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頦果鳩

黑頦果鳩

黑頦果鳩體長28~29厘米。雄鳥的頭部、頸部和胸上部為灰白色。頭後部至頸後部為綠色,頦部呈黑色。背部為綠色,並具有淺黃色光澤。尾羽末端呈灰橄欖綠色。下胸部有一條紫褐色的橫帶,腹部為淡灰綠色,尾下覆羽呈羽栗色。雌鳥的頭部、頸部及胸部略帶綠色,額部至頭前部為灰綠色。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學名:Ptilinopus leclancheri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Bonaparte, 1855)
英文俗名:Black-chinned Fruit Dove
別名:黑頦果鳩也叫黑頦綠鳩、小綠鳩迷鳥(台灣)目:鴿形目
科:鳩鴿科(Columbidae)
屬:果鳩屬(Ptilinopus)

物種特徵

黑頦果鳩黑頦果鳩特徵
雄鳥:體小(28厘米)的綠色果鳩。頭白,黑色的頦及胸部的紫色橫帶為本種識別特徵。下胸灰綠,腹部奶白,尾下覆羽淺黃褐色,上體綠色,飛羽黑色。雌鳥頭無白色但具胸帶。幼鳥同雌鳥但無胸帶。虹膜-紅色;嘴-黃色,蠟膜紅色及黃色;腳-粉紅。叫聲:尚無記錄。 菲律賓、巴拉望島。亞種taiwanus為台灣的罕見留鳥。性怯。以小群棲於低地雨林。

黑頦果鳩是小型鳥類,體長27一28厘米。雄鳥的前額、頭頂、眼先、頭側、下喉和胸部為淡灰色。額部栗色,上喉黑色。枕部後頸和上背為淡灰綠色,其餘上體翠綠色而具金屬光澤,與綠鳩類的橄欖綠色體羽相比較,差異十分明顯,而且也沒有綠鳩類翅膀上通常所具有的黃色斑。飛羽黑色。尾羽的顏色與背部相同,具淡綠色的尖端。下胸部有二條紫栗色橫帶。腹部為淡灰綠色,兩脅綠色,尾下覆羽栗色。雌鳥的羽色大致上和雄鳥相似,但頭頂、頸部和胸部為灰綠色。嘴為鮮黃色,下嘴的基部紅色。腳暗紅色。

生活習性

黑頦果鳩黑頦果鳩
棲息生境總是和水域相聯繫,但它們更喜歡陸地,多數時間都是在陸地上或是覓食或是休息。在陸地的時間通常較在水中的時間長,有時僅僅是為了喝水才到水中。善於在地上行走和奔跑,速度甚快,起飛和下降亦很靈活。亦善游泳,在緊急狀況時亦能潛水。常成小群活動。

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覓食多在白天,通常天一亮即成群飛往陸地上的覓食地,中午回到晚上棲息地休息和喝水,然後再次成群飛到覓食地覓食,直到太陽落山才又回到休息地。食物在夏季主要為馬尾草、棉花草等苔原植物,秋、冬季則主要以水邊植物,如蘆葦三棱草以及其他植物的嫩芽和根、莖,也吃農作物幼苗。

繁殖季節黑頦果鳩主要棲息於苔原帶富有矮小植物和灌叢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澤及其附近苔原等各類生境,從苔原海岸到高出海平面200m以上的苔原高地和森林苔原地帶均可被利用。冬季主要棲息在開闊的湖泊、水庫、河灣、海岸及其附近開闊的平原、草地、沼澤和農田。

生長繁殖

黑頦果鳩黑頦果鳩
繁殖在第3齡時性成熟和首次繁殖。對的形成通常在第2年或開始繁殖前的冬天,對的結合較為穩固,一旦形成,不再變化。求偶行為和其他相似,首先是彼此進行頭浸水運動,同時張翅和鳴叫。繁殖期6-7月。通常5月中旬至5月末成小群到達繁殖地,不久即成對或成家族群分散開來覓找適合的營巢地。一般不利用上年的舊巢。開始營巢後跟隨親鳥到達繁殖地的上年幼鳥和亞成體離開親鳥,成群漫遊在整個苔原地上,也有不離開而是伴隨親鳥在巢附近活動。營巢在河流與湖泊密布、且有小灌木生長的苔原地帶。置巢在高的河岸、寬闊的低山崗頂部、土丘或斜坡上等較為乾燥的地方。巢極為簡陋,僅系一凹坑,內放以乾草和絨羽。6月中旬產卵,1天1枚,偶爾隔天1枚,窩卵數通常4-5枚,最多可到7枚,最少3枚。白色或淡黃色,大小為76-88. 5mm × 49. 5-56. 5mm。雌鳥孵卵,孵化期有的資料為21-23天,有的為26-28天。雛鳥早成性,雛鳥孵出後的第二天,成鳥即帶領雛鳥進入富有蘆葦等水生植物的水域中,大約經過45天的雛鳥期後,幼鳥即可飛翔。與此同時,成鳥亦集中開始換羽,在此階段,它們亦失去了飛翔能力。

瀕危等級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
生效年代: 1989

人工養殖

黑頦果鳩黑頦果鳩飼養
對養的黑頦果鳩的餵養應遵循飼料配比的科學化,就是要找出所養鳥生長發育、正常繁殖所需要的營養標準,並按此標準制定飼料配方。營養標準就是鳥對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的需要量和比例。在養鳥過程中,常發現一些與營養有關的病態表現。比如瘦弱、過肥、換羽不正常、缺乏維生素引起的抽風、產薄殼蛋畸形卵等,都應從營養學上考慮並通過改變飼料配方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養的黑頦果鳩的疾病防治要以預防為主,要經常對籠舍進行消毒,採取必要的防疫措施。並且平時飼養過程中應留心觀察,隨時注意其食量和糞便的變化,觀察其精神狀態、活動情況和休息姿態是否正常。如發現問題可參考本站點有關鳥病的介紹及早進行治療

一、建立場地
應選通風良好、乾燥、地勢較高的向陽坡地。架設高空網箱,一般40--60平方米做一個網箱,高度為2.5--3米,用竹子搭架,縛以塑膠網。在網箱內搭一個6平方米的鳥棚,供雨天避雨及夏季遮陽用。種鳥場地網箱應高出地面1.5--2米,套用竹子或樹枝做成假樹,搭上人工鳥巢,以利於產卵。

二、挑選種鳥
選取體大、健壯、無病的10月齡成對成黑頦果鳩作為種鳥。單獨飼養,在飼料中應多加含蛋白質卵磷脂及鈣的食物,以利於繁殖。

三、繁殖與育雛
1.產卵 
野生種黑頦果鳩一般春秋季節交配產卵。人工飼養可採取給雌鳥人工注射雌性激素的方法,促其短期內發情,可使每月都能產卵 。
 
2.孵化 將產後的卵收集起來,放入孵化箱內進行人工孵化。在孵化過程中應調節好溫度及相對濕度,確保出殼率在98%以上(斑鳩很少有未受精卵) 
 
3.雛鳥管理 雛鳥剛孵出時應注意保暖,及時飲水,飲水選用萬分之二濃度的高猛酸鉀溶液放入潔淨的器皿中,每4小時更換一次。雛鳥出殼後,一般6--8小時有覓食行為,食物最好選穀子或碎米等體積小、易消化的食物,也可用雛雞顆粒飼料。1周后在飼料酯比中可加入20%的稗子、稻穀等其它植物種子,2周后可投餵稗子、稻穀、穀子等多種植物種子。

四、及時防病

由於人工養殖密度大,易感染疾病,應做好網箱內的衛生工作,定期消毒,及時清理糞便,並定期進行防疫。發現病黑頦果鳩應隔離治療,死黑頦果鳩應深埋或燒掉,並對該網箱內所有鳥進行消毒處理。

在日常的管理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

1、清潔衛生:飲水用具和水浴缸要每天清洗,糞便應及時打掃,食缸也應定期清潔。

2、水浴:黑頦果鳩是一種很愛清潔的動物,大都喜愛水浴。水浴可清除鳥體污垢,也是鳥的一種運動和享受,對鳥的健康有利。因此要滿足它們這種有益的本能要求,每天或隔天讓它們水浴一次。

3、鳥體的整理:長期生活在籠內的黑頦果鳩易折傷羽毛,又因運動不足,爪、喙失去磨鍊機會,致使爪、喙增長、或因羽毛被糞便污染形成積垢,這些都需飼養者加以整理,使鳥體形態勻稱美觀,符合觀賞要求。

特色烹飪

一、炸乳黑頦果鳩

黑頦果鳩炸黑頦果鳩
材料:500克乳黑頦果鳩1隻,雞蛋1隻;澱粉,麵包屑,醬油,黃酒,砂糖,鹽,蔥姜,花椒鹽,花生油或豆油250克。

加工方法:乳黑頦果鳩一隻宰殺,去毛,除內臟,從脊背處一分為二,放入100℃沸水中煮10分鐘左右,取出涼透,放在調料中浸1小時左右。調料用鹽、醬油、糖、酒、蔥、薑末混合而成。要求體內外都能浸入調料,故在中間需翻轉兩次,取雞蛋打碎,加澱粉混成糊伏,塗抹在鴿體皮上;然後灑上麵包屑,放入加熱後的花生油鍋中炸,火不能太旺,炸至外表呈金黃色即可裝盤蘸花椒鹽食用。

花椒鹽製法:取花椒5克,鹽10克,置鐵鍋中用微火培烘乾,取出搗碎研細後蘸。

二、油燜黑頦果鳩
材料
:500克黑頦果鳩2隻,雞蛋2隻,生油或豆油250克,醬油,鹽,砂糖,黃酒,澱粉,蔥,姜,花椒粉。

加工方法:黑頦果鳩2隻宰殺,去毛,除內臟,每隻從背脊切開一分為二,用刀背輕擊鴿肉使肉纖維鬆軟。雞蛋打碎取蛋黃和2湯匙澱粉調勻,塗在黑頦果鳩肉上,放入加熱後的油鍋中煎呈黃色,取出。

另用一深鍋,放入沸水1碗,加糖10克,醬油2湯匙,酒2湯匙,蔥姜及花椒粉,鹽少許,將煎好的黑頦果鳩肉放入鍋中燉,待肉酥軟後,將原汁收乾,澆在黑頦果鳩肉上即可食用。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鳥綱

更多鳥類百科,詳見微百科:中國鳥類百科 更多鳥類百科,詳見微百科:中國鳥類百科
角赤頸鵜鶘(所有種)、鰹鳥(所有種)、海鸕鶿黑頸鸕鶿黃嘴白鷺岩鷺海南虎斑(開鳥)、小葦(開鳥)、彩鸛彩䴉白琵鷺黑臉琵鷺紅胸黑雁白額雁天鵝(所有種)、鴛鴦、其他鷹類隼科(所有種)、黑琴雞柳雷鳥岩雷鳥鐮翅鳥花尾榛雞雪雞(所有種)、血雉紅腹角雉藏馬雞藍馬雞黑鷳白鷳原雞勺雞白冠長尾雉錦雞(所有種)、灰鶴沙丘鶴白枕鶴蓑羽鶴長腳秧雞姬田雞棕背田雞花田雞銅翅水雉小杓鷸小青腳鷸灰燕鴴小鷗黑浮鷗黃嘴河燕鷗黑嘴端鳳頭燕鷗黑腹沙雞綠鳩(所有種)、黑頦果鳩皇鳩(所有種)、斑尾林鴿鵑鳩(所有種)、鸚鵡科(所有種)、鴉鵑(所有種)、灰喉針尾雨燕鳳頭雨燕橙胸咬鵑藍耳翠鳥鸛嘴翠鳥黑胸蜂虎綠喉蜂虎犀鳥科白腹黑啄木鳥闊嘴鳥科(所有種)、八色鶇科(所有種)

鳩鴿科、果鳩亞科、綠鳩屬鳥類

鳩鴿科(學名:Columbidae)的鳥類在分類學中隸屬於鳥綱鴿形目。果鳩亞科(Treroninae)有10屬128種。綠鳩屬(Treron)有23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