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嶗山區第四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第四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第四中學瀕臨青島濱海大道,位於嶗山區保張路東段。校舍建於1991年,2001年初改稱為嶗山四中。學校目前共有1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770人,共有教職工71人,教師學歷達標率達100%。

基本信息

簡介

青島市嶗山區第四中學青島市嶗山區第四中學

學校占地近60畝,建築面積為4551平方米,內部設施配套齊全,教學環境良好。設有二十個教室,並配有各類多媒體實驗室、儀器室、微機室、語音室、舞蹈室等功能教室及各類體育設施。實現了多媒體進教室,辦公微機人手一台,建成了功能完善的校園網。

榮譽

學校有國家級子課題1個,省級子課題3個,市級課題2個。學校編有《讀懂校園》等校本教材十餘種。全校教師有140項論文、科研成果獲市以上獎勵,10多名教師參加市公開課和優質課評選,8名教師獲區級以上教學能手稱號,8名教師獲市優秀專業人才稱號,21人獲區級以上優秀教師、師德先進個人等稱號。學校被評為市“文明單位”;“青島市規範化學校”;“青島市教學示範學校”;“青島市課題協作體學校”;“青島市以法治教示範學校”;“青島市民防教育先進單位”;“市綠色學校”;“青島市電化教育示範學校”;“青島市禁毒宣傳先進學校”;“青島市衛生先進單位”;“青島市職工代表大會先進星單位”;“山東省校本培訓重點試驗基地”;“山東省綠色學校”;“全國課題研究先進集體”;“青島市文體師範學校”;“青島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中國地理科普基地”等榮譽稱號。

特色

精細化管理在細微處見精神

從校園延伸開去的“萬卷路”,到牆體清新明快的書畫藝術;從花草樹木的有序布置,到故事櫥窗的匠心獨具,總是透射出書香校園的從容。更有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生動精彩的互動學習……深入其中,你總會感受到一種來自嶗山四中每一個角落裡透射出的力量——這種力量使身臨其間的人不自覺地平靜下來或者生動起來。

細細探究一下,這與嶗山四中多年來堅持地精細化管理有著密切的關係。從校園建設的一草一木,到課堂教學的一言一行,嶗山四中人始終關注細節,從細節入手,在細節中尋求發展,在細節中創造奇蹟。

臧賢堯校長介紹說,學校從“抓起點、抓重點、抓弱點”入手,落實常規教學精細化管理措施。構建“教學做合一”課堂教學模式。學校堅持“以學生為本”的人文精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考慮自己如何教,更要考慮學生如何學,他們在教學中懂得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生活,為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空間。”

學校里人人制定了發展規劃和工作目標,還依託優質課評選、青年教師賽教、級部分析會、開放日加強教師集備管理。他們懂得發展卻不固步自封,充分發揮教學協作體的作用,認真地向兄弟學校的教師探討學習,進行資料交流;聘請專家來校作講座、指導,通過一對一活動,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師教學能力。

針對青年教師多的現狀,學校大力開展“傳幫帶”活動,使全體教師間形成一個互幫互學的有機群體。學校還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多培訓,系統地組織各類比武活動,為青年教師提供提高的平台,鼓勵冒尖,儘快使之成材。

同時,通過教學質量分析,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一年中難得的幾次考核後總要進行試卷質量分析,進行自我剖析;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自律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對考試中出現的薄弱班級和薄弱學科,還要專門進行分析診斷,制定整改措施,責任到人,有效地促進班級間、學科間的平衡發展。

學校一貫注重對“音、體、美”三科的培育力度,力爭在特長生培養方面有新進展,實現學生全面主動發展;對學習弱勢學生加大關注,及時提供幫助和鼓勵,促使其儘快成長。

在學生中實行“分才教學”和導師制——突出針對性,強化尖子生和邊緣生的培養,導師制實行“一對一”戰術。學校要求教師經常與學生面對面交流、談心,幫助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困難。通過“開小灶”幫助學生補缺補漏。對邊緣生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激發內驅力,幫助他們加強薄弱學科的幫輔助推工作,因材施教,促進提高。對於畢業班的學生,班主任會堅持每天深入課堂,與學生促膝談心,幫助解決困難,並做好學生心理引導。其所遵循的“抓細節、尋出路、挖潛力、增後勁”四步曲,也成為該校在創新教學新形勢下的探索與實踐。

梳理嶗山四中的教學管理實踐,我們真的可以在細微處見精神!也許,學校的每一點進步,正是得益於學校不放棄教學管理環節中的每一個細微之處,善於反思;而每一項成果的取得,總離不開嶗山四中人始終關注每一個教學環節,求精求細的工作作風。以此為基,學校取得累累碩果便不足為奇。

軟硬體配套育素質教育之花

學校山牆上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圍牆上畫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推棗讓梨”等古人求知、報國、做人的經典故事;從雕塑到路牌,從文化石到櫥窗……一切一切,這些散發著濃郁書香味的精心設定,正是嶗山四中樹立校園精神,培養校園個性文化,師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確立“共建書香校園,同享書香人生”的文化追求。

在校長臧賢堯辦公室的牆壁上,還裝裱著溫家寶總理的詩——《仰望星空》。臧校長不僅喜歡這首詩,更看重詩中所傳遞出來的情懷和境界。他希望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像溫家寶總理期望的一樣,“經常地仰望天空,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做一個關心世界和國家命運的人”,這樣,這個民族才有希望。

正是在這種追求下打造的優美環境、詩書氛圍,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全面育人的目標營造了和諧的外部環境。

當然,擁有了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環境設定,還需要一流的辦學條件。嶗山四中的領導班子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近幾年,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學校自2002年創建青島市規範化學校以來又投入近360萬元用於內設配套,如今,先進整齊的微機室成為學生們最喜歡的地方之一;高標準的地理實驗室,為學生們展示著世界的多姿多彩。還有齊備的各類學科實驗室,都成為學生們動手、實踐的最好平台。

更令嶗山四中人驕傲的是,投資20萬建起來的機器人實驗室,成為領先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許多熱愛科學探究的學生因此沉浸其中,在與機器人“打交道”的時光里迅速成長起來!

許多教師也發現,在環境的薰陶下,在動手的操作中,在自主探究的摸索中,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提升了,主動性增強了,實踐能力也隨之增長……開始逐漸學會“仰望天空”!

“分才導學”模式六步成就新課改

當2009年1月7日,青島市數學“分才導學”教學模式研討會在嶗山四中舉行,與會的許多專家充分肯定了學校“分才導學”教學模式的時候。嶗山四中人清楚:這是一次總結,更是激勵嶗山四中人繼續創新發展的新起點。

其實,嶗山四中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追求。回望學校構建“分才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管理和教學科研上嘗試“分才導學”的研究試驗的兩年時光,臧賢堯校長充滿了自豪。

2007年,臧賢堯校長帶領著學校科研骨幹教師到洋思中學、東廬中學、杜郎口中學等學校觀摩,取其精華,尋找更適合學校特點的方式方法,融入了減負、分才、信息收集、合作探究等特色,最終確定實施“分才導學”教學模式。可謂歷經了觀摩學習、可行性研究、對比試驗、變數控制條件保障研究、全面實施五個階段。這樣的前期準備為後來的成功推廣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據介紹,“分才”是指分不同的才能,“導學”是指利用學案引導學生自學、探究。分才導學案的核心是“作業前置、先學後教、學做合一”。其設計依據學習的內容、目標和學習者的情況而定,沒有固定不變的格式,一般包括六個過程,即:“智者先行”、“合作幫困”、“探究求真”、“分才爭鳴”、“回顧反思”、“拓展訓練”等教學環節。

通俗地說,就是學生利用“分才導學”案課前預習,上課時先反饋、合作解決自學信息,繼而進行課堂探究,解決“分才導學”案設定的探究題目;接著分層設定題目,先獨立後合作解決;隨後學生進行小結;最後分才思維訓練,讓學生根據不同情況選題訓練檢測,鞏固知識、培養思維能力。

在這次改革初期,學校主抓教學的業務領導率先“下水”上示範課,並開放自己的課堂。在班主任提出申請的基礎上,學校先後在八年級一班和七年級一班確立了“分才導學踐行班”,每周分別召開實驗教師、學生座談會,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為幫助教師儘快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學校提倡聽自己課,知彼知己,反饋研究提升,有效地改進了課堂教學。通過一年多的努力後,學校全面鋪開“分才導學”模式。

實踐證明,“‘分才導學’教學模式是一種合乎該校學生實際且有效提高課堂效能的教學方式”。臧賢堯校長介紹說,學校課堂教學開始自覺地朝著素質教育的方向努力,突出表現在: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積極引導學生主動發展;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在教學中使用“分才導學”案,師生共用一案,有效地減輕了學生、老師的學業負擔,讓學生有更多時間投入到更豐富的素質教育活動中去,讓老師更多的投入到“研究學生”中去。

學校的教學因此發生了“令人激動的變化”。老師們說:“以前備課輕鬆,上課累,效果不佳,現在是備課累,上課輕鬆,效果好。”“沒想到學生居然有這么高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以前的工作真是勞而無功。”……

學生們亦感嘆:“我們第一次親歷了學習的歷程,原來它是這樣的有趣味。”“我感覺我變得越來越聰明了,看到什麼事物,我總會生出一點感悟。”“小組的力量無限,我們合作克服了那么多疑難。”……

課堂教學煥發了生命活力,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個性得到張揚,探究質疑的精神也初步形成。老師們在自如運用教學模式的前提下,還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與此同時,學校逐漸形成了濃厚的教科研和學術研究氛圍,打造了一支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隊伍,教師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丁發祥、劉麗紅、杜蕾華等教師先後舉行青島市“分才導學”教學模式公開課、名師開放課堂等,成為當地教育的佼佼者。

據介紹,“分才導學”教學模式的實施,也得到學生家長的普遍認可。有一位借讀生隨父母回原籍讀書,由於嚴重不適應當地的傳統教學模式,三周后又轉回了學校。許多家長說:“我就信任四中,把孩子放在這裡我放心。”

2008年中考,嶗山四中畢業生203人,升入普通高中108人,達到53%。而全國課題研究先進集體、山東省校本培訓重點基地、青島市教學示範學校等20餘項市級以上榮譽,標誌著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又上了個新台階。

可以說,素質教育法律化,學校管理規範化,特別是在山東省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堅定決心面前,嶗山四中在課堂教學模式上的探索和素質教育的實踐,將為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打開一扇新的視窗。而學校在長期形成的“優秀源自習慣、文化催升素質、書香伴我成長”的辦學特色下,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山東省級規範化學校(三)

山東省為提高中國小辦學水平,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開展了省級規範化學校的建設與管理工作。
東營市第一中學
蒼山縣第一中學
山東省無棣第一中學
青島遼源路國小
蓬萊市實驗中學
青州市口埠初級中學
濰坊市育華學校
汶上縣白石鄉明德國小
濟寧市任城區濟東中學
兗州市第八中學
臨沂傅莊中學
蒼山縣魯城鎮初級中學
臨清市民族實驗中學
陽穀縣西湖中學
德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齊河縣特教中心
山東省濟南第二十六中學
文登市經濟開發區實驗國小
文登市宋村中學
沂水縣第三實驗國小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初級中學
山東省青州第二中學
臨沂湯莊實驗學校
德州經濟開發區實驗國小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薛家島國小
山東省青島第四十七中學
濱州市濱城區第五中學
鄒平縣韓店新世紀中學
濱州實驗學校
青島市城陽區第四中學
曲阜市息陬春秋中學
青州市東壩國小
臨沂高都國小
山東省青島第六十一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六十三中學
青島大學市北附屬中學
萊州市第六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第十一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第五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第四中學
棗莊師範學校附屬國小
棗莊市市中區西王莊鄉郭里集中心國小
棗莊市嶧城區底閣鎮中心國小
棗莊市嶧城區古邵鎮中心國小
棗莊市嶧城區榴園鎮城郊中學
東營市勝利勝采國小
營市勝利第十一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十五中學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六國小
蓬萊市北溝中心國小
濟南市長清區樂天國小
萊州市雲峰中學
章丘市明水街道明水國小
壽光市聖城街道徐家國小
壽光市洛城街道屯田國小
山東省濟南舜耕中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致遠中學
安丘市青雲雙語學校
山東省青島第三中學
濟寧市任城區石橋鎮希望國小
曲阜市陵城鎮杏壇國小
曲阜市董莊鄉歇馬亭國小
青島汾陽路國小
汶上縣楊店鄉中心國小
微山縣昭陽街道彭聯國小
魚台縣漁城鎮洪廟國小
泗水縣洙泗國小
濟寧市第十二中學
青島虎山路國小
濟寧市任城區石橋中心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夏莊街道古鎮國小
鄒城市北宿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上馬街道張哥莊國小
汶上縣郭樓鎮中學
汶上縣劉樓鄉中學
微山縣傅村鎮第一中學
金鄉縣胡集鎮中學
金鄉縣第三中學
泰安市岱嶽區徂徠鎮中心國小
泰安市岱嶽區角峪鎮中心國小
新泰市宮裡鎮中心國小
新泰市新汶街道良莊實驗國小
肥城市王瓜店街道辦事處中心國小
寧陽縣泗店鎮中心國小
寧陽縣鄉飲鄉韋周中心國小
東平縣彭集鎮中心國小
山東省泰安第十五中學
山東省寧陽第十二中學
泰安市泰山區徐家樓街道辦事處泮河中學
威海市孫家疃國小
威海市千山路國小
威海市翠竹國小
威海市碼頭國小
威海市半月灣國小
威海市溫泉國小
威海市橋頭國小
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國小
青島市城陽區棘洪灘街道中華埠國小
威海市第十三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上馬街道程哥莊國小
五蓮縣育才國小
萊蕪市高新區濱河國小
萊蕪市魯礦第二國小
青島市嶗山區張村河國小臨沂第七實驗國小
臨沂市羅莊區冊山街道辦事處中心國小
臨沂市河東區益民實驗國小
蒼山縣第二實驗國小
蒼山縣卞莊鎮代村國小
青島市嶗山區鳳凰台國小
臨沂第二十一中學
臨沂第二十二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漢河國小
蒼山縣卞莊街道辦事處第二初級中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香江路第二國小
蒼山縣層山鎮初級中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珠江路國小
寧津縣第一中學
山東政法希望國小
膠州市香港路國小
膠南市王台中心國小
鄒平縣高新街道辦事處高新國小
膠南市大場中心國小
鄒平縣明集鎮初級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二十四中學
鄒平縣西董鎮鶴伴中學
鄒平縣魏橋實驗學校
山東省青島第二十一中學
濟南市育園學校
青島市城陽區特殊教育中心
曲阜市特殊教育學校
萊蕪市特殊教育學校
臨沂特殊教育中心
山東省青島第三十一中學
禹城市特殊教育學校
齊河縣實驗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