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師範學校附屬國小

棗莊師範學校附屬國小

棗莊師範學校附屬國小是棗莊師範學校附屬的一所國小,座落在棗莊市嶧城區承水河畔,毗鄰風景優美的“冠世榴園”。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棗莊師範學校附屬國小棗莊師範學校附屬國小

學校始建於1927年,原名蘇堂國小,1976年被正式定名為棗莊師範學校附屬國小。在8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學校雖然歷經變革,並幾易其名,但始終秉承古嶧先賢匡衡“鑿壁偷光”之好學古風,孜孜追求“厚德益智”之教育根本,特別是近期以來,學校提出“以人為本,創新興校”的管理理念,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和管理創新,成為一所環境幽雅,設施先進,師資精良優質學校。

環境及設施

學校占地面積20畝,校舍總建築面積9600平方米;現有26個教學班,正式在職教職工81人,其中有中學高級教師4人,國小高級教師44人;

機構設定機構設定

擁有多媒體教室、語音室、階梯教室、電子備課室、計算機教室等現代化的設施設備。校園中綠竹翠柏掩映涼亭假山,“愛心鴿”繞樓群翩飛,書聲朗朗,孩童雀躍,人文與環境交相生輝。

教學理念

學校堅持“創新興校,發展內涵”的辦學思路,同力關注師生的生命成長,用心、用情營造高雅整潔的校園環境,努力把學校建設成流淌師生生命長河的精神家園。“以科研促教學,以科研促成長”是學校辦學的優良傳統。學校先後開展了“聽音樂想像作文”、“數學足跡式評價”、“學校環境德育”、“1+X+1+X備課模式”近十項課題研究,部分課題達到國家級、省級的先進水平。棗師附小“三風一訓”與釋義

校訓:求真向善創美篤行
校風:和諧有序勤奮向上
教風:融情寓樂高效嚴謹
學風:勤學博採細研好問
釋義:

校訓:求真向善創美篤行

校訓釋義:校訓乃一校之魂。一方面,校訓是對在校教師和學子健康發展的激勵和勸勉,即便學生離開學校,也能對其起到人生引領的作用。另一方面,校訓是學校的辦學原則與目標的集中體現。同時它也是一種文化,是學校面向社會的辦學精神標誌。

“求真向善創美篤行”從“做人和處事”兩個維度提出價值導向。

“求真”含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做人要率真,坦誠,實事求是。二是指做學問、求知識,要追求真理。

“向善”含有兩層意思。一是取“見賢思齊”之意,教育人要心存善念,“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二是取“止於至善”之意,凡事都要持積極向上的態度,把事做到盡善。

“創美”從字面理解即“創建美麗”之意。“美”古語謂之為“好的才德或品質”,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創美”有兩層含義,廣義指創造、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狹義指在工作、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追求要有品位,開創有價值、有個性、高質量的人生。

“篤行”“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堅持不懈之意。詣在引導師生做事求學要有恆心和毅力。“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

校風:和諧有序勤奮向上

校風釋義:校風乃一所學校的風氣,是學校整體精神面貌的外顯。校風是一種無形的精神支柱,可以振奮人心、激勵鬥志;是學校每一個成員自覺奮進的動力;是推動整個學校繁榮和發展的力量之源。

“和諧”有“融洽諧和”之意。詣在創設一種師生和諧、生生和諧、團結協作,互相悅納,寬鬆和美的校園氛圍。“有序”是指學校的管理和運作有章法,有秩序,有條理。“和諧”是目標,“有序”是保障。

“勤奮向上”詣在勸勉師生勤勉不惰,奮發向上,積極進取,不甘平庸,追求卓越。

教風:融情寓樂高效嚴謹

教風指學校對教育教學工作提出的綱領性要求,也是學校教育觀念、教育行為、教育價值追求的具體反映。

情感是一種生產力,更是一種超越於技能之上的教育力,“融情”即引領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傾注情感,以情動人,以情促教;“寓樂”詣在引領教師創設愉悅的教育環境,讓兒童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和發展。

“高效”指教學要追求效率,樹立效率課堂、效率教學的意識,引領教師鑽研教法,減少無效或低效行為,致力於提高教學質量。“嚴謹”指嚴謹治學,引導教師以嚴肅謹慎的態度對待教育教學工作,不敷衍,不懈怠。

學風:勤學博採細研好問

學風是學校建立、倡導的學習精神,主要闡釋的是引導學生怎樣學習的問題,是對學生學習方法、要領的指導,也是學校教育教學理念的集中體現。

唐代大學問家韓愈有:“業精於勤荒於嬉”;著名的科學家華羅庚說過:“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學”就是經常、不間斷地學,跟“惰學“相對。勤學是萬事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博採”取意博採眾長,廣泛涉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重視積累,汲取各方面的知識營養,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細研”取意深察細究,一是教育學生在學習和探究過程中要有鑽研精神,不淺嘗輒止;二是教育學生做事和學習不放過細節,從細微之處著眼,從細微之處入手,循序漸進,逐步取得成功。漢代王充《論衡·實知篇》有“不學不成,不問不知”的名句,好問詣在引導學生要有強烈的探究欲望,要養成好問的習慣。

獲獎情況

教育科研不但促進了教學工作的進步,而且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近年來,有16位教師獲得省級優質課評比獎勵,

獲獎情況獲獎情況

120餘節課獲得市級優質課評比獎勵,近200篇論文獲得國家級獎勵或發表,於偉利老師被評為“山東省2006年度十大教育創新人物”,王樂永老師被評為“山東省特級教師”,有4位教師獲得市級教學能手稱號。

先進的辦學理念、優越的教學環境、精良的師資隊伍和規範的管理,把學校推向健康持續發展的快車道,學校先後獲得省文明單位、省、市級教學示範學校,省市級校本培訓示範學校,省市級綠色學校,省電化教育示範學校,省優秀交通安全示範學校,全國百所德育科研名校等榮譽稱號。《山東教育》、山東電視台等多家媒體先後報導了學校的先進事跡。

山東省級規範化學校(三)

山東省為提高中國小辦學水平,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開展了省級規範化學校的建設與管理工作。
東營市第一中學
蒼山縣第一中學
山東省無棣第一中學
青島遼源路國小
蓬萊市實驗中學
青州市口埠初級中學
濰坊市育華學校
汶上縣白石鄉明德國小
濟寧市任城區濟東中學
兗州市第八中學
臨沂傅莊中學
蒼山縣魯城鎮初級中學
臨清市民族實驗中學
陽穀縣西湖中學
德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齊河縣特教中心
山東省濟南第二十六中學
文登市經濟開發區實驗國小
文登市宋村中學
沂水縣第三實驗國小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初級中學
山東省青州第二中學
臨沂湯莊實驗學校
德州經濟開發區實驗國小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薛家島國小
山東省青島第四十七中學
濱州市濱城區第五中學
鄒平縣韓店新世紀中學
濱州實驗學校
青島市城陽區第四中學
曲阜市息陬春秋中學
青州市東壩國小
臨沂高都國小
山東省青島第六十一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六十三中學
青島大學市北附屬中學
萊州市第六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第十一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第五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第四中學
棗莊師範學校附屬國小
棗莊市市中區西王莊鄉郭里集中心國小
棗莊市嶧城區底閣鎮中心國小
棗莊市嶧城區古邵鎮中心國小
棗莊市嶧城區榴園鎮城郊中學
東營市勝利勝采國小
營市勝利第十一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十五中學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六國小
蓬萊市北溝中心國小
濟南市長清區樂天國小
萊州市雲峰中學
章丘市明水街道明水國小
壽光市聖城街道徐家國小
壽光市洛城街道屯田國小
山東省濟南舜耕中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致遠中學
安丘市青雲雙語學校
山東省青島第三中學
濟寧市任城區石橋鎮希望國小
曲阜市陵城鎮杏壇國小
曲阜市董莊鄉歇馬亭國小
青島汾陽路國小
汶上縣楊店鄉中心國小
微山縣昭陽街道彭聯國小
魚台縣漁城鎮洪廟國小
泗水縣洙泗國小
濟寧市第十二中學
青島虎山路國小
濟寧市任城區石橋中心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夏莊街道古鎮國小
鄒城市北宿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上馬街道張哥莊國小
汶上縣郭樓鎮中學
汶上縣劉樓鄉中學
微山縣傅村鎮第一中學
金鄉縣胡集鎮中學
金鄉縣第三中學
泰安市岱嶽區徂徠鎮中心國小
泰安市岱嶽區角峪鎮中心國小
新泰市宮裡鎮中心國小
新泰市新汶街道良莊實驗國小
肥城市王瓜店街道辦事處中心國小
寧陽縣泗店鎮中心國小
寧陽縣鄉飲鄉韋周中心國小
東平縣彭集鎮中心國小
山東省泰安第十五中學
山東省寧陽第十二中學
泰安市泰山區徐家樓街道辦事處泮河中學
威海市孫家疃國小
威海市千山路國小
威海市翠竹國小
威海市碼頭國小
威海市半月灣國小
威海市溫泉國小
威海市橋頭國小
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國小
青島市城陽區棘洪灘街道中華埠國小
威海市第十三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上馬街道程哥莊國小
五蓮縣育才國小
萊蕪市高新區濱河國小
萊蕪市魯礦第二國小
青島市嶗山區張村河國小臨沂第七實驗國小
臨沂市羅莊區冊山街道辦事處中心國小
臨沂市河東區益民實驗國小
蒼山縣第二實驗國小
蒼山縣卞莊鎮代村國小
青島市嶗山區鳳凰台國小
臨沂第二十一中學
臨沂第二十二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漢河國小
蒼山縣卞莊街道辦事處第二初級中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香江路第二國小
蒼山縣層山鎮初級中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珠江路國小
寧津縣第一中學
山東政法希望國小
膠州市香港路國小
膠南市王台中心國小
鄒平縣高新街道辦事處高新國小
膠南市大場中心國小
鄒平縣明集鎮初級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二十四中學
鄒平縣西董鎮鶴伴中學
鄒平縣魏橋實驗學校
山東省青島第二十一中學
濟南市育園學校
青島市城陽區特殊教育中心
曲阜市特殊教育學校
萊蕪市特殊教育學校
臨沂特殊教育中心
山東省青島第三十一中學
禹城市特殊教育學校
齊河縣實驗中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