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

木刻

木刻,指在木上刻圖畫的藝術或方法,主要是指在木料斷面上刻製圖畫以供印刷機拓印。見宋 沈括 《夢溪筆談·雜誌二》:“予奉使按邊,始為木圖寫其山川道路……至官所,則以木刻上之。”。木刻版畫包括繪、刻、印三個基本製作過程;如這三者分由不同作者進行,其以木刻的工藝手段摹照他人畫稿刻作,力求達到原來畫稿效果的,稱“複製木刻”。創作木刻中的套色大致可分三種類型:一、以深色主機板為骨幹,套以相應的色彩組成畫面;二、不用主版,而以各塊套版相互配合、補充、襯托,構成形色具備的畫面;三、上述兩種套色法混合運用組成畫面。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木刻木刻

1. 用木料雕刻的。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木朝 開寶 中, 真州 有漁者釣得一木刻婦人,背刻‘ 丁 氏’二字。”

2. 指木雕之物。

宋 沈括 《夢溪筆談·雜誌二》:“予奉使按邊,始為木圖寫其山川道路……至官所,則以木刻上之。”此指木雕的地理模型。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刻名印》:“今 蒙古 、色目人之為官者,多不能執筆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此指木雕的人名印章。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七:“﹝ 雍正 ﹞十三年春,苗疆吏以征糧不善,遠近各寨蠭起,徧傳木刻,妖言四煽,省城大吏尚不之信也。”此指傳集人眾的木雕符信。

3. 木版雕印。

宋 汪逵 《淳化閣帖辨記》:“其本乃木刻,計一百八十四板,二千二百八十七行。其墨乃 李廷珪 墨,墨黑甚,如漆。其字比諸刻為肥。” 魯迅 《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山海經》也另買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圖贊,綠色的畫,字是紅的,比那木刻的精緻得多了。”參見“ 木板 ”。

4. 版畫的一種。用刀在木板上刻成圖形,再拓印在紙上。

魯迅 《書信集·致張慧》:“弟非畫家,不敢妄說,惟以意度之,木刻當亦與繪畫無異,基本仍在素描,且畫面必須統一也。” 魯迅 《書信集·致羅清楨》:“我以為少年學木刻,題材應聽其十分自由選擇,風景,靜物,蟲魚,即一花一葉均可。”

基本概念

即“木版畫”,版畫的一種。用刀在木板上刻畫,再用紙拓印出來的一種圖畫。是中外版畫的最早形式。使用的木版有梨木、黃楊木、白桃木等。用縱剖板面刻制的叫木面木刻,用橫斷板面刻制的叫木口木刻。以凸線為主構成白多於黑的畫面者,叫陽刻,以凹線為主構成黑多於白的畫面者,叫陰刻;也有陰刻、陽刻混用者。運用多塊木版套印出兩種以上顏色的作品,稱為套色木刻。又因拓印使用的顏料性質不同,分為油印木刻和水印木刻等。過去木刻多用以複製繪畫作品,繪、刻、印三者分工,稱為複製木刻。現代木刻由作者自畫、自刻、自印,充分發揮刀木所特具的藝術效果,稱為創作木刻。凡在平面木板上,用不同類型刀具,根據畫稿進行刻制,刻去不必要部分成凹版,再在留下的凸版上滾以油質或塗以水性等顏料而後拓印於紙上的畫面,概稱“木刻”,是中外版畫最早的形式。使用的木板有梨木、黃楊木、白桃木或表層細潔的三夾板、五夾板等。

創作木刻

木刻版畫類型之一。指木刻創作中畫、刻、印均由一人完成。作者藉此可使自己的創作意欲和藝術特點,在自畫、自刻、自印的木刻藝術中得以充分表現和發揮。魯迅提倡的新興木刻,即是以刀代筆,放刀直乾,不模仿,不複製,使作品具有鮮明的藝術創造性。

複製木刻

木刻版畫類型之一。由畫家繪稿、技工刻印而成。木刻版畫包括繪、刻、印三個基本製作過程;如這三者分由不同作者進行,其以木刻的工藝手段摹照他人畫稿刻作,力求達到原來畫稿效果的,稱“複製木刻”。

木面木刻

木刻版畫類型之一。指以三角、方形、圓形的槽狀刀刃,在纖維細密的縱剖面木材(如桌面或箱板)上刻作的版畫。運用這種刻刀,在這種木面木板上可以揮鑿自如,發揮刀法與木質的特性, 雖不能刻得過細,卻可創造粗獷或秀麗的藝術風格。 在我國流行的木刻版畫,大多屬此類型。

水印木刻

木刻版畫類型之一。有兩種:一、我國傳統的水印複製木刻。由技工刻印畫家的畫稿而成。從唐代起就很發達,至明萬曆、天啟年間,技術更為精美,魯迅曾評為“或拙如畫沙,或細如擘發”。當時《十竹齋書畫譜》發揚水印的彩暈墨化的特點,成就尤為顯著。二、水印創作木刻。吸取傳統技法,由畫家自己完成繪搞、刻作與拓印,濃淡渲染,滲化融合,結合創造性的刀法,產生豪放有力或秀麗柔美的線條,別具獨特的藝術效果。採用水彩、水粉或中國畫顏料刷於版面,再以經過噴潮的宣紙或過濾紙印成作品。

粉印木刻

木刻版畫類型之一。指用粉質顏料印成畫面。先以調稀的膠水刷於木刻版面,轉印到紙上,在未乾時用排筆刷上雲母粉、金銀粉,印出光彩奪目的色調。雲母粉有白、紅、黑等色,粗者無光澤,細者發銀色珠光。福建木版年畫,有的還在黑底、紅底上粉印各種套色。也有在套色木刻中局部使用粉印的。

木口木刻

木刻版畫類型之一。指以實心鋼條製成的刀,在纖維細密堅實的橫斷面木材(如砧板狀)上刻作的版畫。因這種木料纖維均勻豎立,刀刻時所受阻力均勻,不易碎裂, 宜於細刻; 大的面積,需要切塊拼合。同時可利用這種刀頭切口處的不同銳角刻出各種線條,如刀口排列成鋸齒形的銳角,一刀就可刻出整齊的多條排線。歐洲版畫家所刻精細的作品,大多屬此類型。

套色木刻

木刻版畫類型之一。指以幾塊木版套印出兩種以上顏色的版畫。我國明末刻印的《十竹齋書畫譜》和《十竹齋箋譜》,皆屬水印套色複製木刻。創作木刻中的套色大致可分三種類型:一、以深色主機板為骨幹,套以相應的色彩組成畫面;二、不用主版,而以各塊套版相互配合、補充、襯托,構成形色具備的畫面;三、上述兩種套色法混合運用組成畫面。因製作工具、材料及印刷的不同友可分為水印、油印、粉印等。

筆彩木刻

也稱“上色木刻”。木刻版畫類型之一。指只刻一塊控制全局、具備基本形象的深色版,拓印後按物象部位與畫面需要,用筆敷上各種色彩。刀刻的版面仍是主要的,筆彩只作為輔助。複製木刻與創作木刻都有採用這一方式的。

黑白木刻

也稱“單色木版畫”、“木刻”。木刻版畫類型之一。指在一塊木板上直接完整地表現主題,刻畫形象,並用黑墨(或單一色墨)在白紙(或色紙)上拓印。

木刻版畫家

德國 凱綏·珂勒惠支(en:Kathe Kollwitz)(1867年-1945年)

挪威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944年)

西班牙 巴伯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 (1881年-1973年)

中國 改琦陳洪綬(1588年-1652年)

葉淺予(1907年-1995年)

陳煙橋(1911年--1970年)

彥涵(1916年-)

古元(1919年-1996年)

朱宣鹹(1927年——2002年)

日本 東洲齋寫樂(生卒年不詳)

鈴木春信(1725年-1770年)

鳥居清長(1752年--1815年)

溪齋英泉(1791年--1848年)

喜多川歌磨(1753年--1806年)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

歌川廣重(1797年--1858年)

中國傳統技藝盤點

民間藝術是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而創造的藝術,包括了民間工藝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和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中國功夫 |剪紙| 針灸 | 按摩 | 中藥 | 茶道 | 刺繡 | 陶藝 | 年畫 | 皮影戲 | 泥塑 | 木刻 | 木雕 | 舞龍 | 戲曲[中國傳統戲劇] | 貼金 | 印染 | 織錦 | 緙絲 | 麵塑 | 木偶戲 | 刻紙 | 剪貼畫 | 刻葫蘆 | 鐵畫 | 石刻線畫 | 玉雕 | 木雕 | 石雕 | 磚雕 | 農民畫 | 竹編 | 漆器 | 紙紮 | 彩燈 | 中國瓷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