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埠木版年畫

楊家埠木版年畫

楊家埠木版年畫是一種流傳於山東省濰坊市楊家埠的傳統民間版畫。其製作方法簡便,工藝精湛,色彩鮮艷,內容豐富。每年春節年畫題材都會更換一次,許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現之後,馬上就能夠在年畫中反映出來,對社會的進步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另外,楊家埠木版年畫還間接地記錄下了中國民居和民間社會生活的情況,對於中國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楊家埠木版年畫鄉土氣息濃厚,製作工藝別具特色,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並稱中國木刻版畫三大產地,2006年5月20日,楊家埠木版年畫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簡介

楊家埠木版年畫楊家埠木版年畫

濰縣楊家埠木版年畫是流傳於山東省濰坊市楊家埠的一種民間版畫。楊家埠村在濰坊市東北15公里處,由於盛產木版年畫而遠近聞名。楊家埠木版年畫始於明朝末年,繁榮於清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是我國著名的三大民間年畫之一。清代乾隆年間,是楊家埠年畫發展的鼎盛時期。

當時的楊家埠村已有“畫店百家,畫種上千,畫版數萬”之說,年畫銷售量每年高達數千萬張,除滿足當地民間需要外,還遠銷江蘇、安徽、山西、河南、河北、東北三個省和內蒙等地。曾以品種多、規模大、銷售範圍廣而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年畫三足鼎立,成為名嗓一時的中國民間三大畫市之一。

明代隆慶二年後,楊家埠年畫藝人創立了“恆順”、“同順堂”、“萬曾城”、“天和永”等四家畫店。清代乾嘉年間,楊家埠木版年畫開始興盛,至鹹豐年間達到鼎盛,一時間,當地出現了畫店百家、畫種上千的盛況,年畫人才輩出,楊家埠木版年畫曾行銷大半箇中國。1949年後,因戰亂而一度蕭條的楊家埠木版年畫枯木逢春,重新煥發了生機。1952年,楊家埠木版年畫印製780萬張。1979年,原濰縣政府成立了楊家埠木版年畫研究所,專門對楊家埠木版年畫進行挖掘整理、研究創新。

坐落在濰坊市東北方向三十里處的西楊家埠村,自古至今盛產木版年畫。楊家埠木版年畫,是中國民間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以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淳樸鮮明的藝術風格而馳名中外。楊家埠木版年畫是中國民間木版年畫三大產地(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濰坊楊家埠)之一。

產地不同,風格迥異。數百年來,楊家埠木版年畫按照農民的思想要求、風俗信仰、審美觀點、生活需要逐步發展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樸雅拙、簡明鮮艷的風格。它植根於民間,裝飾於節日,長期以來起著豐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好願望,美化人民節日環境的作用。

楊家埠木版年畫製作方法簡便,工藝精湛,色彩鮮艷,內容豐富。每年春節年畫題材都會更換一次,許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現之後,馬上就能夠在年畫中反映出來,對社會的進步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另外,楊家埠木版年畫還間接地記錄下了中國民居和民間社會生活的情況,對於中國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濰縣年畫是中國四大年畫之一,創始於明代,繁榮於清代,以山東省原濰縣和周邊其它縣三十幾個村鎮進行木版年畫的生產,形成了“粗貨”、“細貨”和“黑貨”年畫三個派系(備註1)。原濰縣縣城是“濰縣年畫”集散地,故名“濰縣年畫”。

濰縣年畫素以題材廣泛、形式繁多、工藝技術完備、產量高、銷量大著稱於世,很早就被錄於近代名人著述和典籍(備註2)。

其歷史沿革:明代以神像為主,畫風工細縝密;清初出現美女娃娃年畫,畫風簡括秀麗;乾隆時,戲出故事年畫大增,畫風線條流暢,富有韻律;清末出現的“黑貨”年畫,畫風學習文人畫;建國後由畫家指導創作“新年畫”,畫風重於寫實。

“濰縣年畫”的價值在於:她承載民族之魂,通俗易懂,隨俗而進(備註3),是民族精神的結晶。是“成教化,助人倫”寓教於樂的民間美術。它貼近人民大眾的心理和生活,過新年,貼年畫,形成濃厚的年味,深受民眾歡迎。

楊家埠木版年畫楊家埠木版年畫

在歷史上“濰縣年畫”的影響十分廣泛:謝昌一在《山東民間年畫》102頁講:“它影響並促成了山東中部、東部、南部、北部近三十個縣的鄉鎮年畫產地的建立和發展。” 薄松年先生在《中國年畫史》41頁講:“每年入冬後,各地畫販絡繹不絕,雲集於濰縣,年畫遠銷江蘇、安徽、河南、河北、內蒙、東北等南北各地。”

1951年中央文化部發出《關於改造山東濰北縣舊年畫的指示》後,華東和山東省派出年畫改革工作隊(備註5)指導“濰縣年畫”改革,從此,“濰縣年畫”改革長期作為山東省美術工作的“政治任務”(備註6),由於眾多美術家介入“濰縣年畫”的創作(備註3),出現了許多很好的作品,對全國年畫曾經產生十分廣泛的影響。

破四舊”時“濰縣年畫”的畫版和畫樣作為“四舊”多數被集中銷毀,停業近20年。改革開放後,成立濰縣年畫研究所,搶救“濰縣年畫”。由於發生“濰縣年畫”更名“濰坊年畫”的爭執,“濰縣年畫研究所”更名“濰坊市楊家埠年畫研究所”(備註7)。張殿英以“楊家埠年畫”為主題在《人民日報》、《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等發表文章二十餘篇,1990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張殿英的《楊家埠木版年畫》專著。從此,各種媒體宣傳報導“楊家埠年畫”,導致“濰縣年畫”銷聲匿跡,無人問津10多年(備註7)。

1997年張殿英創辦青雲山年畫館。王樹村、薄松年等先生,向張殿英提出“濰縣年畫”的問題。張殿英又從源頭開始挖掘、整理“濰縣年畫”,全面恢復了“濰縣年畫”的技藝,印出泡在水裡不跑色的年畫;創製了“保護木版年畫三大件”(備註 9),完成了保護“濰縣年畫”總體規劃的理論和技術準備工作,取得社會各界的關註: 2000年10月2日中國著名民間藝術家王樹村、李寸松等先生,趕赴青雲山舉行 “張殿英先生年畫長卷問世典禮”。2004年榮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金獎。《美術》2005.2總446期發表長篇專訪:《關注本民族的民間藝術——訪濰縣木版年畫專家張殿英先生》。2006年初,旅美學者王明遠先生捐資支持張殿英建設“年畫館”。2007年1月11日國家發改委授予張殿英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07年6月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觀看文化部主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面對張殿英製作的32米長的《農家樂》木版年畫,溫家寶讚揚:“構思得好。”

溯源

明代年畫繪刻工麗縝密,古樸雅拙。開始,楊家埠民間木版年畫題材比較狹窄,以刻印神像年畫為主。迎合民間迷信信仰的要求,主要繪製《灶王》、《鬥神》、《菩薩》、《玉皇》等;在繪刻方面,一部分取法於宗教木刻畫,如《三代宗親》、《神荼鬱壘鬥神》等;一部分取法於小說、戲曲、科技書籍插圖,如《民子山》、《男十忙》、《二月二》等。從明代到清初,依靠年畫業發展的畫店有同順堂、吉興、太和、公茂、恆順等。明末,因戰亂遂遭破壞。

清代前期,年畫又得以恢復和發展。又有萬順、公興、公義、公泰、永盛等30餘家畫店大量進行年畫生產。年畫品種增加,繪刻技術更加精熟,產生了如《張仙射狗》、《年年有魚》、《劉海戲金蟾》、《博古四條屏》那樣繪刻穩健,具有節奏感的大量優秀作品。清代乾隆年間,是木版年畫商品化高度發展的繁榮昌盛時期。

在此後一個半世紀裡,楊家埠"畫店百家,年畫千種,畫版數萬",是全國三大畫市之一,年畫的題材空前擴大,祈福迎祥、消災除禍的神像畫更加齊全完備。年畫的形式分為大門畫、屋門畫、炕頭畫等類別。此時畫店紛開,僅西楊家埠由楊氏一家開設的就有82家。

清末,製作精細的楊柳青年畫傳入之後,給楊家埠年畫固有的古樸雅拙一個很大的刺激,有些藝人不再沿例其本,開始創新。首先新出的年畫開始多以戲曲故事與公案小說為題材,如《打櫻桃》、《空城計》、《打漁殺家》等等。其次是"發福生財"的吉慶畫,如《五路進財,發財還家》、《搖錢樹》、《大春牛》、《三大家》等等。這些作品給深受列強入侵、盜賊蜂起之苦的人們一種精神上的寄託和安慰,代表作品有《鹿鶴同春》、《榴開百子》、《五福捧壽》等。

清末民初,木版年畫開始"以變圖存"的革新。大順畫店的楊九經代表革新者的要求,創立了東大順畫店。他支持劉明傑、楊毓珂、楊萬東等具有創新精神的畫師突破楊家埠年畫的陳規,吸收其他繪畫的特點,新繪畫樣,如《四季花鳥》、《八仙條屏》等,線條頓挫有致,畫面生動活潑。他們還吸收了國畫的筆墨情趣,用單一的墨色,分為幾層次印刷,印刷成"墨貨",如《山水四條屏》,古樸典雅,一年四季均能銷售。應該說,這是楊家埠年畫"隨欲而進"、"以變圖存"的改革創新時期,它適合人們已經改變的欣賞習慣,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1949年後,因戰亂而一度蕭條的楊家埠木版年畫枯木逢春,重新煥發了生機。1952年,楊家埠木版年畫印製780萬張。1979年,原濰縣政府成立了楊家埠木版年畫研究所,專門對楊家埠木版年畫進行挖掘整理、研究創新。

歷史沿革

楊家埠木版年畫楊家埠木版年畫

楊家埠木版年畫,歷史悠久,始於明朝末年,繁榮於清代,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明代是木版年畫發展成熟階段。那時西楊家埠村就“家家印年畫,戶戶扎風箏”。建於明崇禎十三年的“吉興號”年畫作坊,面積239.4平方米,房屋11間,保存完好,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末,因戰亂遂遭破壞。清代前期,年畫又得以恢復和發展。清代乾隆年間,是木版年畫商品化高度發展的繁榮昌盛時期。清朝末年民初,木版年畫開始“以變圖存”的革新,它適合人們已經改變的欣賞習慣,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1949年後,因戰亂而一度蕭條的楊家埠木版年畫枯木逢春,重新煥發了生機。1952年,楊家埠木版年畫印製780萬張。1979年,原濰縣政府成立了楊家埠木版年畫研究所,專門對楊家埠木版年畫進行挖掘整理、研究創新。

製作工藝

楊家埠木版年畫製作方法簡便,工藝精湛,色彩鮮艷,內容豐富。楊家埠木版年畫分鉤描、刻版、印刷3道工序,初期為小案子坐印,後改為大案子站印。楊家埠木版年畫還間接地記錄下了中國民居和民間社會生活的情況,對於中國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楊家埠年畫的製作工藝也別具特色。藝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條、香灰作畫,名為“朽稿”,在朽稿基礎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線稿,反貼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別雕出線版和色版。再經過調色、夾紙、兌版、處理跑色等,手工印刷。年畫印出來後,還要再手工補點上各種顏色進行簡單描繪,以使年畫顯得自然生動。

藝術特色

楊家埠木版年畫楊家埠木版年畫

楊家埠木版年畫作為中楊家埠木版年畫始於明朝末年,繁榮於清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是我國著名的三大民間年畫之一。清代乾隆年間,是楊家埠年畫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的楊家埠村已有“畫店百家,畫種上千,畫版數萬”之說,年畫銷售量每年高達數千萬張,除滿足當地民間需要外,還遠銷江蘇、安徽、山西、河南、河北、東北三省和內蒙等地,曾以品種多、規模大、銷售範圍廣而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年畫三足鼎立,成為名噪一時的中國民間三大畫市之一。諸如吉祥如意、歡樂新年、恭喜發財、富貴榮華、年年有餘、安樂昇平等,像親人的祝福、似好友的問候,構成了農民新春祥和歡樂,祈盼富貴平安的特點。楊家埠木版年畫體裁形式新穎多樣,從大門上的武鬥神、影壁牆上的福字燈、房門上的美人條、金童子到房間內的中堂、炕頭畫;窗戶兩旁的月光畫、窗戶周圍的窗旁、窗頂,乃至院內牛棚禽圈上的欄門坎,大車、糧囤上也都有專用張貼的年畫。真可謂無處不及、無所不有,把一個農家院落里里外外打扮裝飾得節意濃郁、喜氣洋洋。作為中國黃河流域地道的農民畫,楊家埠木版年畫根植於民間。

國黃河流域地道的農民畫,植根於民間,土生土長,集中了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和勤勞智慧,凝結了廣大勞動人民淳樸的思想感情和對美好生活和強烈願望。長期以來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點,即在表現手法,它通過概括、象徵、寓意和浪漫主義手法來體現主題。構圖完整、飽滿、勻稱,造型誇張、粗壯、樸實,線條簡練、挺拔、流暢,色彩艷麗、火爆、對比強烈,富有裝飾性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充分體現了中國北方農民粗獷、奔放、豪爽、勤勞、幽默、愛憎分明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典型的"山東大漢"。也正是這種獨到的性格特點,因而倍受中外來賓和專家學者們的厚愛。

它的題材極為廣泛,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祈福迎祥、消災除禍;美女娃娃、吉祥歡樂;人情世事、男耕女織;小說戲曲、神話傳說;山水花卉、飛禽走獸;時事新聞、諷刺幽默;還有些以實用為目的,服務於人們的現實生活。楊家埠木版年畫現已成為促進國際間文化交流、吸引國外客商遊人、發展濰坊外向型經濟的紐帶,成為"濰坊千里民俗旅遊線"上的主要景點之一。

楊家埠年畫表現內容豐富多彩,有神像類、鬥神類、美人條、金童子、花鳥山水、戲劇人物、神話傳說等,同時也有反映民間生活、針砭時弊之作,但喜慶吉祥是楊家埠年畫的主題。諸如吉祥如意、歡慶新年、恭喜發財、寶貴榮華、年年有餘、安樂昇平等,象親人的祝福、好友的問候,構成了農民新春祥和歡樂,祈盼富貴平安的特點。楊家埠木版年畫體裁形式新穎多樣,從大門上的武鬥神、影壁牆上的福字燈、房門上的美人條、金童子到房間內的中堂、灶王、炕頭畫等,無所不及,無處不有。

楊家埠年畫的製作工藝也別具特色。藝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條、香灰作畫,名為"朽稿",在朽稿基礎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線稿,反貼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別雕出線版和色版。再經過調色、夾紙、兌版、處理跑色等,手工印刷。年畫印出來後,還要再手工補點上各種顏色進行簡單描繪,以使年畫顯得自然生動。

作為中國黃河流域地區地道的農民畫,楊家埠木版年畫根植於民間,土生土長,集中了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和勤勞智慧,凝結了廣大勞動人民淳樸的思想感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長期以來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點,即在表現手法上,它通過概括、象徵、寓意和浪漫主義的手法來體現主題。

構圖完整、飽滿、勻稱,造型誇張、粗壯、樸實;線條簡練,挺拔流暢;色彩艷麗,火爆,對比強烈,富有裝飾性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充分體現了我國北方農民粗獷、奔放、豪爽、勤勞、幽默、愛情分明的性格特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典型的“山東大漢”。也正是這種獨到的性格特點,因此倍受中外客人的厚愛。

表現內容

楊家埠年畫表現內容豐富多彩,有祖像類、鬥神類、美人條、金童子、山水花鳥,戲劇人物、神話傳說等,同時也有反映民間生活、針砭時弊之作,但喜慶吉祥是楊家年年畫的主題。諸如吉祥如意、歡樂新年、恭喜發財、富貴榮華、年年有餘、安樂昇平等,像親人的祝福,似好友的問候,構成了農民新春祥和歡樂,祈盼富貴平安的特點。

楊家埠木版年畫體裁形式新穎多樣,從大門的武鬥神、影壁牆上的福字燈、房門上的美人條、金童子到房間內的中堂、炕頭畫;窗戶兩旁的月光畫、窗戶周圍的窗旁、窗頂,乃至院內牛棚禽圈上的欄門坎,大車、糧囤上也都有專用張貼的年畫。真可謂無處不及,無所不有,把一個農家院落里里外外打扮裝飾得節意濃郁、喜氣洋洋。

特種郵票

《楊家埠木版年畫》特種郵票(部分)《楊家埠木版年畫》特種郵票(部分)

國家郵政局定於2005年2月1日發行《楊家埠木版年畫》特種郵票1套4枚,另發行小全張1枚。

傳承意義

新中國建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民間藝術的發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楊家埠木版年畫出現了新的發展勢頭。每年生產年畫1000多萬張,遠銷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1980年春節,天津楊柳青寒亭楊家埠、蘇州桃花塢在濰坊市十笏園舉辦三地年畫聯展,為廣大美術工作者和觀眾提供了觀摩、學習的機會。

土生土長的楊家埠木版年畫,一步步走上了高雅的藝術殿堂。1983年春節,中國美術館展出了楊家埠年畫。同年,楊家埠年畫赴美洲、歐洲、非洲的9個國家巡迴展覽。1987年,民間藝人楊福元應邀到新加坡作木版年畫的畫、刻、印表演。到20世紀90年代,一批楊家埠年畫藝人前後前往巴西、日本等國家作現場表演,深受好評。

2002年,具有200年歷史的"同順德"畫店的正宗傳人、76歲的年畫民間藝人楊洛書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楊洛書18歲即開始木版畫創作,其《水滸傳》、《帝王圖》、《西遊記》等無不構圖奇妙,雕刻精細,栩栩如生,且鄉土氣息濃郁,深受人們喜愛。如今,一個只有310戶、1150口人的小村莊楊家埠,年製作的木版年畫卻達2000餘萬幅,遠銷全國各地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山東濰坊千里民俗旅遊線上,楊家埠成了重要一站。在這裡,人們可以欣賞到100多套年畫佳品,可目睹自明代以來的各種各樣的年畫製作工具、原版,還可現場觀看充滿神秘色彩的年畫製作工藝。

但是,楊家埠木版年畫也有可憂之處。一是年畫題材缺乏新意,二是人才匱乏,現在除幾位在世的老藝人,能系統並真正掌握木版年畫技藝和精髓的接班人,幾乎沒有,而這將直接影響今後楊家埠木版年畫的發展和生存。因此,民間文化搶救工程應儘快啟動,為楊家埠木版年畫的保護和發展創造有利環境。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山東省濰坊市的楊洛書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發展

楊家埠木版年畫楊家埠木版年畫

新中國建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民間藝術的發展。1951年、1952年華東局文化部與山東省文化局先後兩次派人對楊家埠年畫進行全面調查,先後創作了22幅年畫,對繼承發展楊家埠年畫提供了新的經驗。之後,不少專業美術工作者傾心於楊家埠年畫的創作。在傳統工藝基礎上吸收了歷史和現代的製作方法,將楊家埠年畫提高升華,並對其進行挖掘、整理、創新,創作了大量新畫。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楊家埠木版年畫出現了新的發展勢頭。每年生產年畫1000多萬張,遠銷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1980年春節,天津楊柳青、寒亭楊家埠、蘇州桃花塢在濰坊市十笏園舉辦三地年畫聯展,為廣大美術工作者和觀眾提供了觀摩、學習的機會。1983年春節,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了楊家埠木版年畫36幅。同年11月,中國對外友好協會山東分會與年畫研究所組織楊家埠木版年畫赴美洲、歐洲、非洲的9個國家巡迴展覽。1986年,由政府撥款在楊家埠村仿建傳統年畫作坊5處、年畫陳列館1處。1987年9月,民間年畫藝人開始應邀到新加坡作木版年畫的畫、刻、印示範表演。同年冬,文化部訂購楊家埠木版年畫《八仙圖》、《年畫鏡片》等1500冊,分贈20多個國家駐北京大使館,促進了國際文化交流。1988~1989年,一批楊家埠年畫藝人被派到巴西和日本作畫、刻、印現場示範表演。國內外傳播媒體,如美國、日本、法國、新加坡等新聞記者,先後組團前來楊家埠進行專題採訪報導。於是,楊家埠成為濰坊對外開放的一個視窗。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多次到楊家埠視察、指導工作。
楊家埠木版年畫陳列館 設在楊家埠村內一座仿明清式四合院建築,1988年修建,館房面積500平方米。館內有四個展室:第一展室展出神像畫,以神話傳說和農民生活為題材的“小橫披”畫為主;第二展室展出美人條畫、童子畫、戲劇人物和花卉畫等;第三展室主要展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年畫;第四展室展出參觀訪問者的題詞和留言。

中國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民間美術是組成各民族美術傳統的重要因素,為一切美術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藝術,中國戰國秦漢的石雕、陶俑、畫像磚石,其造型、風格均具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魏晉後,士大夫貴族成為畫壇的主導人,但大量的版畫、年畫、雕塑、壁畫則以民間匠師為主,而流行於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紙、刺繡、印染、服裝縫製等更是直接來源於民眾之手,並裝飾、美化、豐富了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民民眾的心理、願望、信仰和道德觀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斷創新、發展,成為富於民族鄉土特色的優美藝術形式。
楊柳青木版年畫| 武強木版年畫| 桃花塢木版年畫| 漳州木版年畫| 楊家埠木版年畫| 高密撲灰年畫| 朱仙鎮木版年畫| 灘頭木版年畫| 佛山木版年畫| 梁平木版年畫| 綿竹木版年畫| 鳳翔木版年畫| 納西族東巴畫| 藏族唐卡| 衡水內畫 | 顧繡| 蘇繡| 湘繡 | 粵繡| 蜀繡| 苗繡 | 水族馬尾繡| 土族盤繡| 挑花| 慶陽香包繡制| 象牙雕刻| 揚州玉雕| 岫巖玉雕| 阜新瑪瑙雕| 夜光杯雕| 金石篆刻| 青田石雕| 曲陽石雕| 壽山石雕| 惠安石雕| 徽州三雕| 臨夏磚雕|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潮州木雕| 寧波朱金漆木雕 | 樂清黃楊木雕| 東陽木雕| 漳州木偶頭雕刻| 萍鄉湘東儺面具 | 竹刻 | 泥塑 | 塔爾寺酥油花| 熱貢藝術 | 燈彩 | 嵊州竹編 | 固安焦氏臉譜| 民間美術| 大悟織錦帶 | 武漢剪紙| 黃岡民間繪畫| 民間剪紙| 黃河澄泥硯 | 景德鎮民窯陶瓷美術| 天津風箏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