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詞語釋義]

冰雪[詞語釋義]

冰雪,指冰和雪;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語出《後漢書·西羌傳論》:“﹝ 段熲 ﹞被羽前登,身當百死之陳,蒙沒冰雪,經履千折之道,始殄西種,卒定東寇。”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冰雪 冰雪

詞目:冰雪

拼音:bīng xuě

注音:ㄅㄧㄥ ㄒㄩㄝˇ

詞義: 比喻清純

引證詳解

1. 冰和雪。

《後漢書·西羌傳論》:“﹝段熲﹞被羽前登,身當百死之陳,蒙沒冰雪,經履千折之道,始殄西種,卒定東寇。”

唐 杜甫 《人日》詩之一:“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冰雪鶯難至,春寒花較遲。”

《雲笈七籤》卷三:“人之情性為利慾所敗,如冰雪之曝日,草木之沾霜。”

陳毅《由太行山西行阻雪》詩:“冰雪何時融,征程從此錯。”

2. 指凍雪。

唐 杜甫 《題張氏隱居》詩之一:“澗道餘寒歷冰雪,石門斜日到邱林。” 仇兆鰲 註:“冰雪猶言凍雪。”

3. 形容心地純淨潔白或操守清正貞潔。

隋 江總 《入攝山棲霞寺》詩:“浄心抱冰雪,暮齒逼桑榆。太息波川迅,悲哉人世拘。”

唐 高適 《酬馬八效古見贈》詩:“奈何冰雪操,尚與蒿萊羣。”

宋 文天祥 《正氣歌》:“或為 遼東 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明 吳肅公 《江氏雙節婦》詩:“海水亦何深,明月亦何皎,兩兩冰雪心,天地無終老。”

清 姚鼐 《旌表貞節大姊六十壽序》:“吾嘗閱 歸熙甫 作 顧文康 之女壽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艷陽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風霜之操。”

4. 形容文章辭意高雅清新。

唐 孟郊 《送竇廬策歸別墅》詩:“一卷冰雪文,避俗常自攜。”

唐 賈島 《酬棲上人》詩:“靜覽冰雪詞,厚為酬贈顏。”

唐 李鹹用 《覽友生古風》詩:“一卷冰雪言,清泠冷心骨。分明古雅聲,諷諭成淒切。”

5. 形容肌膚潔白滑潤。

《莊子·逍遙遊》:“ 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 郭慶藩 集釋:“冰,古凝字,肌膚若冰雪,即《詩》所謂膚如凝脂。”

《雲笈七籤》卷六四:“﹝ 王屋真人 ﹞夫婦之顏俱若冰雪,探幽索隱,每亦相隨。”

元 薩都剌 《鬻女謠》:“閉門愛惜冰雪膚,春風繡出花六株。人夸顏色重金璧,今 日飢餓嗁長途。”

其它相關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冰心:高潔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嶺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樣晶瑩、高潔。也可以比喻人。特指女孩子。冰雪象徵著純潔,心靈沒有任何雜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