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足球賽

世界盃足球賽

世界盃足球賽(世界盃)(Football World Cup,官方名稱:FIFAWorld Cup,國際足協世界盃)是國際足球聯合會(FIFA)成員國的國家足球隊之間舉行的四年一度的大規模世界足球錦標賽,屬於是全世界最高級別的國家級足球賽事,除了主辦國外,參加世界盃足球賽必須是國際足協成員國並且需要透過外圍賽以決定出席決賽周的隊伍。與奧運會、F1並稱全球頂級三大賽事。世界盃足球賽是世界上最高榮譽、最高規格、最高含金量、最高知名度的足球比賽,與奧運會並稱為全球體育兩大最頂級賽事,甚至是轉播覆蓋率超過奧運會的全球最大體育盛事。

基本信息

簡介

世界盃(WorldCup,FIFAWorldCup),

世界盃足球賽,世界盃,2014年巴西世界盃,世界盃小組賽

常稱為世界盃足球賽,或僅稱世界盃,是一項國家級男子足球隊之間的國際比賽,由世界足壇最高管理機構國際足球聯合會(FIFA)每四年舉辦一次,與奧運會交替進行,自1998年法國世界盃起,電視轉播觀眾人數達到40億人次,遠遠超過奧運會,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體育盛會[1][2]。世界盃亦是世界足壇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賽事。1930年為世界盃的首屆比賽,冠軍是烏拉圭隊;1942年和1946年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停辦。世界盃 是世界上最高榮譽、最高規格、最高水平、最高含金量、最高知名度的足球比賽,與奧運會並稱為全球體育兩大最頂級賽事,甚至是轉播覆蓋率超過奧運會的全球最大體育盛事。
世界盃是全球各個國家在足球領域最夢寐以求的神聖榮耀,哪一支國家足球隊能得到冠軍,就是名正言順的世界第一,整個世界都會為之瘋狂沸騰。世界盃上發揮出色的球員都會被該國家奉為民族英雄永載史冊,所以它亦代表了各個足球運動員的終極夢想。
世界盃每四年舉辦一次,任何國際足聯會員國(地區)都可以派出代表隊報名參加這項賽事。

2014世界盃2014世界盃

巴西目前是奪得該項榮譽最多的球隊,共獲得5次世界盃冠軍,並且在3奪世界盃後永久的保留了前任世界盃雷米特金杯,現在的世界盃是大力神杯。德國在1974年首次捧杯並沿用至今,都統稱為世界盃

足球在1896年的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就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當時丹麥人以9比0大勝希臘,成為奧運會第一個足球冠軍。但是,奧運會足球賽在其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職業”選手和“業餘”選手之分,而奧運會比賽在當時只允許業餘選手參加,因而不少已經有了職業足球俱樂部的國家在選派奧運會國家隊時,不能派出自己的最強陣容,因而也就不能如實反映出這些國家足球運動的水平。1928年奧運會,西班牙、奧地利等國拒絕參加,而有的國家則把職業運動員當做業餘運動員報名參賽,這樣也損害了其他國家的利益。因此,創辦一個新的世界性足球比賽的問題迫在眉睫。當然,這個新的比賽必須消除“職業”與“業餘”之分各國可派出最強的選手,決定誰是真正的世界足球冠軍。
1928年奧運會結束後,國際足聯召開代表會議,並通過決議,首屆比賽自1930年開始。世界足球錦標賽設金杯一座,用1800克純金鑄造,杯高130厘米,形狀為勝利女神雙手托起金杯,因此也叫“女神杯”。1956年國際足聯在盧森堡召開代表會議,決定把錦標賽的名稱改為“雷米特杯賽”。這是為了表彰前國際足聯主席、法國人雷米特,他在1921年至1954年擔任國際足聯主席達33年之久,並且是這一大賽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後來又有人建議把兩個名稱聯起來,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最後在赫爾辛基的代表會議上又一次改名為“世界足球冠軍賽——雷米特杯”,簡稱為“世界盃”。
如今,世界盃賽辦得如火如荼,每年都吸引了上億人口關注體育。而且當前喜愛足球的人越來越多,世界盃逐漸成為最受歡迎的項目賽事。

國際足聯

世界盃 ,世界足球錦標賽)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足球比賽,與奧運會 、F1並稱為全球三大頂級賽事。每四年舉辦一次,任何國際足聯FIFA )會員國(地區)都可以派出代表隊報名參加,而世界盃主要分為預選賽階段和決賽階段兩個階段。2010年12月2日,FIFA在瑞士 宣布,2018年世界盃在俄羅斯舉行,2022年世界盃在卡達 舉行。

巴西目前是奪得該項榮譽最多的球隊,共獲得5次世界盃冠軍,並且在3奪世界盃後永久的保留了前任世界盃雷米特金杯,現在的世界盃是大力神杯 、都統稱為世界盃。

起源發展

世界盃足球賽世界盃足球賽

現代足球起源於英國,隨後風靡世界。由於足球運動的快速發展,國際比賽也隨之出現。1896年雅典奧運會舉行時,足球就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丹麥以9:0大勝希臘,成為奧運會第一個足球冠軍。因為奧運會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到了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足球比賽已無法持續。

1928年奧運會結束後,FIFA召開代表會議,一致通過決議,舉辦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錦標賽。這對於世界足球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最初這個新的足球大賽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1956年,FIFA在盧森堡召開的會議上,決定易名為“雷米特杯賽”。這是為表彰前國際足聯主席法國人雷米特為足球運動所作出的成就。雷米特擔任國際足聯主席33年(1921-1954年),是世界足球錦標賽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後來,有人建議將兩個名字聯起來,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於是,在赫爾辛基會議上決定更名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簡稱“世界盃”。

世界盃歷史

從1930年第1屆世界盃開始,一共舉辦了19屆世界盃。其中巴西隊5次奪得冠軍,是目前為止奪得世界盃次數最多的國家。2014年在主場作戰,五星巴西顯然希望在球衣胸口上再繡上一顆星星。緊追巴西的則是義大利隊,他們4次奪冠。之後分別是3次奪冠的德國,2次奪冠的烏拉圭、阿根廷,以及奪得過1次冠軍的英格蘭、法國、西班牙。

世界盃主題曲
2014
《全世界/TodoMundo》
演唱者:GabyAmarantos
2014年的首支官方主題曲發布!巴西MTV年度最佳藝人GabyAmarantos聯手桑巴樂團Monobloco,歡快呈現《全世界/TodoMundo》。足球和桑巴,都是巴西的象徵。

2010
1:WakaWaka(ThistimeforAfrica)(官方主題曲)
演唱者:夏奇拉(Shakira)
拉丁天后夏奇拉表示:“對於WakaWaka(ThisTimeForAfrica)這首歌能被選為2010南非世界盃主題曲,我感到非常榮幸。世界盃是一項世界同歡的賽事,它將不同國家,種族,以及不同地域的人們緊緊聯繫到一起,而這也正是我的歌曲所想要表達的意義。”
2:Wavin'Flag(飄揚的旗幟)(宣傳主題曲) 演唱者:柯南(K'naan)
《飄揚的旗幟》表達了對這片充滿戰火、貧窮和落後的土地不離不棄的熱愛。
3:冠軍:西班牙
西班牙史無前例的殺進了世界盃決賽,巴塞隆納的許多大廣場今天也專門搭起了大螢幕供大家觀賞。這級別可真不多見,西班牙爭奪歐洲杯冠軍的比賽就一個螢幕都沒安。

2006
《TheTimeOfOurLives》
演唱者:“美聲男伶”組合(IlDivo)
SonyBMG唱片公司著名作曲家約爾根·埃洛弗松(JorgenElofsson)作曲,超級製作人史蒂夫·麥克(SteveMac)製作

2002
1:“足球聖歌”(Anthem)
演唱者:范吉利斯(Vangelis)
這首主題曲中有兩個版本,一首電子樂版本的作品是由芬蘭音樂家JS16混音完成,兼具東方色彩和電子樂風情。另一首交響樂版傳統、大氣,作為專輯的結尾恰倒好處。
2:“風暴”(Boom)
演唱者:阿納斯塔西婭(Anastacia)
“風暴”曲調簡潔、節奏強勁,流行的曲風給人異域感覺,和“生命之杯”相比它少了些火般熱情,多了份緊迫感強勁的衝擊。

1998
從1998年起,世界盃足球賽的主題曲不再僅限於一首,而且開始灌錄世界盃官方專輯唱片。1998年的《Allez!Ola!Ole!》中就收錄了15首代表參賽各國的足球歌曲。官方主題歌為“我踢球你介意嗎”和“生命之杯”。
1:“我踢球你介意嗎”(法語:LaCourdesGrands,英語:DoyoumindifIplay)
演唱者:尤索·恩多(YoussouN'Dour)&阿克塞拉·瑞德(AxelleRed)
“我踢球你介意嗎”是首輕快的歌曲,帶著濃烈的熱帶情調和歡快的吟唱風格。演唱者都不是法國人,歌曲沒有明顯的法國特點,可能也正應和了世界盃融合交流的主題,並符合法國人喜好出人意料的性格。
2:“生命之杯”(LaCopaDeLaVida)(西班牙語)
演唱者:瑞奇·馬汀(RickyMartin)
“生命之杯”在世界盃之後也傳播甚廣,成為很多足球節目用來烘托氣氛的第一選用曲目。歌曲中的鼓樂節奏和號角奏鳴都頗為煽情。

1994

“榮耀之地”(Gloryland)(1994年美國世界盃主題曲)
演唱者:達利爾·豪(DarylHall)

1990
“義大利之夏”(UN'ESTATEITALIANA)(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主題曲)
英語版本名稱為:ToBeNumberOne
演唱者:吉奧吉·莫羅德(GiorgioMoroder)和吉娜·娜尼尼(GiannaNannini)

“義大利之夏”或許是最成功的世界盃主題曲,至今仍被資深球迷和歌迷所津津樂道。這是首悠揚動聽,又振奮人心的歌曲,義大利人將亞平寧半島上的海風和足球王國對足球運動的理解糅合成迷人的音樂。這首歌有數個版本,原唱錄音版較舒緩傳統;現場演唱版則加入更多搖滾節奏;因為作曲的是義大利電子樂大師吉奧吉,也有過節奏強勁的混音版。兩位原唱者都是義大利最著名的流行樂大師,並且此歌也是兩人合作寫成的,英語版由吉奧吉演唱。超級球迷香港天王譚詠麟也曾將此歌改成粵語版本的“理想與和平”。

賽事獎盃

世界盃足球賽的獎盃是1928年FIFA為獲勝者特製的獎品,是由巴黎著名首飾技師弗列爾鑄造的。其模特是希臘傳說中的勝利女神尼凱,她身著古羅馬束腰長袍,雙臂伸直,手中捧一隻大杯。雕像由純金鑄成,重1800克,高30厘米,立在大理石底座上。此杯為流動獎品,誰得了冠軍,可把金杯保存4年,到下一屆杯賽前交還給國際足聯,以便發給新的世界冠軍。此外有一個附加規定是:誰連續三次獲得世界冠軍,誰將永遠得到此杯。

1970年,第九屆世界盃足球賽時,烏拉圭義大利、巴西都已獲得過兩次冠軍。因此都有永遠占有此杯的機會,結果是巴西隊捷足先得,占有了此杯。

為此,國際足聯還得準備一個新獎盃,以發給下屆冠軍。1971年5月,國際足聯舉行新杯審議會,經過對53種方案評議後,決定採用義大利人加扎尼亞的設計方案——兩個力士雙手高擎地球的設計方案。這個造形象徵著體育的威力和規模。新杯定名為“國際足聯世界盃”。該杯高36厘米,重5公斤,當時價值2萬美元。1974年第十屆世界盃賽,西德隊作為冠軍第一次領取了新杯。這回,國際足聯規定新杯為流動獎品,不論哪個隊獲得多少冠軍,也不能占有此杯了。

註:

球隊榮譽:雷米特杯大力神杯

個人榮譽:世界盃金靴獎世界盃金球獎世界盃雅辛獎

國際足球聯合會(The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Football Association FIFA)於1904年5月21日在法國 巴黎的法國體育運動聯合會(Union Française de Sports Athlétiques)總部正式成立,參加大會的共有來自八個不同國家的組織。

歷史淵源

世界盃足球賽世界盃足球賽
1921年,法國人雷米特 當選國際足聯 主席,他提出了舉辦一項世界性的足球 大賽、並邀請最出色國家隊參加的提議,1928年在國際足聯大會上,每4年舉辦一次世界盃的提議以25比5的投票表決結果通過,國際足聯成立20多年來終於有了自己的代表性賽事。

1929年,國際足聯決定把世界盃舉辦權交給烏拉圭,一方面這個南美國家是當時頂尖的足球強國,兩次奪取奧運會足球金牌,另一方面恰逢烏拉圭獨立百年大慶,政府承諾專門修建世界盃體育場,同時支付所有參賽隊的旅費和食宿費,這對國際足聯格外具有吸引力。

1930年成功創立後,國際足聯又在1934年和38年兩度舉辦世界盃,其中1938年在雷米特的祖國法國舉行,報名球隊達35隊,開始通過預選賽確定最後的14支參賽隊。這一屆大賽還確立了衛冕冠軍和東道主直接參賽的規定,世界盃漸入佳境。

受二戰的影響,世界盃 中斷了12年,1950年恢復後,開始逐漸發展壯大,到2002年已經舉辦了17屆,成為了世界上最重要、影響力最大的單項體育大賽。到2002年,共有7支國家隊品嘗過舉起世界盃的滋味,1970年,巴西隊第三次奪取了雷米特杯,並得以永久保留該獎盃,從1974年起,大力神杯啟用,並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賽事規則

按照規定,世界各個參予世界盃足球賽的隊伍,通常以大洲劃分不同區域,該參予國的國家足球隊需要與所屬的區域內其他國的足球隊先進行多場世界盃外圍賽,以爭奪該區域能夠晉身

世界盃足球賽世界盃足球賽
世界盃決賽周的資格。外圍賽成績愈好,能夠晉身決賽周的機會愈高,惟每個區域的名額和爭取方式(比賽方式)不盡相同。足球運動較發達的區域如歐洲南美洲 的入圍比例會較亞洲大洋洲 為多出幾倍。

另外,以往來說,該屆世界盃決賽周的主辦國和對上一屆的冠軍國家足球隊,均不需要先參予外圍賽,便可以自動成為世界盃決賽周的其中一員。但這個情況將會有變,國際足協宣布由2006年起,只有主辦國才可以自動晉身決賽周。換句話說,2002年韓日世界盃冠軍隊巴西亦需要參予2006年世界盃外圍賽。

進入決賽階段的國家足球隊先以小組形式進行分組賽。分組賽將會以抽籤形式分組。而國際足協先將各參賽隊伍分成四個組別,第一組為種籽隊,當中包括主辦國及另外七隊(日韓世界盃為六隊)最高證評分之國家隊。每個小組均擁有第一至第四組的國家隊。評分方法則是根據該國家隊前兩屆世界盃成績及最近三年之國際排名。

於小組賽的首次名(1986年至1994年包括成績最好的四支小組第三名隊伍)才能夠進入次圈,自1986年開始次圈以淘汰賽形式進行,直至四強﹑準決賽和總決賽,才會有冠軍得主誕生。

2014世界盃抽籤

2014年巴西世界盃32強小組席位2014年巴西世界盃32強小組席位
分組抽籤將於2013年12月6日在巴西馬塔迪聖若昂 進行。[4][5][6]晉級國家中,挑出國際足總世界排名前七名與本屆東道國巴西分在同區,其他國家則依據各大洲分為三區。

根據2013年10月FIFA的官方排名,東道主巴西隊與FIFA排名前7名的球佇列為種子隊。

國家隊 2013年10月
國際足聯排名
巴西(東道主) 11
西班牙 1
德國 2
阿根廷 3
哥倫比亞 4
比利時 5
烏拉圭 6
瑞士 7
荷蘭 8
義大利 9
英格蘭 10
智利 12
美國 13
葡萄牙 14
希臘 15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16
象牙海岸 17
克羅埃西亞 18
俄羅斯 19
法國 21
厄瓜多 22
加納 23
墨西哥 24
哥斯大黎加 31
阿爾及利亞 32
奈及利亞 33
宏都拉斯 34
日本 44
伊朗 49
韓國 56
澳大利亞 57
喀麥隆 59

歷屆賽事

世界盃足球賽世界盃足球賽
世界盃足球賽世界盃足球賽
世界盃足球賽世界盃足球賽
第1屆 1930年烏拉圭世界盃

本屆杯賽沒有預選賽,只有13支國家隊報名參賽,兩個南美國家烏拉圭阿根廷攜手進入決賽。烏拉圭國家足球隊成為第一個世界盃冠軍。第一屆世界盃足球賽為世界足球運動開創了一個新紀元。

第2屆 1934年義大利世界盃

本屆杯賽第一次進行了電台的實況轉播。義大利捷克斯洛伐克爭奪冠軍,義大利首次奪得世界盃冠軍。

第3屆 1938年法國世界盃

這屆杯賽上,上屆冠軍和東道主球隊直接進入決賽階段比賽。上屆冠軍在世界盃直接進入決賽階段比賽的規定直到2002年韓日世界盃後才被取消。在2006年的德國世界盃上,上屆冠軍巴西也參加了南美區預選賽。最終決賽在義大利和匈牙利之間進行,義大利隊以4比2的比分蟬聯冠軍。義大利隊也成為世界盃歷史上第一支蟬聯冠軍的球隊。

第4屆 1950年巴西世界盃

經過第一輪小組循環賽,巴西、烏拉圭、西班牙和瑞典進入四強,他們需要再次以循環賽的形式決出冠軍。巴西隊與烏拉圭隊的比賽就是事實上的最後決戰,這場比賽在馬拉卡納球場上演,老道的烏拉圭隊頂住了場上和場外

的壓力,第二次獲得世界盃冠軍榮譽。本屆杯賽的觀眾人數首次突破100萬,並創造了平均每場6萬名觀眾的世界盃記錄。巴西球員阿德米爾榮獲最佳射手獎,在比賽中,他共攻入7球。還有值得一提的是,整個杯賽過程,沒有一名隊員被罰出場,大概是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人們更加珍視和睦友善了。

第5屆 1954年瑞士世界盃

本屆杯賽在瑞士的五個城市進行, 26場比賽總共打進140個進球,令球迷大飽眼福。平均每場進5.38球的記錄也是歷屆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最高的。本屆杯賽,球員們首次穿上了印有號碼的球衣。另外,電視首次運用於世界盃賽的轉播。聯邦德國隊逆轉戰勝了被譽為“無冕之王”的匈牙利隊最後獲得冠軍,開始了他們在世界盃賽上的輝煌歷程。

世界盃足球賽世界盃足球賽
第6屆 1958年瑞典世界盃

這屆比賽的大明星是巴西隊年僅17歲的天才球員貝利,他司職左邊鋒,與加林查、扎加洛、瓦瓦組成世界上最鋒利的前鋒線。另一位明星是法國隊的方丹,他是第一位在世界盃決賽階段每場比賽都有進球的球星,創造了至今無人打破的一屆世界盃進13球的最高記錄。東道主瑞典隊發揮出眾,進入冠軍決賽,與爭奪冠軍。但巴西藝術足球很快向世人證明了它的威力,巴西隊第一次奪得世界盃冠軍。中國隊首次參加了世界盃預選賽,但未能獲得出線權。

第7屆 1962年智利世界盃

這屆杯賽被稱為歷史上最粗野的一次世界盃賽,幾乎每場比賽都有球員被罰出場外。開賽三天,竟然有34名球員是被抬下場的。巴西隊戰勝捷克斯洛伐克隊成為第三個兩次獲得世界盃冠軍的隊伍,在世界掀起了猛烈的“黃色風浪”。

第8屆 1966年英格蘭世界盃

本屆杯賽上的最大黑馬屬於朝鮮隊,他是世界盃賽上首次進入複賽的亞洲球隊。在英格蘭與聯邦德國的冠軍爭奪戰中,英格蘭隊的赫斯特成為了東道國的英雄,他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在決賽中上演“ 帽子戲法 ”的球員,現代足球隊發源國第一次登上了冠軍獎台。英國人在本屆比賽中創新使用了“442”陣型,這個經典的陣型到目前仍然被很多球隊所採用。英格蘭與聯邦德國的冠亞軍決賽中的爭議進球也成為世界盃歷史上的懸案和經典。

第9屆 1970年墨西哥世界盃

隨著各大洲足球運動的發展,國際足球聯合會首次決定在歐洲和南美洲之外的地區舉辦世界盃賽,最後選中了墨西哥。冠軍爭奪戰中巴西最後以4比1戰勝義大利隊,取得劃時代的勝利,成為世界盃歷史上第一支三次奪冠的隊伍,並永久占有了“雷米特杯”。

第10屆 1974年德國世界盃

這屆杯賽正值世界足球技術革新的熱潮,以荷蘭人創造的“全攻全守”為代表,為足球帶來了新的活力。聯邦德國隊與荷蘭隊踢了一場永垂史冊的決賽,在全場觀眾的歡呼聲中,聯邦德國 隊2-1獲勝,第二次登上了冠軍領獎台。

第11屆 1978年阿根廷世界盃

本屆世界盃賽實現了一個歷史性的突破,預選賽的參賽隊伍第一次超過了100支。阿根廷隊與上屆亞軍荷蘭隊爭奪桂冠。最後,阿根廷隊以3比1的比分使荷蘭隊再次屈居“老二”。這也是世界盃歷史上第五次由東道主奪魁。

第12屆 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

本屆杯賽擴軍至24支球隊。義大利與西德進行冠軍爭霸戰。義大利成為繼巴西後,第二個獲得三次世界盃冠軍頭銜的國家。羅西也以6球獲得本屆杯賽的最佳射手和最佳球員獎。

第13屆 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

這屆世界盃的主辦國哥倫比亞因財政困難宣布放棄。墨西哥代替哥倫比亞承辦世界盃比賽,並成為了第一個舉辦過兩屆世界盃賽的國家。阿根廷隊與聯邦德國隊爭奪冠軍,巨星馬拉多納顯示出他作為本屆杯賽最佳球員的風采,本屆杯賽成了他表演的大舞台。阿根廷最後獲得冠軍。

第14屆 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

本屆杯賽的英雄人物當屬老將米拉、最佳射手斯基拉奇和阿根廷鬥神戈耶切亞。冠軍最後屬於聯邦德國隊,聯邦德國與義大利、巴西一樣,成為三次獲得世界盃冠軍的國家。本屆杯賽吸引了近267億次電視觀眾,門票收入達1.4億美元。

第15屆 1994年美國世界盃

本屆世界盃決賽圈比賽充滿了精彩刺激的場面和令人叫絕的進球。沙烏地阿拉伯隊闖入了16強,為亞洲足球贏得了榮譽。本屆杯賽上最大的悲劇是哥倫比亞球員埃斯科巴因將球打入自家球門,回國後慘遭殺害。最後的決賽的雙方是巴西隊和義大利隊,兩隊都分別獲得過三屆世界盃冠軍。比賽在120分鐘內沒有分出高低,點球決戰,巴喬射失點球,巴西人再次捧杯,成為世界上第一支獲得四屆世界盃冠軍的國家。

第16屆 1998年法國世界盃

本屆杯賽世界盃擴軍到32支球隊,最大的黑馬是首次進入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的克羅埃西亞隊,前南解體後首次參賽的他們最終獲得第3名,隊中球星蘇克成為本屆世界盃最佳射手。7月12日成為了法國人的節日,在決賽中,中場大將齊達內在上半場兩次頭球破門,為法國隊奪冠早早奠定了勝局。最終,法國隊以3比0擊敗巴西奪魁。人們不解羅納爾多在決賽中的低迷表現。

第17屆 2002年韓日世界盃

世界盃歷史上首次由兩國合辦。本屆杯賽以弱勝強的冷門頻出,數個奪標熱門隊伍止步於小組賽。決賽在巴西和德國之間進行,巴西隊第5次獲得世界盃冠軍。東道國韓國隊獲得第4名,創造了亞洲球隊在世界盃歷史上的新紀錄。中國隊首次進入世界盃決賽階段的比賽,但小組賽三場未進球,以失9球、積0分的成績無功而返。

世界盃足球賽世界盃足球賽
第18屆 2006年德國世界盃

德國、南非、英格蘭、摩洛哥和巴西參與了2006年世界盃的申辦,但是巴西在最後時刻退出。在最後的投票中,德國以12票比11票,以一票的優勢戰勝了南非,獲得了2006年世界盃的舉辦權。這是德國第二次舉辦世界盃決賽階段的比賽。德國上次舉辦世界盃是在1974年。這屆杯賽上,四強全為歐洲球隊,亞非球隊表現不佳,最終意大

利以點球大戰戰勝法國,獲得冠軍。齊達內在加時賽下半場因為用頭撞擊義大利隊後衛馬特拉齊,被紅牌罰下,震撼了世界。

第19屆 2010年南非世界盃

第19屆世界盃將在南非舉行,這是非洲國家第一次舉辦世界盃賽,預示著非洲足球事業逐步踏入顛峰。

第20屆 2014年巴西世界盃

台北時間2007年10月30日,國際足聯在總部蘇黎世宣布:巴西將承辦2014年世界盃。

第21屆 2018年巴西世界盃 第22屆 2022年卡達世界盃

台北時間2010年12月2日23時38分(歐洲中部時間16時38分),2018年與2022年世界盃申辦投票結果在瑞士蘇黎世會展中心揭曉,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打開白色神秘信封,向全世界媒體宣布:俄羅斯贏得2018年世界盃主辦權,2022年世界盃則花落卡達。

賽事成績

年份 主辦國 冠軍 亞軍 第三名 第四名
1 1930世界盃 烏拉圭 烏拉圭 阿根廷 美國/南斯拉夫 -
2 1934世界盃 義大利 義大利 捷克斯洛伐克 德國 奧地利
3 1938世界盃 法國 義大利 匈牙利 巴西 瑞典
4 1950世界盃 巴西 烏拉圭 巴西 瑞典 西班牙
5 1954世界盃 瑞士 德國 匈牙利 奧地利 烏拉圭
6 1958世界盃 瑞典 巴西 瑞典 法國 德國
7 1962世界盃 智利 巴西 捷克斯洛伐克 智利 南斯拉夫
8 1966世界盃 英格蘭 英格蘭 德國 葡萄牙 蘇聯
9 1970世界盃 墨西哥 巴西 義大利 德國 烏拉圭
10 1974世界盃 德國 德國 荷蘭 波蘭 巴西
11 1978世界盃 阿根廷 阿根廷 荷蘭 巴西 義大利
12 1982世界盃 西班牙 義大利 德國 波蘭 法國
13 1986世界盃 墨西哥 阿根廷 德國 法國 比利時
14 1990世界盃 義大利 德國 阿根廷 義大利 英格蘭
15 1994世界盃 美國 巴西 義大利 瑞典 保加利亞
16 1998世界盃 法國 法國 巴西 克羅埃西亞 荷蘭
17 2002世界盃 韓國/日本 巴西 德國 土爾其 韓國

18

19

2006世界盃

2010世界盃

德國

南非

義大利

西班牙

法國

荷蘭

德國

德國

-

烏拉圭

賽事記錄

世界盃足球賽世界盃足球賽
年齡最大的世界冠軍:迪諾·佐夫 (義大利)40歲

年齡最小的世界冠軍:貝利(巴西)17歲

年齡最大的參賽球員:羅傑·米拉(喀麥隆)42歲零39天

年齡最小的參賽球員:諾曼·懷特塞德(北愛爾蘭)17歲零42天

年齡最大的進球球員:羅傑·米拉(喀麥隆)42歲零39天

年齡最小的進球球員:貝利(巴西)17歲239天

第一個進球:勞倫特(法國),1930,法國4-1墨西哥

第一個點球:羅薩斯(墨西哥),1930,阿根廷-墨西哥

第一個烏龍球:馬努埃爾·羅薩斯(墨西哥)1930,墨西哥-智利

第一個帽子戲法:斯塔比萊(阿根廷)1930,阿根廷-墨西哥

最短時間帽子戲法:基斯(匈牙利)1982,匈牙利-薩爾瓦多

第一位被罰出場球員:加林多(秘魯)1930秘魯-羅馬尼亞

第一位被罰出場守門員:帕格利烏卡(義大利)1994 義大利-挪威

第一張黃牌:洛普切夫(蘇聯),1970,

第一張紅牌:卡士澤(智利),1974,智利-西德

進球最少的最佳射手:內耶德利安(捷克斯洛伐克)1934

最快被罰出場球員:何塞·巴蒂斯塔(烏拉圭)1986 烏拉圭-蘇格蘭 56秒

比分最懸殊的比賽:1982,匈牙利-薩爾瓦多 10:1;1954,匈牙利-韓國 9-0

單場一隊進球最多記錄:1982,匈牙利-薩爾瓦多 10:1

單場進球最多紀錄:1954,奧地利7-5瑞士

最快進球紀錄:2002,哈坎-蘇克,土耳其3-2韓國,11秒

替補上場最快進球紀錄:莫拉雷斯(烏拉圭),2002,烏拉圭-塞內加爾,17秒

單屆進球最多國家:1954,匈牙利,27球

連續4屆進球者:貝利(58年6球,62年1球,66年1球,70年4球)賽爾勒(58年1球,62年2球,66年2球,70年3球)

單屆世界盃進球最多射手:方丹(法國),13球,1958

單屆世界盃頭球進球最多射手:克洛斯(德國),5球,2002

世界盃進球最多球員:羅納爾多(巴西),15球,98年-4球, 02年-8球,06年-3球

單場比賽進球最多者:薩連科,5球,94年,俄羅斯--喀麥隆 6:1

單場比賽紅黃牌最多:2002年,德國-喀麥隆,16張

比賽場次最多球員:馬特烏斯德國),5屆25場,共2048分鐘

最長不失球記錄: 曾加(義大利),90年,5場比賽共518分鐘不失球

被犯規次數最多選手:馬拉多納(阿根廷),53次,90年

各國精英

世界盃足球賽世界盃足球賽

巴西隊 羅納爾迪尼奧卡洛斯羅納爾多阿德里亞諾
英格蘭隊 魯尼歐文喬·科爾
法國隊 齊達內維埃拉亨利馬克萊萊特雷澤蓋維埃拉
西班牙隊 卡西利亞斯勞爾
義大利隊 托蒂布馮皮耶羅加圖索
阿根廷隊 梅西克雷斯波
荷蘭隊 范尼斯特魯伊博格坎普
烏克蘭隊 舍甫琴科

世界盃足球賽吉祥物

2014巴西世界盃吉祥物2014巴西世界盃吉祥物
1966年英國世界盃首次出現了世界盃的官方吉祥物,一隻會踢球的獅子---威利。這一以卡通形象作為宣傳方式的新舉措,成為日後世界盃吉祥物設計的一個里程碑。歷屆吉祥物

1970年第九屆世界盃足球賽在墨西哥舉行,推出了名為“朱厄尼托”的吉祥物

1974年世界盃足球賽由前西德主辦。主辦國設計了一對一高一瘦、一矮一胖的德國小朋友“提普”和“泰普”。

1978年阿根廷世界盃足球賽,以一位正在踢球的高原小男孩作為造型,小男孩穿著阿根廷隊隊服,右手拿馬鞭,頭戴傳統的阿根廷高原民族禮帽。

1982年的西班牙世界盃足球賽,一反歷屆世界盃以動物或人物造型作為吉祥物的慣例,改用了一隻肥碩無比的橘子“納蘭吉托”(Naranjito)作為主角。

1986年第十三屆世界盃足球賽在墨西哥舉行,推出的吉祥物是一個名為“皮克”、頭戴尖頂草帽的擬人化辣椒。

1990年義大利之夏,設計師一反傳統,用足球和積木拼成一個人形(中文名“查奧”),它以足球為頭顱,以90塊由綠、白、紅三色積木組成的身軀和四肢,十分動感而又富有創意。缺乏足球細胞的美國人在1994年世界盃賽上,發揮了自己對卡通畫的特長,他們設計了一隻卡通狗作為該屆世界盃吉祥物。這隻棕色小狗名叫“射手”,身穿代表美國國旗顏色的紅白球衣、藍球褲和紅白間條球襪,懷抱一隻黑白相間的足球。

1998年,一隻名叫福蒂克斯Footix的人狀歡呼跳躍的小公雞,成為了正在激烈進行中的法國世界盃的吉祥物。法國歷史上是高盧人的棲息地,從上古以來法國人對於雄雞的崇拜就相當聞名,98年世界盃吉祥物就帶有明顯的法國文化圖騰,公雞Footix成為了這屆世界盃的吉祥物,這隻公雞線條簡單流暢,而且流暢的顛球動作成為這隻公雞露面的招牌動作。

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的吉祥物有三隻太空精靈,其中一隻年長高個子的領袖渾身金色,手舉一隻足球,另兩隻小些的一個是紫羅蘭色,另一個是藍色。年長的金色精靈象是古代東亞勇士,兩個年輕的精靈則頭上長著觸鬚。據組委會介紹,這些外太空的精靈生活在大氣層,踢著“太空版本”的足球,象徵著“融洽,團結和合作。”藍色的精靈叫Nik、黃色的精靈叫Ato、紫色的精靈叫Kaz。帶有鮮明的東方色彩。

扎庫米2006年德國世界盃足球賽的吉祥物名叫“高里奧六世(Goleo VI)”。他是一隻可愛的獅子。他活靈活現,可以說話,可以思考,自然的,他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因為誰也不是生來就會成為吉祥物的。“高里奧六世”身高2米,也是自1974年世界盃以來,世界盃第一次擁有的一個“活生生”的吉祥物。陪伴在高里奧六世身邊的是一隻名叫“菲利”的能說話的足球。

2010年世界盃足球賽吉祥物--豹子扎庫米.豹子“扎庫米”名字中頭兩個字母“ZA”是南非語中“南非”的縮寫;後面的字母“KUMI”在許多非洲語言中的意思都是“10”,意味著南非世界盃舉辦的年份——同時,這也是大部分頂尖足球運動員身披的球衣號碼。這支小豹子被設定為1994年出生,象徵著新南非共和國的成立。

世界盃足球賽經典用球

Telstar

TelstarTelstar

“Telstar”這款比賽用球完全由真皮製成,這一點和當時其他的球相比並沒有什麼特殊,但與眾不同的是“Telstar”表面由32塊手縫的嵌面組成(12塊黑色五角形和20塊白色六角形),這種全新的構造配合均衡的縫製使足球擁有更圓和近乎完美的外形。這一革命性的構造設計書寫了足球史上新的一頁。“Telstar”首次在白star”仍然是各種足球的原型。

Tango

TangoTango

1978年用球,由愛迪達公司設計,被認為是經典之作,從結構上看,它由20個“三角愛迪達”形的嵌面相連形成12個大小相等的圓形。實際上,從此之後的世界盃的比賽用球都是在這一設計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的與以往比賽用球不同的是,“Tango”提高了球對各種氣候條件的適應能力。

Fevernova

FevernovaFevernova

2002年用球,“飛火流星”是愛迪達自推出1978年世界盃指定比賽用球TangoTM後第一次採用突破常規的設計。在外觀設計上融入現代亞洲文化的元素,更具動感和創新。“飛火流星”所採用的高科技合成的泡沫層結構是基於98法國世界盃三色球的改良。改進後的泡沫層由眾多超強耐壓且大小相等的微型氣囊構成,該結構賦予了球身出眾的能量回復性能及額外的受力緩衝性能,有效提高了足球的可控性及運行的精準度。
Adidas+TeamgeistAdidas+Teamgeist

Adidas+Teamgeist

2006年用球,團隊之星是第一顆以3D方式設計的足球,adidas創意團隊(AIT,adidasInnovationTeam)以交叉鎖定方格設計,以3D預先孤度成形,採用全新的14塊鞍墊結構,將3個鞍墊的接觸點數量降低60%(60個降到24個),且減少分隔線總長15%以上(從40.05公分減少到33.93公分),並導入adidas於2004年發表的熱結合(ThermalBonding)科技,經英國羅浮堡大學和德國adidas足球實驗室測試,證明團隊之星可大幅增加球員的控球能力及精準度。

adidas+Jabulani

2010年用球,“JABULANI”源於非洲祖魯語,意為“普天同慶”。JABULANI”採用愛迪達全新研發的球面,使得球體可以在任何天氣條件下始終保持穩定的飛行路線,從而大大提升球員對足球的控制力。“JABULANI”突破性地僅由八塊表皮組成,愛迪達首次採用球形制模的方法使每一塊表皮都實現三維立體結構,然後以熱粘合
adidas+Jabulani
adidas+Jabulani
技術拼接完成,從而使新球較以往更圓、運行更精準。作為愛迪達的第11個世界盃比賽用球,“JABULANI”採用了11種不同的顏色。11種顏色也代表著每支足球隊由11名球員組成,同時寓意南非擁有11個部落和官方語言。

Brazuca

adidas+Jabulaniadidas+Jabulani

台北時間2013年12月3日晚,正式公布2014年巴西世界盃官方用球“Brazuca”。
Brazuca在俚語中用來描述巴西人的生活方式和民族自豪感。除了Brazuca之外,官方用球的另外兩個候選名稱分別是BossaNova和Carnavalesca,前者代表著上世紀50、60年代的一種桑巴音樂風格,而後者的含義則是巴西著名的狂歡節。
這是首次由球迷直接決定世界盃用球的名字,有大約110萬巴西球迷參與了投票活動,而Brazuca的得票率高達77%。此外,之前巴西球星卡卡也曾在接受採訪時透露,自己同樣參與了投票活動,選擇的也正是Brazuca這個名字。
右圖為2014年巴西世界盃官方用球“Brazuca”及大力神杯。

世界盃紅黃牌紀錄

世界盃紅牌總數(截至2010):176張
得紅牌最多的球隊:巴西、11張
單場比賽紅黃牌最多:2002年,德國VS喀麥隆(4黃變2紅);2006年,葡萄牙VS荷蘭(8黃變4紅),均為16黃
決賽紅黃牌 最多:2010年西班牙對荷蘭(13黃1紅)
最多紅牌場次:2006年葡萄牙對荷蘭,4張紅牌 (科斯蒂尼亞、德科、范布隆克霍斯特、博拉魯茲)
最快紅牌:1986年,烏拉圭的塞爾吉奧·巴蒂斯塔在對蘇格蘭開場僅56秒就被罰下
最快黃牌:1994年,俄羅斯的古爾盧科維奇在對瑞典第1分鐘時就吃到黃牌
第一個被罰下的球員:1930年秘魯的馬里奧·德·拉斯·卡薩斯在對羅馬尼亞時被罰下
第一個被罰下的守門員:1994年義大利的帕柳卡在對挪威時被罰下
世界盃決賽第一個吃紅牌的人:1990年阿根廷對西德,阿根廷的蒙松。其後不久,蒙松的隊友德索蒂也吃到了紅牌;另三個決賽吃紅牌的是1998年法國的德塞利;2006年法國的齊達內;2010年荷蘭的海廷加
不止一次被罰下的人:喀麥隆的里格貝特·宋(1994對巴西、1998對智利);法國的齊達內(1998對沙特、2006對義大利)
首次使用紅黃牌的世界盃:1970年在墨西哥舉行的世界盃,紅黃牌發明者為英國裁判阿斯頓
第一張黃牌:洛普切夫(蘇聯),1970,蘇聯-墨西哥
第一位主哨世界盃決賽的裁判:比利時的約翰·朗格魯斯

比分紀錄

懸殊比分:
10-1匈牙利-薩爾瓦多1982
9-0匈牙利-韓國1954
9-0南斯拉夫-薩伊1974
8-0瑞典-古巴1938
8-0烏拉圭-玻利維亞1950
8-0德國-沙烏地阿拉伯2002
7-0葡萄牙-朝鮮2010
7-0波蘭-海地1974
7-0烏拉圭-蘇格蘭1954
7-0土耳其-韓國1954
7-1巴西-瑞典1950
7-1義大利-美國1934
6-0阿根廷-塞蒙2006
6-0蘇聯-匈牙利1986
6-0阿根廷-秘魯1978
6-0西德-墨西哥1978
6-0烏拉圭-以色列1970
6-0匈牙利-印度1938
單場一隊進球最多記錄:1982,匈牙利-薩爾瓦多10:1
單場進球最多:1954年奧地利7比5瑞士(12球)
最多連勝場次:11場,巴西,2002至2006
最多連敗場次:9場,墨西哥,1930、1950至1958
最多連平場次:5場,比利時,1998至2002
最多不敗場次:13場,巴西,1958至1966(11勝2平)
最多不勝場次:17場,保加利亞,1962至1974、1986、1994

最新訊息

世界盃獎金竹子開花

世界盃足球賽是球迷的盛宴,同時也是各參賽隊賺錢的好機會。進入新世紀[1.53%資金研報]以來,國際足聯給予世界盃參賽球隊的獎金一直處於上升趨勢(見表2)。另外,為了鼓勵俱樂部支持球員參賽的積極性,國際足聯對俱樂部的獎勵也在不斷提高,4年前的這筆費用為4000萬美元,而巴西世界盃則追加到了7000萬美元。
不過,巴西世界盃獎金額增加的部分基本集中於前三名,而其餘球隊的參賽收入不僅基本沒有提高,甚至8強球隊的收入還有所減低(見表1)。國際足聯之前曾經表示將對主辦國巴西的青少年足球給予大筆資助,據悉要達到1億多美元,顯然這些費用需要從其他地方挪過來。

世界盃比奧運會更“豪”

與國際足聯僅僅負責足球一個項目相比,國際奧委會無論是下屬協會還是本身的規模都更豪華。自從1984年以來,在人們的概念中,國際奧委會從過去的一窮二白變得財大氣粗,用現在的話來說絕對是進入“土豪”級別。不過,與國際足聯的“大土豪”身份相比,國際奧委會最多也就是個“小土豪”。
按照國際奧委會公布的數據,2001年~2004年,國際奧委會的總收入達到約42.1550億美元;從2005年到2008年間,由於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國際奧委會收入有所減少,為近40億美元。而最近4年,隨著全球經濟回暖,據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介紹,2010溫哥華冬奧會和2012倫敦奧運會的電視轉播權打包銷售,總收益高達39億美元,雖然贊助和其他收入沒有詳細公布,但總收入可能達到70億美元。而在此期間,國際足聯同樣組織了兩屆世界盃,德國世界盃和南非世界盃,總收入則超過120億美元。
國際奧委會的收入來源可分為四大類(見下圖),其總收入的8%用於國際奧委會自身的運作和管理,其餘的92%分別發給舉辦國的奧組委、各國奧委會,以及各單項國際體育組織。

全球賽事“黃金碗”最貴

有意思的是,別看國際足聯吸金能力最強,但就賽事的品牌價值來看,四年一度的世界盃其實並不是最高的。根據權威財經雜誌《福布斯》今年公布的世界品牌價值前十的體育賽事排名來看,排在首位的是號稱美國“春晚”的NFL超級碗,品牌價值達4.2億美元,其價值比奧運會和世界盃的總和還要高。
美國擁有眾多職業賽事,職業籃球賽、職業棒球賽、職業橄欖球以及職業冰球賽等,這些職業賽事都有各自的總決賽,其中職業橄欖球的超級碗總決賽是全美最受關注的體育賽事,每年吸引的電視觀眾比MLB(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及NBA總決賽的總和還要多3倍。據統計,觀看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決賽的美國電視觀眾總數約1700萬,但這與超級碗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2008年,有1.3億美國人觀看了超級碗,而只有1.2億人參加總統選舉投票。據統計,2013年的超級碗賽事成為全球最貴的廣告平台,本屆超級碗的廣告收入再次創下了歷史新高,達到了每30秒370萬至380萬美元左右,有些廣告甚至賣到了400萬美元。折合起來,差不多是每秒70多萬元至80萬元人民幣。因此,超級碗也被稱為“黃金碗”。

獎金最高的還是歐冠

別看“超級碗”品牌價值被評為最高、國際足聯也增加了巴西世界盃冠軍球隊獎金,但在世界體壇獎金最高的還是歐冠冠軍獎金。據歐足聯公布的2012~2013賽季歐冠獎金具體分配方案,上賽季歐冠冠軍拜仁和亞軍多特蒙德分別獲得了7525萬美元和7404萬美元獎金(而前兩年奪冠的巴薩只拿到3300萬美元),由此可見,世界盃冠軍的獎金不僅不及歐冠冠軍獎金的一半,甚至還不如歐洲杯,後者的冠軍獎金達到了3300萬美元。
此外,橄欖球“超級碗”,球隊奪冠的總獎金為1550萬美元。而根據NBA今年4月公布的獎金分配方案,季後賽總獎金是1300萬美元,獲得本賽季總冠軍的球隊可以獲得超過230萬美元的獎金。這個數字並不算高。
而從體育比賽中奪冠的個人收入來看,NBA、世界盃等集體項目分攤到每個球員頭上其實並不多(見下表)。

國際足聯是“大土豪”

從韓日世界盃的不到2億美元到巴西世界盃的5.76億美元,國際足聯給予參賽球隊的物質獎勵翻了一倍還多。對於國際足聯的大手筆,不少專家指出,這是一個聰明的做法,FIFA主席布拉特的目的是讓所有世界盃的參與者都來積極保護世界盃這個大市場,畢竟世界盃是國際足聯賺錢的最大平台。1974年,當阿維蘭熱登上國際足聯主席寶座時,國際足聯賬戶上只有24美元結餘。而36年後,國際足聯賬戶上的可動用資金已經超過10億美元。
韓日世界盃時,國際足聯盈利2.6億美元,而德國世界盃時有1.5億美元左右盈利,因此盈利真正實現大飛躍的是南非世界盃。有數據顯示,南非世界盃時國際足聯收入超過80億美元,比德國世界盃的收入翻了一番,因此盈利絕對在10億美元以上。
國際足聯的收入主要來自電視轉播權、廠商贊助和相關紀念品銷售三部分,下面以南非世界盃為例加以說明。

國際足聯秘書長對開幕場地表示滿意

國際足聯秘書長瓦爾克20日對巴西進行了今年的首次訪問,在視察了世界盃開幕式的舉辦場地聖保羅伊塔蓋拉體育場的工程後,他認為工程進度總體令人滿意。

歷屆世界盃

▪1930年烏拉圭世界盃 ▪1934年義大利世界盃▪1938年法國世界盃
▪1950年巴西世界盃 ▪1954年瑞士世界盃 ▪1958年瑞典世界盃
▪1962年智利世界盃 ▪1966年英格蘭世界盃▪1970年墨西哥世界盃
▪1974年德國世界盃 ▪1978年阿根廷世界盃▪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
▪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 ▪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1994年美國世界盃
▪1998年法國世界盃 ▪2002年韓日世界盃 ▪2006年德國世界盃
▪2010年南非世界盃 ▪2014年巴西世界盃(未舉辦)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未舉辦)
▪2022年卡達世界盃(未舉辦)

影響作用

作為當今世界影響力最大的單項體育盛會,世界盃亦開始日趨商業化,高額贊助契約令人咋舌。2010年南非世界盃國際足聯頒出高達4億美元的總獎金給予各個球隊,開創了世界體育史最高獎金紀錄。

各個參賽國亦對球員以及球隊開出高額的獎金以刺激成績。

經濟效應

世界盃帶給主辦國的直接經濟效應更是立竿見影,早於1982年,西班牙因為主辦世界盃就獲得高達63億美元的旅遊收入,2006年德國世界盃更是為德國帶來110億美元至120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收入。

在一些國家,例如中國,雖然國家隊屢次無法進入世界盃,但世界盃仍舊帶來客觀的經濟影響。2010年南非世界盃開始前,如往常一樣,中國國家廣電總局規定只有中央電視台有獨家的轉播購買權利,有傳媒報導CCTV僅在廣告費方面的收入就超過20億元人民幣可謂賺的盆滿缽滿,而中國的一些啤酒企業,甚至股票市場都會因為世界盃的舉行產生波動。

政治效應

世界盃賽影響力亦體現在多國的政治領域,通常奪冠球隊與表現出色的球員都會被各國視為民族英雄。甚至在德國世界盃,東道主德國隊即使沒能奪取最後的冠軍,但德國總統科勒爾仍舊在總統府接見了季軍球隊。

球隊英雄世界盃金靴獎得主克洛澤被總統親自受勛。

世界盃的比賽,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英國首相卡梅倫,義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法國總統奧朗德,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等多名政要以及英國女皇伊莉莎白二世,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等各國皇室成員都會親臨賽場觀看比賽。

世界盃與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世界盃稱為“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升到國家高度。

他對中國足球有三個願望:“一是中國足球隊進世界盃,二是中國能舉辦世界盃,三是中國有朝一日能獲得世界冠軍。

”表明了國家領導人對中國足球事業的高度重視。
“足球夢”也是“中國夢”。當我國各項事業都在蓬勃發展時,國人渴望著中國足球能夠“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在世界最大舞台上展示出中國的強盛國力。

2015年3月16日國務院頒布: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50條全文)

中國隊成績

歷屆世界盃及預選賽中國隊戰績


年代​​
​亞洲區預選賽​​
決賽階段​​
​資格賽 外圍賽 小組賽​
​1930-1954 ​未參加​​​
1958 ​淘汰 ​ 未晉級​ ​​
​1962-1978 ​​​​ ​ 未參加​​​
​1982
​ 無資格賽​​​
​ 第1名 ​第3名 未晉級
​1986 ​第2名 ​未晉級
​​ 未晉級​​
1990 ​第1名 第4名​ ​ ​
​1994 ​第2名 ​未晉級
​1998 第1名 ​ 第3名​
2002 ​ 第1名​ ​ ​ 第1名 ​小組賽32強(第31名)
​2006 ​ 晉級​​ ​ 第2名
未晉級
​未晉級
​2010 ​ 第4名
​​未晉級​
​2014 ​第3名 ​未晉級
​2018 ​晉級 ​4個成績最好的第2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