅持義務為學生舉辦中國文化和文學講座,迄今已達1000學時以上。人文系成立以來,又面向全院師生,義務組織舉辦每周一次的、名為“人文大課堂”的大型學術活動,效果良好。
科研方面勤奮努力,有頗深的學術造詣。截止2011年,已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獨立及與他人合作出版學術專著26部。
教材建設方面成就顯著,擔任全國中醫藥行業”十二五“規劃教材《醫古文》主編、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大學語文》主編、全國中醫師晉職考試指定教材《醫古文》第二主編,參編全國教材5部。
先後數十次被評為陝西省高校青年教師教書育人先進個人,陝西中醫學院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先進黨員,年終考核中曾十多次被評為優秀,2000年10月榮獲陝西中醫學院第二屆中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2003年被全校學生評為“我最喜愛的老師”,2004~2011年連續被評為“陝西中醫學院優秀教師”,2006年被評為學院“十大名師”

六、學生校園學習生活

(一)人文科學系學生會

人文科學系學生會是學生工作的重要部門。目前是第八屆,
第八屆主席團成員:嚴建力、彭波、宋慧、王可寧。

(二)學術機構和群藝團體

陝西中醫學院文學藝術研究會希望文學社、記者團、辯論隊、養生保健協會、東方紅藝術團;

(三)志願者服務隊

“小紅帽”志願者服務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