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胸黑雁

紅胸黑雁

紅胸黑雁屬於鴨科,學名為 Branta ruficollis。小型雁類。全長55厘米左右。體羽有金屬光澤。頭、後頸黑褐色;兩側眼和嘴之間有一橢圓形白斑;臉後側有大塊栗紅色斑,外圍具寬白色紋;前頸和前胸為棕紅色,外圍以白色紋與臉後白紋相接。翅黑色,折翅時有兩道細橫紋。背、腹、尾羽黑褐色。嘴、腳均為黑褐色。產於湖南洞庭湖及廣西南寧等地。紅胸黑雁因數量稀少而被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列入世界瀕臨物種紅皮書中,同時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列入世界極瀕危鳥類名錄。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紅胸黑雁
拉丁文目名: ANSERIFORMES
拉丁文科名: Anatidae
拉丁文屬名: Branta
拉丁文種名: ruficollis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Pallas, 1769)

瀕危等級

紅胸黑雁紅胸黑雁
CITES瀕危等級: 附錄II 生效年代: 1997
IUCN瀕危等級: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IUCN瀕危等級: 生效年代: 2003年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 生效年代: 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6

紅胸黑雁———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26種在北極繁殖的鳥類列入了受全球變暖威脅的名單,這種雁是其中之一。這些鳥類中有一半是海鳥,它們的食物供應正由於氣候變化而減少。名單上其餘鳥類是陸地物種,包括幾種在海岸棲息的鳥,它們的生存因為海平面上升而受到威脅。

形態特徵

紅胸黑雁紅胸黑雁
紅胸黑雁喜歡結群,但不與其他雁鴨類混群,而是獨自成群生活在一起,較大的群體有時多達數百隻。善於游泳和潛水,飛翔的速度也很快。飛行時群體的佇列極不整齊,有時呈斜線飛行,有時呈“V”字形,很不規則。

小型雁類。體小(全長55厘米左右)而色彩靚麗的雁類。頭、後頸黑褐色;兩側眼和嘴之間有一橢圓形白斑;臉後側有大塊栗紅色斑,外圍具寬白色紋;前頸和前胸為棕紅色,外圍以白色紋與臉後白紋相接。翅黑色,折翅時有兩道細橫紋。

背、、尾羽黑褐色。嘴、腳均為黑褐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 叫聲:叫聲拗口而斷續,重複kik-yoik, kik yoik。群鳥取食時邊吃邊叫。

生活習性

紅胸黑雁紅胸黑雁--習性
為典型的冷水性海洋鳥,耐嚴寒,喜棲于海灣、海港及河口等地。以植物嫩莖葉、種子等為食。 產於湖南洞庭湖及廣西南寧等地。

紅胸黑雁喜歡棲息于海灣、海港及河口等地,繁殖期的生境主要是由苔蘚和地衣復蓋的凍原或灌木凍原地帶,特別是在苔原上地勢較高而又比較乾燥的地方,或水域附近有稀疏灌木生長的苔原地帶。冬季大多出現在有耐鹼植物生長的湖泊和水庫周圍地區,也出現在周圍地勢低洼的鹹水湖和沿海地區,偶爾還出現在農田地里。

紅胸黑雁喜歡結群,但不與其他雁鴨類混群,而是獨自成群生活在一起,較大的群體有時多達數百隻。性情活潑好動,彼此在一起生活時,總是吵吵嚷嚷,極為嘈雜,聲音可以傳到很遠。善於游泳和潛水,飛翔的速度也很快,從水面上飛起時,也總是在不停地鳴叫。晚上一般棲息在水面上、水邊淺水處或者沙灘上。每天黎明就成群結隊地飛到草原上去覓食,中午又回到水邊去休息、飲水和吞食沙粒,晚上有時也在覓食地棲息。當氣候較為惡劣,特別是有暴風雨侵襲的天氣下,也常到蘆葦叢中躲避。飛行時群體的佇列極不整齊,有時呈斜線飛行,有時呈“V”字形,很不規則。每當要向水面上降落時,總是成群地在水面的上空盤鏇幾圈,然後幾乎同時調轉方向,分別像箭一樣一齊疾速地向水面落下,然後又在水面上匯集成密集的群體。

紅胸黑雁主要以青草或水生植物的嫩芽、葉、莖等為食,也吃根和植物種子,冬季有時還吃麥苗等農作物的幼苗。常成群覓食,同時頭部急速活動,並且不斷地發出象豬一樣的“呼嚕”聲。

生長繁殖

紅胸黑雁紅胸黑雁--生長繁殖
紅胸黑雁通常在6月初至6月中旬遷到繁殖地,此時繁殖地的冰雪已經融化,植物開始萌發。配對可能在越冬地就已經形成,求偶行為有點象高度的儀式化動作,包括相互點頭浸水,雄鳥豎直頭面對雌鳥,然後兩翅張開,尾羽垂直豎起,伸頸和鳴叫等。到達繁殖地後就開始營巢,通常4—5對在一起成群營巢在陡峭的河岸附近,富有雜草和灌叢的溪流和峽谷,以及在斜坡地上的凹窪處。巢築於較為開闊的、地勢較高的乾燥地方,沒有任何隱蔽物,極為暴露,常常很遠就能看見,有時還與鷗和猛禽等捕食鳥類的巢緊挨在一起,因此巢的損失率很大。巢由乾草等構成,裡面鋪墊有一些絨羽。每窩產卵3一8枚,偶爾為9枚。通常在6月中旬開始產卵,卵的顏色為橄欖綠色和淡黃白色,孵卵由雌鳥單獨承擔,雄鳥在雌鳥產卵和孵卵期間均在巢的附近擔任警戒任務。當雌鳥離巢覓食時,便用巢邊的絨羽和草將巢掩蓋起來。如果遇到入侵者來臨,親鳥便高聲鳴叫,聲音顯得焦慮不安,同時裝出一副威嚇的姿式,有時甚至做出準備攻擊入侵者的姿勢而絕不棄巢逃走。孵化期為23—25天。雛鳥孵出後就已經被有羽毛,屬於早成鳥。當雛鳥孵出以後,雄鳥也加入到撫育和保衛雛鳥的行列之中,與雌鳥一起共同帶領雛鳥到植物茂密的地方覓食,7月末到8月初,成鳥開始換羽,時間大約為15—20天。幼鳥2—3年才能達到性成熟。

紅胸黑雁是典型的遷徙型鳥類,每年9月中旬至9月末成群離開北極凍原帶繁殖地,遷往歐洲東南部的黑海、裏海和鹹海等地越冬。遷徙時常集成大群,白天幾乎不停地飛翔,僅在傍晚才降落到湖泊等水域休息和覓食,常常發出高叫聲,極為嘈雜。5月中旬至5月末,它又成群結隊從越冬地遷往繁殖地,但春季遷徙的群體顯著較秋季遷徙的群體為小。

紅胸黑雁在我國極為罕見,全世界總的種群數量大約為15,000隻。種群數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沼澤地排水,農業開發,使適合的越冬環境喪失,加之人為干擾和過度狩獵等多種因素的結果。

定居地點

紅胸黑雁紅胸黑雁--定居點
紅胸黑雁,飛行了約3000公里,從它們冬天的棲息地裏海與黑海地帶來到了北極。它們的鄰居是兇猛的。在隼巢的30米以內,10對紅胸黑雁就可以在此定居,但卻沒有危險。

狐狸才是真正的敵人。猛禽很少在靠近自己巢穴的附近捕食。因此紅胸黑雁不會受到攻擊。

同時,由於有了這個兇猛的鄰居,狐狸也不敢靠近紅胸黑雁領著它的小雁們經過隼的巢,此時他們是安全的,因為隼正忙著捕捉別的獵物。 紅胸黑雁領著它的小雁們經過隼的巢,此時他們是安全的,因為隼正忙著捕捉別的獵物

保護現狀

紅胸黑雁紅胸黑雁
紅胸黑雁因數量稀少而被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列入世界瀕臨物種紅皮書中,同時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列入世界極瀕危鳥類名錄。因此,從1985年國際上開始關注紅胸黑雁以來,各國各地都加強了對紅胸黑雁的保護。紅胸黑雁繁殖地在被發現以後,國家林業局遼寧省林業廳、大連市政府、林業局,長海縣和莊河市政府、林業局以及石城鄉政府都十分重視紅胸黑雁保護,採取多種形式進行保護紅胸黑雁必要性,緊迫性的宣傳教育,投入保護資金、設定專人看護,加強對繁殖地,覓食地的管理。林業廳野生動植物保護處主持在召開了紅胸黑雁保護現場辦公會,大連市林業局,莊河市政府的各有關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針對紅胸黑雁保護面臨的問題,做出了拆除坨子上違章建築,撤走風力發電機、建觀測保護站,繼續設專人管護等措施來保護紅胸黑雁的決定。會後,莊河市政府發布了關於保護紅胸黑雁的通告,明確形人坨子周圍30米以內嚴禁各類人員進入,水產養殖活動不得影響紅胸黑雁的繁殖。同時,遼寧鳥類研究中心與有關科研部門又對形人坨周邊的島、坨進行了調查,以期發現紅胸黑雁新的繁殖地。

紅胸黑雁在遼寧繁殖地的發現,也引起了有關國際動物保護組織的關注,並對紅胸黑雁的保護工作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提供部分資金,幫助用於紅胸黑雁取食地的調查和保護。國際鸛鶴委員會主席柯得爾先生於2002年親自到紅胸黑雁繁殖地現場進行考察,並就如何做好紅胸黑雁的保護工作提出了寶貴意見。中央電視台,也都分別進行了拍攝報導,進行保護宣傳教育。特別是2006年1月份,大連市政府批准把形人坨子及周邊島嶼建成紅胸黑雁自然保護區,使保護工作更加規範和依法進行。正是由於各部門,各方面的努力,紅胸黑雁的繁殖數量逐年有所增加。2006年的窩卵巢數達到6個,是1999年以來最多的一年。

紅胸黑雁紅胸黑雁
紅胸黑雁被刊登在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上,有關方面出席各種國際保護會議和有關活動,有關國際保護組織和鳥類愛好者也都紛紛來到台南進行考察、觀賞和攝錄紅胸黑雁,紅胸黑雁的形象也出現在年曆、郵票和各種宣傳品上,甚至新版的旅行證件上也有紅胸黑雁的圖案,紅胸黑雁已成為象徵,對紅胸黑雁情有獨鍾。眾多的鳥類工作者、鳥類攝影愛好者對在越冬的紅胸黑雁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和研究,掌握了紅胸黑雁的越冬習性,同時也攝錄了大量珍貴影像資料,發表和出版了一批論文、書刊和畫冊,把紅胸黑雁保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宣傳到全社會,呼籲政府和廣大民眾加強對紅胸黑雁的保護。

紅胸黑雁繁殖越冬,鳥類工作者也十分關注紅胸黑雁的保護。自1999年以來,有眾多的鳥類工作者、鳥類攝影愛好者來到石城島共商紅胸黑雁保護大計。2005年7月召開了“首屆紅胸黑雁保護研討會”,鳥類保護專家、學者,為紅胸黑雁保護積極獻計獻策,使紅胸黑雁保護進一步得到了加強。同時,有關部門和研究人員還出版發行了一批論文、專著和畫冊,為紅胸黑雁的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正是由於國際上的支持,紅胸黑雁的數量不斷增加,到2005年比1985年增加了近10倍,而且分布範圍也進一步擴大。在紅胸黑雁的保護中,除了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努力外,還出現了一批紅胸黑雁保護志願者,他們不辭辛苦,花費大量精力和資金,幫助進行調查,搞研究,拍攝照片和錄像等,向廣大民眾進行宣傳。正是有了這些志願者的不懈努力和艱苦付出,才使紅胸黑雁保護得更好,才讓讀者看到了紅胸黑雁這優美的舞姿和完整的風采。

雁形目百科

雁形目(Anseriformes)在動物分類學上是鳥綱中的一個目。本目的鳥在中文種通常被稱為“鴨”或“雁”,包括了人們通常所說的鴨、潛鴨、天鵝、各種雁類等鴨雁類。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鳥綱

更多鳥類百科,詳見微百科:中國鳥類百科 更多鳥類百科,詳見微百科:中國鳥類百科
角赤頸鵜鶘(所有種)、鰹鳥(所有種)、海鸕鶿黑頸鸕鶿黃嘴白鷺岩鷺海南虎斑(開鳥)、小葦(開鳥)、彩鸛彩䴉白琵鷺黑臉琵鷺紅胸黑雁白額雁天鵝(所有種)、鴛鴦、其他鷹類隼科(所有種)、黑琴雞柳雷鳥岩雷鳥鐮翅鳥花尾榛雞雪雞(所有種)、血雉紅腹角雉藏馬雞藍馬雞黑鷳白鷳原雞勺雞白冠長尾雉錦雞(所有種)、灰鶴沙丘鶴白枕鶴蓑羽鶴長腳秧雞姬田雞棕背田雞花田雞銅翅水雉小杓鷸小青腳鷸灰燕鴴小鷗黑浮鷗黃嘴河燕鷗黑嘴端鳳頭燕鷗黑腹沙雞綠鳩(所有種)、黑頦果鳩皇鳩(所有種)、斑尾林鴿鵑鳩(所有種)、鸚鵡科(所有種)、鴉鵑(所有種)、灰喉針尾雨燕鳳頭雨燕橙胸咬鵑藍耳翠鳥鸛嘴翠鳥黑胸蜂虎綠喉蜂虎犀鳥科白腹黑啄木鳥闊嘴鳥科(所有種)、八色鶇科(所有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