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寺[大理]

金光寺[大理]
金光寺[大理]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光寺位於東寧縣城西3公里綏芬河市左岸的山坡上。四周為果園和耕地,紅牆綠樹,掩映生輝。南北均有道路與縣城相連,交通方便。金光寺與神仙洞風景區隔河相望。南岸有七座山峰,蜿蜒起伏,宛若一條巨龍俯臥山崗,其頭、脖、背、爪、尾清晰可見,人稱臥龍山。綏芬河九曲十八彎,金光寺正好是建在第十八彎上,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寶寺。

基本信息

概述

金光寺金光寺
金光寺始建於明代,創寺長老法名"立禪"大師。金光寺建築規模宏大,殿宇巍峨富麗,明清兩代極盛時有大小廟宇五、六十間,完整的藏經一套共八千餘部(冊),僧眾二百多人,朝山禮佛的人絡繹不絕。而且,寺內絕大多數塑像和佛具都是用純銅鑄造的。《永昌府志》載:"寺有明代銅佛二尊,殿宇皇壯,邑中名勝,推為首指"。明末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曾游此寺,他在《滇游日記》中寫道:"寺規模宏敞,正殿亦南向,八角層甍,高十餘丈,地盤數畝"。

金光寺以其幽雅的環境,雄偉的建築,繁蕪的佛典,完善的佛禮吸引了千千萬萬遊客僧眾。但由於年久失修,金光寺日漸衰落,七十年代前,僅存留大殿一間,偏殿一間兩層,樓上藏經。另有廂房十三間,只有原建築的五分之二。存經書四十二部,五百二十卷;而且寺內大佛像完全被損壞。直到八十年代後,才正式修復,現主要建築均已修復,且新建一座雕樑畫棟的門樓,上書"滇西名勝"四個鎏金大字。現有擔當和尚近代名人李根源等題書。大殿里供奉的佛像,造形精湛。殿外,人工栽培的木蓮花、茶花、含笑、白木瓜等各種花卉競放於高大的青松翠柏之間,把寺院裝點得更加明麗清亮。

金光寺的興盛,還取決於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金光寺距離古西南絲綢之路一博南古道不遠,便利的交通,不僅帶來了繁榮,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木雕

金光寺中更令人驚嘆的是配以殿宇的木雕門。成套的立體浮雕通花門,刀法精細,構思精巧。門的空縷和殿和嚴實和諧成趣。現存比較完好的立體浮雕通花門,計七套十八扇,工藝精湛,是少有的雕刻藝術珍品。標誌著民族手工業的發展。

布局

寺坐西北向東南,依山而築,總建築面積已逾千平方米,總投資有超千萬元之巨。今已建成右邊準菩提殿(300餘 平方米)、左邊玉佛殿(200平方米)、後面兩側觀音殿(200平方米)、泰佛殿(150平方米)及辦公室、僧舍、齋堂等。觀音殿內奉泰式千手觀音銅像重3.4噸。準菩提殿大門豎有6支高大的雕刻精美的石龍柱,令人耳目一新。殿前擺一重達600公斤的鐵鑄大香爐,埕闊爐高,香菸裊裊。玉佛殿內供奉緬甸白玉佛,重達8噸,兩旁供文殊、普賢菩薩像。泰佛殿內奉一尊大型泰國佛像,配阿蘭、伽葉兩尊者,還有大鐘、大鼓。氣勢不凡,古色古香,裝飾華麗,十分迷人。

金光寺自然保護區

金光寺金光寺

以古剎金光寺而得名的永平縣金光寺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境內,保護區內古木參天,異獸繁多,名花輩出,有天然動物園和天然植物園之稱。

1994年3月,金光寺自然保護區被雲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目前,保護區內森林植被保護完好,擁有各類植物1001種,其中蕨類植物22種、41屬、90種,種子植物134種、433屬、911種。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占優勢,大多數森林植被保存完好的原生類型,植被覆蓋率達59.68%,是永和、廠街、水泄三個鄉的主要水源地。實行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有水青樹、雲南山茶白菊木滇藏木蘭凸尖杜鵑滇南省藤大百合、短柄垂子買麻藤、滄江慈竹、永平柳、假路南鱗毛蕨、五蕊冬瓜草、馬邊槭、草婆槭、藏川揚。其中馬邊槭、蘋婆槭、藏川揚等三種植物是雲南省瓣紀錄種,數量極少。保護區內尚有豐富的藥用植物44種,油脂植物25種,芳香植物21種,澱粉植物20餘種,纖維植物32種,鞣料植物20餘種,野生水果植物20餘種。花卉植物主要有木蘭花類、杜鵑花類、茶花類、蘭花類、龍膽花類、百合花類等,計6類50餘種。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種類頗多,珍稀動物主要有黑熊馬鹿金絲猴犀鳥綠孔雀等。

每年冬末春初,當中國的北方還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季節,自然保護區寶台山上的原始山茶已經含苞待放,色彩鮮艷,紅如火,赤如朱,樹連樹,花連花,橫溢濃郁的春色,仿佛步入花的海洋。如果三四月間步入保護區,跳入眼帘的又是一番白色的景象,花朵單生枝頂,花色賽雪似銀,形似蓮花,這是保護區木蓮花山上的闞氏木蓮、杜氏木蓮鬼爺神工的結果。登上寶台山的最高峰、海拔近3000米的大頂,大小山巒盡收眼底,若看日出,情緒更濃。如果夏秋季節來到保護區,微風襲人,松濤波涌,古樹參天。

饒平縣金光寺

饒平縣高堂鎮群星管區的大嶺山金光寺,自1989年以來重建,由吳楚君女居士為首辛苦籌資,住持釋弘廣等海內

金光寺金光寺
外善信鼎力捐款,辟山修路,削坡築宇,殿堂眾多,規模宏偉,氣勢壯觀,引鶴泉清,為粵東梵宇新秀。

相傳在唐朝時建有金光庵,後湮。僅殘存牆壁。明初地理師“虱母仙”何野雲來此相地,稱讚是風水寶地,並留下在附近“鯉魚上樹時下葬必出貴人”之話。自1989年起,由邑人吳楚君女居士等發下宏願,在此重建大規模寺院。逐年辟山而建,今已頗具規模,為饒邑添一較有氣派的嶄新寺院。

該寺有一奇,就是引鶴泉,也稱“嶺東第一泉”。1989年,重建開工而挖土築殿時,先發現一塊高1米多、寬近米之石,酷似彌勒佛(已被加工後奉敬於彌勒殿內),後在石下發現兩口相距約2米之泉眼,充沛異常,且甘洌甜淡,不僅供飲用,更為取之不竭的工地用水,奇妙無比,遂築成兩口井。人們因其北側有鶴山,接連福建也有若干似鶴之山,而名之“引鶴泉”。1995年,潮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陳賢忠名之“嶺東第一泉”,並書刻成石碑豎立。

永平縣金光

金光寺位於永平縣西南方,距縣城約四十公里,坐落在四季蒼翠的寶台山間,猶如一個嬰兒在母親的懷中,又似一顆寶石在綿延起伏的山巒里閃閃發光。

寺門正上方,高懸著騰衝縣文化名人李根源先生親筆題寫的“滇西名勝”四個大字。寺內,庭院清潔,古木蒼蒼,異草碧碧、奇花芬芳;大雄寶殿,金碧輝煌、古樸典雅,高大粗壯的古木柱,望而敬畏;明清時代遺留的部分浮雕通花門,鏤刻精緻;殿內雕像精湛,形態萬千,香火繚繞,縣內縣外、遠的近的,遊客香客,絡繹不絕。

金光寺歷史悠久。追蹤溯源,據《力禪和尚語錄》載:梵山和尚,在湖廣途中遇著寶台山僧人破麈師告訴他說:“台山寶物,非俗子輕易識知,百為讀經,青折念佛,春暖樹吐蓮花,夏薰竹交玉筍,秋冬二季桂梅斑竹芬菲,野櫻山茶馥郁。遺失衣物,路旁土人見之亦不拾取。幽深靜邃,周圍十有由旬,午夜常聞鐘鼓聲聲,醜寅醮聽雞鳴,犬吠日綠,西雲結彩風清,綠蘿洗翠山間。出座市上,罕希古人。”因此喚作清淨寶台。他欣喜愛慕,才來此山建金光寺,於崇禎戊戌(公元1628年)建成。

金光寺建成以後,在明、清朝代盛極一時,據《永昌府志》載:“大清蓮花古彌勒道場是也”。明末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於崇禎12年(公元1639年)五月,曾游此寺,他在《滇游日記》內載:“余至省,即聞此山之盛。……川僧一葦自京師參訪至此。……規模宏敞,正殿亦南向,八角層甍,高十餘丈,地盤數畝”。寺內“寶台法主臨濟下第三十八世玉漢和尚功行記碑”,是葉榆崇聖,瑞鶴觀嗣法門人王懷撰選,雞足傳衣嗣法門人正務書丹,感通寺崇聖寺雞足山等僧同立。據說,在建國前,騰衝、保山、昌寧等地的遊客、香客,有的是老夫老妻,有的是父母與兒女,有的是親戚,有的是朋友,他(她)們有的騎馬,有的步行,三三兩兩,路途遙遙,翻山越嶺,紛紛來金光寺朝聖、觀光,他(她)們在金光寺吃、住、玩大概10天左右,才夠盡興。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金光寺不僅是永平和滇西有名的佛教聖地,金光寺同時也是滇西的著名勝景和滇西旅遊的一個亮點;金光寺像一顆璀璨的明珠,不僅在歷史文化中,而且在未來將更加美好,更加燦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