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溫泉國小

威海市溫泉國小

是集心理學,教育學一體的專門致力於學生“一對一”個性化輔導機構。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威海市溫泉國小是一所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的國小,承擔著近1500名學生的教學任務。近年來,學校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堅持“德育為首、質量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指導思想,以內涵發展為主題,積極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為更好的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學校把校本課程開發的重點放在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養教育等方面。

創設目標

(一)、總體目標 美學大師宗白華說過:“我們不一定要做詩,但我們的心中不可沒有詩意、詩境。”有詩的人生一定會多一點精彩。習詩就是學做人,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我們以課題為抓手,通過滲透、薰染、陶冶、內化的形式,以詩育人,這種新穎的教育方式能寓教於樂,突破了簡單的說教和粗暴的強制訓練。事實證明,經受詩的洗禮的孩子,比其他的孩子更懂得關心人、體貼人,能更多地為別人著想,都有高尚美好的心靈。隨著課題的實施,整個校園內,呈現出一種蓬勃的生機,實現了我校的辦學宗旨:讓兒童充滿生活力。通過對“誦讀經典美文”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逐步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想像力;通過對不同文學作品的形式美和內容美的感知和把握,獲得審美體驗,從而欣賞美、鑑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

(二)、具體目標 1、學校層面 “經典誦讀”活動的深入開展,不但拓寬了語文教學時空,而且還能推動學校德育工作、後勤工作、校園美化等各項事業的發展,帶動各項課題實驗的全面展開。同時,師生的精神面貌也能得到提升,有效地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1、學校層面

(1)豐富和充實校園文化建設。孩子們在詩歌的海洋中吟詠性情,在文學的殿堂里徜徉精神,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上放飛心靈,翰墨書香使他們幼小的心靈免受了文化垃圾的侵擾,琅琅書聲中,一股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浸潤校園。在平時的學校、班級活動中,我們大力倡導孩子們自主設計班級的黑板報、牆報等;引導他們參與設計學校的走廊、花壇的美化……於是,一些由孩子們自主設計的充滿著人文氣息,洋溢著人文情懷的作品,便飛揚在了我們校園的各個角落。

(2)課題的實踐構建了一種全新的語文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以吸收民族文化精華,提升少年兒童人文素養為本,以高品位、典範性的古代經典詩文為載體,通過誦讀、鑑賞優秀古詩文經典名篇、情景表演等手段,在激發學生澎湃的誦讀激情的基礎上有機地展開科學的朗誦、演講基本技能訓練,從而傳承優秀古詩文,弘揚祖國傳統文化,豐厚學生文化底蘊,薰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和創新思維,實現了“溫柔敦厚而不愚”(見《禮記》)的教育效果。這種全新的語文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必將在不遠的將來得以推廣。

2、教師層面 (1)、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

2、教師層面

國小教師由於自身學識的局限性,大多數教師的古詩文閱讀量並不大,課題的深入開展促使我們把傳統觀念——“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首先要有一桶水”轉變了“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首先要有一溪活水”。

(2)、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隨著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我們的教研活動也隨之展開。隔兩周一次的學校詩教教研活動成為老師們闡釋詩意,放飛詩情的練兵場。通過上課、聽課、研討,促進了老師們教學水平的提高。以前課堂中缺乏的詩意和人文關懷,開始漾盪在我們的課堂。詩點化了語文課,使的課堂充滿了靈性和創意。

(3)、增強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

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是學校自己開發的校本課程,它的開發,是在專家的指導下憑藉學校老師之力進行的。因此無論從校情分析、課程目標的設定,還是從課程組織、課程的實施、課程的評價,都是老師們合力完成的。教材的選編、教學內容的選擇,都是經過大家一次次的分析、討論,最終確定下來的。教學案例的積累也是集眾人之力來編寫的。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們的課程開發意識增強了、課程開發能力提高了,為其他校本課程的開發奠定了基礎。

3、學生層面 首先,通過蒐集、調查、篩選、整理、交流等方式,構建出具有我校特色的經典誦讀校本教材。其次,在《國小語文誦讀實踐活動研究》課題研究基礎上,讓學生在誦讀高品位典範性的古今文學作品過程中,有機的展開科學的朗誦、演講等基本技能訓練,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文化積累。同時教學手段多樣化,採取民樂欣賞,詩配畫,表演等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通過創新的誦讀實踐活動,開發智力,陶冶情感,積澱文化,促進全面和諧發展。

3、學生層面

(1)、學生的人文素養不斷提高。小說家金庸說:“讓孩子背誦古詩文不是要讓他們學習很多知識,更多的是一種情感的、民族性格的薰陶。要繼承溫柔敦厚、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詩教,使孩子們養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剛的人格。”當代文化名人余秋雨說:“在孩子們還不具備對古詩文經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時候,就把經典交給他們,乍一看莽撞,實際上都是文明傳代的絕佳措施。”

(2)、學生的語文能力不斷提升。心理學家指出,背誦是兒童的天性,人的記憶力在兒童時期發展極快,13歲時達到最高峰。所以,在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多背誦一些古詩文經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旨在做一種終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準備。中國的語言文字之根在古詩文經典,這些千古美文就是最好的範文。參與課題的學生在古詩文的閱讀、欣賞、背誦乃至運用的過程中,初步了解和感受了我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使得他們更加喜愛的古詩文的學習。同時,在日積月累的古詩文薰陶中豐富了自己的語言,提高了語言表達的能力。兩年中,大多數學生已積累了上百首古詩,數十條古文精選摘句。

(3)、學生的創造能力不斷發展。創造能力是一個人最難能可貴的能力,它是人類進步的源動力。詩文經典誦讀校本課程,無論是閱讀賞析、仿寫,還是思維訓練、寫作,都是一個創造的過程。

確立依據

理論依據

1、在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經典美文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不僅映射著中國文化的文學之美,而且蘊含著中華民族的胸懷、風骨、智慧、情趣。一個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國家,必須要有優秀的民族傳統,優秀的民族人文精神,這就要求我們新一代的人具備這種人文素養,而這些千古美文將滋養著一代新人的成長,是培養人文素養的重要精神資源。威海市溫泉國小語文組為了進一步加強經典誦讀,決定以校本課程為載體來推動這一工作的深入開展。

2、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國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它淵源於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讓孩子從小接觸並誦讀經典,有利於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豐富思想,有助於弘揚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學術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呼聲由來已久,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說,一個國家沒有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不行,但光有科技也不行。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時候,我們更應該重視自己的文化傳統,注重對青少年一代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薰陶。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古詩文的普及和吟誦被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3、之所以確立這個主題,我們還認真學習參考了董國謙局長有關特色教育的一些思想。環翠教育先後規劃並實施了兩個“五年”發展目標,全面推進了全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進程,初步實現了環翠教育由以重點發展為主向以均衡發展為主、由以規模發展為主向以內涵發展為主、由以規範發展為主向以特色發展為主的重大轉變。“均衡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已成為環翠教育現代化建設的三大主題和重要標誌。均衡是基礎,內涵是本質,特色則是方向和目標。從學校層面來說,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核心競爭力,是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我們希望通過經典誦讀來全面提高師生的人文素養,實現學校的內涵式、特色化發展。

現實依據

1、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體制,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實踐新課程以來,學校根據省頒課程計畫和省市學科指導組的實施意見精神,建構了具有校本特點的新課程體系,制定學校課程發展規劃。並根據對學生髮展需要的評估和校內外資源分析,切實開發校本課程,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實現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最佳化結合。

2、我校語文教學在誦讀方面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學生積極性不很高、老師對誦讀認識不夠、誦讀方式單一等。我們試圖在課題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持續、深入地研究,帶動全體語文教師參與。在誦讀的套用,特別是與構建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上進行有益地研究與探索,真正讓經典誦讀走進課堂。綜上所述,我們提出了將“誦讀經典美文”作為特色建設項目,注重人本資源的開發利用,構建具有個性化、本土化的校本課程的構想。

操作策略

1、教師是最重要的校本課程資源,課程資源不僅僅意味著物質條件,還包括人的因素。

(1)、在師資方面,全體都教師參與了課程開發的各個環節,充分享有專業的自主權。這個過程有助於教師之間經驗分享和學校民主文化的培育,有助於改變“以師為本”開發課程的錯誤做法,有助於課程在教師群體中得到最大範圍的認可,這是校本課程的本義所在。

(2)、利用現有資源,徵集執教校本課程教師意見,確定校本課程的具體內容。到學生、家長中徵求意見,看所開課程學生、家長是否喜歡,是否需要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規模。雖然說背古詩是有方法的,但總的來說背誦記憶的過程還是比較枯燥的。因此,教師們就想到用各種遊戲來激發和保持學生的誦讀興趣。

2、營造誦讀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誦讀活動 (1)、營造誦讀經典的校園氛圍。通過黑板報、宣傳櫥窗、紅領巾廣播、電視、主題班會等多種宣傳陣地對學生進行廣泛宣傳,通過校園內牆壁、走廊上營造的經典誦讀名句,讓每一位學生浸染在經典誦讀的氛圍中,樂於誦讀,勤於誦讀。

2、營造誦讀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誦讀活動

(2)、開展以經典誦讀為主的讀書月、文化周等系列活動。豐富活動形式,不斷提高學生經典誦讀的興趣,增加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和能力。

(3)、逐步引導學生把經典誦讀向家庭延伸。引導家長的參與,形成經典誦讀家校的互動,真正使經典誦讀成為小學生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孩子和家長一起背誦,將“孩子最早的老師”動員起來,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3、課堂主體 (1)、以課堂為主要空間的經典誦讀,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最主要陣地。學生是有豐富的心靈世界,有巨大創造潛能的生命體。立足於“發展為本”的理念,為學生構建一個探究性的學習平台,讓他們根據個體差異與內容差異選擇最佳的學習方式,對古詩文意境進行探索,深入詩境,產生個性化的閱讀行為和與多元化的感悟。每節語文課預備鈴響教師準時進入教室組織學生開始課前三分鐘的誦讀(可以培養好學生小幹部,讓學生自行組織)。同時,開展小型而活潑的誦讀活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性地進行方法指導,訓練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誦讀技巧。

3、課堂主體

(4)、寫字是我校的傳統校本課程,開展經典誦讀實驗以後,我校大多班級教師都靈活地將此項實驗和寫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師生共同書寫誦讀的內容,將“書法”與“經典詩文”兩件中國文化瑰寶加以整合式地開掘,讓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深深地根植於學生幼小的心靈中,滋養學生的精神世界。每周一和周三的寫字課上,教師或個別學生把集體誦讀的篇目工整地抄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在誦讀本上臨寫,有時還配上一幅意境優美的插圖。在書寫中,學生更能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學生那或娟秀,或剛勁的字跡;或整潔,或個性的誦讀本著實體現了他們的喜愛。

4、課外活動 (1)、圍繞古詩文誦讀進行社會綜合實踐活動,如對自己生活的小區居民進行調查,看看中國傳統文化在普通百姓身上的繼承情況,與地方鄉土文化研究相結合,對家鄉的歷史文化名人進行研究,指導學生研究他們的作品和生平,從中獲得人文的薰陶,情感的陶冶;收集平常人們言語之中常常被引用的古詩文語句;去書店調查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書籍是否熱銷等等,使學生親身感受中華古文化在當今社會的價值,從而更深地激發學生弘揚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情,使課題研究更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實現古詩文誦讀由封閉走向開放的轉變,將研究引向深入。

4、課外活動

(2)、同時,一個具有濃郁書香氛圍的家庭環境不僅可以激發孩子的讀書熱情,培養孩子的讀經習慣,更能開發孩子的潛能,提升孩子的品格;經典及美文誦讀是朝朝暮暮的,是持之以恆的,獲得家長支持才可以讓將經典誦讀進行到底。因此教師必須進行家、校互動式教學,建立家長監督的反饋制度,讓學生把所學的內容反饋給父母,由家長進行寫評語或打星級式評價,讓書香也能浸潤家庭,產生良性循環。

特色界定

1、經典是久經歷史考驗的具有普遍心性修養意義的人文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開啟人類智慧的工具。它具有幾個特徵,首先就是要經過時間的考驗,歷經歲月淘洗,具有穿越時空的魅力,能夠為不同時代的人們所喜愛,這樣的詩詞文章才稱得上經典之作;第二個特徵就是說經典性作品要能夠傳遞跨越時代的人文思想,能夠傳遞永恆的真善美的精神,讓讀者能夠從中接受健全人格的薰陶,接受品德教育;第三,經典性作品必須擁有巨大的藝術魅力,能夠給人審美的享受和愉悅;第四,經典性作品必須具有高超的語言表達技巧,是母語表達的代表之作。

2、校本課程的構建是一個以學校為基地進行課程構建的民主開放的過程。校本課程是學校辦學特色的集中體現,學校實施的課程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核心,它集中體現了一所學校的教育的價值取向,也制約著教育活動方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發展和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校本課程構建的形式上看是“以校為本”而真正的哲學是“以人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發展為最高目標,“以人為本”課程是根據學生的需要而構建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存在的。

3、我校誦讀經典美文的宗旨就是“以生為本”,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來制定校本課程,創建具有學校特色的教材體系。經典乃是天地之間合乎人性、順其自然的的精華,具有極強的基礎性。因此,導讀要順應兒童的心理,依照教育的本質,從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出發。首先指導學生聲音洪亮,有精神,學生自然能精神奕奕,不會懶散。其次經典及美文的誦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貴在日久天長的積累,要求學生不貪圖多背,只要求常誦,要有耐心,長遠心。

保障體系

制度措施

(1)、積極走出去到同類實驗學校參觀學習。了解實驗最新研究進展,及時傳達給老師。充分利用我校教育網路交流研究成果、提出研究困惑。

(2)、為確保課程的順利實施,避免受學科教學的衝擊,學校把經典誦讀課納入課程表,每周一節,以便教師引導學生有計畫地進行誦讀。同時,學校將每學期組織年級競賽活動,推動誦讀活動的高質量開展。

(3)、學校從計畫、教案、上課、考試等方面加強課程的常規管理。對教師的此項工作進行全面的考核、評價、總結,表揚獎勵工作優秀的教師。

(4)、採取激勵機制,堅持"多獎勵,不強求"、"多表揚,少批評"的原則,用"看誰讀得準,背得熟,記得牢"為標準,分組競賽,以給學生加"笑臉"等方式,激發學生誦讀、熟讀、直到背誦的濃濃興致。讓學生在沒有壓力的前提下,自然誦讀,從中獲得背誦的樂趣和成就感。

評價機制

斯塔弗比姆指出:評價的最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變。《課標》指出:“要以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提倡成長記錄的方式,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基於《課標》精神,為促進學生主體發展,我們建構了系統的評價機制。

(1)注重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教師應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學習風格的差異採取適當的評價方式。如學生對某一次的朗讀過關情況不滿意,教師可暫不記錄等級,允許其進行再次嘗試。

(2)注重形成性評價對學生髮展的作用。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更好的發展,因此,本課程建議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對學生每一堂課上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作出客觀的評價。同時讓學生同伴、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評價,注意評價的正面鼓勵與激勵作用。

(3)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由教師獨自評價的權威方式,教學中指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生生相互評價,提高學生評價自我、評價他人的能力。在評價的過程中,增強學生過程意識與相互學習的能力。本課程建議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因為這樣有益於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助於學生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從而有利於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每一課的評價都基本上由學生來完成。

“經典誦讀”校本課程的開展實施,必將猶如清泉一般滋潤師生們的心田。隨著歲月的流逝,那些歷經千年、萬口傳頌的名篇佳作慢慢釋放出濃醇的芬芳,溫泉國小以及其師生定會迎來更加燦爛充實的明天!

操作策略

教師是最重要的校本課程資源,課程資源不僅僅意味著物質條件,還包括人的因素。雖然說背古詩是有方法的,但總的來說背誦記憶的過程還是比較枯燥的。因此,教師們就想到用各種遊戲來激發和保持學生的誦讀興趣。

1、營造誦讀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誦讀活動。通過黑板報、宣傳櫥窗、廣播站、主題班會等多種宣傳陣地對學生進行廣泛宣傳,通過校園內牆壁、走廊上營造的經典誦讀名句,讓每一位學生浸染在經典誦讀的氛圍中,樂於誦讀,勤於誦讀。當然,黑板報、班會等活動的開展需要學校統一安排統籌。

2、定期開展以經典誦讀為主的讀書月、文化周等系列活動。豐富活動形式,不斷提高學生經典誦讀的興趣,增加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和能力。作為各班每周必須上牆的內容,每天課前課內必誦,並由教師對句子意思做適當解釋,指導學生有意識地在日常口語交際及習作中進行適當運用。

3、每節語文課預備鈴響教師準時進入教室組織學生開始課前三分鐘的誦讀(可以培養好學生小幹部,讓學生自行組織)。同時,開展小型而活潑的誦讀活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性地進行方法指導,訓練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誦讀技巧。

4、圍繞古詩文誦讀進行社會綜合實踐活動,收集平常人們言語之中常常被引用的古詩文語句;去書店調查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書籍是否熱銷等等,使課題研究更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實現古詩文誦讀由封閉走向開放的轉變,將研究引向深入。

5、一個具有濃郁書香氛圍的家庭環境不僅可以激發孩子的讀書熱情,培養孩子的讀經習慣,更能開發孩子的潛能,提升孩子的品格。因此教師必須讓學生把所學的內容反饋給父母,由家長進行寫評語或打星級式評價。

6、建立“閱讀考級”制度,讓活動收到實效。在誦讀活動進行過一段時間後,要組織統一的考核,不合格者重考,優秀者予以獎勵。

助夢基金

2014年5月27日,環翠區婦聯牽手明辰置業,舉行“愛在溫小·助夢行動”,為溫泉國小30名家庭貧困學生送來3萬元助夢基金。

當天上午,溫泉國小五樓會議室內氣氛熱烈,環翠區婦聯、環翠區教育局以及愛心企業明辰置業的相關負責人來到孩子們中間,與他們進行交流並傾聽孩子們暢談夢想。

“夢想秀”環節,獲助學生用各種方式表達出自己的夢想:五年級學生王思婷口齒伶俐,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優秀的主持人,義不容辭地擔當了此次“夢想秀”表演的主持;喜歡拉二胡的四年級學生叢銳,則為大家表演了一段二胡獨奏;對水粉畫情有獨鐘的四年級學生齊凱,現場為大家展示了他的水粉畫作品。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歌唱家!”“我的夢想是做鋼琴老師!”“我的夢想是能考上威海二中!”……聽聞孩子們的夢想,威海明辰置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林弘正深受感動,“我們希望盡綿薄之力,讓更多的家庭實現安居夢,讓更多的孩子實現幸福夢!”

據環翠區婦聯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愛在溫小·助夢行動”中,明辰置業為溫泉國小30名貧困家庭的孩子發放了助夢金,希望他們發奮讀書,用知識和汗水改變命運,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

快樂教育

威海市溫泉國小堅持以快樂教育為基本內涵的“修身立德”特色德育模式,以“愛、孝、信、納”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一位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諧發展,以“每天進步一小步”為目標,本學期學校通過系列措施讓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本學期學校主要採取“一學二體三評價”策略來落實養成教育。一學——“微課學習引導”,以微課促學生習慣養成。各班利用晨會、班會觀看行為習慣微視頻,教師引導觀看,小組討論,學生做好記錄,寫出自己的想法。二體——“親歷體驗培訓”,班主任組織學生親歷體驗餐廳就餐、課間行走,乘車排隊等。班級排練行為習慣校本劇《我的一天》,開展“約會習慣,播種希望”行為習慣展示評比。三評價——實行學生周管理評價機制,德育處開發了《道德銀行存儲卡》,明確了各項行為習慣的目標,通過微課學習,明確要求,對學生各項禮儀進行評價,每天由班主任發放快樂幣,每周公布數量,每月進行小結,學期末,可以進行禮品換購。

以上措施的落實進一步完善了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案,每個班級在此基礎上也創新了班級特色,收效頗豐。各班級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會繼續認真總結經驗和做法,以“愛”為出發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養成好習慣,並把它融入到日常學習和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山東省級規範化學校(三)

山東省為提高中國小辦學水平,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開展了省級規範化學校的建設與管理工作。
東營市第一中學
蒼山縣第一中學
山東省無棣第一中學
青島遼源路國小
蓬萊市實驗中學
青州市口埠初級中學
濰坊市育華學校
汶上縣白石鄉明德國小
濟寧市任城區濟東中學
兗州市第八中學
臨沂傅莊中學
蒼山縣魯城鎮初級中學
臨清市民族實驗中學
陽穀縣西湖中學
德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齊河縣特教中心
山東省濟南第二十六中學
文登市經濟開發區實驗國小
文登市宋村中學
沂水縣第三實驗國小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初級中學
山東省青州第二中學
臨沂湯莊實驗學校
德州經濟開發區實驗國小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薛家島國小
山東省青島第四十七中學
濱州市濱城區第五中學
鄒平縣韓店新世紀中學
濱州實驗學校
青島市城陽區第四中學
曲阜市息陬春秋中學
青州市東壩國小
臨沂高都國小
山東省青島第六十一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六十三中學
青島大學市北附屬中學
萊州市第六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第十一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第五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第四中學
棗莊師範學校附屬國小
棗莊市市中區西王莊鄉郭里集中心國小
棗莊市嶧城區底閣鎮中心國小
棗莊市嶧城區古邵鎮中心國小
棗莊市嶧城區榴園鎮城郊中學
東營市勝利勝采國小
營市勝利第十一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十五中學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六國小
蓬萊市北溝中心國小
濟南市長清區樂天國小
萊州市雲峰中學
章丘市明水街道明水國小
壽光市聖城街道徐家國小
壽光市洛城街道屯田國小
山東省濟南舜耕中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致遠中學
安丘市青雲雙語學校
山東省青島第三中學
濟寧市任城區石橋鎮希望國小
曲阜市陵城鎮杏壇國小
曲阜市董莊鄉歇馬亭國小
青島汾陽路國小
汶上縣楊店鄉中心國小
微山縣昭陽街道彭聯國小
魚台縣漁城鎮洪廟國小
泗水縣洙泗國小
濟寧市第十二中學
青島虎山路國小
濟寧市任城區石橋中心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夏莊街道古鎮國小
鄒城市北宿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上馬街道張哥莊國小
汶上縣郭樓鎮中學
汶上縣劉樓鄉中學
微山縣傅村鎮第一中學
金鄉縣胡集鎮中學
金鄉縣第三中學
泰安市岱嶽區徂徠鎮中心國小
泰安市岱嶽區角峪鎮中心國小
新泰市宮裡鎮中心國小
新泰市新汶街道良莊實驗國小
肥城市王瓜店街道辦事處中心國小
寧陽縣泗店鎮中心國小
寧陽縣鄉飲鄉韋周中心國小
東平縣彭集鎮中心國小
山東省泰安第十五中學
山東省寧陽第十二中學
泰安市泰山區徐家樓街道辦事處泮河中學
威海市孫家疃國小
威海市千山路國小
威海市翠竹國小
威海市碼頭國小
威海市半月灣國小
威海市溫泉國小
威海市橋頭國小
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國小
青島市城陽區棘洪灘街道中華埠國小
威海市第十三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上馬街道程哥莊國小
五蓮縣育才國小
萊蕪市高新區濱河國小
萊蕪市魯礦第二國小
青島市嶗山區張村河國小臨沂第七實驗國小
臨沂市羅莊區冊山街道辦事處中心國小
臨沂市河東區益民實驗國小
蒼山縣第二實驗國小
蒼山縣卞莊鎮代村國小
青島市嶗山區鳳凰台國小
臨沂第二十一中學
臨沂第二十二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漢河國小
蒼山縣卞莊街道辦事處第二初級中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香江路第二國小
蒼山縣層山鎮初級中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珠江路國小
寧津縣第一中學
山東政法希望國小
膠州市香港路國小
膠南市王台中心國小
鄒平縣高新街道辦事處高新國小
膠南市大場中心國小
鄒平縣明集鎮初級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二十四中學
鄒平縣西董鎮鶴伴中學
鄒平縣魏橋實驗學校
山東省青島第二十一中學
濟南市育園學校
青島市城陽區特殊教育中心
曲阜市特殊教育學校
萊蕪市特殊教育學校
臨沂特殊教育中心
山東省青島第三十一中學
禹城市特殊教育學校
齊河縣實驗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