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胸咬鵑

橙胸咬鵑

橙胸咬鵑(學名:Harpactes oreskios)為咬鵑科咬鵑屬的鳥類,分布於高棉、中國、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泰國和越南。以植物果實和昆蟲為主食,善於飛捕昆蟲;在樹洞中築巢。已被列為中國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橙胸咬鵑橙胸咬鵑

雄鳥的頭部和頸部都是橄欖黃色,眼睛的周圍裸露出青藍色的皮膚,眼睛裡有暗褐色的虹膜。短闊而粗厚的嘴為黑褐色,尖端微微向下鉤曲,邊緣上有一些不太明顯的鋸齒,下嘴的基部還生有發達的嘴須。背部為栗色,翅上的覆羽具有細窄而密集的黑色與白色相間的斑紋,頦部、喉部和前頸等處都是橄欖黃色,下胸部呈深橙紅色,其餘的下體都是橙黃色,只有腋部的羽毛為白色。

尾部共有12枚尾羽,色彩搭配非常複雜,別具一格。其中一對中央尾羽為栗色,但尖端為黑色,呈平截狀,三對外側的尾羽基部為黑色,端部為白色,鄰近的其餘兩對尾羽則全部是黑色。腿和腳趾都是鉛灰色,爪為角色,腳趾兩前、兩後,但卻是三、四趾在前,一、二趾在後,所以稱為異趾型,趾的基部有部分合併,適於攀緣。

雌鳥的頭頂與後頸為暗橄欖褐色,向後轉為棕褐色,翅上覆羽的橫斑不為白色而為棕色,頦部、喉部和前頸等為灰橄欖色,其餘的下體都是鮮黃色,下胸部的色澤更為濃著而呈橙黃色。

生活習性

橙胸咬鵑主要棲息于海拔600-1500米之間的低山常綠闊葉林中,也出現於小塊叢林、竹林和疏林中,常常單個或成對活動,多出現在樹的中、上層部位,但也頻繁地活動於地上。

在林間飛行時多呈上下起伏的波浪式,十分迅速,但飛行距離不算太遠。性情膽怯而孤僻,喜愛安靜的環境,不善鳴叫,休息時多隱匿在較陰暗的地方。

橙胸咬鵑在空中和地面上均能捕食,它的食物主要是蝗蟲螳螂、蛾類、蝶類、蜂類等各種昆蟲以及它們的幼蟲,有時也吃蝸牛等小型無脊椎動物和植物的果實、漿果與種子等。

雄鳥囀鳴為五音一拍的kek tau tau tau tau。粗啞的kek kek聲反覆鳴叫。

遷徙

橙胸咬鵑橙胸咬鵑
橙胸咬鵑在中國為冬候鳥。每年8月末9月初離開繁殖地,遷往越冬地,通常到達中國的時間在9月末10月初,大量遷來的時間在10月中下旬,最遲到11月初。遷徙主要在晚上進行,白天停息下來覓食和休息。在停息地常見和豆雁鴻雁在一起,這或許因為它們相近的食物構成和要求的棲息環境較一致的關係。遷徙時無論飛行、休息和覓食均成群。遷飛時常單列飛行,邊飛邊叫,叫聲甚高。到達越冬地後,分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動。通常在天氣晴暖時活動積極,且較分散;陰雨和冰雪及大風天氣則於背風處集成小群,且不大活動。遷離中國的時間多在3月初至3月中下旬,最晚在4月末至5月初,這多是一些不參加當年繁殖的亞成體。春季遷徙群多以對和家族群組成,群較秋季為小。

生育繁殖

橙胸咬鵑的繁殖期為3-5月,營巢於天然的樹洞之中,或者在殘存的樹幹上自己掘洞築巢。每窩產卵2-4枚,卵的顏色為淡咖啡色,形狀為圓形。孵化期為17-19天,由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卵,雛鳥為晚成性。

亞種

橙胸咬鵑指名亞種(學名:Harpactes oreskios oreskios)。

橙胸咬鵑雲南亞種(學名:Harpactes oreskios stellae)。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雲南等地。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越冬在中國長江中下游、東南沿海和台灣。遷徙期間遍布於中國東北、內蒙古、華北、新疆、西藏等地。亞種frontalis有記錄遷徙時見於中國東北、山東及河北。越冬區在長江流域及華東各省至湖北、湖南及台灣。也見於西藏南部(Qamdo)。冬季有約2萬個體在鄱陽湖。

國外分布

繁殖於西伯利亞北極海岸到白令海峽、北美洲極北部、歐洲西部及格陵蘭島西部。越冬在北美洲、墨西哥、裏海、黑海、地中海、中亞、印度、緬甸、日本、朝鮮。

種群現狀

橙胸咬鵑橙胸咬鵑
橙胸咬鵑過去一直是中國主要狩獵鳥類之一,擁有較大的種群數量。近30年來,由於環境惡化和過度狩獵,種群數量已急劇減少。據國際水禽研究局1990年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中國的越冬種群數量僅為2170隻。國外報告,1955-1974年,在北美的越冬種群數量為20萬隻,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分別為25萬和 55000隻,主要是太平洋亞種;歐洲約為30萬隻 (Philippona 1972),主要是指名亞種;加拿大亞種估計為1800隻,阿拉斯加亞種估計為1500隻,格陵蘭亞種估計為12000-15000隻。

瀕危等級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

生效年代: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稀有

生效年代:1996

人工飼養

橙胸咬鵑橙胸咬鵑

飼養方法

橙胸咬鵑的飼養比較簡單,除籠養外,還可以箱養、群養。在家中飼養,飼養籠必須寬大,最好飼養在特製的橙胸咬鵑籠中。因為橙胸咬鵑在寬大的籠中運動對增強其抗病力大有好處。橙胸咬鵑的適應性較強,只要是長期在相對穩定的溫度下就可以生存。橙胸咬鵑必須在10-25度的溫度的條件下才能正常生存,這是極端錯誤的。經過近幾年的實驗表明:在溫差不超過10度的情況下,橙胸咬鵑完全可以在零下5度至零上35度的環境中健康生存。東北長春,經常可以看到掛在窗外迎著雪花鳴叫的橙胸咬鵑。橙胸咬鵑最怕的是溫度的聚變而不是持久的低溫。當然,橙胸咬鵑繁殖的溫度應在零上15度至25度之間,並且要求溫度相對穩定,日溫差最好不超過5度。

橙胸咬鵑的平時飼養可以雌雄混養,但在繁殖季節的前兩個月應分籠飼養,這樣有利於快速發情。如果飼養者是以聽叫為主,雄鳥必須單籠飼養。要想培育出優良的橙胸咬鵑,種鳥的選擇和配對十分重要。一般要經過兩種途徑:一是原種的提純,二是異種的雜交。原種的提純可以選擇無血緣的兩隻純種優質鳥相配,其後代一般基因穩定,形態、毛質和色澤純正,同窩子鳥中質量差異較小。由於引進和培育的真正純正的品系很少,而從國外引進的品種大部分本身就不是優良品種,所以要想獲得兩隻沒有血緣關係的純種優良品系十分困難,儘管各地養鳥愛好者有很多人聲稱自己擁有,但實際鑑定起來均經不起檢驗。甚至大多數養鳥者只是在照片上見過。長春曾引進六隻小頭、細長頸、短毛、高直腿的鷹型橙胸咬鵑,其每對的價值高達16萬元人民幣,各地再沒有如此品質的種鳥引進。

優良品種

橙胸咬鵑橙胸咬鵑
為了培育出優良的品種,有許多鳥友浪費很多資金,走了不少彎路,買了些看似外型不錯的便宜鳥,可是繁殖出的子代很不成功。其原因是種鳥品質不純,基因不頑固。所以要想培育出高檔的品種,至少要購買一隻純種鳥,而後以這隻鳥為軸心進行隔代提純。但需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每次與軸心鳥及其子代相配的必須是能夠彌補其缺陷的鳥。二是隔代用於提純的子代要選擇體質健壯外型優良的。對究竟何為純種鳥有很多爭議,一要看鳥的血緣,二要看鳥的外型,三要看鳥的子代質量。橙胸咬鵑的食物很雜,什麼時候飼餵哪種飼料合適要根據其當時的營養需要而定。鳥體需要的主要營養成分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這些營養成分一般在橙胸咬鵑喜食的日常飼料中都能攝取到。但在換羽和繁殖季節礦物質、維生素要單獨供給。橙胸咬鵑的日常飼料一般為穀物、麵食、少量油料作物和蔬菜等。穀物包括:穀子、稗子糜子等。油料作物包括:蘇子、菜子、花生、核桃仁等。這些油料作物平時不用飼給,只是在雛鳥期、換羽期、發情期才適量供給。這樣有利於鳥的繁殖。

橙胸咬鵑喜歡清潔的環境,因此籠舍的糞便要經常清除,棲槓也要經常清洗。飲水每天要更換。橙胸咬鵑喜歡水浴,夏天每日要讓其水浴一次,冬季要用溫水每周水浴一次,浴後要待羽毛乾後再移至室外,以免引起感冒。橙胸咬鵑的常見病是腸道病和呼吸道病,多由於飲水和食物不清潔,或者飼養環境突變引起的,平時注意預防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總之橙胸咬鵑的飼養並不難,只要你對它擁有愛心就完全可以養好它。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鳥綱

更多鳥類百科,詳見微百科:中國鳥類百科 更多鳥類百科,詳見微百科:中國鳥類百科
角赤頸鵜鶘(所有種)、鰹鳥(所有種)、海鸕鶿黑頸鸕鶿黃嘴白鷺岩鷺海南虎斑(開鳥)、小葦(開鳥)、彩鸛彩䴉白琵鷺黑臉琵鷺紅胸黑雁白額雁天鵝(所有種)、鴛鴦、其他鷹類隼科(所有種)、黑琴雞柳雷鳥岩雷鳥鐮翅鳥花尾榛雞雪雞(所有種)、血雉紅腹角雉藏馬雞藍馬雞黑鷳白鷳原雞勺雞白冠長尾雉錦雞(所有種)、灰鶴沙丘鶴白枕鶴蓑羽鶴長腳秧雞姬田雞棕背田雞花田雞銅翅水雉小杓鷸小青腳鷸灰燕鴴小鷗黑浮鷗黃嘴河燕鷗黑嘴端鳳頭燕鷗黑腹沙雞綠鳩(所有種)、黑頦果鳩皇鳩(所有種)、斑尾林鴿鵑鳩(所有種)、鸚鵡科(所有種)、鴉鵑(所有種)、灰喉針尾雨燕鳳頭雨燕橙胸咬鵑藍耳翠鳥鸛嘴翠鳥黑胸蜂虎綠喉蜂虎犀鳥科白腹黑啄木鳥闊嘴鳥科(所有種)、八色鶇科(所有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