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強木版年畫

武強木版年畫

武強年畫是河北省武強縣傳統民間工藝品之一,因其產地在河北武強而得名,是中國民間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 武強年畫是在原始的耕作方式、佛教思想、傳統觀念和古老的民族習慣影響下發展起來的民間鄉土藝術。其構圖豐滿,線刻粗獷,設色鮮亮,裝飾誇張,節俗特色濃厚,是民間年畫中的佼佼者。武強年畫除大量民間題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時代變革,以表達人們對國事的關心,對人生的美好期望。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武強木版年畫
所屬地區:河北·衡水·武強縣
遺產編號:Ⅶ—2
遺產類別:民間美術
申報日期: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河北省武強縣
遺產級別:國家

介紹

武強木版年畫武強木版年畫

武強縣是著名的民間年畫之鄉,地處冀中平原,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屬衡水市管轄。武強木版年畫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其豐富的內容是中國民間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武強木版年畫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它構圖豐滿,線刻粗獷,設色鮮亮,裝飾誇張,節俗特色濃厚,是民間年畫中的佼佼者。武強年畫除大量民間題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時代變革,以表達人們對國事的愛憎,對人生的美好期望。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江蘇桃花塢、四川綿竹並稱為中國民間木版年畫的五大生產基地。

武強年畫在河北、山西、內蒙古、河南一帶很有影響,是春節期間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一個畫種。武強年畫的製作工藝是先把圖案刻在木板上,然後塗色印製在紙上,再點染上各種顏色,所以也叫木版水印年畫。武強年畫最早印製灶王爺、天地神、鬥神較多。

溯源

武強木版年畫武強木版年畫

據現存資料考證,武強木版年畫產生於宋末元初,明、清兩代最為鼎盛。相傳,明永樂年間,山西省洪桐縣藝人到此以後,促進了這一藝術形式的發展。起初是民間畫家親筆畫,逐漸發展成刻版印刷,以至全部套版印刷。那時人煙稠密的武強南關,便是“家家點染,戶戶丹青”,形成了我國北方最大的木版年畫產地之一。到了清乾隆、嘉慶時進入全盛時期,當時,全縣各種年畫生產廠家和作坊達到近千家,從業者萬餘人。據有關史料記載,當時被稱為年畫之鄉的南關,擁有144家畫店,周圍40多個村莊數以千計的農戶有年畫作坊,其中規模較大的"四大家"在外地設有160多處批發店,行銷河北、山西、陝西、內蒙古、遼寧等十幾個省。

後因地理交通狀況的變化而逐漸衰微,民國時期的戰亂導致武強木版年畫業迅速萎縮,僅有四十餘家畫坊開門經營。20世紀40年代初,武強木版年畫藝人與晉察冀邊區的美術工作者一同創辦“冀中年畫研究社”,1947年又在此基礎上成立了“石家莊大眾美術社”,武強木版年畫由此得以復興並有所創新。1949年後,武強縣40家畫業作坊合併為武強畫廠。武強年畫幾經滄桑,到1980年成立了“武強年畫社”,武強年畫得以正式出版發行。它對武強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過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楊柳青年畫的細膩繁複、富麗多彩相比,武強年畫更有農村氣息,風格粗狂,色彩簡單濃烈,頗受歡迎。1985年,建立了武強木版年畫博物館。1993年,武強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木版年畫之鄉"。

武強年畫伴隨著民俗文化的發展歷史,映照出燕趙文化的蹤跡。河北農村歷來有“鬧春”的習俗,每逢春節,慶祝活動從臘月初八開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為止,是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盛大的民間藝術節。臘月二十三到二十七,家家戶戶清掃、粉刷庭院房屋,然後人們把從集市買回來的武強年畫貼在門上、室內、灶房、倉房、水井、馬廄,把土地爺的神像貼在神龕上,既寄託人們祈福禳災的美好願望,又為平日清貧冷淡的農家小院增添了節日的喜慶。

藝術特色

武強木版年畫武強木版年畫

武強年畫傳承了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雕版印刷術,完全手工製作,手傳口授,世代沿襲,經久不衰。因受其原料及工藝制約,在形式上提煉概括,在色彩上歸納誇張,在構圖上勻稱飽滿,在內容上從人們喜聞樂見出發,以現實為根據誇張變形,大膽取捨,著重突出主要部分,色調鮮明,對比強烈,局部服從整體,每幅畫都有一個主色調,更具有農村氣息,風格粗獷,色彩簡單濃烈,頗受歡迎。武強年畫最早全用手工描繪,叫“生筆畫”,產量較少,價格較高。隨著木版印刷術的發展,便採用半印半畫以至全部套印了,但要經過繪、刻、印三道工序來完成。

武強年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品種繁多。有門畫、窗畫、炕畫、斗方、條屏、貢箋、燈畫、對聯、中堂畫、年曆畫等幾十個品種,有單幅、對幅和多幅連環畫等不同形式。內容大致可以分為驅凶辟邪、祈福迎祥、戲曲傳說、喜慶裝飾、生活風俗五大門類,根據勞動人民祈求人壽年豐、大吉大利的心理,通過四季花木、時鮮果品、動物形象等組合的畫面來表現吉祥的喜慶氣氛,採取象徵、比擬、誇張、雙關等表現手法,充分反映了民俗、民情和人民的思想願望,被譽為“中國農耕社會的縮影”、“農民藝術的象徵”。

武強年畫一般在春節前上市,以滿足人們貼年畫的民俗需要。內容主要有六神(天、地、灶、倉、財神及弼馬溫)圖像,為敬神活動所用,以祈求來年幸福康泰;祝福祈祥圖,如《吉慶有餘》、《劉海戲金蟾》等;鎮妖辟邪圖,如《鍾馗》、《鬥神》等;反映世俗風情的,教人勤勞善良,修養品德的,如《女十忙》、《男十忙》、《漁樂圖》、《打圍郎》等,表現了男耕女織、捕魚打獵的農耕社會民俗;有諷刺不良品行的,如《愛錢鑽錢眼》、《扶上桿兒掇梯子》等等。一些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戲曲故事也進入武強年畫的題材內容,如《三國演義》、《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白蛇傳》、《嫦娥奔月》等。

傳統的武強年畫,其題材多為氣氛熱烈,符合勞動人民祈求人壽年豐、大吉大利的心理,表達的是人們熱切的希冀和願望,像“五穀豐登”、“福祿壽”、“年年如意”等,都是武強年畫的主要內容。它採取象徵、比擬、雙關等手法,表達出民間藝術特有的浪漫色彩。如:畫一隻喜鵲站在梅花枝上,則取名“喜上眉(梅)梢”;荷塘里一枝出水芙蓉,再畫一條金絲鯉魚,就取名“連(蓮)年有餘(魚)”等等,都是通過畫面上的事物來象徵寓意吉祥的內涵。

但是,武強年畫更多的是採用連環畫形式,即一張紙印多幅畫,表達一個故事。此類作品常取材於傳統的戲曲故事,如“三國演義”、“西遊記”、“楊家將”、“呼家將”等。這種畫人物突出,眉目清秀,體態傳神,不僅給人以藝術享受,而且使人從完整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和教益。

從刻版上來說,武強年畫以陽刻為主、兼施陰刻,運用黑白對比的手法,發揮出木刻刀韻的效果。在著色上,以大紅大綠為主,色彩強烈、鮮明,風格獨特。在歷次鑑賞會上,國內外美術界無不認為,武強年畫主題突出,結構嚴謹,畫面清晰,線條粗獷,人物形象健美,舉止體態傳神,堪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年畫、江蘇桃花塢年畫、四川綿竹年畫、河南朱仙鎮年畫相媲美,是我國年畫中一支絢麗多彩的花朵。

傳承意義

武強木版年畫郵票武強木版年畫郵票

近年來,武強年畫藝人和美術工作者,在繼承傳統木版年畫的同時,創作了許多新年畫。有些年畫改為絲絹印線、人工敷色和宣紙木版套印的高檔產品,有的還鑲綾邊托裱成畫片和軸畫。這些精製的年畫古樸美觀,是我國木版年畫中一枝絢麗的花朵。1979年,武強年畫被命名為河北省名牌產品,發行範圍遍及全國,有的還遠銷國外。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變遷,審美意識的嬗變和其它藝術形式的影響,新一代武強年畫藝人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創作出了大批新作。另外,美國、奧地利、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專家、學者也來到武強縣進行考察和學術交流。現在,武強年畫還走向世界,遠銷日本、美國、法國和東南亞各國。倫敦大英博物館、德國柏林博物館、日本大和文化館都珍藏著大批的武強年畫。

河北武強縣年畫博物館的一座典型的北方民居模型中,年畫無處不在:院門有鬥神,家門有財神,堂屋有中堂,牆上有牆畫,床上有床畫,灶上有灶王爺的畫,牛廊馬廄都不能落下。各類年畫各就各位,絕不含糊。然而,現在的農家,已鮮見這種情景,即使在年畫產地,也很少能在農家看到年畫的蹤跡。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河北省武強縣的馬習欽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特種郵票

武強木版年畫郵票武強木版年畫郵票

《武強木版年畫》特種郵票一套四枚,圖案分別是“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富貴花開”、“獅子滾繡球”。此套特種郵票的內容,是由國家郵政局郵票印製局圖案編輯部會同我省一些民間文藝美術家經過縝密研討最終確定的。郵票採用了電腦處理原畫稿的創作方法,在力求保持和突出民間年畫原汁原味的同時,儘可能在郵票上凸現年畫的原有風貌。

為何沒作者

武強年畫沒有作者主要表現有兩大類:一是傳統的年畫(流傳的),二是抄襲剽竊、亂盜版的年畫。因此,這兩大類年畫都沒有作者姓名。這就是造成無人創作武強年畫的主要原因。因而,希望今後一些新創作的年畫都有作者姓名才好,無論購買者是送人還是收藏,都有面子有收藏價值。否則,沒有作者姓名的年畫就失去了送人和收藏的意義。

中國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民間美術是組成各民族美術傳統的重要因素,為一切美術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藝術,中國戰國秦漢的石雕、陶俑、畫像磚石,其造型、風格均具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魏晉後,士大夫貴族成為畫壇的主導人,但大量的版畫、年畫、雕塑、壁畫則以民間匠師為主,而流行於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紙、刺繡、印染、服裝縫製等更是直接來源於民眾之手,並裝飾、美化、豐富了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民民眾的心理、願望、信仰和道德觀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斷創新、發展,成為富於民族鄉土特色的優美藝術形式。
楊柳青木版年畫| 武強木版年畫| 桃花塢木版年畫| 漳州木版年畫| 楊家埠木版年畫| 高密撲灰年畫| 朱仙鎮木版年畫| 灘頭木版年畫| 佛山木版年畫| 梁平木版年畫| 綿竹木版年畫| 鳳翔木版年畫| 納西族東巴畫| 藏族唐卡| 衡水內畫 | 顧繡| 蘇繡| 湘繡 | 粵繡| 蜀繡| 苗繡 | 水族馬尾繡| 土族盤繡| 挑花| 慶陽香包繡制| 象牙雕刻| 揚州玉雕| 岫巖玉雕| 阜新瑪瑙雕| 夜光杯雕| 金石篆刻| 青田石雕| 曲陽石雕| 壽山石雕| 惠安石雕| 徽州三雕| 臨夏磚雕|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潮州木雕| 寧波朱金漆木雕 | 樂清黃楊木雕| 東陽木雕| 漳州木偶頭雕刻| 萍鄉湘東儺面具 | 竹刻 | 泥塑 | 塔爾寺酥油花| 熱貢藝術 | 燈彩 | 嵊州竹編 | 固安焦氏臉譜| 民間美術| 大悟織錦帶 | 武漢剪紙| 黃岡民間繪畫| 民間剪紙| 黃河澄泥硯 | 景德鎮民窯陶瓷美術| 天津風箏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