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系

蘇系

南宋時,蘇菜和浙菜同為“南食”的兩大台柱。 徐海菜原近齊魯風味,肉食五畜俱用,水產以海味取勝。 蘇南風味:以蘇州菜為代表,主要流行於蘇錫常和上海地區。

蘇菜或揚菜即江蘇菜,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也與魯菜、川菜、粵菜並稱為中國四大菜系。

蘇系蘇系

簡介

由於蘇菜和浙菜相近,因此和浙菜統稱江浙菜系。主要以南京揚州蘇州三種地方菜組成。早在二千多年前,吳人即善制炙魚、蒸魚和魚片。一千多年前,已為金陵美食。南宋時,蘇菜和浙菜同為“南食”的兩大台柱。蘇菜擅長,重視調湯,保持原汁,風味清鮮,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鬆脫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歷史

蘇系蘇菜系即江蘇地方風味菜。江蘇是名廚薈萃的地方。我國第一位典籍留名的職業廚師和第一座以廚師姓氏命名的城市均在這裡。彭祖製作野雞羹供帝堯食用,被封為大彭國,亦即今天的徐州,故名彭鏗,又名彭祖。夏禹時代,“淮夷貢魚”,淮白魚直至明清均系貢品。“菜美之者,具區之菁”,商湯時期的太湖佳蔬韭菜花已登大雅之堂。南京菜口味和醇,玲瓏細巧;揚州菜清淡適口,刀工精細;蘇州菜口味趨甜,清雅多姿。春秋時齊國的易牙曾在徐州傳藝,由他創製的“魚腹藏羊肉”千古流傳,是為“鮮”字之本。專諸為刺吳王,在太湖向大和公學“全魚灸”,其中之一就是現在蘇州松鶴樓的“松鼠鱖魚”。漢代淮南王劉安在八公山上發明了豆腐,首先在蘇、皖地區流傳。漢武帝逐夷民至海邊,發現漁民所嗜“魚腸”滋味甚美,南宋時期的明帝也酷嗜此食。其實“魚腸”就是烏賊魚的卵巢精白。名醫華佗在江蘇行醫時,與其江蘇弟子吳晉均提倡“火化”熟食,即食物療法。梁武帝蕭衍信佛,提倡素食,以麵筋為餚。晉人葛洪有“五芝”之說,對江蘇食用菌影響頗大。南宋時吳僧贊寧作《筍譜》,總結食筍的經驗。豆腐麵筋號稱素菜的“四大金剛”。這些美食的發源都與江蘇有關。南北朝時南京“天廚”能用一個瓜做出幾十種菜,一種菜又能做出幾十種風味來。此外,醃製鹹蛋、醬制黃瓜,在1500年前就已載入典籍。

特色

蘇系風雞斬肉

蘇錫菜包括蘇州無錫一帶,西到常熟,東到上海松江嘉定崑山都在這個範圍內。上海菜專指上海人自稱的本幫,不算其他海派菜。蘇錫菜與淮揚菜有同有異,其蝦蟹蓴鱸,糕團船點味冠全省,茶食小吃,尤優於蘇菜系中其他地方風味。其菜餚注重造型,講究美觀,色調絢麗,白汁清燉獨具一格,兼有糟鮮紅曲之味,食有奇香;口味上偏甜,無錫尤甚。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爛脫骨不失其形,滑嫩爽脆不失其味。徐海菜原近齊魯風味,肉食五畜俱用,水產以海味取勝。菜餚色調濃重,口味偏鹹,習尚五辛,烹調技藝多用等。近年來,三種地方風味菜均有發展和變化。淮揚菜由平和而變為略甜,似受蘇錫菜的影響。而蘇錫菜尤其是蘇州菜口味由偏甜而轉變為平和,又受到淮揚菜的影響。徐海菜則鹹味大減,色調亦趨淡雅,向淮揚菜看齊。在整個蘇菜系中,淮揚萊仍占主導地位。

特點是:用料廣泛,以江河湖海水鮮為主;刀工精細,烹調方法多樣,擅長;追求本味,清鮮平和,適應性強;菜品風格雅麗,形質均美。選料以鮮活、鮮嫩為佳,製作精細,注重刀工火候,四季有別。如“淮揚獅子頭”這一名菜隨季節變化用不同原料烹製,春秋宜清燉,冬季宜燴燜,春季做河鮮芽筍獅子頭,秋季做蟹粉獅子頭,冬季做芽菜鳳雞獅子頭等因時而異。蘇菜在調味上講究清淡入味,追求清香四溢淡香撲鼻,注重色澤鮮艷清爽悅目。

江蘇為魚米之鄉,物產豐饒、飲食資源十分豐富。著名的水產品有長江三鮮(鰣魚刃魚、魚)、太湖銀魚、陽澄湖清水大閘蟹、南京龍池鯽魚以及其它眾多的海產品。優良佳蔬有太湖蓴萊、淮安蒲萊、寶應藕板栗、雞頭肉、茭白、冬筍荸薺等。名特產品有南京湖熟鴨南通狼山雞揚州鵝高郵麻鴨南京香肚、如皋火腿靖江肉脯無錫油麵筋等。加之一些珍禽野味,林林總總,都為江蘇菜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江蘇菜風格清新雅麗,反映在刀工精細,刀法多變上。無論是工藝冷盤、花色熱菜,還是瓜果雕刻.或脫骨渾制,或雕鏤剔透,都顯示了精湛的刀工技術。

分類

蘇系荷葉雞
蘇菜由楊州菜南京菜蘇州菜鎮江菜組成。其味清鮮,鹹中稍甜,注重本味。烹調技藝擅長燉、燜、煨、焐等。選料不拘一格,用料物盡其用。是宮廷第二大菜系。今天國宴仍以蘇菜為主。

江蘇菜系由原江浙菜系分出。原江浙菜系可分為淮揚風味、南京風味、蘇南風味、浙江風味和徽州風味。後來浙菜徽菜以其鮮明特色各為八大菜系之一。原山東菜系的徐海風味和原江浙菜系的淮揚、南京和蘇南風味組成蘇菜。以淮揚和蘇南風味為代表。

徐海風味:以徐州菜為代表。流行於徐海和河南地區,和山東菜系的孔府風味較近。曾屬於魯菜口味。

徐海菜鮮鹹適度,習尚五辛、五味兼崇,清而不淡、濃而不濁。其菜無論取料於何物,均注意“食療、食補”作用。另外,徐州菜多用大蟹和狗肉,尤其是全狗席甚為著名。徐海風味菜代表有:霸王別姬、沛公狗肉、彭城魚丸等。

無錫風味:無錫菜來於無錫,蘇州和常熟,也叫“蘇州菜”,常用酒糟調味,擅長各類水產。花色精細,濃中帶甜,尤其鮮香酥爛。

無錫菜點在製作工藝上也注重情景交融的運用,菜餚配色和諧,造型絢麗多彩。無錫的傳統菜點“鏡箱豆腐”、“太湖船點”、“天下第一菜”,創新菜“鳳谷錦雞”、“魚米滿倉”,無錫的名宴“西施宴”、“乾隆宴”等等,注重了太湖水鄉風情的借用,充分體現了無錫菜點的文化內涵,注重與生活、與自然環境、與現實生活的融合,充分顯示了無錫飲食文化追求美、起點高的特點。

淮揚風味:以揚州、淮安為代表,主要流行於以大運河為主,南至鎮江,北至洪澤湖淮河一帶,東至沿海地區。和山東菜系的孔府風味並稱為“國菜”。

蘇系玫瑰鴨胗

淮揚菜選料嚴謹,講究鮮活,主料突出,刀工精細,擅長燉、燜、燒、烤,重視調湯,講究原汁原味,並精於造型,瓜果雕刻栩栩如生。口味鹹淡適中,南北皆宜,並可烹製“全鱔席”。淮揚細點,造型美觀,口味繁多,製作精巧,清新味美,四季有別。著名菜餚有清燉蟹粉獅子頭、大煮乾絲、三套鴨、水晶餚肉等。

金陵風味:以南京菜為代表,主要流行於南京和安徽地區。

金陵菜烹調擅長。特別講究七滋七味:即;鮮、爛、酥、嫩、脆、濃、肥。南京菜以善制鴨饌而出名,素有“金陵鴨饌甲天下”的美譽。金陵菜的代表有鹽水鴨鴨湯鴨腸鴨肝鴨血豆腐果(北方人叫豆泡)和香菜(南京人叫元歲)。

南京小吃是中國四大小吃之一。代表有小籠包子拉麵薄餅蔥油餅豆腐澇湯麵餃菜包酥油燒餅甜豆沙包雞面乾絲春卷燒餅牛肉湯小籠包餃壓面蟹黃面長魚面牛肉鍋貼回鹵乾鹵茶雞蛋糖粥藕等。

蘇南風味:以蘇州菜為代表,主要流行於蘇錫常和上海地區。和浙菜安徽菜系中的皖南、沿江風味相近。有專家認為蘇南風味應當屬於浙菜。蘇南風味與浙菜的最大的區別是蘇南風味偏甜。蘇南風味中的上海菜受到浙江的影響比較大,現在有成為新菜系滬菜的趨勢。

蘇南風味擅長燉、燜、煨、焐,注重保持原汁原味,花色精細,時令時鮮,甜鹹適中,酥爛可口,清新腴美。近年來又烹製“無錫乾隆江南宴”、“無錫西施宴”、“蘇州菜餚宴”和太湖船菜。蘇州在民間擁有“天下第一食府”的美譽。蘇南名菜有香菇燉雞、咕咾肉、松鼠鱖魚、巴肺湯、碧螺蝦仁、響油鱔糊、白汁圓菜、西瓜雞、雞油菜心、糖醋排骨、太湖銀魚、陽澄湖大閘蟹。松鶴樓、得月樓是蘇州的代表名食樓。

蘇州小吃是中國四大小吃之一,是品種最多的小吃,主要有滷汁豆腐乾,松子糖,玫瑰瓜子,蝦子醬油,棗泥麻餅,豬油年糕、小籠饅頭、蘇州湯包、藏書羊肉、奧灶面等。

蘇州小吃民謠姑蘇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軟酥糯。生煎饅頭蟹殼黃,老虎腳爪絞連棒。千層餅、蛋石衣,大餅油條豆腐槳。蔥油花捲蔥油餅,經濟實惠都欣賞。香菇菜包豆沙包,小籠饅頭肉饅頭。六宜樓去買緊酵,油里一氽當心咬。茶葉蛋、焐熟藕,大小餛飩加湯包。高腳饅頭搭薑餅,價鈿便宜肚皮飽。芝麻糊、糖芋艿,油氽散子白糖餃。雞鴨血湯豆腐花,春卷燒賣八寶飯。糯米粢飯有夾心,各色澆頭自己挑。鍋貼水餃香噴噴,桂花藕彩海棠糕。臭豆腐乾粢飯糰,蘿蔔絲餅三角包。蜜糕方糕條頭糕,豬油年糕糖年糕。湯糰麻團粢毛團雙釀團子南瓜團。酒釀園子甜酒釀,定勝糕來梅花糕。篤篤篤篤賣糖粥,小囡吃仔勿想跑。赤豆粽子有營養,肉粽鹹鮮味道好。雞頭米、蓮子羹,糖炒栗子桂花香。棗泥麻餅是特產,滷汁豆腐乾名氣響。

菜式典故

蘇系魚頭豆腐
魚頭豆腐

蘇菜中有一道名菜叫做“魚頭豆腐”,它的來歷據傳也是來自那位乾隆下江南的趣話:

乾隆微服出訪到吳山,半山腰逢大雨,淋成落湯雞。他飢餓交加,便走進一獨居人家找一些食品充飢。屋主王潤興是一個經營小吃的小販,見來人如此模樣,頓生同情心,可是家窮四壁,便把沒賣出去的一個魚頭和一塊豆腐加一些味料放進一個破砂鍋中燉好給乾隆吃。這時的乾隆便覺得這菜比宮殿中的山珍海味還好吃。

乾隆再次到吳山,他沒忘記這位王小販,又去這間破屋子,對王說:你手藝這么好怎不開一個飯鋪,王說:我自個都吃不飽那有錢開店。乾隆就賞賜他五百兩銀子,還提筆寫下“皇飯兒”三個大字,落筆竟是“乾鹵二字。王潤興這才知道他遇上了當今皇帝,驚得長跪不起。這是一個好心有好報的動人故事。

從此,王潤興便把乾隆御筆“皇飯兒”掛在中堂,專營魚頭燉豆腐。

“魚頭燉豆腐”在幾代人的不斷改進下,如今已是很有名氣的菜餚了。

蘇系叫化雞

叫化雞

叫化雞的來歷頗有傳奇色彩。據傳清代,在虞山之麓有一叫化子乞得雞一隻,既無炊具又無調料,無法煮食,遂以土法烤食。先將雞宰殺,去其內臟帶毛塗泥,拾得敗枝殘葉堆成火垛,隨意將雞烘烤後睡去。一覺醒來撥開火灰,見餘燼未滅,泥團表面有裂縫,便往地上一摜,雞毛隨泥殼而脫,卻香氣四溢,令人饞涎欲滴,便顧不得燙手就美美地飽餐一頓。

20世紀初,山景園朱阿二根據傳說嘗試做賓客桌上的特色菜餚。他對叫化子煨泥的方法略作改進,除去內臟後,塗上佐料,並將鮮肉、生蝦仁雞肫火腿香菇香料等什錦配料塞入雞肚,用荷葉、高溫紙包紮,塗上泥,然後煨雞。這樣煨出來的雞,雞肉酥爛異香,味透而嫩,上筷骨肉脫離,原汁原味,風味獨特,此後山景園靠叫化雞等名菜聲譽鵲起,名滿江南。

如今叫化雞的品種有山景園叫化雞、王四叫化雞、虞山牌叫化雞等,已列入《江蘇菜譜》和《中國名菜譜》。

紅燒獅子頭、松鼠鱖魚

蘇系紅燒獅子頭

“獅子頭”,北方話叫“大肉丸子”或“四喜丸子”。據說它的“遠祖”是南北朝《食經》上所記載的“跳丸炙”。史書記載,當年隋煬帝帶著嬪妃隨從,乘著龍舟和千艘船隻沿大運河南下時,“所過州縣,五百里內皆令獻食”。楊廣看了瓊花,特別對萬松山、金錢墩、象牙林、葵花崗四大名景十分留戀。

回到行宮後,楊廣吩咐御廚以上述四景為題,製作四道菜餚。御廚們在名廚指點下,費盡心思終於做成了松鼠桂魚、金錢蝦餅、象芽雞條和葵花斬肉這四道菜。楊廣品嘗後,十分高興,於是賜宴群臣,一時間淮揚菜餚傾倒朝野。

到了唐代,隨著經濟繁榮,官宦權貴們也更加講究飲食。有一次,郇國公韋陟宴客,府中的名廚韋巨元也做了揚州的這四道名菜,並伴以山珍海味、水陸奇珍,令座中賓客們嘆為觀止。不料點睛之菜,竟是一隻栩栩如生的“松鼠”活躍盤中,無人能識。只好請主人揭秘:“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原來是用特殊的刀工塑型變幻的一尾鱖魚。全體認罰喝酒。此種遊戲,雅趣和熱鬧並彰,歷久難忘。內陸人也有謂魚為“啞口菜”者,懼其有刺,易傷喉,相戒臨食不語,專心細品美味,也備一格,松鼠鱖魚因此得名。

當“葵花斬肉”這道菜端上來時,只見那巨大的肉糰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絕倫,有如雄獅之頭。賓客們趁機勸酒道:“郇國公半生戎馬,戰功彪炳,應佩獅子帥印。”韋陟高興地舉酒杯一飲而盡,說:“為紀念今日盛會,‘葵花斬肉’不如改名‘獅子頭’。”一呼百諾,從此就添了“獅子頭”這道名菜。

水晶餚蹄

蘇系水晶餚蹄

又名鎮江餚肉,相傳300多年前,鎮江酒海街有家小酒店的店主在大熱天買回四隻豬蹄,欲用鹽醃製,結果卻誤用其岳父用以制鞭炮的硝。誰知肉質未變,反醃得更硬結味香,肉紅蹄白。用清水泡後,焯水過清,再入鍋後加蔥姜花椒茴香桂皮,加水燜煮。本想高溫去毒,不料香氣撲鼻。香氣吸引了神仙張果老,變成白髮老翁來購,四隻餚蹄吃了三隻半,店主食了剩下的半隻,只覺得味極鮮美,此後便用這種方法來製作餚肉。

蘇州名菜

蘇系淡菜皺紋肉
蘇系椒雪肉片
蘇系百花酒燜肉
蘇系高溝捆蹄
蘇系松鼠鱖魚
蘇系珊瑚桂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