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中醫》

《陝西中醫》

《陝西中醫》為中醫藥學專業刊物。刊登中醫藥學理論研究論文,介紹歷代名家學說及歷史文獻。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陝西中醫》《陝西中醫》

刊名: 陝西中醫 Sha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主辦: 陝西省中醫管理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陝西省西安市
中文開本: 大16開

ISSN 1000-7369

CN 61-1105/R

郵發代號 52-24

創刊年:1980

ASPT來源刊

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陝西中醫學院

《陝西中醫》陝西中醫學院

前身是1952年成立於西安市的西北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擴建為陝西中醫學院,1961年遷至鹹陽,是國家中醫院管理局重點建設的中醫院校之一。

學校簡介

《陝西中醫》陝西中醫學院

陝西中醫學院是中國西北地區建立最早的一所培養高級中醫藥人才的醫科高等院校。她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於陝西省西安市的西北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2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擴建為陝西中醫學院。1961年遷至鹹陽市。40多年來,為本省中醫藥教學、科研、醫療和衛生管理戰線上培養輸送了5000餘名中醫藥高級人才,是國家中醫院管理局重點建設的中醫院校之一。

學校占地面積924畝,分南、北兩個校區,總建築面積314955平方米。全校設立13個教學院(系部),77個教研室,35個實驗中心,23個多媒體教室,4個語音室,6個計算機室。教學儀器設備總值6435.7萬元,生均6404.3元;圖書館藏書827033冊,生均82.3冊,建有電子圖書閱覽室和校園文獻網路化管理及服務系統;擁有400米塑膠跑道的標準運動場、體育館、體操房、籃球場、排球場、桌球羽毛球場及200米跑道的田徑訓練場。

專業設定

陝西中醫陝西中醫

學校校現設有中醫系、藥學系、針灸推拿系、中西醫臨床醫學系、臨床醫學系、護理系、醫學技術系、英語系、公共衛生系、人文科學系、基礎課部、社會科學部、體育部、繼續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等14個教學系(部、院),一所直屬附屬醫院、一家製藥廠和陝西醫史博物館。目前學校有各種教室211個,其中多媒體教室23個、語音室4個,計算機室6個。擁有各類實驗中心35個,實驗室129個。還設有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陝西省中藥飲片工程技術中心、藥物研究所等科研開發機構。

師資力量

陝西中醫陝西中醫

學校現有教職工2300人(含兩所直屬附屬醫院),專任教師599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402人,研究生以上學歷30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24名。有兼職博士生導師8名,分別與北京、廣州、成都、上海、黑龍江等中醫藥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4人,陝西省“三五”人才12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名老中醫7人,省級名中醫9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項目指導老師13人,陝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項目指導老師13人。

2003年以來,學校共建成省級名牌專業5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精品課程7門,校級精品課程20門。2003年以來主編、副主編各類教材87部,獲省級優秀教材獎3項。承擔省級以上教育科學研究課題11項,近兩屆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

重點學科

陝西中醫陝西中醫

現有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重點研究室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3個、二級實驗室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3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廳局級重點學科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3個,陝西省中醫管理局重點專科3個。

2003年以來,學校承擔了287項廳局級以上縱向科研課題,237項橫向科研課題,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28項。全校主編學術著作50部、副主編學術著作14部;發表學術論文2480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595篇,年均發表論文496篇。

附屬醫院

學校有2所直屬附屬醫院,設定床位1600餘張,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年門診量50多萬人次、住院人數3.6萬餘人次均居鹹陽市前列,年業務收入超過2億元。學校製藥廠自主研發的“固腸止瀉丸”、“骨癆敵”等藥品,年銷售收入達5000餘萬元。

醫史博物館

陝西中醫陝西中醫

建於1964年的校醫史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中醫藥特色鮮明,1991年更名為陝西醫史博物館。學校編輯出版的學術刊物《陝西中醫學院學報》、《現代中醫藥》等是省級優秀刊物,在省內有較大影響。《中醫藥教育研究》是出版多年的教育研究期刊,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研究成果交流的重要載體。學校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先後同韓國、加拿大、吉爾吉斯斯坦、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台灣、香港等地區的高校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

校園文化

學校校園文化體育生活豐富多彩,學生社團活動十分活躍。現有岐黃研究會、詩歌研究會、大學生藝術團、大學生軍樂團等校園社團47個,為學生學習人文知識、提高整體素質、鍛鍊和展現才能提供了廣闊的舞台。2004、2006、2007年被團中央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集體。2005年我校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稱號。

近幾年來,學生在省級以上各種比賽中獲獎39項。在校學生髮表論文170篇,在非英語專業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獲獎7人次。我校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2005年~2007年本科生就業率分別達到92.1%、92.1%、88.3%。

歷史沿革

陝西中醫陝西中醫

陝西中醫學院前身是陝西中醫進修學校,原名西北進修學校。

1952年初建立於西安,1952年9月改為陝西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擴建為陝西中醫學院,由西安遷至鹹陽。

2004年9月,陝西中醫學院主體遷至位於鹹陽市灃河西、世紀大道南側的新校區,現分為南、北兩個校區。

黨政領導

《陝西中醫》張志鴻

黨委書記:張志鴻

張志鴻,男,漢族,陝西興平人。畢業於西北農學院植保專業。教授。歷任西北農業大學黨委常委、學工部部長、西北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西北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寶雞文理學院黨委書記等。2003年10月任陝西中醫學院黨委書記。

兼任陝西省高等學校思想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黨建與思想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等職。先後出版專著有《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概論》(主編),《理念與現實的碰撞——陝西中醫學院領導成員文集》(主編)、《新時期黨建理論與實踐》(副主編)等;主持《開展“系村掛鈎”建設社會實踐教學基地的研究》項目,獲1995年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主持《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實踐與研究》項目,獲1995年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主持《以基地為依託,全面深化大學生社會實踐教學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獲陝西省人民政府二等獎。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黨委副書記:王軍哲 史保國

副院長:周永學劉 力

專業設定

陝西中醫陝西中醫

學校現設有中醫學專業、中醫骨傷科專業、針灸推拿學專業、中藥學專業、中藥製藥專業、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和臨床醫學、醫學檢驗、醫學影像、預防醫學、護理學和製藥工程以及套用心理學(醫學心理學方向)、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英語(中醫藥對外交流)、公共衛生事業與管理、康復治療學等17個本科專業;現有本、專科專業及方向共28個,部分專業招生文、理兼收;其中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等專業為省級名牌專業。1978年開辦成人函授教育,對其中的中醫、中藥專業優秀本科畢業生授予學士學位;1978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成為第一批具有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權單位。中醫學、中藥學和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為國家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15個學科、116個專業與方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涵蓋了所有中醫藥類二級學科;具有研究生同等學力在職人員碩士學位的授予權。已形成以本科教育為主,碩士研究生教育、專科教育的全日制、成人教育職業教育、港澳台生教育和外國留學生教育等多層次、醫、藥、理、文、工、管等學科綜合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建校47年來,為國家培養了數萬名高級中醫藥專門人才。是西北地區建校最早、規模最大、辦學水平較高的一所以教學為中心,教學、科研、醫療協調發展的高等中醫藥院校。

教學設備

《陝西中醫》陝西中醫學院

陝西中醫學院占地725餘畝,分南、北兩個校區,建築面積達35餘萬平方米。圖書館建築面積14,700平方米,藏書59餘萬冊,建成了集電子閱覽與查詢、圖書信息聯網、學位論文信息平台以及辦公自動化為一體的服務系統;建有設施齊全的標準體育場和建築面積達五千平方米的室內體育館。現有十個系、三個教學部和一所繼續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學院);有八所直屬、非直屬附屬醫院,分布在本省鹹陽、西安、寶雞安康寧夏銀川等地;有十八所教學醫院和二十一個藥學及其他各專業的實踐教學基地。陝西中醫學院製藥廠是在全國中醫院校建設較早的製藥企業之一,是全國高校為數不多的校辦中醫藥科技產業的主導力量。全面通過了GMP認證。是學院藥學各專業教學基地之一,也是中醫藥科技產品研發的基地。建有建築面積五千餘平方米、具有高等醫藥院校特色的會展中心,其中有館藏文物獨特、豐富,在全國同類院校居於領先地位的陝西醫史博物館、中草藥標本館、人體科學館、校史館和學校優秀大學生、革命烈士--邵小利的紀念館等。校本部有77個教研室、35個實驗中心、147個實驗室和11個研究室(所)。校本部有教職工743人;有專任教師431人,中,有碩士、博士學位者占40%以上;正、副高級職稱者158名;碩士研究生導師210餘名;有兼職博士生導師4名,分別與北京廣州黑龍江長春等中醫藥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教學科研

《陝西中醫》陝西中醫學院學報

學校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准的重點學科3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校級重點學科11個;建有經國家藥監局批准的國家級新藥臨床研究基地和陝西省中藥飲片工程技術中心。建校以來,主要獲得了包括全國醫藥科學大會獎、衛生部乙級科技成果獎、全國(部級)中醫藥重大科技成果乙級獎、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獎、全軍醫學科技進步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技進步獎等在內的省局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90餘項;近年來共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課題、省級科研課題共139餘項,課題總經費逐年增加。主編(副主編)教材與學術專著500餘部。學校主辦的《陝西中醫學院學報》、《現代中醫藥》為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原文收錄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生物文摘、中國生物文獻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等。近年來,學校更投入3000餘萬元,進一步強化各個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實驗室建設,建成了在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居於一流水平的臨床醫學實訓中心、護理學實訓中心以及中醫藥研究與開發的實驗平台。

《陝西中醫》陝西中醫函授

改革開放以來,學院重點開展了中醫藥文獻整理、中醫藥基本理論、中醫臨床及中醫藥開發利用等項科學研究。現在已有76項科研成果分別獲得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陝西省政府、省教委、省科委、省衛生廳、省中醫藥管理局以上的研究成果獎。其中的骨癆敵、通脈舒絡液、針刺治療乳腺增生、柔脈衝劑、出血熱預防片結腸炎丸等成果投入生產後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陝西中醫學院編輯出版發行的刊物有《陝西中醫學院學報》、《陝西中醫函授》兩種,另外還有4 種內部交流的報紙和刊物。據統計,從1985年至1995年間,學院廣大教師和科研人員先後發表的學術論文和專著就有2303篇(部)。

陝西中醫學院設有中國醫學史博物館,90年省教委、省文物局命為“陝西醫史博物館”,收藏文物2000餘件。其中屬於國家一級文物的有戰國時代青銅砭針等。

辦學理念

陝西中醫陝西中醫

陝西中醫學院切實圍繞“質量立校、科技強校、人才興校”的三大戰略和“以法治校、民主管理、規範運行、團結協作”的四項原則,大力實施內容豐富的“億萬千百十工程”;積極構建富有中國傳統文化暨中醫藥文化與現代大學理念共融的校園文化環境。學校將進一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弘揚“精誠求真”的校訓和“團結務實繼承創新”的校風,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立足陝西,面向西北乃至全國,開拓海外,努力培養面向中醫藥全行業和服務於中醫藥全行業的知識、能力、素質兼優的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錄取規則

陝西中醫陝西中醫

1.報考英語(中醫藥對外交流)、針灸推拿學(國際交流)、護理學(涉外護理)專業的考生必須進行口試。

2.本院調閱考生檔案比例為招生計畫數的120%以內。

3.加分投檔考生加分後等同於一般考生按成績排隊;降分投檔無我院報考志願考生不予錄取,有志願考生等同於投檔分數線一般考生。

4.先由高分至低分錄取第一志願考生,在第一志願錄取未滿額情況下,再由高分至低分錄取非一志願考生,滿額為止;若仍未滿額,再由高分至低分錄取調配志願考生,滿額為止(高職錄取時,校本部與聯辦院校參考志願從高分至低分錄取)。

5.專業分配原則按專業清方式。即首先將考生按所報第一專業志願分類並按成績排隊,超過專業計畫數的考生濾出來,對未滿專業求其與計畫數的差額。第一專業志願處理完後,將所有未定專業的考生按其二志願分類並按成績排隊,將超過第一專業志願安排後計畫數差額的考生濾過來。以此類推,直至處理完所有志願。最後,將服從調劑且還未確定專業的考生按成績由高到低按專業熱門程度將其調劑到缺額專業中去。

聯繫方式

地址:陝西省鹹陽市陳陽寨世紀大道

郵編:71204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