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嶗山區第五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第五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第五中學(原漢河中學)位於沙子口街道漢河村南。2003年,在政府和漢纜集團的大力資助下,學校按照省規範化的標準重建了校舍。新校區分為教學區、實驗辦公區和生活區。教學樓和實驗辦公樓建築面積8008平方米,可容納24個教學班。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學校現有各類教學儀器均達國家一類標準;建有現代化的校園網和多媒體教室;設備先進的實驗室、微機室、電子閱覽室和語音室;圖書室實行信息化管理;科技教室和創新教育實驗基地獨具創新特色。另外400米跑道運動場一期工程順利竣工,目前已啟動使用,各種設施也正在完善中。

學校現有教學班13個,學生519名,教職工56人,其中研究生2人,大學本科畢業46人,學歷達標率100%;中學高級教師3人,一級教師21人;市級優秀專業人才2名,學科帶頭人3名,兩人舉行過國家級錄像課。擁有一支愛崗敬業、專業水準高、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幹力量的教師隊伍,為學校教育教學的穩步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校榮譽

青島市嶗山區第五中學青島市嶗山區第五中學

近幾年來,學校進一步調整辦學思路,確立了學校近期和遠期發展目標,提出了以“和諧教育培養和諧的人,為學生一生奠堅實基礎”為辦學理念,以科技創新教育為學校突出辦學特色。通過推行教育教學和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推進精細化、人文化、規範化管理,教育教學質量連續多年名列全區前茅。學校大膽探索新的課程改革模式,並於2007年4月成功地承辦了“青島市第七期新課程教研論壇”。學校是青島市依法治教示範學校;青島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嶗山區“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嶗山區國中辦學水平督導評估優秀等級;青島市衛生單位;青島市職代會先進星單位;嶗山區規範化學校。2007年8月下旬又剛剛通過山東省檔案管理二類標準先進單位的驗收。

學校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注重以科技創新為主的特色教育。圍繞創新教育,學校加大投入,努力創造條件,形成濃厚的科技創新教育氛圍,創新教育成為我校一道亮麗的風景。自2001年以來,我校師生參加市級以上各項創新大賽,共獲全國級大獎7項,省級各種大獎16項,市級各種大獎74項。科技創新帶動了教育觀念、學習觀念及課堂教學發生質的變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創新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學校創新特色教育的模式已初見端倪,其教育成果越來越引起各方面的關注,《北京現代教育報》、青島電視台、嶗山電視台分別對我校積極推進科技創新教育的做法和經驗作了專訪和報導。學校先後被區、市命名為科普教育基地。2007年1月被山東省少年科學院命名為首批“山東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2007年5月又被確定為國家級“科技教育活動室”試點單位;2006年11月被評為“全國科學教育示範學校”;2007年7月被評為山東省地震科普示範學校。

目前,嶗山五中正以創建“山東省規範化學校”為目標,乘嶗山區“十一五”教育事業發展美好前景的東風,在區委區政府、區教體局、街道、社區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校師生滿懷信心,以高昂的鬥志、勤奮的工作,為把我校建成現代化、科研型、示範型的學校而努力奮鬥。

學校發展歷程

嶗山五中始建於1987年8月,原稱“嶗山縣沙子口鎮漢河中學”,建校時有教職工21人,教學班5個,學生265人,初因學校正在籌建,臨時借用漢河國小校舍上課。

1988年8月學校建成,遂遷入。新校址位於漢纜集團南側、松山後村北。占地面積34畝。

1992年,校建二期工程動工,至2003年6月竣工,資金由鎮集資解決,總計85萬元,同年10月份通過國家義務教育達優秀等級驗收。

1993、1994年,學校在漢纜集團和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繼創辦校辦工廠“嶗山區氧氣廠”、“嶗山區漢中電纜盤廠”。2005年根據上級有關規定,兩廠實施改制,與學校完全脫鉤。 

1994年10月,漢河中學校建第三期工程開工,總投資48萬元,平操場,建圍牆,於1995年10月完工。

1993年至1995年,學校迎來了第一個發展高峰期,學校辦學條件、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改善、提高,連續三年中考成績列鎮第一,1995年中考優秀率列全區第一,及格率列全區第二。

1997-1999年,學校又先後投資16萬元對校舍門窗、房頂以及地面、牆壁進行改造裝修。

1999年以來先後建成微機室、語音室等電化教室,加大對實驗室、美術室、音樂室、體育器材室、圖書室以及校園文化的投入建設,使辦學水平有了大幅改善。

2000年10月通過了區辦學水平優秀等級的驗收。2000年中考,及格率列全區第一,平均分第三。

2002年3月,學校更名為“青島市嶗山區第五中學”。2002年中考,升學考試升學率列全區第一。

2002年下半年至2003年上半年,在街道辦事處和漢纜集團大力支持下先後投資2700萬元,在漢河村西南,原漢河國小處新建校址,總建築面積8008平方米。

2003年9月,我校由老校區遷入新校。

自2003年9月份以來,新建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儀器室、階梯教室、微機室,建校園網。改善辦公及教學條件,新增圖書10200冊,建起了科技室、科技長廊、舞蹈室、德育室以及各類活動室,並對學校文化建設進行了全面規劃。

2005年下半年以來,學校制定了以科技教育為突破口,形成文化、科技、藝術、生命教育多元化的教育模式,爭創特色學校和島城知名學校的宏偉目標。

2006年下半年,解決了樓後山體護坡、班班通、教師人手一機等,投資近60萬元增加教學儀器,確保06年下半年順利通過了區規範化學校驗收。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中考全區前三名。

2007年12月順利通過青島市規範化學校驗收。

自2003年以來,學校先後獲得“全國科學教育示範學校”、“全國科技活動室試點學校”、“山東省地震科普示範學校”、“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青島市德育先進集體”、“青島市依法治校示範學校”、“青島市衛生學校”、“嶗山區教學工作先進集體”、“嶗山區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校成就

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學校把教育科研作為突破口,成立了由教學骨幹、優秀專業人才組成的教科研攻關小組。積極開展“問題即教研”的主題教研活動,形成以專家引領、骨幹教師指導、全體教師參與的多層次的教研體系。學校先後承擔了6個國家、省、市級重點課題及子課題,現已有4個圓滿結題。學校積極推行“學導式學案教學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10年,青島市“科學導學,提高實效“專題研討會在我校舉行,我校在研討會上做了典型發言,並舉行了研討課。2007年,“青島市第七期新課程教研論壇”在我校召開,科技老師舉行了專題研討課。2009年,2名教師在全國優質課評比中分獲二、三等獎,2010年9月,又有2名教師參加了在天津舉行的全國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優質課比賽。徐彬、徐彤2名同學參加2010年省國中生創新實驗大賽,獲得二等獎。2010年中考,我校取得了大面積豐收,六門學科A、B率、通過率均創歷史新高,成為社會矚目的焦點。

學校努力打造以科技創新教育為主的辦學特色,形成以航空航模為龍頭的八大板塊創新教育體系,實現學生全員參與。科技創新帶動了教育觀念、學習觀念及課堂教學發生質的變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全方位提高。通過科技創新教育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攀升。許月同學在榮獲山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後,2010年奪得第七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銅獎,青島晚報對此做了專題報導。幾年來,師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大賽,共獲國家級科技類競賽一等獎16人次,全國級二、三等獎37人次;省級一等獎26人次,省級二、三等獎54人次,省級團體第一名5次;市級一等獎51人次,市級二、三等獎129人次,市級團體第一名12次。並先後被評為“全國科學教育示範學校”、山東省地震科普示範學校、國家級“科技教育活動室”試點單位、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青島市“特色學校”候選單位。

學校近幾年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連續三年綜合考核得分位居全區前列。學校是青島市規範化學校,青島市標準化學校,市文明單位,市依法治教示範學校,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市交通安全示範學校,市校舍管理先進單位,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集體,市衛生單位,市職代會先進星單位,省檔案管理一類單位,區校園文化先進單位,區“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區優秀家長學校,區文體活動示範學校,區工人先鋒號,區辦學水平督導評估優秀等級。

嶗山五中的飛速發展,倍受各級領導及社會各界的關愛和支持。為促進學校管理和辦學水平不斷提高,滿足社會、家長對學校的更高期望,學校於2009年初提出了創建山東省規範化學校的奮鬥目標。創建目標確定後,學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先後召開了不同層次的動員會、座談會、研討會,鼓勵全體師生及社會各界為學校的發展獻計獻策。我校將以本次創建活動為契機,以創建促規範,以規範促提高,以更大的熱情、更有力的措施促進學校向更高目標發展,努力開創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新局面。

山東省級規範化學校(三)

山東省為提高中國小辦學水平,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開展了省級規範化學校的建設與管理工作。
東營市第一中學
蒼山縣第一中學
山東省無棣第一中學
青島遼源路國小
蓬萊市實驗中學
青州市口埠初級中學
濰坊市育華學校
汶上縣白石鄉明德國小
濟寧市任城區濟東中學
兗州市第八中學
臨沂傅莊中學
蒼山縣魯城鎮初級中學
臨清市民族實驗中學
陽穀縣西湖中學
德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齊河縣特教中心
山東省濟南第二十六中學
文登市經濟開發區實驗國小
文登市宋村中學
沂水縣第三實驗國小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初級中學
山東省青州第二中學
臨沂湯莊實驗學校
德州經濟開發區實驗國小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薛家島國小
山東省青島第四十七中學
濱州市濱城區第五中學
鄒平縣韓店新世紀中學
濱州實驗學校
青島市城陽區第四中學
曲阜市息陬春秋中學
青州市東壩國小
臨沂高都國小
山東省青島第六十一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六十三中學
青島大學市北附屬中學
萊州市第六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第十一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第五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第四中學
棗莊師範學校附屬國小
棗莊市市中區西王莊鄉郭里集中心國小
棗莊市嶧城區底閣鎮中心國小
棗莊市嶧城區古邵鎮中心國小
棗莊市嶧城區榴園鎮城郊中學
東營市勝利勝采國小
營市勝利第十一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十五中學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六國小
蓬萊市北溝中心國小
濟南市長清區樂天國小
萊州市雲峰中學
章丘市明水街道明水國小
壽光市聖城街道徐家國小
壽光市洛城街道屯田國小
山東省濟南舜耕中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致遠中學
安丘市青雲雙語學校
山東省青島第三中學
濟寧市任城區石橋鎮希望國小
曲阜市陵城鎮杏壇國小
曲阜市董莊鄉歇馬亭國小
青島汾陽路國小
汶上縣楊店鄉中心國小
微山縣昭陽街道彭聯國小
魚台縣漁城鎮洪廟國小
泗水縣洙泗國小
濟寧市第十二中學
青島虎山路國小
濟寧市任城區石橋中心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夏莊街道古鎮國小
鄒城市北宿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上馬街道張哥莊國小
汶上縣郭樓鎮中學
汶上縣劉樓鄉中學
微山縣傅村鎮第一中學
金鄉縣胡集鎮中學
金鄉縣第三中學
泰安市岱嶽區徂徠鎮中心國小
泰安市岱嶽區角峪鎮中心國小
新泰市宮裡鎮中心國小
新泰市新汶街道良莊實驗國小
肥城市王瓜店街道辦事處中心國小
寧陽縣泗店鎮中心國小
寧陽縣鄉飲鄉韋周中心國小
東平縣彭集鎮中心國小
山東省泰安第十五中學
山東省寧陽第十二中學
泰安市泰山區徐家樓街道辦事處泮河中學
威海市孫家疃國小
威海市千山路國小
威海市翠竹國小
威海市碼頭國小
威海市半月灣國小
威海市溫泉國小
威海市橋頭國小
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國小
青島市城陽區棘洪灘街道中華埠國小
威海市第十三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上馬街道程哥莊國小
五蓮縣育才國小
萊蕪市高新區濱河國小
萊蕪市魯礦第二國小
青島市嶗山區張村河國小臨沂第七實驗國小
臨沂市羅莊區冊山街道辦事處中心國小
臨沂市河東區益民實驗國小
蒼山縣第二實驗國小
蒼山縣卞莊鎮代村國小
青島市嶗山區鳳凰台國小
臨沂第二十一中學
臨沂第二十二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漢河國小
蒼山縣卞莊街道辦事處第二初級中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香江路第二國小
蒼山縣層山鎮初級中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珠江路國小
寧津縣第一中學
山東政法希望國小
膠州市香港路國小
膠南市王台中心國小
鄒平縣高新街道辦事處高新國小
膠南市大場中心國小
鄒平縣明集鎮初級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二十四中學
鄒平縣西董鎮鶴伴中學
鄒平縣魏橋實驗學校
山東省青島第二十一中學
濟南市育園學校
青島市城陽區特殊教育中心
曲阜市特殊教育學校
萊蕪市特殊教育學校
臨沂特殊教育中心
山東省青島第三十一中學
禹城市特殊教育學校
齊河縣實驗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