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胸蜂虎

黑胸蜂虎

黑胸蜂虎是小型鳥類,嘴形長而強直或細而曲。翅大都長而寬。腳短小,並趾型。第三、四趾基部大半相連,二、三趾基部相癒合。羽毛艷麗,嘴細長而尖,頸曲,嘴峰有顯著的棱脊,嘴須極短。在中國分布於西南部的雲南省境內。主要以各種昆蟲為食。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拉丁文學名:Merops leschenaulti
英文名: Chestnutheaded Bee-eater
俗名:紅頭吃蜂鳥
綱:鳥綱
目: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
科:蜂虎科 Meropidae

形態特徵

黑胸蜂虎黑胸蜂虎小型鳥類
小型鳥類,多數種類有黑色的貫眼紋。中爪最長。全長:283mm 翅長:112mm 尾長:148mm 嘴峰長:28mm 跗蹠長:12mm 前中爪長:5mm 後爪長:3mm 體長約170mm。嘴和跗蹠黑色,額至上背栗紅色。下背藍綠,腰部白色沾淺藍。中央尾羽特別延長,羽乾末端白色。額、喉藍色,體重25-26克。前額的基部有一條細的黑線延伸到兩側,然後變粗,並且沿著眼先經過眼睛和眼下到耳覆羽。前額、頭頂、枕部、後頸和上背為栗色,肩部輝暗綠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為淡藍色,尾上覆羽呈暗綠色。尾羽為綠色,外側尾羽的羽緣和尖端綴有黑色。中央尾羽不延長,尾羽呈深叉狀。

初級飛羽和外側的次級飛羽的尖端為黑色,其餘的翅膀表面為暗綠色。飛羽的基部富有棕色,在翅膀的下面形成一個大的斑塊。頦部、喉部、前頸和頸側為淡黃色,到上胸部變為淡栗棕色,其後有一個黑色和黃色的橫帶,胸部以下為淺綠色,尾下覆羽為藍綠色。虹膜朱紅色,嘴為黑色,腳為暗褐色或石板黑色。

生活習性

黑胸蜂虎黑胸蜂虎
夏遷中國東南部,棲於丘陵或林地,覓食昆蟲,尤嗜蜂類。繁殖期為4-6月。通常營巢於林中河岸的土崖上山地墳墓隧道中成對繁殖。自己掘洞為巢,在土質較硬的地方,隧道的長度則僅有15-20厘米。由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化。

黑胸蜂虎主要棲息於林緣、稀樹草坡等開闊地方,常成群活動。群體由10餘只到近百隻個體組成。多在空中飛行和捕食,並且伴隨著合有顫音的鳴叫聲。有時也站在樹頂枝上。

黑胸蜂虎喜歡棲息于海灣、海港及河口等地,繁殖期的生境主要是由苔蘚和地衣復蓋的凍原或灌木凍原地帶,特別是在苔原上地勢較高而又比較乾燥的地方,或水域附近有稀疏灌木生長的苔原地帶。冬季大多出現在有耐鹼植物生長的湖泊和水庫周圍地區,也出現在周圍地勢低洼的鹹水湖和沿海地區,偶爾還出現在農田地里。

黑胸蜂虎喜歡結群,但不與其他鳥類混群,而是獨自成群生活在一起,較大的群體有時多達數百隻。性情活潑好動,彼此在一起生活時,總是吵吵嚷嚷,極為嘈雜,聲音可以傳到很遠。善於游泳和潛水,飛翔的速度也很快,從水面上飛起時,也總是在不停地鳴叫。晚上一般棲息在水面上、水邊淺水處或者沙灘上。每天黎明就成群結隊地飛到草原上去覓食,中午又回到水邊去休息、飲水和吞食沙粒,晚上有時也在覓食地棲息。當氣候較為惡劣,特別是有暴風雨侵襲的天氣下,也常到蘆葦叢中躲避。飛行時群體的佇列極不整齊,有時呈斜線飛行,很不規則。每當要向水面上降落時,總是成群地在水面的上空盤鏇幾圈,然後幾乎同時調轉方向,分別像箭一樣一齊疾速地向水面落下,然後又在水面上匯集成密集的群體。

分布範圍

黑胸蜂虎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
在中國分布於浙江、華中、雲南、華南。

繁殖生育

黑胸蜂虎黑胸蜂虎掘洞為巢
主要以各種昆蟲為食。繁殖期為4-6月。通常營巢於林中河岸的土崖上,成對繁殖。自己掘洞為巢,巢為隧道狀,直徑為5-8厘米,長度隨著土質的不同而不同,在易於挖掘的地方,有時隧道長達1-2米,在土質較硬的地方,隧道的長度則僅有15-20厘米。每窩產卵5-6枚,白色,卵圓形。由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化。雛鳥為晚成性。

黑胸蜂虎通常在6月初至6月中旬遷到繁殖地,此時繁殖地的冰雪已經融化,植物開始萌發。配對可能在越冬地就已經形成,求偶行為有點象高度的儀式化動作,包括相互點頭浸水,雄鳥豎直頭面對雌鳥,然後兩翅張開,尾羽垂直豎起,伸頸和鳴叫等。到達繁殖地後就開始營巢,通常4—5對在一起成群營巢在陡峭的河岸附近,富有雜草和灌叢的溪流和峽谷,以及在斜坡地上的凹窪處。巢築於較為開闊的、地勢較高的乾燥地方,沒有任何隱蔽物,極為暴露,常常很遠就能看見,有時還與鷗和猛禽等捕食鳥類的巢緊挨在一起,因此巢的損失率很大。巢由乾草等構成,裡面鋪墊有一些絨羽。每窩產卵5-6枚,偶爾為9枚。通常在5月中旬開始產卵,卵的顏色為橄欖綠色和淡黃白色,孵卵由雌鳥單獨承擔,雄鳥在雌鳥產卵和孵卵期間均在巢的附近擔任警戒任務。當雌鳥離巢覓食時,便用巢邊的絨羽和草將巢掩蓋起來。如果遇到入侵者來臨,親鳥便高聲鳴叫,聲音顯得焦慮不安,同時裝出一副威嚇的姿式,有時甚至做出準備攻擊入侵者的姿勢而絕不棄巢逃走。孵化期為23—25天。雛鳥孵出後就已經被有羽毛,屬於早成鳥。當雛鳥孵出以後,雄鳥也加入到撫育和保衛雛鳥的行列之中,與雌鳥一起共同帶領雛鳥到植物茂密的地方覓食,7月末到8月初,成鳥開始換羽,時間大約為15—20天。

保護措施

一、建立自然保護區
二、開展馴養繁殖
三、實施再引進工程,發展和壯大野生種群
四、開展資源監測和科學研究
五、提高法律保護地位,加大執法力度,禁止或限制商業性開發利用
六、開展國際合作,引進資金及先進的經驗、技術和設備

人工繁育

黑胸蜂虎人工繁育黑胸蜂虎
黑胸蜂虎的餵養應遵循飼料配比的科學化,就是要找出所養鳥生長發育、正常繁殖所需要的營養標準,並按此標準制定飼料配方。營養標準就是鳥對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的需要量和比例。在養鳥過程中,常發現一些與營養有關的病態表現。比如瘦弱、過肥、換羽不正常、缺乏維生素引起的抽風、產薄殼蛋或畸形卵等,都應從營養學上考慮並通過改變飼料配方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養的黑胸蜂虎的疾病防治要以預防為主,要經常對籠舍進行消毒,採取必要的防疫措施。並且平時飼養過程中應留心觀察,隨時注意其食量和糞便的變化,觀察其精神狀態、活動情況和休息姿態是否正常。

一、建立場地
應選通風良好、乾燥、地勢較高的向陽坡地。架設高空網箱,一般40-60平方米做一個網箱,高度為2.5-3米,用竹子搭架,縛以塑膠網。在網箱內搭一個6平方米的鳥棚,供雨天避雨及夏季遮陽用。種鳥場地網箱應高出地面1.5-2米,套用竹子或樹枝做成假樹,搭上人工鳥巢,以利於產卵。

二、挑選種鳥
選取體大、健壯、無病的10月齡成對成黑胸蜂虎作為種鳥。單獨飼養,在飼料中應多加含蛋白質、卵磷脂及鈣的食物,以利於繁殖。
三、繁殖與育雛

黑胸蜂虎黑胸蜂虎管理
1、產卵 野生種黑胸蜂虎一般春秋季節交配產卵。人工飼養可採取給雌鳥人工注射雌性激素的方法,促其短期內發情,可使每月都能產卵 。

2、孵化 將產後的卵收集起來,放入孵化箱內進行人工孵化。在孵化過程中應調節好溫度及相對濕度,確保出殼率在98%以上。 

3、雛鳥管理 雛鳥剛孵出時應注意保暖,及時飲水,飲水選用萬分之二濃度的高猛酸鉀溶液放入潔淨的器皿中,每4小時更換一次。雛鳥出殼後,一般6-8小時有覓食行為,食物最好選穀子或碎米等體積小、易消化的食物,也可用雛雞顆粒飼料。1周后在飼料酯比中可加入20%的稗子、稻穀等其它植物種子,2周后可投餵稗子稻穀、穀子等多種植物種子。

四、疾病預防
由於人工養殖密度大,易感染疾病,應做好網箱內的衛生工作,定期消毒,及時清理糞便,並定期進行防疫。發現病黑胸蜂虎應隔離治療,死黑胸蜂虎應深埋或燒掉,並對該網箱內所有鳥進行消毒處理。在日常的管理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

1、清潔衛生:飲水用具和水浴缸要每天清洗,糞便應及時打掃,食缸也應定期清潔。

2、水浴:黑胸蜂虎是一種很愛清潔的動物,大都喜愛水浴。水浴可清除鳥體污垢,也是鳥的一種運動和享受,對鳥的健康有利。因此要滿足它們這種有益的本能要求,每天或隔天讓它們水浴一次。

3、鳥體的整理:長期生活在籠內的黑胸蜂虎易折傷羽毛,又因運動不足,爪、喙失去磨鍊機會,致使爪、喙增長、或因羽毛被糞便污染形成積垢,這些都需飼養者加以整理,使鳥體形態勻稱美觀,符合觀賞要求。

佛法僧目百科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鳥綱的一目。成員體型大小不一,生活方式多種多樣,多數種類以昆蟲和小動物為食,有些種類食魚,還有些種類食果實。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鳥綱

更多鳥類百科,詳見微百科:中國鳥類百科 更多鳥類百科,詳見微百科:中國鳥類百科
角赤頸鵜鶘(所有種)、鰹鳥(所有種)、海鸕鶿黑頸鸕鶿黃嘴白鷺岩鷺海南虎斑(開鳥)、小葦(開鳥)、彩鸛彩䴉白琵鷺黑臉琵鷺紅胸黑雁白額雁天鵝(所有種)、鴛鴦、其他鷹類隼科(所有種)、黑琴雞柳雷鳥岩雷鳥鐮翅鳥花尾榛雞雪雞(所有種)、血雉紅腹角雉藏馬雞藍馬雞黑鷳白鷳原雞勺雞白冠長尾雉錦雞(所有種)、灰鶴沙丘鶴白枕鶴蓑羽鶴長腳秧雞姬田雞棕背田雞花田雞銅翅水雉小杓鷸小青腳鷸灰燕鴴小鷗黑浮鷗黃嘴河燕鷗黑嘴端鳳頭燕鷗黑腹沙雞綠鳩(所有種)、黑頦果鳩皇鳩(所有種)、斑尾林鴿鵑鳩(所有種)、鸚鵡科(所有種)、鴉鵑(所有種)、灰喉針尾雨燕鳳頭雨燕橙胸咬鵑藍耳翠鳥鸛嘴翠鳥黑胸蜂虎綠喉蜂虎犀鳥科白腹黑啄木鳥闊嘴鳥科(所有種)、八色鶇科(所有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