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紋鴨

羅紋鴨

羅紋鴨(學名:Anas falcata)又名葭鳧、羅文鴨、鐮刀毛小鴨、鐮刀鴨、扁頭鴨、早鴨、三鴨,系中等體形的河鴨屬鳥類,雄雌異形異色。喜棲息於內陸湖泊、沼澤、河流等處的平靜水面,較少見於沿海地區。白天該物種喜在近水的灌叢中休息,晨昏飛向農田湖泊的淺水處覓食。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羅紋鴨羅紋鴨
羅紋鴨雄鳥繁殖羽頭頂暗栗色,頭和頸的兩側以及後頸冠羽銅綠色,並具紫銅色光澤。前額基處有一塊白斑,眼後下緣有一新月形小白斑。上背和兩脅灰白色,滿布以暗褐色波狀細紋,下背和腰暗褐色,尾上覆羽黑色,但居中較耀的為灰白色;尾短,褐灰色;兩肩內側灰白色,具細窄暗褐色橫斑;外側扁羽也為灰白色,具黃白色羽緣,最外側肩羽外側具絨黑色端斑或近端斑。翅上覆羽大都淡灰褐色,大覆羽具白色端斑。初級覆羽和初級飛羽以及最外側次級飛羽褐色,初級飛羽先端較暗,次級飛羽先端較白;翼鏡綠黑色,其前後緣均有細窄的白邊;三級飛羽細長而向下彎曲,呈鐮刀狀,羽乾白色,羽片絨黑色,外側具白色或棕白色羽緣,內側有時呈棕灰色而具不甚清晰的褐色與白色相間的波狀細紋。頦、喉和前頸純白色,前頸近頸基處有一黑色而具綠色光澤的領圈。其餘下體白色而綴有棕灰色,胸部密布以新月形暗褐色斑,腹部滿雜以黑褐色波狀橫斑,尾下覆羽中部絨黑色,兩側乳黃色,基部絨黑色,並重疊成束,在尾下兩側形成鮮明的三角形乳黃色斑。兩脅灰白色,具黑褐色波狀細紋;兩脅後部羽形如扇狀,基部具褐色細紋,羽端具寬闊的白邊,在三角形黃斑和黑帶前形成三角形白斑。腋羽白色。
羅紋鴨羅紋鴨
雌鳥頭頂和後頸黑褐色,滿雜以淺棕色條紋;頭、頸兩側黑褐色,具淺棕色縱紋;頦、喉及前頸乳白色,密布暗褐色短紋,背和兩肩黑褐色,具“V”形棕色斑和棕白色羽緣;腰黑褐色,尾上覆羽暗褐色,具棕白色斑紋;尾淡褐色.具淡色邊緣;翅上覆羽淡褐色,翼鏡綠黑色,但不如雄鳥鮮亮,前後緣也有白邊;飛羽黑褐色,三級飛羽具棕白色狹邊。胸、腹棕白色、胸部棕色較濃,密布以暗褐色新月形和點滴狀斑,至腹褐斑較稀,兩脅棕白色具褐色斑,尾下覆羽也為棕白色,具褐色點狀斑;腋羽白色。雄鳥非繁殖羽似雌鳥。

虹膜褐色,上嘴黑褐色,腳撖欖灰色。

幼鳥似雌鳥,但更多皮黃色,飛羽短而鈍。肩羽僅具淡皮黃色羽緣,缺少淡色亞端斑。

大小量度為:體重雄性590—900克,雌性422—700克;體長雄性460—515毫米,雌性105—465毫米;嘴峰雄性40一46毫米,雌性39一44毫米,翅雄性215—261毫米,雌性217一249毫米,尾長雄性76一115毫米,雌性75—94毫米;跗跖雄性33—42毫米,雌性34一38毫米。

分布範圍

羅紋鴨分布圖羅紋鴨分布圖
分布於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達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瓜地馬拉、伯里茲、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露西亞、巴貝多、格瑞那達、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寮國、高棉、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

中國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繁殖鳥);台灣(旅鳥)。在黃河下游、長江以南、海南島越冬。

生活習性

羅紋鴨羅紋鴨
羅紋鴨主要棲息於江河、湖泊、河灣、河口及其沼澤地帶。繁殖期尤其喜歡在偏僻而又富有水生植物的中小型湖泊中棲息和繁殖。冬季也出現在農田和沿海沼澤地帶。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冬季和遷徙季節也集成10餘只至數十隻的大群。性膽怯而機警,白天多在開闊的湖面、江河,沙洲或湖心島上休息和游泳,清晨和黃昏才飛到附近農田或游至水邊淺水處覓食。飛行靈活迅速,常伴隨著低沉而帶顫音的叫聲。

羅紋鴨主要以水藻、水生植物嫩葉、種子、草籽、草葉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到農田覓食稻穀和幼苗,偶爾也吃軟體動物、甲殼類和水生昆蟲等小型無脊椎動物。覓食時間多在黃昏和清晨。

羅紋鴨通常3月初至3月中旬開始從越冬地往北遷徙,3月末4月初到達河北東北部和東北地區,但大量到達時間在4月中下旬,其中少部分留在當地繁殖,大部分繼續往北遷徙。遷徙時常呈幾隻至1O多隻的小群到達。秋季於9月中旬至1O月末南遷,少數遲至11月初。

生育繁殖

羅紋鴨羅紋鴨
羅紋鴨在冬季越冬地時即已形成對。通常成對或以對為單位形成小群到達繁殖地。繁殖期5—7月。營巢於湖邊、河邊等水域附近草叢或小灌木叢中地上。也在沼澤灌木地帶營巢。也曾見到在湖中淺水處稀疏的蘆葦叢中營巢的。每窩產卵6一1O枚,通常8枚。卵為淡黃色,大小為53—59×38一42毫米。孵卵主要由雌鳥承擔,雄鳥在孵卵前期在巢附近警戒,並當雌鳥離巢覓食時代替雌鳥孵卵。孵化期24一29天。雛鳥早成性,出殼後不久即能跟隨親鳥游泳和覓食。

物種保護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雁形目百科

雁形目(Anseriformes)在動物分類學上是鳥綱中的一個目。本目的鳥在中文種通常被稱為“鴨”或“雁”,包括了人們通常所說的鴨、潛鴨、天鵝、各種雁類等鴨雁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