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肉

扁肉

扁肉是由餛飩演變而來的。是福建沙縣傳統的漢族名點,屬於閩菜系。各地對餛飩的叫法不盡相同,比如:四川稱“抄手”,廣東稱“雲吞”,武漢稱“包面”,江西稱“清湯”,江蘇稱“淮餃”,新疆稱“曲曲”等等。南北扁肉有很多,而大多數食客都覺得沙縣小吃很有名,在沙縣琳琅滿目的美食中,扁肉是最有人氣的小吃,它早在1997年就獲得了“中華名小吃”稱號。沙縣扁肉因其餡料、湯料、吃法、調味上的差異,分為煮扁肉、炸扁肉、熗扁肉、三鮮扁肉、蝦肉扁肉、扁肉麵等20多個品種。

基本信息

特色工藝

扁肉扁肉

扁肉的美妙之處在於湯,最早的湯是用豬頭肉熬出來的,後來用改用豬骨頭熬湯,乳白色的湯內加上少許調料及必不可少的蝦油,在兒時的記憶中人間的美味莫過於此了。有的老店用特製的油(如蒜頭或蔥頭爆香)來調味,使扁肉吃起來更加香醇。扁肉所以稱之為扁肉,蓋因的肉餡製作區別於其他的餛飩,扁肉餡製作不用刀,早晨買來鮮肉,用特製的木棒敲打,一直敲打成細膩的肉泥,包制扁肉的麵皮也薄,約合餃子皮的四分之一厚度。肉餡也要少一些,配合薄皮,口感更好。扁肉因其餡料、湯料、吃法、調味上的差異,分為煮扁肉、炸扁肉、熗扁肉、三鮮扁肉、蝦肉扁肉、扁肉麵等20多個品種。它的最大特點是皮薄餡多,據說0.5公斤麵粉能夠加工出400~500張皮坯。餡肉選擇的是健康肥壯生豬的前後腿瘦肉,肉質新鮮紅潤,肌肉緊縮,有彈性,並去掉皮骨、筋頭和肥膘。最特別的是在皮、餡里加鹼,這樣一來,皮坯變得更有彈性,且不易酸敗變味,餡料則增加吃水量,脆嫩有味,嚼勁十足。煮熟後,晶瑩通透的扁食,載沉載浮於白濃的高湯上,再撒上翠綠的蔥花,清香撲鼻,誘惑難當。

做法

一、肉用棒槌敲打,最好是扁平厚實的木棒,也可用擀麵杖,打得像肉泥即可。
二、在肉泥里加入適量鹽、味素或雞精攪拌均勻。
三、像包餛飩一樣包餡料。
四、鍋里的湯水最好是事先用豬骨熬的湯,湯滾後放入扁肉,待那清澈的或微微帶點乳白的湯汁冒出一個個小巧的扁肉,漂浮鍋面片刻,放入少許蔥油就可進食了。

歷史典故

南北宋之際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李綱(1083~1140)一度被貶到沙縣負責稅務,他很喜歡沙縣的扁肉,曾用他的生花妙筆寫詩稱讚過沙縣的扁肉:“渾沌乾坤一包中,常存正氣唱大風。七峰疊翠足娛晚,十里平流任西東。”至今傳為佳話。

扁肉傳說

福州老一代稱扁肉為“建郡扁肉”,相傳是由建甌人所創製的,雖然沒有歷史明確記載,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名稱推測出來,“建郡”即指建安郡(公元260年三國時吳國所設,郡治在今建甌),如此算來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沙縣公元405年設縣之初就是歸建安郡管轄,所以扁肉傳入沙縣是應在建安之後,至於具體時間由於沒有歷史資料我們無法考證。上述地方沙縣、建陽、政和在歷史上都曾是建安的管轄地,因此流傳開是自然。至於屏南、周寧由於與建甌、政和接壤,傳入也是在情理之中。而尤溪扁肉則由沙縣傳入,其宗主在建安(建甌)。

作為福建歷史上最著名的兩個城市,其經濟文化及民間交流是非常密切的,今日福州“榕城”的稱謂就是因北宋時期,福州太守建安人張伯玉(今建甌人)號召百姓按戶種植榕樹,全城出現“綠陰滿城,暑不張蓋”的景象而得,由此我們從側面也可以看出兩州之間的交流是非常密切的。如今在福州正宗的建郡扁肉已鮮見,取而代之的是肉燕,雖然兩者的肉餡製作方式相似,口味卻有不同。

扁肉產地

扁肉,源於閩東北寧德。最好吃的扁肉在鯉魚的故鄉——福建東北的周寧;傳播最為廣泛是沙縣扁肉。扁肉所以稱之為扁肉,是由於肉餡製作區別於其他的餛飩,扁肉餡製作不用刀,早晨買來鮮肉,用特製的木棒敲打,一直敲打成細膩的肉泥,包制扁肉的麵皮也薄,約合餃子皮的四分之一厚度。肉餡也要少一些,配合薄皮,口感更好。

各地扁肉

沙縣扁肉

沙縣小吃已經攻陷包括成都在內的全國各大中小城市,我覺得沙縣小吃的美妙處,在於它的精細製作,扁肉、蒸餃全都精細有加,未見走形,小小的燉罐,神秘而新鮮,堪稱是一顆味覺與營養的炸彈,我數度喝過鴿子罐,它是以鴿子、花旗參及其他中藥燉製而成,五花八門的燉罐,都裝在一個蒸桶里保溫,隨要隨取。且店面,又是保持著額外的清潔,雖然沙縣小吃皆獨家小戶經營,他們卻似有統一製作標準,選擇城市的學校、生活小區等較為偏僻的地方開店,一地開有一店,其餘老鄉不來參與競爭。

顯然,沙縣小吃保留了傳統的範式,以味覺、形式和營養之要素確立它的競爭優勢,與之比較,麥當勞的獨家連鎖,統一製作標準,沙縣小吃遵循的是那個古老的傳統約定,與川味遍布大江南北的各式“正宗川味”恰成對應,他們只打統一的沙縣牌,沙縣是他們的出發地,或者也是歸宿。胡女士拿出沙縣官方統一製作的沙縣招貼畫,沙溪之畔的沙縣,清水上的沙縣,一方水土的美食,今日共濟天下。

福州扁肉

福州扁肉也可以稱為小餛飩,跟上海小餛飩做得很相似。傳統的福州扁肉肉餡顏色呈醬色偏甜,用肉真精,肉餡雖少但味道極其濃郁,吃起來沒有肥膩的感覺。

福州扁肉的皮是很薄的,是用肉和芡粉製作成,呈半透明,吃的時候根本都不用咬,淅瀝嘩啦就可以吸進去。所以沒長牙或者才長牙的孩子都可以吃,因為好消化,經常有人到店裡光買扁肉皮加湯給孩子或老人當點心。 

扁肉的美妙之處在於湯,最早的湯是用豬頭肉熬出來的,後來用改用豬骨頭熬湯,乳白色的湯內加上少許調料及必不可少的蝦油,在兒時的記憶中人間的美味莫過於此了。有的老店用特製的油(如蒜頭或蔥頭爆香)來調味,使扁肉吃起來更加香醇。

水吉扁肉

水吉扁肉相傳最早源於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與紅遍大江南北的餛飩不同,正宗的水吉扁肉的口感有彈性,肉餡不是用刀剁的,而是用一種圓柱狀的木棒反覆敲擊新鮮的豬腿包肉而成。

製作方法與福州燕皮類似。而水吉扁肉的皮獨特的口感源自其中放的少許食用鹼而來。製作特點是“打肉”,與其他地方的“切肉”不同。將腿肉去除筋膜,順肉纖維橫切成較大塊狀或條狀,放在木墩上用木錘敲打,敲打時要掌握關鍵技巧,即將瘦肉豎打,這樣可保留肉纖維中水份,直至爛如綿、粘如糊,然後加適時小蘇打水、鹽、味素,用筷子攪成糊狀。

每個扁肉僅桂圓大小,包成精巧的蝴蝶狀。其味脆、嫩、香、甜,入口爽脆。

特色小吃集(一)

小吃是一類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風格特色的食品的總稱,可以作為宴席間的點綴或者早點、夜宵的主要食品。世界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風味小吃,特色鮮明,風味獨特。小吃就地取材,能夠突出反映當地的物質及社會生活風貌,是一個地區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色,更是離鄉遊子們對家鄉思念的主要對象。

沙縣小吃

沙縣小吃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在民間具有濃厚的文化基礎,尤以品種繁多、風味獨特和經濟實惠著稱,是中華飲食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早已享譽大江南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