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育華學校

濰坊市育華學校

濰坊市育華學校座落於奎文區莊檢路16號,其前身為“濰坊第十一中學”和“奎文區育華國小”,於2006年9月在原十一中校址建設新校,現已部分交付使用。 它是一所集幼稚園、國小和國中於一體、寄宿與走讀相結合的現代化學校,並設有廿里堡和育華幼稚園兩處分校。

基本信息

學校地址

學校計畫總投資1.55億元,占地149.08畝,建築面積近5萬平方米,是一所集幼稚園、國小和國中於一體、寄宿與走讀相結合的現代化學校,並設有廿里堡和育華幼稚園兩處分校。學校完全按省級規範化學校標準配置,建成後硬體設施將全區乃至全市一流。

辦學宗旨

為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足夠的關注,為全面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供有 效保障,育華學校遵循教育規律嚴格執行《山東省普通中國小管理基本規範(試行)》、《關於切實做好中心市區2009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濰教明電【2009】59號)和《關於切實規範班額控制擇校生的意見》(奎教發【2006】45號)關於班額的相關規定,實行小班化教學——國小部每班45人,中學50人,特殊情況下,經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批准國小班額最大50人,中學最大56人。“小班化教學強化了學生的自主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學習活動,並從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李玉軍校長說。

同時,該校還積極依託學校資源優勢,整體開發科技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學校依託學校科技館、天文台,通過科普壁畫、科普講座與系列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的開展,建設學生科普教育實踐基地;在參與、選拔的基礎上組建各類科技興趣小組,加強科技社團活動,系統設計各類科技活動類課程;全面發揮科技樓的作用,指導學生創新性的使用各館室,上好科技輔導課,全面打造學校的科技知名度。

為從整體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學校推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本化”課堂模式。“生本化”課堂一切活動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堅持課堂教學“先學後教、不學不教”,真正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堂時間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時間為主;課堂教授強調教師的精講點撥,壓縮教師講授時間,增加學生的說和做;對教師的集體備課、個性備課、課標把握、精選試題、課堂調控、當堂訓練、課外輔導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一所新學校,我們從各個角度入手,努力提升辦學品位,就是為了給育華的每一個孩子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做到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李校長說。

“學校不僅硬體設施一流、教師素質高、文化氛圍濃厚,而且還有著優越的寄宿條件、小班額教學和鮮明的教學特色,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學校,我們省心,更放心!”一位來學校參觀的家長表示

濰坊市育華學校積極推進以“構建現代學校制度,促進學校依法自主發展”為主要內容的學校管理模式改革,提出“常規工作抓規範,創新工作抓特色”的工作思路,確立“讓每一個學生每天都有新進步”的辦學理念和“嚴、細、實、高、恆、快”的工作原則,從學校實際出發重點打造“一一三四”框架。一特色----依託學校科技館、天文台和探究實驗室,全力打造科技特色;一工程----“讓閱讀成為習慣,讓閱讀成為生活,讓每一個育華人成為愛書人”的閱讀工程;三項目----選修課程開發、藝體教育改革、校園數位化建設三大重點推進項目;集中開設了百科博識、套用技能等五大類、幾十門選修課程,全面開設了《演講》和《經典誦讀》校本必修課程,成立了陽光愛綠社團、神舟科技社團等6個學生社團。

成就

12月21日上午,“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基地”授牌儀式在濰坊市育華學校舉行。市藝術館館長邱兆鋒、副區長劉棣儉、張嶸副局長等領導出席,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加了授牌儀式。

期間,校園內進行了楊家埠木板年畫、濰坊風箏、安丘泥人、濰坊核雕、高密剪紙和青州花毽等“非遺”展覽。他們的現場展示,使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三年前,濰坊市育華學校就組織老師向“非遺”傳承人學習技藝,編寫課程教材,設立民間藝術課程,先後開設了麵塑、剪紙、絹花工藝、風箏製作、踢花毽、撲灰年畫等8項民間藝術課程,向學生傳授“非遺”傳統技藝,成為了學校教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非物質文化進校園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活動。濰坊市育華學校將以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任,開拓創新,將學校打造成傳承民族藝術文化的樂園

辦學至今,濰坊市育華學校已順利承辦了全國小學生手球錦標賽、濰坊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奎文區教學能手選拔賽、區初三體育考試、區手球比賽、區全民運動會籃球比賽、區計算機等級考試等大型活動,開展了“仰望星空,放眼世界”天文科普周活動,在全國第二屆“未來杯”中學生創意設計決賽中,獲得了全國二、三等獎;全國第五屆中小學生迎奧運作文大賽中32名學生獲獎;濰坊市“感恩母親”校園徵文活動中16名學生獲獎,市科技創新大賽中19人次獲一、二獎;區藝術節中40多名學生獲繪畫、書法、獨唱等一、二等獎等等,學生累計獲獎達600餘人次。一年多來,學校教師發表國家級學術稿件23篇;13名教師獲第全國奧運作文大賽優秀輔導教師;20多名教師獲市、區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稱號。

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一支高水平、高質量的優秀隊伍,現有在編在崗教職工144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4人,中學一級及國小高級教師87人。其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人,在讀研究生7人;大學以上學歷102人,區級以上教學能手、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118人次。學校教師結構良好,潛力較大。

山東省級規範化學校(三)

山東省為提高中國小辦學水平,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開展了省級規範化學校的建設與管理工作。
東營市第一中學
蒼山縣第一中學
山東省無棣第一中學
青島遼源路國小
蓬萊市實驗中學
青州市口埠初級中學
濰坊市育華學校
汶上縣白石鄉明德國小
濟寧市任城區濟東中學
兗州市第八中學
臨沂傅莊中學
蒼山縣魯城鎮初級中學
臨清市民族實驗中學
陽穀縣西湖中學
德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齊河縣特教中心
山東省濟南第二十六中學
文登市經濟開發區實驗國小
文登市宋村中學
沂水縣第三實驗國小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初級中學
山東省青州第二中學
臨沂湯莊實驗學校
德州經濟開發區實驗國小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薛家島國小
山東省青島第四十七中學
濱州市濱城區第五中學
鄒平縣韓店新世紀中學
濱州實驗學校
青島市城陽區第四中學
曲阜市息陬春秋中學
青州市東壩國小
臨沂高都國小
山東省青島第六十一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六十三中學
青島大學市北附屬中學
萊州市第六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第十一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第五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第四中學
棗莊師範學校附屬國小
棗莊市市中區西王莊鄉郭里集中心國小
棗莊市嶧城區底閣鎮中心國小
棗莊市嶧城區古邵鎮中心國小
棗莊市嶧城區榴園鎮城郊中學
東營市勝利勝采國小
營市勝利第十一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十五中學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六國小
蓬萊市北溝中心國小
濟南市長清區樂天國小
萊州市雲峰中學
章丘市明水街道明水國小
壽光市聖城街道徐家國小
壽光市洛城街道屯田國小
山東省濟南舜耕中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致遠中學
安丘市青雲雙語學校
山東省青島第三中學
濟寧市任城區石橋鎮希望國小
曲阜市陵城鎮杏壇國小
曲阜市董莊鄉歇馬亭國小
青島汾陽路國小
汶上縣楊店鄉中心國小
微山縣昭陽街道彭聯國小
魚台縣漁城鎮洪廟國小
泗水縣洙泗國小
濟寧市第十二中學
青島虎山路國小
濟寧市任城區石橋中心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夏莊街道古鎮國小
鄒城市北宿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上馬街道張哥莊國小
汶上縣郭樓鎮中學
汶上縣劉樓鄉中學
微山縣傅村鎮第一中學
金鄉縣胡集鎮中學
金鄉縣第三中學
泰安市岱嶽區徂徠鎮中心國小
泰安市岱嶽區角峪鎮中心國小
新泰市宮裡鎮中心國小
新泰市新汶街道良莊實驗國小
肥城市王瓜店街道辦事處中心國小
寧陽縣泗店鎮中心國小
寧陽縣鄉飲鄉韋周中心國小
東平縣彭集鎮中心國小
山東省泰安第十五中學
山東省寧陽第十二中學
泰安市泰山區徐家樓街道辦事處泮河中學
威海市孫家疃國小
威海市千山路國小
威海市翠竹國小
威海市碼頭國小
威海市半月灣國小
威海市溫泉國小
威海市橋頭國小
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國小
青島市城陽區棘洪灘街道中華埠國小
威海市第十三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上馬街道程哥莊國小
五蓮縣育才國小
萊蕪市高新區濱河國小
萊蕪市魯礦第二國小
青島市嶗山區張村河國小臨沂第七實驗國小
臨沂市羅莊區冊山街道辦事處中心國小
臨沂市河東區益民實驗國小
蒼山縣第二實驗國小
蒼山縣卞莊鎮代村國小
青島市嶗山區鳳凰台國小
臨沂第二十一中學
臨沂第二十二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漢河國小
蒼山縣卞莊街道辦事處第二初級中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香江路第二國小
蒼山縣層山鎮初級中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珠江路國小
寧津縣第一中學
山東政法希望國小
膠州市香港路國小
膠南市王台中心國小
鄒平縣高新街道辦事處高新國小
膠南市大場中心國小
鄒平縣明集鎮初級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二十四中學
鄒平縣西董鎮鶴伴中學
鄒平縣魏橋實驗學校
山東省青島第二十一中學
濟南市育園學校
青島市城陽區特殊教育中心
曲阜市特殊教育學校
萊蕪市特殊教育學校
臨沂特殊教育中心
山東省青島第三十一中學
禹城市特殊教育學校
齊河縣實驗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