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金光寺

大理金光寺

大理金光寺,以古剎金光寺而得名,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境內,保護區內古木參天,異獸繁多,名花輩出,有天然動物園和天然植物園之稱。

基本信息

簡介

大理金光寺大理金光寺

金光寺始建於明代,創寺長老法名"立禪"大師。金光寺建築規模宏大,殿宇巍峨富麗,明清兩代極盛時有大小廟宇五、六十間,完整的藏經一套共八千餘部(冊),僧眾二百多人,朝山禮佛的人絡繹不絕。而且,寺內絕大多數塑像和佛具都是用純銅鑄造的。《永昌府志》載:“寺有明代銅佛二尊,殿宇皇壯,邑中名勝,推為首指”。明末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曾游此寺,他在《滇游日記》中寫道:“寺規模宏敞,正殿亦南向,八角層甍,高十餘丈,地盤數畝”。金光寺以其幽雅的環境,雄偉的建築,繁蕪的佛典,完善的佛禮吸引了千千萬萬遊客僧眾。但由於年久失修,金光寺日漸衰落,七十年代前,僅存留大殿一間,偏殿一間兩層,樓上藏經。另有廂房十三間,只有原建築的五分之二。存經書四十二部,五百二十卷;而且寺內大佛像完全被損壞。直到八十年代後,才正式修復,現主要建築均已修復,且新建一座雕樑畫棟的門樓,上書“滇西名勝”四個鎏金大字。現有擔當和尚近代名人李根源等題書。大殿里供奉的佛像,造形精湛。殿外,人工栽培的木蓮花茶花含笑白木瓜等各種花卉競放於高大的青松翠柏之間,把寺院裝點得更加明麗清亮。

大理金光寺大理金光寺
金光寺的興盛,還取決於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金光寺距離古西南絲綢之路一博南古道不遠,便利的交通,不僅帶來了繁榮,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金光寺中更令人驚嘆的是配以殿宇的木雕門。成套的立體浮雕通花門,刀法精細,構思精巧。門的空縷和殿和嚴實和諧成趣。現存比較完好的立體浮雕通花門,計七套十八扇,工藝精湛,是少有的雕刻藝術珍品。標誌著民族手工業的發展。

金光寺不愧是滇西的一幅天然畫卷,在旅遊、科研等方面都有很高的價值。

自然生態概況

1.1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

大理金光寺大理金光寺
雲南金光寺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雲嶺山脈南延的博南山中段,行政上處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境內,是以亞熱帶半濕潤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金光寺保護區總面積9584hm2,區內森林植被繁茂,層次多,林相整齊,物種資源豐富,以古老、神奇、壯觀而聞名滇西,是雲南亞熱帶北部地帶性植被元江栲林的集中分布區。

區內森林植被保存著一批珍稀物種,是省內重要的物種基因庫。據初步調查,有各類維管束植物1001種,其中蕨類植物22科,41屬、90種;種子植物134科,433屬、911種。珍稀野生植物有15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植物1種,國家Ⅱ級區保護植物2種(謝屹等,2005)。區內還有第四冰川期遺留下來的木蘭科等多種古老植物分布,如具有活化石之譽的特色花卉木蓮。水青樹則為獨屬獨種,而馬邊槭蘋婆槭藏川楊3種植物是雲南省新的物種紀錄。

大理金光寺 大理金光寺

保護區茫茫的林海中,還蘊藏著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除有多種鳥類和昆蟲外,已發現的野生動物主要有雲豹綠孔雀馬鹿黑熊等,列入國家I級保護動物有5種、Ⅱ級保護動物有12種(雲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2006)。

保護區內生態環境良好,森林景觀風光綺麗,保存有古剎金光寺、古松坪、洗身河等優質旅遊資源。

1.2水資源涵養功能保護

保護區內主要河流有黑水河、德渡河、倒流河及其支流洗身河等,大小河流直接注入瀾滄江,是瀾滄江流域梯級電站特別是小灣電站水源的重要生態屏障,更是周邊社區的水源地。

社會經濟概況

2.1周邊社區情況

共有3個鄉鎮的6個村委會、45個自然村,1005戶,4427人居住在保護區的周圍,其中有11個自然村,178戶,822人居住在保護區內,其生產、生活與自然保護區有著緊密的關係。保護區內和周邊居住著漢族彝族傈僳族壯族土族白族等6個民族,少數民族人數占總人數的66%。保護區內尚有8個自然村不通電,45個自然村中僅有5個小診所,9個床位5名醫生,醫療條件較差。有中國小8所,邊遠的村社雖建有教學點,但由於社區經濟條件差,交通不便,教學設施不足,師資缺乏,學生輟學現象較為嚴重。隨著人口的增加以及村民對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斷提高,村民迫切需要更多的現金以改善生活水平,在“靠山吃山”的傳統觀念下,這種需求對保護區形成了不小的壓力。

2.2社區經濟現狀分析

大理金光寺大理金光寺
據2005統計,永平縣國內生產總值為9155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總價值42700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4896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2700萬元,一、二、三產業結構比重為46.6:16.3:37.1,以第一產業為主。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527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38元。據了解,保護區內和周邊社區農民人均收入僅為1025元,其中:杉陽鎮社區為1323元,水泄鄉社區為999元,廠街鄉社區為752元,均遠低於全縣平均水平,廠街鄉社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全縣平均水平的52%。保護區周邊社區99%以上收入靠農業種植和養殖業,主食多以玉米、蕎麥、稻米為主,所涉及的三個鄉鎮中,有兩個(廠街鄉、水泄鄉)為彝族鄉,人口少而分散,少數民族所占比例較大,生活水平較低,文化、衛生及醫療狀況都處於較為落後的水平。因此,如何協助或推動社區經濟的發展,對保護區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在金光寺自然保護區構建一個共管體系,在保護實踐中充分關注保護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不同相關利益方的切身利益,使那些對保護管理工作構成威脅的因素轉變為保護力量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管理原則

3.1保護為主的原則

自然保護區在保護自然生態系統、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永平縣2884km2。全縣範圍內有1個省級、2個州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28256hm2,占全縣國土面積的9.8%。金光寺省級自然保護區自建立以來,區內自然生態系統和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改善了生態環境,使周邊的三個鄉鎮豐富的水資源得到了保障。因此必須強調保護為主。

3.2政策引導的原則

自然保護區與當地社區協調發展是自然保護區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保護政策應是聯結保護區和社區關係的紐帶。要使自然保護區社區共管工作順利開展,必須施行相應的政策和培育執法與守法環境。

3.3夥伴關係的原則

在以保護為主的前提下,自然保護區與周邊社區應建立夥伴關係。社區居民世代生活於此,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與他們的生產生活休戚相關,同時他們對當地的生態資源狀況最為熟悉,在制定自然保護區規劃、實施自然保護措施等方面必須充分聽取社區農戶的情況介紹,尊重和廣泛聽取農戶的意見,扶持社區經濟發展,使保護區與社區民眾對保護區及社區周邊資源進行共同管理並因此共同受益。

周邊景點

洱海景區 蒼山景區 蝴蝶泉鶴 慶新華村 大理古城 洱源

相關詞條

中國寺廟6

寺廟--我國的藝術瑰寶庫,它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從廣義上來說,寺廟不僅僅與佛教一家有關。但在佛教中,寺廟就有許多種稱謂:如“寺”,最初並不是指佛教寺廟,從秦代以來通常將官舍稱為寺。在漢代把接待從西方來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稱為寺,從此之後,“寺”便逐漸成為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