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仙射狗

張仙射狗

張仙射狗,古代中國民間傳說故事。傳說中的張仙有不同說法,但都表現了護佑兒童、幸福生活的願望。後來這個傳說成為中國傳統年畫的題材,成為年畫作品名等。

人物傳說

五代張仙

張仙在中國民間傳說是五代時的四川眉縣人,名叫張遠霄。他在游青城時得道,中國民間把他奉為祈子之神。從前中國民間有敬奉張仙的習俗,也有“張仙送子”的說法。例如綿竹年畫就有描繪張仙正張弓射向雲中奔跑的天狗。他的懷中有被保護的兒童。又如蘇州桃花塢年畫中的張仙周圍畫有五子嬉戲,手中各執牡丹、如意、竹笙等吉祥物,從中寄以美好生活理想。

後蜀張仙

中國民間傳說之另一說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後蜀皇帝孟昶(公元934年一965年)。公元965年,趙宋攻滅後蜀,隨即把孟昶的愛妃花蕊夫人送進汴京皇宮。花蕊夫人念念不忘昔日夫妻恩愛之情,繪製孟昶的挾弓射獵圖像掛於寢宮。一日,趙匡胤駕幸,抬眼處有一幅美男子的畫像,只見他“身披錦繡長袍,面如敷粉,唇若塗朱,五綹長髯飄灑胸前,風流倜儻,宛似潘安再生”;再近觀,只見美男子“左手彎弓,右手持彈,仰射天空獵物”,獵物正是畫面右上的一隻天狗。趙匡胤心中疑雲頓起,正色詢及原故。花蕊夫人急中生智,不緊不慢回應道:此人乃蜀中的“誕生之神”,專為百姓人家添子送福,保護人間婦幼兒童,名日張仙。今日懸掛此像,一為陛下祈福,子孫繁衍,萬代昌隆;二為百姓祈福,家家育子,國泰民安。巧舌如簧的花蕊夫人一席話,不僅使趙匡胤龍顏大悅,且使這個胡編亂造的大謊言不脛而走,傳遍街坊間巷。一時間,汴京城裡家家戶戶,特別是求子心切的婦女,都掛起張仙。

文化特色

《張仙射狗》才成為中國民間傳統年畫的題材,中國民間將此畫像多貼於廚房的煙囪旁,據說天狗是順著煙囪鑽進民宅室內,專門欺嚇孩子,傳播天花疾病。只要張仙駐守,把住煙囪關口,天狗就不敢鑽進房屋侵害兒童。畫像兩側還貼一副對聯:“彈打惡天狗,保佑小男兒”;橫批“子孫康吉”。其中的“彈”字,又有一番解釋:無論是張仙挾弓持“彈”,還是“彈”打惡天狗,其音與“誕”相同。中國民間憑藉漢字“諧音雙關”的特殊功能,寓意美好事物。張仙的“彈”,能為百姓送來子女的“誕”生,又能“彈”射天狗保護兒童,具有“送子、護子”之仙功神法,真是功德無量。所以,不少地方建有廟宇,供祀“誕生之神”張仙爺。

歷史名勝

全國較有名氣的是天津張仙閣,坐落在天后宮宮北大街南端的過街樓上。樓房三間,跨街搭建,正中一間上方懸有黑底金字“張仙閣”扁額。拾梯而上進入閣樓,中間神龕供奉張仙塑像,藍袍、長須、挾弓、持箭,把這位中國神話傳說中專管送子到人間的張仙塑造得活靈活現。

而同類題材郵票的主圖又再為張仙平添神采,你看他跨下騎坐麒麟,英姿勃勃地持彈彎弓射天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