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花鼓

土家花鼓是湖北一種傳統曲藝形式,與元曲有著相似之處,主要伴奏是打擊樂器鼓和鑼。土家花鼓對押韻的要求不是很嚴,句式不受格律限制,表演形式很簡單,創作也並不難,以前當地人人會打人人會唱,可是,現在卻很少有人唱土家花鼓了。

曲藝簡介

土家花鼓有著特有的形式和韻味,是當地一種民間曲藝,極具民簇特色和土家風格。

曲調節拍

土家花鼓和元曲有著相似之處。元曲是通稱,分散曲和雜劇。花鼓也只是通稱,即興的單曲俗稱三棒鼓、三板鼓,有故事情節的叫花鼓戲。元曲有宮調,要合音律,花鼓也要配樂,離不開打擊樂器鼓和鑼。

不能亂打,要相互配合,兩聲鼓點插一聲鑼,打出來的節拍為“三、一、五、三、一”,還要有節奏的打,響來的效果是“咚咚咚鏘咚鏘咚鏘、咚咚咚鏘、咚咚咚鏘咚鏘咚鏘咚鏘咚鏘、咚咚咚鏘咚鏘咚鏘、咚咚咚鏘”。唱之前打一遍,唱完一段又打一遍,每唱一句要打三下鼓敲三聲鑼,所以稱為三棒鼓。一曲花鼓戲一般由三個人表演,一個 打鼓,一個打鑼,一個雜耍。雜耍主要表演拋飛刀的絕技,三把飛刀在 空中拋不能落地。遇節慶或過喜事,有的要請人打花鼓,東家在屋樑上 擺上香菸、紅包或別的禮品,打花鼓的要用飛刀把那禮品打下來。打鼓的是主唱,其他人跟著和。過春節的時候大家圍在一起唱不用雜耍,誰都可以唱,都是即興的,可以一人唱一首,也可以一個唱一句,下一個人接唱下一句,意思要接得上,還要押韻。

押韻規律

土家花鼓對押韻的要求不是很嚴。可押平韻可押仄韻,也可平仄通押,可押同一聲部,鄰聲部也可通押。不按《平水韻》押,不按《詞林正韻》押,也不按《十三轍》押,押的是恩施方言,所以它不能用國語唱,否則就失去了韻味。

唱詞句式

土家花鼓的句式不受格律限制。可以是律句,可以是拗句,平仄隨便組合也行,很自由。但對音節有一定的要求,一首四句,句式為“五、五、七、五”。五字句不能上一下四,七字句忌用上三下四,特別是第四句絕對不能出現領字的句形,因為末句唱的時候前二字要疊唱,否則就不合節拍了。

現實狀況

土家花鼓的表演形式很簡單,創作也並不難,當地人人會打人人會唱,可是,現在卻很少有人唱土家花鼓了。以前沒用上電時,每年過春節大家就圍在火爐旁點著煤油燈打花鼓,非常熱鬧。如今,經濟發展了,老人們都守在電視旁,很少有人想起去打花鼓呢。

民間唱本

民間花鼓戲傳統唱本有《還魂記》、《四郎探母》等。這幾年有人還新編寫了一些唱本,像《西廂花鼓》、《桃花扇花鼓詞》等。

湖北戲曲、曲藝知識盤點

湖北地方戲曲、曲藝種類繁多。地方戲中最具影響是漢劇、楚劇和荊河花鼓戲。說到地方曲藝:大鼓、漁鼓、三棒鼓,小曲、南曲、碟子曲,當陽扇子戲,恩施有揚琴,文曲數廣濟,善書說得巧,耍耍好稀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